第42章 042.震驚全美
聽到趙泰斗終於還是把真相說出了口,席文典非常疲憊地捂住了臉。
“趙老師,這樣一來,我們華國的諾獎……”
他欲言又止。
趙泰斗拍了拍他的肩。
一切盡在不言中。
諾獎的頒獎規則十分苛刻。
在兩種情況下,他們不會頒獎。
其一:已經死了的人不頒獎。
其二:已經獲得過諾獎的人,不會重複獲獎。
比如愛因斯坦,從來沒有因爲相對論獲獎。
其後,即使相對論慢慢被證明其正確性,諾獎也沒有再給他補發一次。
“我之前不是說過嗎?我有兩個老師,其中一個是加西亞·博爾赫斯。”
“他在美國,不管是在文學界還是民間,都掀起了滔天巨浪——沒誇張,只有滔天巨浪這個詞可以形容。
感嘆完之後,高曉柏繼續科普:
“我剛纔說過,加西亞·博爾赫斯在美國是一種文化現象,要不知道他,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文化界的。
“其實他是有前輩的,這個脈絡很明顯,在文學史上,很多文學研究者都論述過,加西亞·博爾赫斯的靈感是從哪裡來的呢?就是從海明威·福克納那裡來的。”
於樺的話不多,似乎還沉浸在震撼當中,木星就轉頭問高曉柏:
“高老師,您能給觀衆……順便也給我介紹一下嗎?”
如果諾獎評委組知道了真相,將會是個什麼後果?
想到這裡,席文典就想罵人。
“海明威·福克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默認爲是美國人。因爲他講的大多都是美國故事。
“《在路上》這本書出版後,帶動牛仔褲和咖啡機上億銷量,騙得無數美國青年開啓流浪生涯,全美國到處亂竄。
高曉柏擦着頭上的汗道:“好,我就簡單介紹一下。其實這幾位都是大名鼎鼎,我只是給不認識的觀衆做一些知識上的補充。”
高曉柏打開了扇子,在一旁說:“海明威·福克納,還有一本在小衆文藝青年裡面很流行的書——《了不起的蓋茨比》。”
按他的想法,這種“震驚全美”的人,不可能是華國人。
高曉柏不太想談論這個話題,話鋒一轉,說:“且不說美國怎樣,今天這事曝光了,日本人和俄國人肯定更崩潰的。”
他獲獎是因爲光電效應。
但剛纔加西亞·博爾赫斯的事情被打臉打那麼慘,他現在也不敢妄下結論了。
……
“美國的青年,有一半都手裡捧着他的《麥田裡的守望者》,模仿書裡的主角說話,模仿主角對待人生的態度。
於樺笑着說:“你不寫書的話,是無法理解被他們支配的恐懼的。”
木星疑惑:“敘事手法有什麼奇特的?”
木星好奇地問:“於老師、高老師,這新來的三張諾獎證書,上面的人你們都認識嗎?”
說完,他又擦了把汗。
高曉柏說:“沒聽過很正常,這本書對於一般人來說極其晦澀,但它的敘事手法讓全世界所有作家都震驚了——還能這麼寫?!大家當時基本都是這種想法。”
“先從誰呢?先從和加西亞·博爾赫斯有聯繫的海明威·福克納開始說起吧。”
“其實有點誇張,在美國,不認識加西亞·博爾赫斯,其實還有生存餘地,但要是說自己不認識海明威·福克納,那事情就大條了,直接原地開除國籍了都可以。
演播室裡,高曉柏肥嘟嘟的身體剛從地板上爬起來,把椅子擺正,滿頭大汗地說:
“這地板真滑。”
“剛纔講加西亞·博爾赫斯的時候,我們有提到過,他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百年孤獨》就是一本魔幻現實主義的偉大的書。”
說完他突然意識到哪裡不對,改口道:“說錯了,不是‘他們’,是‘他’!”
“是他。很多人對這本書,都是從《挪威的森林》裡瞭解到的,沒想到,都是一個人寫的。”
於樺說:“那位啊,那位更是重量級。”
“沒錯,這本書,也是海明威·福克納寫的。
木星聽明白了,問道:“您和莫老師都已經是華國文學界的天花板級人物了,還走不出前輩的陰影嗎?”
“一本《在路上》,一本《麥田裡的守望者》,共同構建起了嬉皮士文化,一直到今天還在美國流行。”
木星一陣失神。
“有的人就搏贏了,走出了自己的路。有的人一直在搏。”於樺說,“你像莫語,他一直在和加西亞·博爾赫斯搏鬥,再比如我,一直在和海明威·福克納搏鬥。”
於樺苦笑:“豈止是認識,你沒讀過《挪威的森林》?沒讀過《麥田裡的守望者》?”
木星把頭轉向於樺,於樺這才慢悠悠地說:
木星叫道:“啊呀,讀過,但是我一般看書都不看作者名……”
木星說:“你這麼一說,我就知道了,那還有一個呢?那個叫……妥爾斯泰夫斯基的。”
木星的表情像是在說,她沒有聽過這本書。
高曉柏說:“這點兒上我就不班門弄斧了,讓於樺老師講講吧。”
諾獎是一種終生榮譽,絕對不可能給同一個人發兩次。
“先模仿別人,再走出自己的路,然後在試圖超越。這個超越的過程,就像是在和老師搏鬥。”
高曉柏掰着手指頭總結道:“年輕人崇拜他、文學界推崇他、文化界崇敬他,在美國,海明威·福克納的地位,只能用‘無與倫比’來形容!”
他抱起雙臂,說:“其實,文學這東西,是踩着前人的肩膀螺旋上升的,沒有哪個人是一出生就會寫作,肯定是靠模仿別人。
木星拍手道:“哦哦!這個我也知道,登上了教科書的!”
高曉柏還在訕訕笑着,於樺臉上露出一抹腹黑的笑容:“天知道,大概是再震驚一次全美吧。”
聽他們說了這麼多,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出,這麼多牛人,竟然是同一個人。
說到這裡,他搖了搖頭,接着道:“他還寫過一本書,可能近幾年的初中生、高中生都知道,《老人與海》。”
於樺插嘴道:“就這一本書,就夠他得一次諾獎了。”
於樺解釋道:“《挪威的森林》是川端春樹的作品,而《麥田裡的守望者》,是海明威·福克納的作品。”
“看《麥田裡的守望者》看哭了+1”
“看《老人與海》沒感覺,看《麥田裡的守望者》看哭了。”
於樺說:“他還寫過《喧譁與騷動》《我彌留之際》《乞力馬紮羅的雪》《押沙龍!押沙龍!》……這些書,在文學界的威力堪比核彈。”
“好,一半青年手捧《麥田裡的守望者》,那另一半人呢?手裡捧着《在路上》。
“對,”於樺笑着說,“另一個就是海明威·福克納。”
這就是爲什麼,他之前一直攔着趙泰斗,不讓他把真相講出來。
“9年前,一本轟動文學界的小說誕生了,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喧譁與騷動》。”
“這本書還被列爲‘全美中學生必讀書目’,所有學校和家長都推薦,所有美國青年都知道,都讀過,一網打盡。
屏幕上,有彈幕飄過:
“看《老人與海》看哭過……”
柳臣敏那幫人壓根不知道,他自己捅了多大的簍子!
木星瞪眼:“這本書這麼厲害?”
“對對,我覺得挺好看的,上語文課的時候,老師講別的課文,我先翻到《老人與海》那一節,結果不小心看完了……”
“另一個是海明威·福克納?”木星問道。
木星點頭:“對對,聽說過,這也是他寫的?”
木星深吸一口氣:“那……現在揭露他其實是華國人,會怎樣?”
木星問:“怎麼說?”
注:
《麥田裡的守望者》,賽林格著。
《在路上》傑克·凱魯亞克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