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封妃

封妃大典進行皇帝鄒炎雖略有病容,但也出現在大殿之上,被身邊的封皇后攙扶着。

皇宮內,烈日當空,太子與太子妃身着皇族姻親華服,分別坐於兩臺並行的高轎中,從正門緩緩朝皇宮大殿前行而去,禁軍立於兩側如常待命,大臣們在殿外兩側恭迎。

殿內皇族們站在階下,不時私語,掩面而笑,宮人們平日裡不苟言笑,今日也因着愉悅的氛圍,面有紅光,神情雀躍。畢竟太子正式封妃,可是近些年來王都一等一的隆重喜事,民間也爲此休耕休工,張燈結綵,滿街歡慶,孩童們歌謠一片。

禮樂隊伍在前,平日肅靜莊嚴的皇宮,今日變得分外熱鬧和引人期待。

話說,明國乃當今江南富庶之地,盛產美人,而聽說,嫁過來的公主就叫明,是小幺兒,也是明國最美的公主,且性情溫婉知書達理,皇宮內可早傳遍了。大臣們在殿外按捺不住心情,私語着。

太子二人到達殿前下轎入殿後,殿內之人都伸長了腦袋,想要看清太子妃的真容,那鳳冠之下,究竟是有多麼出塵的美貌,多脫俗的氣質,以至於王都都想要與之結親。且不說太子本身就是王都出了名兒的極好看的人兒,倘若太子妃也是,那真的是璧人一雙。傳至外邦,大約也會是經久不衰的佳話吧。

衆人透過鳳冠上的珠簾,能隱約瞧見太子妃的容貌,雖不能清晰可見,卻可知,姣好的五官,如脂的肌膚,明國並不濃豔的妝容讓她更顯得可親,更點綴出她的精巧。而身旁的太子,欣長的身段,珠簾下的臉龐,大約是因着大婚,相較於平日,少了病弱,更有珠光紅潤之感,顯得朝氣俊朗。他的眼睛也不時偷偷瞥向身旁的妃子,有難得的少年之態,太子妃倒是臉色沉靜,淑態畢現。

衆人不住私語,雖禮儀繁複,但並未讓人生厭,顯露疲態。這場喜事,似是讓沉寂已久的皇宮,煥發了新的生機,衆人不住感嘆,這大概就是天定良緣,二人彼此傾心,真令身邊還未出閣的少女們滿面嬌羞,生出了期待與幻想。

帝后接過太子二人的敬酒和跪拜,並點額賜福。

殿內,有長公主之子曾允,與太子一般年紀。前年已娶妻,他便逗身旁的將軍府小公子,說道,李煊 你看看,太子與你同歲,今日封妃,娶得還是這麼個國色天香的美人兒。你可羨慕?

李煊笑笑,不語。

曾允不氣餒,繼續用手肘撞撞他,說道話說前些年,陛下想給你賜婚,你竟大言不慚,說家父在外征戰,死生難料,不敢娶妻。願等戰事平定,再談婚嫁不遲。如今李大將軍…咳咳 …抱歉抱歉… 對了你看那邊的林相之女,林大千金可是屬意於你,可你多次拂了林相和陛下的意,沒見丞相近來處處針對你?

李煊並未被他不合時宜提及李將軍氣惱,他神色微變,但很快重新笑笑。怎麼,曾大公子可是要與我說媒?那你可說說,倘若我羨慕的正是這國色天香的明國公主,你可能將她說了給我?

曾允失聲啊了一嗓子,引衆人側目,但很快大家又恢復了私下各自談笑之狀,曾允拉住他的手,這話你可說不得,難不成你還真喜歡這太子妃?這話要讓旁人聽了去,你可就不是被林相針對的下場了。

李煊笑笑,誰讓你要與我說媒,那我可不得說個你曾大公子也望洋興嘆的對象,否則你要真給我說了來,我是娶還是不娶呢?他嬉笑道,曾允才知他的急智,把他的火坑推到了自己腳下,怪不得坊間都傳,李三公子智謀無雙。曾允撓撓頭皮,這小子看起來文文弱弱,嘴上功夫可從沒被佔過便宜。

晚宴

大禮結束後,便是宮中晚宴,由於近來戰事頻繁,宮內要求厲行節約,不能奢靡浪費,於是便沒有大宴賓客,只是邀請重要的皇族與大臣在後宮殿內,舉辦家宴。並且皇帝近來龍體欠佳,也減少了各類餘興節目,只是進餐。

晚宴上,太子妃換下了白日的隆重裝束,身披銀色禮服,髮式簡單了許多,妝容又更清淡了些,更顯溫婉大方。太子也換上了同色的禮服,坐於太子妃身旁。二人沒了白日的繁複頭冠,五官明晰起來,於衆人眼中,便是璧人一雙,秀色可餐。

李煊和曾允坐於對面,曾允悄聲道,對了,李大公子,話說你可是邦交大使,據說外邦各國的公主小姐們,不少傾心於你,桃花債是一堆又一堆,莫不是你也想要迎娶哪家外邦公主?說說,說不定陛下還能將你送去和親了。哈哈哈 。曾允說着說着捂嘴偷笑起來,實屬把自己逗樂了。

李煊望着對面的太子與太子妃,他的眼神有了些變化,太子有些羞赧的微笑着。他注意到,太子將菜餚往太子妃那邊悄悄挪動,他的眉頭一瞬間擰了起來,曾允自顧自的偷笑着,並未注意到他短暫的失態。

皇后發話道,對了,聽聞煊兒常出訪明國,臣妾久居宮中,倒是不知,明國有何風物人情,與王都不同?封皇后笑意盈盈看向李煊,李煊回神,躬身道,回娘娘,明國地處江南一帶,臣雖出訪,但皆是邦交,有公務在身,未作久留可以說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沿途所見,百姓生活大抵與王都並未太多不同,何況王都乃當今最爲繁華之地,萬邦來朝,臣每次出訪,都只覺思歸心切。

皇后未等他說完,便大笑着擺擺手,也罷也罷,讓你這邦交大使說這些,可不是滿口官話了。此舉也惹得皇帝心情愉悅起來,他便開口道,煊兒,今日晚宴之中,只有你與太子妃是舊識,你這大使怎顯得處處避嫌起來了。

聽到這句,李煊頓時笑容凝固了,他餘光看向太子妃,臉色有些微微發脹,衆人也便看向太子妃,似是等着太子妃迴應些什麼,太子妃倒是神色未變,只是顯得有些無從應答,略微窘困。

太子見狀,於桌下悄悄握住了太子妃的手,開口道,回父皇,兒臣可替李三公子作答。

皇帝回過頭來,哦 那太子說來聽聽。

太子躬身,開口道,前些時日,太子妃尚未入宮之時,臣在宮中遇過李三公子,便與之閒談一二,兒臣按捺不住好奇,求問李三公子是否見過明國公主,公子告訴兒臣因兩國姻親乃涉及邦交,他只見過明國前朝帝王臣子,並未有機會見後宮之人,而公主居與深宮,也未涉獵前朝,故而素未謀面,太子妃今日也是初見李三公子,想必該是一頭霧水,不知如何作答是好。

皇后聽罷,笑道,可難爲我們太子了,這大典剛過就如此擔心太子妃,罷了罷了,你們這些小年輕,也不必如此拘謹,陛下也是想,今日自家家宴,歡愉些好。還是說,我們二人在這,掃了大家的興了。

陛下有些不適,他擺擺手,說道,無礙無礙,我與皇后先行回宮,你們不必拘謹。說完咳嗽幾聲,衆人叩首道 ,祝陛下龍體安康。皇后立時起身扶着皇帝慢慢離開。

雖皇帝如此說,但在帝后離開後不久,太子與太子妃也離去,衆人便也紛紛離場。

今日封妃大典,似乎明國公主的美貌,值得皇宮貴胄們,樂此不疲的私下唸叨一番。

第二日,封皇后召見太子妃,寒暄一番後,音只有簡單的應答,身邊貼身婢女解釋,太子妃並不太熟悉王朝官話故而理解及表達都有限,望皇后切莫怪罪。封皇后心想,果真如傳言,明國公主所謂的知書達理,溫婉可親,其實私底下也不過是個啞葫蘆罷了。那倒不錯,太伶俐的王妃,封氏也不喜歡,太子心軟,倘若她巧言善辯,估計將來辛苦的也是自己兒子,便愉快的例行封賞。

中秋

大典過後月餘,適逢中秋,皇宮慶賀,明國進獻了歌舞伎,阿施混入其中,中秋宮廷家宴,他們表演了明國歌舞。

舞畢,見到大殿裡的王朝皇族們,阿施想到一路上面對的艱險,而今,王朝皇宮裡金碧輝煌,歌舞昇平 ,太子與太子妃看似琴瑟和鳴。她無法抑制內心的重重謎團,直直的盯着殿上的太子妃,但大概是生長的太過柔弱她的臉上更多的是一種哀愁無力感,歌舞伎的濃妝也讓她顯得沒有太多攻擊性,倒更顯幾分妍麗,她情感飽滿的樣子,讓她呈現出的生命力倒是吸引了殿上的李煊。

封皇后開口,不愧是明國佳麗,舞姿曼妙,不知太子妃看後,是否更加思念故國了呢?

太子妃聽後,微微擡起眼皮,向前屈屈身子。

而太子則如傳說中那般,溫柔似水,眉眼含笑,替音解圍:回母后,太子妃遠嫁而來,自然是思鄉情切,方纔還同兒臣說,擔心見到明國舞團後在大殿上失了儀態,讓父皇母后見笑。

封皇后看着太子妃微微蹙紅的臉頰和耳根,寬心的笑了出來,太子一會兒可以帶太子妃去摘星臺,那裡景緻最好,也可慰藉妃子的思鄉之情。

家宴結束後,舞團離去,但舞女阿施卻悄悄離開隊伍,變換行裝,潛入了後宮之中。

不多時,她尋到了太子妃殿,似在翻找着什,顯然她不夠有經驗,不久便被侍衛捉住。

恰逢太子妃回宮,她見到跪在門外的人,得知是行竊之人,侍衛正要通報皇后,等候發落。太子妃端詳了她一番,似是有所打算,她攔下侍衛。婢女轉述,此事太子妃會向太子說明,先不必驚動皇后,侍衛便應聲退下。

婢女將阿施喚入內廳,關上門,將一套宮人服拿給她,說到,太子妃娘娘吩咐你換下,這幾天就留在太子妃殿,勿要四處走動。

摘星臺上,百姓在宮外紛紛放飛天燈,映着河水的幽暗曲折,宛若飄向了不可知仙境一般。

太子說,明國應該沒有這些吧。然後伸手握住了音有些冰冷的手掌,看向天燈飄遠的方向,他似是溫柔含笑的眉眼。太子妃微垂着頭,眼角餘光掃過他明明滅滅的側臉輪廓,摘星臺下,百姓歡快的聲音此起彼伏着,孩童稚嫩的叫喊,父母寵溺的歡呼。

你看,那是你家的方向,他回過頭來,眼裡盛滿了星光。

回到宮中,太子妃屈身向太子行禮,婢女將換裝後的舞女阿施帶進來。太子不解,婢女轉述到,娘娘想向殿下懇求,可否留阿施姑娘月餘做伴,娘娘離開明國不久,今日阿施姑娘與自己一見如故,希望能與故國之人稍作相伴聊遣相思。太子笑道,扶起太子妃,這有何難只是阿施姑娘不知意下如何?阿施欠一欠身子行禮,平女不勝榮幸,能相伴太子妃左右。

雖然沒有搞清楚其中曲折,但阿施因禍得福,得以留在宮內,暫時安全。

夜深,衆人退下後,太子妃來到了阿施的屋子,婢女跟在身後闔上門。

阿施立時起身,太子妃開口道:你是王爺的人?說完,婢女將手裡的衣物呈上來,阿施看到是自己換裝的衣物,有些不解,忽然明白過來,這衣物是自己逃離囚禁地時,隨身丫鬟放進包袱裡給自己的。難道說,這衣物讓太子妃以爲自己是王爺派來的?

阿施垂着頭,沒有回答,太子妃看着她,婢女上前一步,在她耳邊輕聲解釋道:事情有變,王爺不該衝動。阿施點點頭,婢女與太子妃耳語幾句後,回過身來,告訴阿施,你且留在太子妃身邊,靜觀其變。

太子妃離開後,婢女將衣物扔入火盆,阿施看着那件衣服,漸漸地燒成了灰燼。

婢女在身邊說道,姑娘今日算是運氣好,若不是太子妃及時回來,倘若你落到了封皇后手裡,嚴刑拷打,看你這柔弱無骨的模樣,怕是受不住的。

第四章 回憶第一章 封妃第四章 潛逃第一章 封妃第二章 遇襲第一章 封妃第三章 宮變第四章 回憶第四章 潛逃第四章 潛逃第四章 潛逃第二章 遇襲第四章 回憶第二章 遇襲第二章 遇襲第四章 潛逃第三章 宮變第四章 回憶第一章 封妃第四章 回憶第一章 封妃第一章 封妃第四章 潛逃第四章 潛逃第二章 遇襲第一章 封妃第三章 宮變第四章 潛逃第三章 宮變第四章 回憶第一章 封妃第三章 宮變第四章 回憶第二章 遇襲第四章 潛逃第二章 遇襲第三章 宮變第一章 封妃第四章 回憶第四章 回憶第四章 潛逃第四章 潛逃第三章 宮變第三章 宮變第四章 潛逃第一章 封妃第四章 潛逃第一章 封妃第四章 回憶第一章 封妃第三章 宮變第四章 潛逃第三章 宮變第三章 宮變第一章 封妃第二章 遇襲第四章 回憶第一章 封妃第三章 宮變第四章 回憶第四章 回憶第四章 潛逃第四章 回憶第一章 封妃第三章 宮變第二章 遇襲第一章 封妃第四章 回憶第三章 宮變第三章 宮變第四章 回憶第四章 回憶第四章 潛逃第一章 封妃第二章 遇襲第四章 潛逃第四章 潛逃
第四章 回憶第一章 封妃第四章 潛逃第一章 封妃第二章 遇襲第一章 封妃第三章 宮變第四章 回憶第四章 潛逃第四章 潛逃第四章 潛逃第二章 遇襲第四章 回憶第二章 遇襲第二章 遇襲第四章 潛逃第三章 宮變第四章 回憶第一章 封妃第四章 回憶第一章 封妃第一章 封妃第四章 潛逃第四章 潛逃第二章 遇襲第一章 封妃第三章 宮變第四章 潛逃第三章 宮變第四章 回憶第一章 封妃第三章 宮變第四章 回憶第二章 遇襲第四章 潛逃第二章 遇襲第三章 宮變第一章 封妃第四章 回憶第四章 回憶第四章 潛逃第四章 潛逃第三章 宮變第三章 宮變第四章 潛逃第一章 封妃第四章 潛逃第一章 封妃第四章 回憶第一章 封妃第三章 宮變第四章 潛逃第三章 宮變第三章 宮變第一章 封妃第二章 遇襲第四章 回憶第一章 封妃第三章 宮變第四章 回憶第四章 回憶第四章 潛逃第四章 回憶第一章 封妃第三章 宮變第二章 遇襲第一章 封妃第四章 回憶第三章 宮變第三章 宮變第四章 回憶第四章 回憶第四章 潛逃第一章 封妃第二章 遇襲第四章 潛逃第四章 潛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