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正月裡的鍘刀,閒不住

京東東路的劉豫,本來是濟南知府。

金兵大舉南下,並沒有打到濟南的時候,他就開始準備投降金人的準備,招納了一大堆準備一起投金的人,暗搓搓的準備投降。

可惜戰局風雲變化,劉豫不僅沒有投降成功,三年一遷的文人政治體系人,讓他從濟南知府走到了京東東路的經略使。

相公這個詞在大宋有這極爲特殊的含義,只有做一路長官,才能被人稱爲相公。

趙桓真的給了大宋文人足夠的寬仁。

可是大宋的文人,在讓他失望這件事上,從來沒讓他失望過!

在正常的歷史線裡,劉豫這個人是僞齊的皇帝。

金國在靖康之恥後,無力統治關內地區,不得不建立漢人政權加以統治關內地區。

僞齊是僞楚之後的第二個金國扶持的傀儡政權。

僞楚這個政權的存在時間很短,僅僅存在不到月餘的時間,僞楚皇帝張邦昌就用最快的速度投降了南宋。

而僞齊這個政權,存在時間長達七年之久,而這個劉豫正是僞齊的皇帝。

趙桓一直認爲,不管是張邦昌也好,還是劉豫、張孝純也罷,都是被大勢所逼迫,迫不得已才做出了投靠金人的決定。

結果劉豫還是讓自己失望到了極致。

有些人可能是迫不得已,比如張邦昌一個月的皇帝,立刻投降了南宋。

張孝純和王稟,在太原苦苦撐了二百五十天,無一援軍到達太原。

結果到現在張孝純在河套地區雖然依舊瑟瑟發抖,保持着文臣這種生物特有的懦弱,但是,事,辦得還算不錯。

劉豫顯然不屬於迫不得已,趙桓命令皇城司的察子,查了他近一年的時間,終於肯定了此人,已經變成了金國的走狗。

變節,一個趙桓無法容忍的詞彙。

趙桓詢問臣子的意見,李綱用最快的時間,同意了趙桓的想法。

殺之而後快。

週三畏瞄了一眼李綱,站出來朗聲說道:“臣認爲夷三族更爲恰當。”

他沒什麼情報,不知道劉豫到底幹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但是李綱如此堅決的支持官家的決定,他已經猜出了劉豫大概是降了金。

混在朝堂裡,沒點這個眼力價,那就沒得混了。

趙桓看着其他人,都沒人反對,批紅了劉豫斬首的札子,說道:“夷三族啊,還是算了,家人一律流放嶺南吧。”

“酈瓊、李成、徐文等知府,和劉豫一起的知府,也都一併砍了,家人同樣流放嶺南即是。”趙桓再次批紅了三道札子。

趙桓已經欽定了四個人死罪,四家人流放。

“這些京官呢?”趙桓看着人數最爲龐大的京官,愣愣的問道。

這是讓趙桓最失望透頂的一羣人!

他們吃着大宋的俸祿,受着大宋的教育,享受着大宋的繁華的生活,享受在大宋高高在上的地位帶來的特權,不思報國也就算了,還變了節。

這讓趙桓氣的青筋爆抖!

“臣以爲殺了爲好。”李綱看着趙桓的臉色說道。

趙桓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說道:“還以爲李太宰會說什麼,法不責衆的話。”

李綱無奈的說道:“臣不讓官家殺太學生,就是爲了補上這些闕呀。”

“這些人都是經年老吏,他們享受了這麼多國朝優待,卻想要做騎牆派,首鼠兩端,兩頭撈好處,不殺,不足以警示天下。”

趙桓雙手抱着頭,靠在椅背上,看着這一長排的名單,他想了很久很久,才說道:“李太宰,朕想給他們一個機會。”

“不可!”

李綱擲地有聲的大聲說道!

他知道皇帝想說什麼,早就準備好了這兩個字!

在趙桓剛剛說完的時候,李綱就把這話扔了出來。

“喊那麼大聲幹什麼,朕聽得見。”趙桓嘆了口氣,這些人自掘墳墓,就連趙桓這個皇帝,都救不了他們。

殺死一個官員,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還需要將他們的家人流放到嶺南,防止他們在京中搗亂。

這一道政令下去,毀掉的是一百三十二個家庭,不僅僅是一百三十二個人頭落地那麼簡單而已。

趙桓其實想留他們一命的原因,並不是說憐憫生命,他還沒那麼閒。

也不是害怕青史留暴君之名。

他都殺了劉豫了,一個經略相公都被自己車了,這暴戾之名,絕對逃不過去了。

蝨子多了不愁,反正都這麼多蝨子了,也無所謂了。

他其實擔心的是這些人,都是皇城司的察子們調查出來的變節臣子。

他擔心自己搞這種特務政治,弄得人心惶惶,影響靖康三年對金人的作戰推進。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他還是想要解決主要矛盾。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趙桓並不想自己成爲大宋後世皇帝們效仿的對象。

皇城司的特務政治,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那是皇帝手中極爲鋒利的劍。

用的不好,就是武曌酷吏政治,那樣的政治體系,很容易分崩離析,自決於臣民。

他可是深深知道,祖宗之法的大宋有多坑。

到現在他還在補趙光義留下的坑,什麼時候河北路上的坑填完了,纔算完。

自己要是弄個祖宗之法出來,後世的子孫照着來,也是件麻煩事。

但是李綱顯然早就準備好了大堆的說辭,來應對自己的婦人之仁。

“那這件事邢獄督辦起來,要反覆覈實,不放過一個叛臣,也不冤枉任何一個好人,先收押歸案,查實一人,朕批紅一人。”

趙桓想了想,這些人留在朝堂裡,也是個禍害,說不定在什麼地方給自己來一刀,更耽誤事。

還是李綱說得對,殺了就是。

“額,官家要殺他們?”李綱愣愣的問道。

他這準備了很久的勸諫的話,就是爲了說服皇帝下必殺之心。

可是皇帝似乎是直接同意了自己的看法?

趙桓點了點頭,說道:“朕知道你想說什麼,其實朕也是考慮了很久,從年前歸京,到現在這麼久的時間。到現在朕還是有些猶豫。”

“但願朕做這些事,大宋臣民們能夠正確的看待,而不是畏懼。”

他也就是動了惻隱之心,總覺得都是宋人,給個機會也無妨。

但是仔細琢磨,還是殺了了事。

至於臣民會不會畏懼自己,他也無法左右臣民們的想法。

大宋的皇帝是官家,不是天子。

大宋的百姓會送大宋皇帝燈盞,上元節掛在宮闈中,以示與民同樂。

可是自己這屠刀一舉,恐怕大宋的百姓們,會畏懼自己這個越來越強勢的皇帝了。

他不喜歡這種感覺,但是卻又不得不如此。

自己貌似在李綱鋪設的路越走越遠了,也就是越來越向着強權皇帝而去。

他笑着說道:“朕回了趟汴京,殺了三千金國黑水司的探子。殺了近三百人的叛臣。”

“都是些該死之人,朕倒是不忍心殺戮,製造殺孽,可是他們偏偏要撞到朕的刀鋒上來!”

《弔古戰場文》算是徹底結束了風波。

大宋皇帝殺的血流成河,三百餘戶遷往嶺南而落幕。

趙桓在文德殿整整熬了十幾天,熬過了整個正月,這十幾天,開封府的鍘刀可一天沒閒着。

每天做的事,就是反覆覈查這些人的罪狀,召這些曾經的臣子上殿,詢問案宗是否有誤。

但顯然程褚這個人辦事非常細膩,他報上來的這些人,無一例外,全是證據確鑿的人。

趙桓還因爲見這些叛臣,被一個叛臣罵的狗血淋頭。

無外乎一些重視武將,擡高武夫的地位,最終也會死在莽夫的手裡,再現當年關隴把控朝政之危局。

關隴集團,宇文泰創立了府兵制度,定下了基本國策“關中本位政策”,立下了八柱國、十二將軍基本西魏格局。

十二大將軍出將爲相,不光是軍事統帥,同樣是政治領導核心。

至此將近四百年的時間裡,關隴顯赫的十二大家族,一直處於食物鏈的頂端。

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

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曾是八柱國之一,而隋朝的始祖曾是十二大將軍之一。

大概到唐玄宗李隆基的時候,府兵制徹底名存實亡之後,關隴集團才徹底落寞。

代替的是藩鎮割據。

所以軍強則君弱,軍強,皇帝被生殺予奪。

似乎成了從漢末到唐末的一種基本事實,這也成了幾乎所有的皇帝的一塊心病。

大頭兵靠不住。

趙桓被罵了以後,也只能唾面自乾。

當初他和种師道定下那基本國策“軍功爵均田徵兵制”之後,其實就已經沒有了任何回頭路的可能。

趙桓清楚的知道,可能存在的危險,但是他也做好了肉爛在鍋裡的準備。

反正再怎麼打,也是漢人在這關中打的死去活來,還能便宜給金國人?!

然後,他就把那個罵他的臣工,給殺了。

軍強君弱,皇帝被生殺予奪還未發生,這個臣工卻是紮紮實實的背叛了大宋。

“這幾天御街口,殺了多少了?”趙桓用力的伸了伸懶腰問道。

趙英打開札子說道:“一天大約有十來個人吧。”

“百姓的反應怎麼樣?”趙桓看着趙英說道。

趙英眼珠子一轉,說道:“好!”

趙桓嗤笑了一聲說道:“盡扯犢子,皇帝一天殺十個臣子,他們會說好?!”

“他們就是在叫好。臣說的是實情。”趙英摸了摸後腦勺說道。

wWW ¸ttκǎ n ¸¢O

趙桓搖了搖頭,他怎麼就不信,大宋的百姓會爲自己殺奸臣而大聲叫好呢?

大宋的皇帝都是沒脾氣的官家,大宋的百姓應該對自己這種殺的血流成河的皇帝,罵聲載道纔對。

趙桓走上了文華樓,看着御街口的圍觀的百姓,人頭落地,轟然的叫好聲傳來。

可能趙英說的是實話?

第二百四十五章 捷勝軍爲什麼突然變得這麼強?第一百八十七章 故佈疑陣之我要偷家(5/5)第五百零五章 氨水第八百八十六章 新的金融工具第五百一十六章 錢多的花不出去怎麼辦?第三百二十七章 奉命造反第四百四十二章 六足四翼王正臣第六百六十五章 朕,不想輸!第七百五十一章 八人擡的軟轎第四百五十二章 兩個全真子第五百六十八章 給官家帶點特產第四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九百零四章 漠北疑雲第六十五章 小黑屋,關禁閉第四百七十六章 得之我幸,失之無所謂第五百九十五章 這都什麼臭魚爛蝦!第八百六十七章 藩鎮割據,舊題新解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種路,兩種人生第八百零七章 你要朕學那漢成帝呀!第一百二十六章 種大忽悠上線第四十九章 有仙人?!第六百二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上皇該回京了(爲舵主“蒼生竟何罪”加更!)第八百二十五章 陰陽怪氣第八章 第一次早朝,怎麼表現能表現的很熟練?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朕旨意,劫船!第五百七十四章 高麗王最後的作用第六百六十四章 當年交的買命錢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宋新文化之話本第六章 誰上火 滋醒他!第九百零一章 焦慮不安的官家第六百六十五章 朕,不想輸!第六百七十九章 甚似蜀後主第二百八十二章 三條訴求,危害到底在哪?第六百二十五章 要勝!就全勝!第九百零六章 牆式衝鋒第八百七十七章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第六百五十七章 岳飛的選擇第七百四十二章 人定勝天第九百零六章 牆式衝鋒第六百七十八章 岳飛蒙冤的真相第七百零四章 大宋官場的潛規則第八百九十三章 妥協與糾錯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黴菌?胡神醫你這是要稱聖嗎?!(2/5)第七十六章 千金買馬骨了!第六百一十八章 先邁左腳進來州城的金國使者第四百七十五章 煙花攻勢第十五章 兩開花?不,三開花!第七百四十六章 能動手就動手第一百七十一章 會獵朔州?那就來吧!(求訂閱!!)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議四處行在第四百四十六章 理論和應用的碰撞第五百零一章 札子砸臉第八百一十八章 官家去哪了?第七百二十章 論跡又論心第八百五十二章 《經稷考》第七百三十一章 興慶府的早晨,靜悄悄第四百四十三章 朕!大糾結!第六十九章 躲過了初一,還躲過了十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油盡燈枯的太原城第五百八十三章 東方約翰王第五百九十九章 代代永旌!第八百九十三章 妥協與糾錯第四百七十四章 末將楊再興!第七十九章 工賑監出現了大問題!第三百九十九章 行軍拉歌提士氣第三百九十八章 奉聖州兵事第三百七十七章 敵在進奏院!第五百四十六章 如何有效剔除害羣之馬第六百五十七章 岳飛的選擇第八百九十三章 妥協與糾錯第三百六十二章 陳規的火槍不太優秀第三百零四章 報國有門,吾等所幸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零一章 趙官家樂開了花第一百一十二章 民意喧天第一百四十四章 套馬的漢子第三百八十三章 身體髮膚不是不能剪第八百零一章 父子反目第七百三十六章 殺雞用牛刀第四百章 黃龍府前的血戰第八百七十三章 兩節度使遼河垂魚第五百零七章 家裡有礦,心裡不慌第九十九章 機靈的程褚第三百七十章 女子也能當官第七百九十五章 鏈式減員第五百五十章 藩屬國打開的正確方式第六百四十章 轟天雷第七百三十三章 官家奇怪的習慣第八百五十九章 真正的千層餅第十三章 敵我力量懸殊,跑路還來得及嗎?第三百五十三章 失道者寡助第七百一十六章 皇帝的應對第一百一十五章 口齒伶俐觀察入微的小丫頭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們在搞什麼?感謝信(結尾有爆更計劃)第八百一十八章 官家去哪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尚宮局和四司第二百八十一章 鄉紳們的三個小小訴求第五百零八章 想當仁君而不得
第二百四十五章 捷勝軍爲什麼突然變得這麼強?第一百八十七章 故佈疑陣之我要偷家(5/5)第五百零五章 氨水第八百八十六章 新的金融工具第五百一十六章 錢多的花不出去怎麼辦?第三百二十七章 奉命造反第四百四十二章 六足四翼王正臣第六百六十五章 朕,不想輸!第七百五十一章 八人擡的軟轎第四百五十二章 兩個全真子第五百六十八章 給官家帶點特產第四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九百零四章 漠北疑雲第六十五章 小黑屋,關禁閉第四百七十六章 得之我幸,失之無所謂第五百九十五章 這都什麼臭魚爛蝦!第八百六十七章 藩鎮割據,舊題新解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種路,兩種人生第八百零七章 你要朕學那漢成帝呀!第一百二十六章 種大忽悠上線第四十九章 有仙人?!第六百二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上皇該回京了(爲舵主“蒼生竟何罪”加更!)第八百二十五章 陰陽怪氣第八章 第一次早朝,怎麼表現能表現的很熟練?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朕旨意,劫船!第五百七十四章 高麗王最後的作用第六百六十四章 當年交的買命錢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宋新文化之話本第六章 誰上火 滋醒他!第九百零一章 焦慮不安的官家第六百六十五章 朕,不想輸!第六百七十九章 甚似蜀後主第二百八十二章 三條訴求,危害到底在哪?第六百二十五章 要勝!就全勝!第九百零六章 牆式衝鋒第八百七十七章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第六百五十七章 岳飛的選擇第七百四十二章 人定勝天第九百零六章 牆式衝鋒第六百七十八章 岳飛蒙冤的真相第七百零四章 大宋官場的潛規則第八百九十三章 妥協與糾錯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黴菌?胡神醫你這是要稱聖嗎?!(2/5)第七十六章 千金買馬骨了!第六百一十八章 先邁左腳進來州城的金國使者第四百七十五章 煙花攻勢第十五章 兩開花?不,三開花!第七百四十六章 能動手就動手第一百七十一章 會獵朔州?那就來吧!(求訂閱!!)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議四處行在第四百四十六章 理論和應用的碰撞第五百零一章 札子砸臉第八百一十八章 官家去哪了?第七百二十章 論跡又論心第八百五十二章 《經稷考》第七百三十一章 興慶府的早晨,靜悄悄第四百四十三章 朕!大糾結!第六十九章 躲過了初一,還躲過了十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油盡燈枯的太原城第五百八十三章 東方約翰王第五百九十九章 代代永旌!第八百九十三章 妥協與糾錯第四百七十四章 末將楊再興!第七十九章 工賑監出現了大問題!第三百九十九章 行軍拉歌提士氣第三百九十八章 奉聖州兵事第三百七十七章 敵在進奏院!第五百四十六章 如何有效剔除害羣之馬第六百五十七章 岳飛的選擇第八百九十三章 妥協與糾錯第三百六十二章 陳規的火槍不太優秀第三百零四章 報國有門,吾等所幸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零一章 趙官家樂開了花第一百一十二章 民意喧天第一百四十四章 套馬的漢子第三百八十三章 身體髮膚不是不能剪第八百零一章 父子反目第七百三十六章 殺雞用牛刀第四百章 黃龍府前的血戰第八百七十三章 兩節度使遼河垂魚第五百零七章 家裡有礦,心裡不慌第九十九章 機靈的程褚第三百七十章 女子也能當官第七百九十五章 鏈式減員第五百五十章 藩屬國打開的正確方式第六百四十章 轟天雷第七百三十三章 官家奇怪的習慣第八百五十九章 真正的千層餅第十三章 敵我力量懸殊,跑路還來得及嗎?第三百五十三章 失道者寡助第七百一十六章 皇帝的應對第一百一十五章 口齒伶俐觀察入微的小丫頭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們在搞什麼?感謝信(結尾有爆更計劃)第八百一十八章 官家去哪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尚宮局和四司第二百八十一章 鄉紳們的三個小小訴求第五百零八章 想當仁君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