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阿列克賽.勃魯西洛夫

蘇俄中央委員會主席布哈林把矛頭又指向了新任的外交人民委員契切林,這廝在蘇俄和德國媾和談判中擔任托洛茨基的副手,當時還在第二次談判的過程中,托洛茨基和烏里揚諾夫同志鬧翻後辭職,就由契切林接任了談判代表團團長和外交人民委員的職務。

後來談判破裂,這廝還當着那外交人民委員,負責對外事務,這會兒被布哈林扯着嗓子一吼,不由得臉漲的通紅,站起來嚅嚅的解釋,

“布哈林同志,這個外交部都有通告的,英法對捷克軍團的安排本來好好的,讓他們沿着西伯利亞大鐵路東運,一直撤到符拉迪沃斯託克後上船,走太平洋和巴拿馬運河,最後經大西洋回國!”

“我說的不是這個,我問的是,爲什麼之前捷克軍團要叛亂你沒有提前發現,爲什麼這會兒連中國和日本都派兵進入了俄國的領土而你和你的人一無所知?!你們都是吃乾飯的麼?!這是爲什麼?!你必須給我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否則我認爲是你和外交部的瀆職,造成了我們現在如此被動的局面!”

布哈林拉長着臉,一邊用手裡的鉛筆頭敲着桌子上攤開的地圖,一邊盯着契切林吼道。

“主席同志,請你聽我解釋,聽我解釋!”契切林一邊抹着頭上的汗,一邊偷偷瞧了周圍其他幾個中央委員一眼,見布哈林的目光在自己和捷爾任斯基身上來回跳,這廝倒抽了一口涼氣,難道布哈林打算用契卡來對付我?

“主席同志,捷克軍團的叛亂可以看做協約國干涉俄國局勢的必然之舉,誰都知道我們在中止和德國的和談之後開始大規模復員軍隊,無數個哥薩克騎兵師被師士兵委員會做出了復員和解散的決定,在這樣的情況下,尤其是托洛茨基同志的紅軍還在組建初期的時候,俄國的內地相當空虛!”契切林說着說着倒緩上了一口氣。

尼瑪,托洛茨基在的時候你布哈林就跟個哈巴狗一樣不敢惹他,這會兒光知道來欺負我!

“說重點,不要長篇大論繞圈子廢話!”布哈林不客氣的打斷了契切林的解釋。

“捷克軍團叛亂的理由是因爲我們要求他們放下武器,之後才能通過西伯利亞,這給了他們藉口,而要求他們放下武器這個決定,是主席同志您的堅持下才做出的!”加米涅夫不冷不熱的在邊上插嘴道。

“那麼中國人和日本人呢?爲什麼中國人都敢出兵西伯利亞和遠東了?這會兒居然連日本都似乎是在給中國人打下手,這又是怎麼回事?加米涅夫同志!”

布哈林到底是《真理報》的主編出身,腦子和思路轉的可是很快,這廝就是不胡攪蠻纏都是個雄辯家寫文章的好手,在中央委員會裡長篇大論辯論起來,能贏他的人可不多!

加米涅夫聞言一窒,中國人爲什麼出兵不要來問我啊,該問烏里揚諾夫同志,可人家這會兒不是辭職不幹了麼,這事,這事能賴我麼?我怎麼知道中國人是怎麼想的?中國人只武裝了50萬人就敢跟我們俄國叫板了,我們俄國光在德國戰俘營裡就不下三百萬人呢!

“根據中國之前收回中東路時的跡象,似乎是。。。烏里揚諾夫同志去年12月發表的那個宣言惹的禍!”契切林在邊上接口道。

“哼!我當時怎麼說來着,就是要給中國人好處換取要他們的承認,也不用急着一時半會兒,發表什麼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的對話宣言,根本就是大大的失策!”布哈林沒好氣的道。

這話倒也是實情,當時烏里揚諾夫不知道被中國那個姓劉的公使灌了什麼迷湯了,居然在八字沒一撇的時候使出了這麼一招,說是要分化瓦解協約國裡各國的關係,把中國這個俄國最大的鄰國拉過來支持蘇俄新政權,換取中國-政府對蘇俄政府的正式承認!

結果倒好,中東路被收回去不算,這會兒中國人堂而皇之要收回自《中俄尼布楚條約》以來所有被割讓給沙俄的領土,這都230多年前的事情了,這哪跟哪?難道改天中國人以蒙古人的繼承者自居,要求按着四大汗國的邊界收復失地,堂堂俄國也能答應?

布哈林越想越氣,心裡對已經下臺的烏里揚諾夫同志的埋怨又多了幾分。

“中央現在沒有主持軍事的委員,我同意加米涅夫的建議,發電報請託洛茨基或者約瑟夫回來一個主持大局!東線比西線和南線都更重要,如果失去東線烏拉爾山區這道屏障和廣袤的西伯利亞以及遠東,我們的不戰不和的戰略將因爲失去戰略縱深而毫無出路!”一直沒有啃氣的中央委員季諾維也夫終於說了話。

格列高利·季諾維耶夫出生於1883年,是黨內的理論家和實幹家,和加米涅夫的關係非常好,但是又不像加米涅夫那麼孤僻自傲,這廝和其他中央委員的關係都不錯,就是布哈林,對季諾維耶夫耶比較尊重。

“現在彼得格勒的局勢如此緊張,托洛茨基同志能脫得開身麼?要不,調那個前俄軍總司令。。。那個阿列克賽.勃魯西洛夫回來主持軍事如何?起碼可以派他到東邊去抵擋對付高爾察克和捷克軍團!”布哈林顯然並不是個草包,一轉眼自己給自己出了個主意。

捷爾任斯基聽了心裡冷笑,顯然新任的中央委員會主席對權柄看的很重,如果托洛茨基回到莫斯科的話,顯然毫無疑問會成爲中央委員會的實際掌控者,事實上在一切轉入軍事和戰時體制的情況下,托洛茨基任主席的革命軍事委員會纔是政權的核心主導力量!

“布哈林同志!調勃魯西洛夫同志回來,得有托洛茨基的命令,他是軍事委員會的主席,再說了,調勃魯西洛夫回來他也就能打仗,還得看他願不願意衝着自己的前部下海軍上將高爾察克開槍,打內戰和打德奧可不是一回事!”

加米涅夫的語調裡充滿了不屑,心想布哈林這樣的黨棍怎麼被他爬到中央委員會主席的位置上的,只是因爲他會喊口號會寫蠱惑人心卻又不切實際的宣傳理論文章麼?

其他幾個中央委員聽了也是面面相覷,顯然布哈林出的是一個餿主意,前有十月革命前科爾尼洛夫的叛亂,這會兒俄國大地則又到處是武裝叛亂和多如牛毛的自治臨時政府,既然前臨時政府的海軍上將高爾察克和那個喀山的蘇圖洛夫都叛亂了,那麼焉知勃魯西洛夫這樣的沙俄戰神,會不會因爲拒絕鎮壓自己的前戰友們而陣前倒戈?

誰敢冒這樣的風險?海軍上將高爾察克在俄軍中的號召力,那可還遠遠比不上前俄軍總司令阿列克賽.勃魯西洛夫!

事實上托洛茨基之所以趕到彼得格勒前線去,未嘗不是擔心隨着德奧的大舉進攻,而沙俄軍隊又被大規模解散和復員的情況下,原來那些已經向蘇俄新政權效忠的沙俄高級將領們,會不會投入協約國和社會革命黨、孟什維克人的陣營!

第786章 菊池旅團傷亡不輕(五)第708章 傷兵滿營(二)第330章 半夜攔路打劫?第156章 源源不斷的軍火第19章 JP摩根公司第656章 戰果(上)第674章 夏伯陽生氣了!(三)第24章 艱難的抉擇第655章 德國佬發狂了!(中)第771章 嚴陣以待(四)第九百一十五章 五迫擊炮迫擊炮第782章 氣氛相當緊張(五)第934章 兩路出擊第650章 隕落長空後繼有人(下)第666章 恰巴耶夫(二)第605章 擺開了陣勢(上)第53章 一言爲定第728章 小川佳純的建議(二)第288章 羣策羣力還是獨斷專行?第六百零七章 上滴水不漏第783章 恢復橋頭陣地(三)第605章 兵臨城下(下)第464章 進退兩難的葉戈羅夫第168章 水災、航空和保險第30章 不容易滿足的人第604章 以攻代守吧!(下)第351章 針鋒相對步步緊逼第793章 沒時間折騰了!(七)第42章 蝙蝠還是老鷹?第752章 兵力懸殊(五)第519章 塵埃落定第763章 居然突圍而出(四)第681章 叫人驚歎的BC18(二)第662章 戰損和分工(一)第733章 一連串的不如意(二)第127章 引進戰略投資者第65章 亮相國務會議第935章 喀山的訴求(二)第509章 停戰劃界終於達成第764章 叫人抓狂的非軍事緩衝區(二)第698章 一個連擋得住麼?(二)第八百零四章 一癡人說夢第350章 異曲同工之撤退計劃第162章 蝴蝶效應的良性反應第348章 以進爲退分路進攻第601章 沙皇一家的救星(中)第七百九十九章 四衝破包圍圈第49章 伽蘭德來了第646章 政治合格(上)第911章 反擊的戰果第696章 一路再次向西(二)第306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78章 欠餉的問題怎麼辦?第972章 一切爲了和平?第690章 兵強馬壯(六)第536章 載入史冊第684章 一臉的自豪(四)第690章 累垮了的第一師(七)第729章 奮戰吧!(三)第386章 小圖知難而退?第700章 炮兵很強大(一)第957章 先下手爲強第213章 喜憂參半的協約國第289章 這個高地不簡單第761章 不能因小失大(一)第698章 姍姍來遲(三)第917章 屁股和立場(七)第491章 被捕和被俘第七百六十一章 四步兵怎麼攆騎兵第417章 保衛察裡津第149章 中元的誕生第436章 總攻即將發起第938章 喀山的時間不多了第281章 誰能刀槍不入?第698章 敵衆我寡了?(一)第689章 騎牆主義(一)第520章 被包圍了?第523章 一根筋的人第762章 實際利益獲得者(二)第563章 擴軍備戰第712章 怎麼擋得進攻?(三)第735章 今晚不該是這個結局(二)第797章 局勢不容樂觀(一)第933章 爭論到此爲止第15章 存在就是合理的第652章 對敵人知之甚少(下)第456章 進退兩難的選擇第664章 心知肚明(一)第572章 當頭一棒!第901章 瘦弱的建川第755章 要活着回來!(三)第304章 有人戰死沙場,有人放下武器第367章 失魂落魄的沃羅涅日師第618章 如何協調立場(中)第226章 烏拉爾可是肥的流油第619章 學習?提高!(上)第772章 嫡庶之分(五)第433章 老虎不出洞第623章 烏克蘭的防線(上)第767章 武藤進軍(六)
第786章 菊池旅團傷亡不輕(五)第708章 傷兵滿營(二)第330章 半夜攔路打劫?第156章 源源不斷的軍火第19章 JP摩根公司第656章 戰果(上)第674章 夏伯陽生氣了!(三)第24章 艱難的抉擇第655章 德國佬發狂了!(中)第771章 嚴陣以待(四)第九百一十五章 五迫擊炮迫擊炮第782章 氣氛相當緊張(五)第934章 兩路出擊第650章 隕落長空後繼有人(下)第666章 恰巴耶夫(二)第605章 擺開了陣勢(上)第53章 一言爲定第728章 小川佳純的建議(二)第288章 羣策羣力還是獨斷專行?第六百零七章 上滴水不漏第783章 恢復橋頭陣地(三)第605章 兵臨城下(下)第464章 進退兩難的葉戈羅夫第168章 水災、航空和保險第30章 不容易滿足的人第604章 以攻代守吧!(下)第351章 針鋒相對步步緊逼第793章 沒時間折騰了!(七)第42章 蝙蝠還是老鷹?第752章 兵力懸殊(五)第519章 塵埃落定第763章 居然突圍而出(四)第681章 叫人驚歎的BC18(二)第662章 戰損和分工(一)第733章 一連串的不如意(二)第127章 引進戰略投資者第65章 亮相國務會議第935章 喀山的訴求(二)第509章 停戰劃界終於達成第764章 叫人抓狂的非軍事緩衝區(二)第698章 一個連擋得住麼?(二)第八百零四章 一癡人說夢第350章 異曲同工之撤退計劃第162章 蝴蝶效應的良性反應第348章 以進爲退分路進攻第601章 沙皇一家的救星(中)第七百九十九章 四衝破包圍圈第49章 伽蘭德來了第646章 政治合格(上)第911章 反擊的戰果第696章 一路再次向西(二)第306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78章 欠餉的問題怎麼辦?第972章 一切爲了和平?第690章 兵強馬壯(六)第536章 載入史冊第684章 一臉的自豪(四)第690章 累垮了的第一師(七)第729章 奮戰吧!(三)第386章 小圖知難而退?第700章 炮兵很強大(一)第957章 先下手爲強第213章 喜憂參半的協約國第289章 這個高地不簡單第761章 不能因小失大(一)第698章 姍姍來遲(三)第917章 屁股和立場(七)第491章 被捕和被俘第七百六十一章 四步兵怎麼攆騎兵第417章 保衛察裡津第149章 中元的誕生第436章 總攻即將發起第938章 喀山的時間不多了第281章 誰能刀槍不入?第698章 敵衆我寡了?(一)第689章 騎牆主義(一)第520章 被包圍了?第523章 一根筋的人第762章 實際利益獲得者(二)第563章 擴軍備戰第712章 怎麼擋得進攻?(三)第735章 今晚不該是這個結局(二)第797章 局勢不容樂觀(一)第933章 爭論到此爲止第15章 存在就是合理的第652章 對敵人知之甚少(下)第456章 進退兩難的選擇第664章 心知肚明(一)第572章 當頭一棒!第901章 瘦弱的建川第755章 要活着回來!(三)第304章 有人戰死沙場,有人放下武器第367章 失魂落魄的沃羅涅日師第618章 如何協調立場(中)第226章 烏拉爾可是肥的流油第619章 學習?提高!(上)第772章 嫡庶之分(五)第433章 老虎不出洞第623章 烏克蘭的防線(上)第767章 武藤進軍(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