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二十六章 偷樑換柱

慈禧雖然離開了,可是皇宮裡頭有多少耳目,誰能說的清楚。越是單獨面對光緒,沈從雲的心情便越是緊張,生怕光緒一激動,說出什麼不該說的話來,連累了自己就完蛋了。

“臣遵旨!”沈從雲順着光緒的話,慢慢的坐回到椅子上,感覺到有人正在注視着自己,不用看都知道是翁同龢。

翁同龢是科舉的出身,文章學問是好的,還寫的一手好字。可惜,翁某人的人品胸襟就差了那麼一點了,宦海一生也沒啥大作爲。翁同龢這一生最成功的事蹟,可能就是拖了北洋水師的後腿,成功的斷了北洋水師的奶,間接的幫了日本鬼子的忙。

翁同龢與李鴻章,後人看來似乎都不是啥好鳥。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李鴻章是合肥人,翁同龢是常熟人,這副對子對仗工整的同時,似乎也在向後人傳達了一個信息。至少在翁李二人宦海沉浮的那個年代,世人對二人的評價不高。

沈從雲以爲,翁同龢將個人恩怨置於國家民族利益之上,無時不刻的想着打壓國防力量的支柱淮軍和北洋水師,這其中固然有滿清統治集團的縱容和刻意而爲的成分在內,但更多是看見了翁同龢這個人,缺乏遠見和胸襟,對世界格局缺乏足夠的認識。所以翁同龢的拉攏,沈從雲敬而遠之。

光緒平靜了一下情緒,露出有點做作的老成,笑道:“沈從雲,你是從西洋回來的,你能不能談一談,西洋的爲什麼強?大清朝爲什麼弱?要想改變現狀,該怎麼做?”

這話問的沈從雲冷汗直冒了,偏偏皇帝問話,不回答還不行。可是怎麼回答呢?沈從雲有點犯難了,難道直接告訴光緒,清朝沒救了,至少目前的體制下清朝要振興是沒可能的。要改變,就得從體制下手,就得徹底的推翻帝制,就算是君主立憲在中國也未必能行的通。

推翻帝制,這就是要變天,要挖愛新覺羅的祖墳了,這話往外說,直接就能拉到菜市口,斬立決,沒商量。

說實話是不行的,是要倒黴的。

皇帝的問題,終究還是要回答的,沈從雲思量了一番,恭敬的拱手欠身道:“稟皇上,決定一個國家強大的因素有很多,不是一句兩句能說的清楚的。”

光緒見沈從雲有爲難之色,不悅道:“沈從雲,這個朕知道,你怎麼想的,就怎麼說,今天說不完,明天接着說。”

沈從雲聽的頭皮發麻,真話能亂說的麼?別一不小心說多了,腦袋說掉了。既然不能說真話,就只好給光緒來給乾坤大挪移,來個偷樑換柱好了。

“拿破崙曾雲,公理和正義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此言可謂一針見血的剝去了所謂外交平等的華麗的外衣,揭示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弱國無外交啊。觀當今之事,列強環伺,欲保大清之國本,首重者當爲強兵。大清積弊頗重,要改變絕非朝夕之功,只有軍隊強了,對外有自保之力,對內則採西洋之長,補己之短,辦西學,修鐵路,建工廠,開礦山,慢慢的走上富強之路,切不可操之過急。”沈從雲憋了半天,憋出這麼一個論調來,最後還善意的提醒一下光緒,不可操之過急,聽不聽的進去,就是光緒的事情了。

沈從雲這一論調,說實話一點都不新鮮,學習西方已經喊的不是一天兩天了,李鴻章等大臣辦洋務,不就是在學習西方麼?可惜李鴻章更多的是從自身的利益角度出發去看待洋務,弄出一個官督商辦的形式來,真可謂邯鄲學步,最後讓小日本在甲午年間打的找不到北,落了個黯然下野的下場,一紙《馬關條約》更是讓世人唾棄。

洋務運動完全違背了市場規律的這一個致命弊端,沈從雲是絕對不能明說的,繞了一個彎子先把強兵之道放在首位,也算是和時下的身份命題相符合。富國強兵,富國在前,強兵在後,只有國富了,才能談的上強兵不是,沈從雲這種本末倒置的論調,偏偏在時下中法戰爭中凸顯出強兵的重要性來,所以也算是一個說的過去的回答了。

光緒皇帝不傻,自然聽的多少有點皺眉頭,可是又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反駁沈從雲的論點,疑惑了一番光緒道:“沈從雲,你老實說,眼下李鴻章在北洋辦洋務,建水師,真的是治本之道麼?怎麼有大臣說北洋水師其實不是海軍衙門的水師,是李鴻章徒靡國駑,經營他自己的水師?”

提到李鴻章了,提到北洋水師了,光緒似乎給沈從雲帶的有點跑題了。沈從雲心中暗喜,跑題好,跑題好。

沈從雲正色道:“皇上明鑑,建北洋水師,是李中堂提議,經六部合議,奏兩宮覈准後定下的事情。以微臣之見,北洋水師不但有存在的必要,而且還要進一步擴大其規模。大清朝有漫長的海岸線,沒有一隻強大的海軍,便沒有海防,沒有海防何談國防?北洋水師還應該加大投入,保持在亞洲乃至世界的領先地位。眼下北洋水師尚未正式成軍,朝中便有此等論調,微臣深感憂慮。深以爲言北洋水師爲李中堂私人之水師者,並與處處限制,若非短見即國賊也。”

沈從雲說的莊重,翁同龢聽的臉色陰沉,什麼叫有的大臣說的,其實就是翁同龢整天給光緒灌輸的這些思想,灌輸李鴻章擁兵自重的觀念罷了。

光緒的脾氣再好,也容不得別人當面抨擊自己的老師,臉色一沉怒道:“放肆!”

“微臣惶恐!”沈從雲趕緊給光緒跪下,不過腰板還是挺直的,目光直視着光緒。

“哼,沈從雲,今天你給我說清楚,什麼叫言水師無用者國賊也?說不清楚請饒不了你。”

沈從雲不怕得罪翁同龢,清流沒什麼實權,光緒也不會這個時候以這個爲藉口收拾自己的。所以沈從雲擡着頭大聲回答道:“皇上,遠的不說,單說東洋倭國,明治即位時發表的《天皇御筆信》中便稱,開拓萬里波濤,使國威佈於四方。試問,日本一彈丸小國,四面環水,怎麼開拓?向哪開拓?唯有先圖朝鮮,後謀大清,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以微臣淺見,不出十年,中日之間必有一戰,(1874年)臺灣之事便是倭國圖謀我大清的探路石。眼下倭國全力打造現代化的海軍,無時不刻圖我大清,朝中有人偏偏看不到,現在就着急着限制發展水師,當真是荒謬,當真是空談誤國的論調。”

“沈子歸,你………………。”翁同龢再也忍不住了,氣的渾身發抖,鬍子亂顫。

…………………………

“小李子,皇上和沈從雲都說些什麼呢?都這光景了,還不讓人家回去休息?”慈禧微微的逼着眼睛,靠在躺椅上閉目養神。

“啓稟太后,下面的人說,皇上問了沈從雲幾個問題,無非就是富國強兵的對策,好像沈從雲說了些話不對翁老師的心意,翁老師給氣的夠嗆,皇上斥責了兩句,便讓沈大人回去了。”李蓮英低聲回答,殷勤的走到慈禧身後,給慈禧捏着肩膀。

“他都說什麼話讓翁老師生氣了?”慈禧依舊是有氣無力的腔調,舒坦的哼哼了兩聲。

“好像是什麼空談誤國,什麼北洋水師還沒正式成立呢,就找接口開始限制發展,不是沒見識就是國賊啥的。”

“噗嗤!”慈禧終於沒忍住,破口笑了一下,睜開眼睛一伸手,宮女送上茶碗,慈禧含了一口漱口後,笑道:“這個沈從雲,還真是個瘋子,這不是指着和尚罵賊禿麼?”

李蓮英見慈禧心情不錯,笑着接過話道:“太后,看來翁同龢拉攏沈從雲的事情,算是徹底黃了。”

慈禧臉色一沉,微嗔道:“大膽,掌嘴!”

太監不得干政,李蓮英這麼說話,對上了慈禧的心思,慈禧也並不是真的生氣,就是做個樣子罷了。

“奴才該死!”李蓮英緊忙跪下,揮掌在臉上輕輕的打了兩下。

……………………

走出皇宮的時候,天色已經快黑了,盛小七正等在宮門之外。邁步出宮門,沈從雲的肚子不爭氣的咕嚕的響了一聲,心中不由暗暗罵道:“都是該死的翁同龢鬧的。”

第一部結束之感言!第五部第十章第四部第三十六章 帝師第六部 第一章 新生代第六部 第三十三章第五部第四十八章 兩難第六部第三十九章第四部第四十一章 反訓第五部第四十五章 突圍第三部第十四章 合作談判第三部第六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第六部第四十九章 時間第五部第三十七章 過線者死第三部第十七章 上刺刀!第二部 第三十七章 軍規第一條第二部 第八章 恭迎格格第六部第四十九章 時間第一部 第四章 揚州瘦馬第一部 第三十八章 進京第五部第三十一章 電子戰北洋出兵朝鮮前後第一部 第十四章萬里赴戎機第一部 第二十四章 敢死隊!夜襲!第一部 第六章 面見李鴻章第一部 第三十章 撈個夠本先(2更)第四部第七章 新軍!上刺刀第一部 第二十七章 反攻第五部第六十四章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第六部第四十八章第一部 第十九章 偷襲第六部 第一章 新生代第六部第十一章 聯合公報第一部 風華初露 第一章 時空變遷第三部第三十章 財神VS錢王第五部第六十三章 圍點打援第六部第四十三章第四部第四十七章 有米不賣第五部第十七章 六省聯保第一部 第二十四章 敢死隊!夜襲!第六部第四十八章第五部第十六章第六部 第二十三章《 今聖語錄 》第五部第十三章 潛艇第五部第五十六章 飛向藍天第三部第六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第三部 第二章 興奮的計劃第五部第十三章 潛艇第二部 第七章 熬第一部 第三章 進言書第五部第五十四章 第二次總攻關於潘鼎新此人第五部第八章 怒火第五部第十五章 潛艇!原來是潛艇!第六部第五十七章 難啃的骨頭第六部第五十二章第一部 第三十三章 襲擾(求推薦)第四部第十二章 維新的呼聲第六部 第二十四章 中德奧同盟形成第四部第十六章 公車上書第一部 第十四章萬里赴戎機第一部 第二十三章 鎮南關前炮聲隆第六部 第四章 憂患意識第二部 第三十四章 從今天開始第二部 第四十章 局第五部第十七章 六省聯保第二部 第四章 抓人第五部第五十八章 進攻戰略第五部第十八章 妥協的代價第二部 第四十章 局第五部第五十八章 進攻戰略第一部 第二十一章 棄守文淵第五部第四十三章 真安靜啊第五部第六十三章 圍點打援第六部 第二十四章 中德奧同盟形成第四部第四十四章 割辮子第六部 第二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一部 第二十二章 遲滯(求推薦)第六部第五十二章第四部第二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二部 第十九章 賄賂、成奸第六部第四十五章 英格蘭!請別爲我哭泣!第三部第三十一章 綠營改制第五部第二十六章 理想問題第三部第三十二章 一切爲了甲午第四部第十二章 維新的呼聲第六部 第十六章 吏治第三部第六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第二部 第十六章 天下譁然北洋出兵朝鮮前後第五部第二十三章 看着地圖打仗第三部第十八章 問題第六部 第十五章 不可調和的民族矛盾第三部第十七章 上刺刀!第二部 第六章 緊箍咒第二部 第十四章 密談第六部第十章 霞飛第四部第二十八章 新、老北洋第五部第六章 滄海殘陽第五部第四十九章 掩體推進第四部第九章 山東半島
第一部結束之感言!第五部第十章第四部第三十六章 帝師第六部 第一章 新生代第六部 第三十三章第五部第四十八章 兩難第六部第三十九章第四部第四十一章 反訓第五部第四十五章 突圍第三部第十四章 合作談判第三部第六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第六部第四十九章 時間第五部第三十七章 過線者死第三部第十七章 上刺刀!第二部 第三十七章 軍規第一條第二部 第八章 恭迎格格第六部第四十九章 時間第一部 第四章 揚州瘦馬第一部 第三十八章 進京第五部第三十一章 電子戰北洋出兵朝鮮前後第一部 第十四章萬里赴戎機第一部 第二十四章 敢死隊!夜襲!第一部 第六章 面見李鴻章第一部 第三十章 撈個夠本先(2更)第四部第七章 新軍!上刺刀第一部 第二十七章 反攻第五部第六十四章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第六部第四十八章第一部 第十九章 偷襲第六部 第一章 新生代第六部第十一章 聯合公報第一部 風華初露 第一章 時空變遷第三部第三十章 財神VS錢王第五部第六十三章 圍點打援第六部第四十三章第四部第四十七章 有米不賣第五部第十七章 六省聯保第一部 第二十四章 敢死隊!夜襲!第六部第四十八章第五部第十六章第六部 第二十三章《 今聖語錄 》第五部第十三章 潛艇第五部第五十六章 飛向藍天第三部第六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第三部 第二章 興奮的計劃第五部第十三章 潛艇第二部 第七章 熬第一部 第三章 進言書第五部第五十四章 第二次總攻關於潘鼎新此人第五部第八章 怒火第五部第十五章 潛艇!原來是潛艇!第六部第五十七章 難啃的骨頭第六部第五十二章第一部 第三十三章 襲擾(求推薦)第四部第十二章 維新的呼聲第六部 第二十四章 中德奧同盟形成第四部第十六章 公車上書第一部 第十四章萬里赴戎機第一部 第二十三章 鎮南關前炮聲隆第六部 第四章 憂患意識第二部 第三十四章 從今天開始第二部 第四十章 局第五部第十七章 六省聯保第二部 第四章 抓人第五部第五十八章 進攻戰略第五部第十八章 妥協的代價第二部 第四十章 局第五部第五十八章 進攻戰略第一部 第二十一章 棄守文淵第五部第四十三章 真安靜啊第五部第六十三章 圍點打援第六部 第二十四章 中德奧同盟形成第四部第四十四章 割辮子第六部 第二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一部 第二十二章 遲滯(求推薦)第六部第五十二章第四部第二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二部 第十九章 賄賂、成奸第六部第四十五章 英格蘭!請別爲我哭泣!第三部第三十一章 綠營改制第五部第二十六章 理想問題第三部第三十二章 一切爲了甲午第四部第十二章 維新的呼聲第六部 第十六章 吏治第三部第六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第二部 第十六章 天下譁然北洋出兵朝鮮前後第五部第二十三章 看着地圖打仗第三部第十八章 問題第六部 第十五章 不可調和的民族矛盾第三部第十七章 上刺刀!第二部 第六章 緊箍咒第二部 第十四章 密談第六部第十章 霞飛第四部第二十八章 新、老北洋第五部第六章 滄海殘陽第五部第四十九章 掩體推進第四部第九章 山東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