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揮椎師博浪 毀炮挫哥舒

只聽得安大人賊忒嘻嘻的笑道:“我找得你好苦,捨得燒你嗎?咱們來敘敘舊情吧!”說着發足踢門,只兩腳,門閂喀喇一聲斷了。袁承志聽踢門之聲,知他武功頗爲了得。黑暗中刀光閃動,安大娘一刀直劈出來。安大人笑道:“好啊,謀殺親夫!”怕屋內另有別人,不敢竄進,站在門外空手和安大娘廝鬥。袁承志慢慢爬近,睜大眼睛觀戰。那安大人武功果然不凡,在黑暗中聽着刀風閃躲進招,口中卻是不斷風言風語的調笑。安大娘卻十分憤怒,邊打邊罵。鬥了一陣,安大人突然伸手在她身上摸了一把。安大娘更怒,揮刀當頭疾砍,安大人正是要誘她這一招,偏身搶進一步,扭住了她手腕,用力一擰,安大娘單刀落地。安大人將她雙手捏住,右腿架在她雙腿膝上,安大娘登時動彈不得。袁承志心想:“聽這姓安的口氣,一時不致傷害於她,我且多探聽一會,再出手相救。”乘那安大人哈哈狂笑、安大娘破口大罵之際,身子一縮,從門角邊鑽了進去,輕輕摸到牆壁,施展“壁虎遊牆功”直上,攀在樑上。

只聽安大人叫道:“胡老三,進去點火!”胡老三在門外亮了火摺子,拔刀護身,先把火折往門裡一探,又俯身撿了塊石子投進屋裡,過了一會見無動靜,才入內在桌上找到燭臺,點亮蠟燭。安大人將安大娘抱進屋去,使個眼色,胡老三從身邊拿出繩索,將安大娘手腳都縛住了。安大人笑道:“你說再也不要見我,這可不見了麼?瞧瞧我,白頭髮多了幾根吧?”安大娘閉目不答。

袁承志從樑上望下來,安大人的面貌看得更清楚了,見他雖然已過中年,但面目仍很英俊,想來年輕時必是個美貌少年,與安大娘倒是一對璧人。

安大人伸手摸摸安大娘的臉,笑道:“好啊,十多年不見,臉蛋兒倒還是雪白粉嫩。”側頭對胡三道:“出去!”胡老三笑着答應,出去時帶上了門。

兩人相對默然。過了一會,安大人嘆氣道:“小慧呢?我這些年來天天想念她。”安大娘仍是不理。安大人道:“你我少年夫妻,大家火氣大,一時反目,分別了這許多年,現今總該和好如初了。”過了一會,又道:“你瞧我十多年來,並沒另娶,何曾有一時一刻忘記你?難道你連一點夫妻之情也沒有麼?”安大娘厲聲道:“我爹爹和哥哥是怎麼死的,你忘記了嗎?”安大人嘆道:“我岳父和大舅子是錦衣衛害死的,那不錯。可是也不能一竹篙打盡一船人,錦衣衛中有好人也有壞人。我爲皇上出力,這也是光宗耀祖的體面事……”話沒說完,安大娘已“呸,呸,呸”的不住往地下唾吐。隔了一會,安大人換了話題:“我思念小慧,叫人來接她。幹麼你東躲西逃,始終不讓她跟我見面?”安大娘道:“我跟她說,她的好爸爸早就死啦!她爸爸多有本事,多有志氣,就可惜壽命短些!”語氣中充滿了怨憤。安大人道:“你何苦騙她?又何苦咒我?”安大娘道:“她爸爸從前倒真是個有志氣的好人,我家裡的人不許我嫁他,我偷偷跟着他走了,哪知道……”說到這裡,聲音哽咽起來,跟着又恨恨的道:“你害死了我的好丈夫,我恨不得殺了你。”安大人道:“咦,這倒奇了,我就是你的丈夫,怎說我害死了你丈夫?”安大娘道:“我丈夫本來是個有血性的好男子,不知怎的利祿薰心,妻子不要了,也不要了。他只想做大官,發大財……我從前的好丈夫早死了,我再也見不到他啦!”袁承志聽到這裡,不禁心下惻然。安大娘道:“我丈夫名叫安劍清,本是個江湖好漢,不是給你這錦衣衛長官安大人害死了麼?我丈夫有位恩師楚大刀楚老拳師,是安大人貪圖利祿而害死他的。楚老拳師的夫人、女兒,都給這安大大逼死了……”安劍清怒喝:“不許再說!”安大娘道:“你這狼心狗肺的人,自己想想吧。”安劍清道:“官府要楚大刀去問話,又不一定難爲他。他幹麼動刀殺我?他妻子女兒是自殺的,又怪得了誰?”安大娘道:“是啊,楚大刀瞎了眼哪,誰教他收了這樣一位好徒弟?這徒弟又凍又餓快死啦,楚大刀教他武藝,養大他,又給他娶媳婦……”她越說越是怨毒。安劍清猛力在桌上一拍,喝道:“今天你我夫妻相見,是何等的歡喜之事,盡提那死人幹麼?”安大娘叫道:“你要殺便殺,我偏偏要提!”

袁承志從兩人話中琢磨出來當時情形,安劍清是楚大刀一手扶養長大的,後來他貪圖富貴,害死師父一家。安劍清在錦衣衛當差,而安大娘的父親兄長卻均爲錦衣衛害死。安大娘氣忿不過,終於跟丈夫決裂分手。從前胡老三來搶小慧,安大娘東奔西避,都是爲了這心腸狠毒的丈夫安劍清安大人了。袁承志心想:“想來當日害死他恩師一家之時,情形一定很慘。這人死有餘辜。但不知安大娘對他是否尚有夫妻之情,倒不可魯莽了。”想再多聽一些說話,以便決定是否該出手殺他,哪知兩人都住了口,默不出聲。

過了一會,遠處忽然隱隱有馬蹄之聲。安劍清拔出佩刀,低聲喝道:“等人來時,你如叫喊示警,我可顧不得夫妻之情!”安大娘哼了一聲,道:“又想害人了。”

安劍清知道妻子脾氣,揮刀割下一塊布帳,塞在她口裡。這時馬蹄聲愈近,安劍清將安大娘放在牀上,垂下帳子,仗刀躲在門後。袁承志知他是想偷施毒手,雖不知來者是誰,但總是安大娘一面的好人,在樑上抹了些灰塵,加點唾沫,捏成一個小小泥糰子,對準燭火擲去,嗤的一聲,燭火登時熄了。安劍清喃喃咒罵。袁承志乘他去摸火折,輕輕溜下地來,繞到屋外,見屋角邊一名錦衣衛執刀伏地,全神貫注的望着屋中動靜,便俟近他身邊,低聲道:“人來啦!”那錦衣衛也低聲道:“嗯,快伏下。”袁承志伸手點了他穴道,脫下他外衣,罩在自己身上,再在他裡衣上扯下一塊布,蒙在面上,撕開了兩個眼孔,然後抱了那人,爬向門邊。

黑暗中蹄聲更響,五騎馬奔到屋前。乘者跳下馬來,輕拍三掌。安劍清在屋裡也回拍了三掌,點亮燈火,縮在門後,只聽門聲一響,一個人探進頭來。

他舉刀猛力砍下,一個人頭骨碌碌的滾在一邊,頸口鮮血直噴。在燭光下向人頭瞥了一眼,不覺大驚,砍死的竟是自己一名夥伴。正要張口狂叫,門外竄進一個蒙臉怪客,伸指點了他穴道,反手一掌,打在他頸後“大椎穴”上,那是人身手足三陽、督脈之會,哪裡還能動彈?袁承志順手接過他手中佩刀,輕輕放在地下,以防門外餘人聽見,縱到牀前扶起安大娘,扯斷綁在她手腳上的繩索,低聲叫道:“安嬸嬸,我救你來啦!”安大娘見他穿着錦衣衛服色,臉上又蒙了布,不覺疑慮不定,剛問得一聲:“尊駕是誰?”外面奔進五個人來,當先一人與安大娘招呼了一聲,見到屋中情狀,愕然怔住。門外錦衣衛見進來人多,怕安劍清一人有失,早有兩人搶進門來,舉刀欲砍,袁承志出掌砍劈,兩名錦衣衛頸骨齊斷。門外敵人陸續進來,袁承志劈打抓拿,提起來一個個都擲了出去,有的剛奔進來就被一腿踢出,片刻之間,打得十二名錦衣衛和內廷侍衛昏天黑地,飛也似的逃走了。袁承志撕下布條,塞入安劍清耳中,又從死人身上扯下兩件衣服,在他頭上包了幾層,教他聽不見半點聲息,瞧不見一點光亮,然後扯去蒙在自己臉上蒙着的破布,向五人當中一人笑道:“大哥,你好。闖王好麼?”那人一呆,隨即哈哈大笑,拉着他手連連搖晃。原來這人正是李闖王手下大將、袁承志跟他結爲的李巖。袁承志無意中連救兩位故人,十分喜歡,轉頭對安大娘道:“安嬸嬸,你還記得我麼?”這時是崇順十六年六月,離袁承志在安大娘家避難時已有十年,他從一個小小孩童長大成人,安大娘哪裡還認得出?

袁承志從內衣袋裡摸出當日安大娘所贈的金絲小鐲,說道:“我天天帶在身邊。”安大娘猛然想起,拉他湊近燭光一看,果見他左眉上淡淡的有個刀疤,又驚又喜,道:“啊,孩子,你長得這麼高啦,又學了這一身俊功夫。”袁承志道:“我在浙江見到小慧妹妹,她也長高啦!”安大娘道:“不知不覺,孩子們都大了,過得真快。”向躺在地下的丈夫瞧了一眼,嘆了口氣,喟然道:“想不到還是你這孩子來救我。”李巖不知他們曾有一段故舊之情,聽安大娘滿口叫他“孩子,孩子”的,只道兩人是親戚,笑道:“今日之事好險。我奉闖王之命,到河北來約幾個人相見。錦衣衛的消息也真靈,不知怎樣竟會得到風聲,在這裡埋伏。”袁承志道:“大哥,你的快來了嗎?”

李巖尚未回答,遠處已聞蹄聲,笑道:“這不是麼?”從人開門出去,不久迎了三個人進來。這三人一個是劉芳亮,一個是田見秀,都是當年在聖峰嶂會上見過的。他二人已不識袁承志,袁承志卻還記得他們相貌。另一個姓侯,卻曾在泰山大會中見過。三人與李巖招呼後,那姓侯的向袁承志恭敬行禮,說道:“盟主,你好!”

李巖與安大娘都道:“你們本來相識?”姓侯的道:“袁盟主是七省總盟主,衆兄弟齊奉號令。”李巖喜道:“啊,我忙着在河南辦事,東路的訊息竟都隔絕了。原來出了這樣一件大事,可喜可賀。”袁承志道:“這還是上個月的事,承好朋友們瞧得起,給了這樣一個稱呼,其實兄弟哪裡擔當得起?”姓侯的道:“盟主武功好,見識高,那是不必說了,單是這份仁義,武林中哪一個不佩服?”

李巖喜道:“那好極了。”當下傳達了闖王的號令。原來李自成在河南汝州大破兵部尚書孫傳庭所統官兵十餘萬,進迫潼關,命李巖秘密前來河北,聯絡羣豪響應。姓侯的道:“盟主你說怎麼辦?”袁承志道:“闖王義舉,天下豪傑自然聞風齊起。小弟立即發出訊去。咱們七省好漢,轟轟烈烈的大幹一場!”六人談得慷慨激昂,眉飛色舞。李巖道:“官軍已極,義兵一到,那是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只是眼前卻有一個難題。”袁承志道:“甚麼?”李巖道:“剛纔接到急報,說有十尊西洋的紅夷大炮,要運到潼關去給孫傳庭。孫老兒大敗之餘,士無鬥志,已然不足爲患。只不過紅夷大炮威力非同小可,一炮轟將出來,立時殺傷數百人,倒是一件隱憂。”袁承志道:“這十尊大炮小弟在道上見過,確是神態可畏,想來威力非常,難道不是運去山海關打滿清的麼?”李巖道:“這些大炮萬里迢迢的運來,聽說本是要去山海關防備清兵的。但闖王節節得勝,朝廷便改變了主意,十尊大炮已折而南下,首途赴潼關去了。”

袁承志皺眉道:“皇帝防範百姓,重於抵禦外敵。大哥,你說怎麼辦?”李巖道:“大炮一到潼關,咱們攻關之時,勢必以血肉之軀抵擋火炮利器,雖然不一定落敗,但損折必多……”袁承志道:“因此咱們要先在半路上截他下來。”李巖拊掌大喜,說道:“這可要偏勞兄弟,立此大功。”袁承志沉吟道:“洋兵火器很是厲害,兄弟已見識了一些,要奪大炮,須得另出計謀,能否成事,實在難說。不過這件事有關天下氣運,小弟必當盡力而爲,若能仰仗闖王神威,一舉,那是萬民之福。”

衆人又談了一會軍旅之事,袁承志問起李巖的夫人。李巖道:“她在河南,平時也常常說起你。”安大娘插口道:“李將軍的夫人真是女中英豪。喂,孩子,你有了意中人嗎?”袁承志想起青青,臉上一紅,微笑不答。安大娘嘆道:“似你這般的人才,不知誰家有福氣,唉!”忽然想起了小慧:“小慧跟他小時是患難舊侶。他如能做我女婿,小慧真是終身有托。但她偏偏和那傻里傻氣的崔希敏好,那也叫做各有各的緣法了。”劉、田、侯三人聽他們談到私事,插不進口去,就站起來告辭。姓侯的侯飛文道:“盟主,明兒一早,我帶領手下兄弟前來聽令。”袁承志道:“好!”三人辭了出去。李巖與袁承志剪燭長談天下大勢,越說越是情投意合。袁承志於國事興衰,世局變幻,所知甚是膚淺,聽着李巖的談論,每一句話都令他有茅塞頓開之感。直到東方大白,金雞三唱,兩人興猶未已。回顧安大娘,只見她以手支頭,兀自瞧着躺在地下的丈夫默默出神。

李巖低聲叫道:“安大娘!”安大娘擡起了頭。李巖道:“這人怎麼處置?”安大娘心亂如麻,搖頭不答。李巖知她難以決斷,也就不再理會,對袁承志道:“兄弟,你我就此別過。”袁承志道:“我送大哥一程。”

兩人和安大娘別過,攜手出屋,並肩而行。李巖的從人遠遠跟隨在後。兩人一路說話,走出了七八里路。李巖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兄弟,你回去吧。”袁承志和他意氣相投,戀戀不捨。李巖道:“兄弟,闖王大事告成之後,我和你隱居山林,飲酒爲樂,今後的日子長着呢。”袁承志喜道:“若能如此,實慰生平之願。”當下二人灑淚而別。袁承志眼望義兄上馬絕塵而去,這纔回歸客店。只見侯飛文已帶了數十名精壯漢子在店中等候,把大廳和幾個院子都擠得滿滿的。青青、啞巴、洪勝海等人卻已不見。阿九和一衆從人見了這許多粗豪大漢,竟然不動聲色,耽在房中,並不出來。袁承志對侯飛文道:“侯大哥,你帶領幾位弟兄向南查探,看那隊西洋兵帶的大炮是向北來呢,還是折向南方。查明之後,請趕速回報。”侯飛文聽了,挑了三名同伴,上馬出店而去。侯飛文剛走,沙天廣和程青竹兩人奔進店來,見了袁承志,喜道:“啊,袁相公回來了。”袁承志未及答話,又見青青、啞巴、洪勝海闖進廳來。青青一頭秀髮被風吹得散亂,臉頰暈紅,見了袁承志,不由得喜上眉梢,道:“怎麼這時候纔回來?”袁承志才知大家不放心,分頭出去接應自己,當下說了昨晚之事。青青低下了頭,一語不發。袁承志見她神色不對,把她拉在一旁,輕聲道:“是我教你擔心了。”青青一扭身子,別開了頭。袁承志知她生氣,搭訕道:“可惜你沒有見到我那位李大哥。青弟,他也算是你哥哥啊。”青青雖是女子,但袁承志叫順了口,一直仍叫她青弟。青青道:“哥哥沒良心,要哥哥來做甚麼?”袁承志道:“真是對不起,下次一定不再讓你擔心啦。”青青道:“下次自有別人來給你擔心,要我擔心幹麼?”袁承志奇道:“咦,誰啊?”青青一頓足,回到自己房裡去了。等到中午,不見她出來吃飯,袁承志叫店夥把飯菜送到她房裡去,心想不知爲甚麼生這麼大的氣,等吃過飯後,再去賠罪就是,適才見她慌亂憂急之狀,此時回想,心下着實感動。哪知店夥把飯菜捧了回來,說道:“姑娘不在屋裡!”袁承志一驚,忙撇下筷子,奔到青青房裡,只見人固不在,連兵刃衣囊也都帶走了。他心中着急,尋思:“這一負氣而去,卻到哪裡去了?她常常惹事闖禍,好教人放心不下。只是現下大事在身,不能親自去尋。”於是派洪勝海出去探訪,吩咐若是見到了,好歹要勸姑娘回來。

等到傍晚,侯飛文騎着快馬回來了,一進門就道:“洋兵隊伍果然折而向南,咱們快追。”袁承志當即站起,命啞巴在店中留守鐵箱,自己率領程、沙、胡、鐵四人以及侯飛文等河北羣豪,連夜從來路趕去,估量巨炮移動緩慢,必可追上。到第三日清晨,袁承志等穿過一個小鎮,只見十尊大炮排在一家酒樓之外,每尊炮旁有六名洋兵執槍守衛。衆人大喜,相視而笑。鐵羅漢叫道:“肚子餓啦,肚子餓啦!”袁承志道:“好,我們再去會會那兩個洋官。”

衆人直上酒樓,鐵羅漢走在頭裡,一上樓就驚叫一聲。只見幾名洋兵手持洋槍,對準了青青,手指扳住槍機。一旁坐着那兩個西洋軍官彼得、雷蒙和那西洋女子若克琳。雷蒙見衆人上來,嘰咦咕嚕的叫了幾聲,又有幾名洋兵舉起了槍對着他們,大聲呼喝。

袁承志急中生智,提起一張桌子,猛向衆洋兵擲去,跟着飛身而前,在青青肩頭一按,兩人蹲低身子,一陣煙霧過去,衆槍齊發,鉛子都打在桌面上。

袁承志怕火器厲害,叫道:“大家下樓。”拉着青青,與衆人都從窗口跳下樓去。雷蒙大怒,掏出短槍向下轟擊。鐵羅漢“哎喲”一聲,屁股上給槍彈打中,摔倒在地。沙天廣連忙扶起。各人上馬向南奔馳。那時西洋火器使用不便,放了一槍,須得再上火藥鉛子,衆洋兵一槍不中,再上火藥追擊時,衆人早去得遠了。袁承志和青青同乘一騎,一面奔馳,一面問道:“幹麼跟洋兵吵了起來?”青青道:“誰知道啊?”袁承志見她神色忸怩,料知別有隱情,微微一笑,也就不問了。這三日來日夜記掛,此刻重逢,心中歡喜無限。

馳出二十餘里,到了一處市鎮,衆人下馬打尖。胡桂南用小刀把鐵羅漢肉裡的鉛子剜了出來。鐵羅漢痛得亂叫亂罵。青青把袁承志拉到西首一張桌旁坐了,低聲道:“誰叫她打扮得妖里妖氣的,手臂也露了出來,真不怕醜!”袁承志摸不着頭腦,問道:“誰啊?”青青道:“那個西洋國女人。”袁承志道:“這又礙你事了?”青青笑道:“我看不慣,用兩枚銅錢把她的耳環打爛了。”袁承志不覺好笑,道:“唉,你真是胡鬧,後來怎樣?”青青笑道:“那個比劍輸了給我的洋官就叫洋兵用槍對着我。我不懂他話,料想又要和我比劍呢,心想比就比吧,難道還怕了你?正在這時候,你們就來啦!”袁承志道:“你又爲甚麼獨自走了?”

青青本來言笑晏晏,一聽這話,俏臉一沉,說道:“哼,你還要問我呢,自己做的事不知道?”袁承志道:“真的不知道啊,到底甚麼事得罪你了?”青青別開頭不理。袁承志知她脾氣,倘若繼續追問,她總不肯答,不如裝作毫不在乎,她忍不住了,反會自己說出來,於是換了話題,說道:“洋兵火器厲害,你看用甚麼法子,才能搶劫他們的大炮到手?”青青嗔道:“誰跟你說這個。”袁承志道:“好,我跟沙天廣他們商量去。”站起身要走,青青一把抓住他的衣角,道:“不許你走,話沒說完呢。”

袁承志笑笑,又坐了下來。隔了良久,青青道:“你那小慧妹妹呢?”袁承志道:“那天分手後還沒見過,不知道她在哪裡?”青青道:“你跟她媽說了一夜話,捨不得分開,定是不住口的講她了。”袁承志恍然大悟,原來她生氣爲的是這個,於是誠誠懇懇的道:“青弟,我對你的心,難道你還不明白嗎?”青青雙頰暈紅,轉過了頭。

袁承志又道:“我以後永遠不會離開你的,你放心好啦!”青青低聲道:“怎麼你……跟你那小慧妹妹……又這樣好?”袁承志道:“我幼小之時,她媽媽待我很好,就當我是她兒子一般,我自然感激。再說,你不見她跟我那個師侄很要好麼?”青青嘴一扁,道:“你說那個姓崔的小子?他又傻又沒本事,生得又難看,她爲甚麼喜歡?”袁承志笑道:“青菜蘿蔔,各人所愛。我這姓袁的小子又傻又沒本事,生得又難看,你怎麼卻喜歡我呢?”青青嗤的一聲笑,啐道:“呸,不害臊,誰喜歡你呀?”經過這一場小小風波,兩人言歸於好,情意卻又深了一層。袁承志道:“吃飯去吧!”青青道:“我還問你一句話,你說阿九那小姑娘美不美?”袁承志道:“她美不美,跟我有甚麼相干?這人行蹤詭秘,咱們倒要小心着。”青青點點頭。兩人重又到衆人的桌邊入座,和沙天廣、程青竹等商議如何劫奪大炮。胡桂南道:“今晚讓小弟去探探,乘機偷幾支槍來。今天拿幾支,明天拿幾支,慢慢的把洋槍偷完,就不怕他們了。”袁承志道:“此計大妙,我跟你同去瞧瞧。”沙天廣道:“盟主何必親自出馬?待小弟去好了。”

袁承志道:“我想瞧明白火器的用法,火槍偷到手,就可用洋槍來打洋兵。”衆人點頭稱是。青青笑道:“他還想偷瞧一下那個西洋美人兒。”衆人哈哈大笑。

當日下午,袁承志與胡桂南乘馬折回,遠遠跟着洋兵大隊,眼見他們在客店中投宿,候到三更時分,越牆進了客店。一下屋,就聽得兵刃撞擊之聲,鏘鏘不絕,從一間房中傳出來。兩人伏在窗外,從窗縫中向內張望,只見那兩個西洋軍官各挺長劍,正在激鬥。袁承志萬想不到這兩人竟會同室操戈,甚覺奇怪,當下靜伏觀戰。看了數十招,見雷蒙攻勢凌厲,劍法鋒銳,彼得卻冷靜異常,雖然一味招架退守,但只要一出手還擊,那便招招狠辣。袁承志知道時間一久,那年長軍官定將落敗。果然鬥到分際,彼得回劍向左擊刺,乘對方劍身晃動,突然反劍直刺。雷蒙忙收劍回擋,劍身歪了。彼得自下向上猛力一撩,雷蒙長劍登時脫手。彼得搶上踏住敵劍,手中劍尖指着對方胸膛,嘰嘰咕咕的說了幾句話。雷蒙氣得身子發顫,喃喃咒罵。彼得把地下長劍拾起,放在桌上,轉身開門出去。雷蒙提劍在室中橫砍直劈,不住的罵人,忽然停手,臉有喜色,開門出去拿了一柄鐵鏟,在地下挖掘起來。袁承志和胡桂南本想離開,這時倒想看個究竟,看他要埋藏甚麼東西,只見他掘了好一陣,挖了個徑長兩尺的洞穴,挖出來的泥土都擲到了牀下,挖了兩尺來深時,就住手不挖了,撕下一塊被單,罩在洞上,先在四周用泥土按實,然後在被單上鋪了薄薄一層泥土。他冷笑幾聲,開門出室。袁承志和胡桂南心中老大納悶,不知他在使甚麼西洋妖法。過了一會,雷蒙又進室來,彼得跟在後面。只見雷蒙聲色俱厲的說話,彼得卻只是搖頭。突然間啪的一聲,雷蒙伸手打了他一記耳光。彼得大怒,拔劍出鞘,兩人又鬥了起來。雷蒙不住移動腳步,慢慢把彼得引向坑邊。

袁承志這才恍然,原來此人明打不贏,便暗設陷阱,他既如此處心積慮,那是非殺對方不可了。袁承志對這兩人本無好惡,但見雷蒙使奸,不覺激動了俠義之心。只見雷蒙數劍直刺,都被彼得架住。彼得反攻一劍,雷蒙退了兩步。彼得右腳搶進,已踏在陷阱之上,“啊”的一聲大叫,向前摔跌。雷蒙回劍直刺他背心,眼見這一劍要從後背直通到前心,袁承志早已有備,急推窗格,飛身躍進,金蛇劍遞出,劍頭蛇舌鉤住雷蒙的劍身向後一拉。彼得得脫大難,立即躍起,右腳卻已扭脫了臼。雷蒙功敗垂成,又驚又怒,挺劍向袁承志刺來。袁承志一聲冷笑,金蛇寶劍左右晃動,只聽錚錚錚之聲不絕,雷蒙的劍身被金蛇劍半寸半寸的削下,片刻之間,已削剩短短一截。雷蒙正自發呆,袁承志搶上去拿住他手腕,一把提起,頭下腳上,擲入了他自己所掘的陷坑之中,哈哈大笑,躍出窗去。胡桂南從後跟來,笑道:“袁相公,你瞧。”雙手提起,拿着三把短槍。袁承志奇道:“哪裡來的?”胡桂南向窗裡指指。原來袁承志出手救人之時,胡桂南跟着進來,忙亂之中,乘時將兩個西洋軍官的三把短槍都偷了來。袁承志笑道:“真不愧聖手神偷之名。”兩人趕回和衆人相會。青青拿着一把短槍玩弄,無意中在槍扣上一扳,只聽得轟的一聲,煙霧瀰漫。沙天廣坐在她的對面,幸而身手敏捷,急忙縮頭,一頂頭巾打了下來,炙得滿臉都是火藥灰。青青大驚失色,連連道歉。沙天廣伸了伸舌頭,說道:“好厲害!”

衆人把另外兩把短槍拿來細看,見槍膛中裝着火藥鉛丸。程青竹道:“火藥本是物事。咱們用來打獵做鞭炮,西洋人學到之後卻拿來殺人。這隊洋兵有一百多人,一百多支槍放將起來,可不是玩的。”各人均覺火器厲害,不能以武功與之對敵,一時默然無語,沉思對策。

胡桂南道:“袁相公,我有個上不得檯盤的詭計,不知行不行?”鐵羅漢笑道:“諒你也不會有甚麼正經主意。”袁承志道:“胡大哥且說來聽聽。”胡桂南笑着說了。青青首先拍手贊好。沙天廣等也都說妙計。袁承志仔細一想,頗覺此計可行,於是下令分頭佈置。那西洋女子若克琳的父親本是澳門葡萄牙國軍官,已於年前逝世。她這次要搭乘運送大炮的海船迴歸本國,因此隨同送炮軍隊北上,再赴天津上船。彼得是她父親的部屬,與若克琳相愛已久。雷蒙來自葡國本土,一見之下,便想橫刀奪愛。他雖官階較高,自負風流,卻無從插手,惱羞成怒之餘,便向情敵挑戰,比劍時操之過急,反致失手,而行使詭計,又被袁承志突來闖破。彼得見他是上司,不敢怎樣,只有加緊提防。這日來到一處大村莊萬公村,在村中“萬氏宗祠”歇宿。睡到半夜,忽聽得人聲喧譁,放哨的洋兵奔進來說村中失火。雷蒙與彼得急忙起來,見火頭已燒得甚近,忙命衆兵將火藥桶搬出祠堂,放於空地。忙亂中見衆鄉民提了水桶救火,數十名大漢闖進祠堂,到處潑水。雷蒙喝問原因。衆鄉民對傳譯錢通四道:“這是我們祖先的祠堂,先潑上水,免得火頭延燒過來。”雷蒙覺得有理,也就不加干涉。哪知衆鄉民信手亂潑,一桶桶水盡往火藥上倒去。洋兵拿起槍桿趕打,趕開一個又來一個,不到一頓飯功夫,祠堂內外一片汪洋,火藥桶和大炮、槍支,無一不是淋得溼透,火勢卻漸漸熄了。亂到黎明,雷蒙和彼得見鄉民舉動有異,火藥又都淋溼,心想這地方有點邪門,還是及早離去爲妙,正要下令開拔,一名小軍官來報,拖炮拉車的牲口昨晚在混亂中竟然盡數逃光了。雷蒙舉起馬鞭亂打,罵他不小心,命錢通四帶領洋兵到村中徵集。不料村子雖大,卻是一頭牲口也沒有,想是早已得到風聲,把牲口都藏了起來。

這一來就無法起行,雷蒙命彼得帶了錢通四,到前面市鎮去調集牲口。雷蒙督率士兵,打開火藥桶,把火藥倒出來曬。曬到傍晚,火藥已幹,衆兵正要收入桶中,突然民房中拋出數十根火把,投入火藥堆中,登時烈焰沖天。衆洋兵嚇得魂飛天外,紛紛奔逃,亂成一團。雷蒙連聲下令,約束士兵,往民房放射排槍。煙霧瀰漫中只見數十名大漢竄入林中不見了。雷蒙檢點火藥,已燒去了十之八九,十分懊喪。等到第三日下午,彼得才徵了數十匹騾馬來拖拉大炮。

在路上行了四五日,這天來到一條山峽險道,眼見是極陡的下山路,雷蒙與彼得指揮士兵,每一尊大炮由十名士兵用巨索在後拖住,以防山路過陡,大炮墮跌。山路越走越險,衆人正自提心吊膽,全力拖住大炮,突然山凹裡嗖嗖之聲大作,數十支箭射了出來。十多名洋兵立時中箭,另有十多支箭射在騾馬身上。牲口受痛,向下急奔,衆洋兵哪裡拉扯得住?十尊大炮每一尊都是數千斤之重,這一股下墮之勢真是非同小可。加之路上又突然出現陷坑,許多騾馬都跌入了坑裡。只聽見轟隆之聲大作,最後兩尊大炮忽然倒轉,一路筋斗翻了下去。數名洋兵被壓成了肉醬。前面的八尊大炮立時均被帶動。衆兵顧不得抵擋來襲敵人,忙向兩旁亂竄。有的無路可走,見大炮滾下來的聲勢險惡,踊身一跳,跌入了深谷。十尊大炮翻翻滾滾,向下直衝,越來越快。騾馬在前疾馳,不久就被大炮趕上,壓得血肉橫飛。過了一陣,巨響震耳欲聾,十尊大炮都跌入深谷去了。

雷蒙和彼得驚魂甫定,回顧若克琳時,見她已嚇得暈了過去。兩人救起了她,指揮士兵伏下抵敵。敵人早在坡上挖了深坑,用山泥築成擋壁,火槍射去,傷不到一根毫毛,羽箭卻不住嗖嗖射來。戰了兩個多時辰,洋兵始終不能突圍。雷蒙道:“咱們火藥不夠用了,只得硬衝。”彼得道:“叫錢通四去問問,這些土匪到底要甚麼。”雷蒙怒道:“跟土匪有甚麼說的?你不敢去,我來衝。”彼得道:“土匪弓箭厲害,何必逞無謂的勇敢?”雷蒙望了若克琳一眼,惡狠狠的吐了口唾沫,罵道:“懦夫,懦夫!”彼得氣得面色蒼白,低聲道:“等打退了土匪,叫你知道無禮的代價。”

雷蒙一躍而起,叫道:“是好漢跟我來!”彼得叫道:“雷蒙上校,你想尋死麼?”衆洋兵知道出去就是送死,誰肯跟他亂衝?雷蒙仗劍大呼,奔不數步,一箭射來,穿胸而死。彼得與衆洋兵縮在山溝裡,仗着火器銳利,敵人不敢逼近,僵持了一日一夜,只盼官兵來救,但其時官場腐敗異常,若是調兵遣將,公文來往,又要請示,又要商議,不過十天半月,官兵哪裡能來?守到第二日傍晚,衆兵餓得頭昏眼花,只得豎起了白旗。錢通四高聲大叫:“我們投降了,洋大人說投降了!”山坡上一人叫道:“把火槍都拋出來。”彼得道:“不能繳槍。”敵人並不理會,也不再攻,過了一會,忽然一陣肉香酒香,隨風飄了過來。衆洋兵已一日兩夜沒吃東西,這時哪裡還抵受得住?紛紛把火槍向上拋去,奔出溝來。彼得見大勢已去,只得下令棄械投降。衆兵把火槍堆在一起,大叫大嚷要吃東西。只聽得兩邊山坡上號角聲響,土坑中站起數百名大漢,彎弓搭箭,對住了衆洋兵。幾個人緩步過來,走到臨近,彼得看得清楚,當先一人便是那晚救了自己性命的少年。他身旁那人正是曾被雷蒙擊落頭巾的少女。若克琳叫道:“啊,就是這批有魔法的人!”彼得拔出佩劍,走上幾步,雙手橫捧,交給袁承志,意示投降,心想輸在這人手下也還值得。袁承志先是一愣,隨即領悟這是服輸投降之意,於是搖了搖手,對錢通四道:“你對他說,他們洋兵帶大炮來,如是幫助中國守衛國土,抵抗外敵,那麼我們很是感謝,當他們是好朋友。”錢通四照他的話譯了。彼得連連點頭,伸出手來和袁承志拉了拉。袁承志又道:“但你們到潼關去,是幫皇帝殺我們百姓,這個我們就不許了。”彼得道:“是去打中國百姓麼?我完全不知道。”袁承志見他臉色誠懇,相信不是假話,又道:“全中國的百姓很苦,沒有飯吃,只盼望有人領他們打掉皇帝,脫離苦海。皇帝怕了,叫你們用大炮去轟死百姓。”彼得道:“我也是窮人出身,知道窮人的苦處。我這就回本國去了。”袁承志道:“那很好,你把兵都帶走吧。”

彼得下令集隊。袁承志命部下拿出酒肉,讓洋兵飽餐了一頓。彼得向袁承志舉手致敬,領隊上坡。袁承志叫道:“幹麼不把火槍帶走?”錢通四譯了。彼得奇道:“那是你的戰利品。你放我們走,不要我們用錢來贖身,我們已很感謝你的寬洪大量了。”袁承志笑道:“你已失了大炮,再不把槍帶走,只怕回去長官責罰更重。拿去吧。”彼得道:“你不怕我們開槍打你們麼?”袁承志哈哈笑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我們中國人講究肝膽相照,既當你是好漢子,哪有疑心?”彼得連聲道謝,命士兵取了火槍,列隊而去。他一路上坡,越想越是感佩,命衆兵坐下休息,和錢通四兩人又馳回來,從懷裡取出一個布包,對袁承志道:“閣下如此豪傑,我有一件東西相贈。”袁承志打開布包一看,見是一張摺疊着的厚紙,攤了開來,原來是一幅地圖,圖中所繪的似是大海中的一座島嶼,圖上注了許多彎彎曲曲的文字。

彼得道:“這是南方海上的一座大島,離開海岸有一千多裡。島上氣候溫暖,物產豐富,真如天堂一樣。我航海時到過那裡。”袁承志問道:“你給我這圖是甚麼意思?”彼得道:“你們在這裡很是辛苦,不如帶了中國沒飯吃的受苦百姓,都到那島上去。”袁承志暗暗好笑,心道:“你這外國人心地倒好,只不過我們中國有多大,億萬之衆,憑你再大的島也居住不下。”問道:“這島上沒人住麼?”彼得道:“有時有西班牙的海盜,有時沒有。你們這樣的英雄好漢,也不會怕那些該死的西班牙海盜。”袁承志見他一片誠意,就道了謝,收起地圖。彼得作別而去。錢通四轉過身子,正要隨同上山,青青忽地伸手,扯住他的耳朵,喝道:“下次再見你作威作福,欺侮同胞,小心你的狗命!”錢通四耳上劇痛,連說:“小人不敢!”他口中少了許多牙齒,說話漏風,倒似說:“小人頗敢!”袁承志指揮衆人,爬到深谷底下去察看大炮,見十尊巨炮互相碰撞,都已毀得不成模樣,無法再用,於是掘土蓋上。袁承志見大功告成,與侯飛文等羣豪歡聚半日,痛飲一場,這才分手。次日會齊了啞巴、洪勝海等人,向進發。這一役胡桂南厥功最偉,弄溼火藥、掘坑陷炮等巧計都是他想出來的。衆人一路上對他稱揚備至。再也不敢輕視他是小偷出身。此去一路之上,但見焦土殘垣,野犬食屍,盡是清兵燒殺劫掠的遺蹟,羣雄無不看得心頭火起。沙天廣道:“可惜那日沒殺了韃子兵的元帥阿巴泰。盟主,咱們趕上去刺殺他如何?”青青首先便鼓掌叫好。袁承志沉吟不答。青青道:“去殺了韃子兵元帥有甚麼不好?也免得孫仲壽叔叔老是埋怨。”袁承志道:“要刺殺韃子的頭子,殺得越大越好,咱們索性便去刺殺滿清的皇帝皇太極。”衆人一怔,隨即齊聲歡呼。袁承志詳細詢問洪勝海,滿清的京城如何防衛,如何方能混入皇宮。洪勝海道:“滿清的京城在瀋陽,現今叫作盛京,那盛京規模簡陋,可萬萬及不上北京了。小人先前在睿親王多爾袞手下當差,有塊腰牌,可以直進睿親王府,皇宮卻沒進去過。”袁承志道:“咱們這就去盛京,到了之後相機行事。”一行人先到北京,將鐵箱安頓好了,派青竹幫的幾名得力頭目留守,當即出京,向北進發,不一日到了盛京。衆人在一家小客店中歇了,商議混進宮中之策。洪勝海道:“相公,依小人之見,請你委屈一下,扮作小人的夥伴,先去見多爾袞。他是韃子皇帝的親弟弟,在各位王爺中最得寵信,權力最大。咱們或能憑着他帶進宮去。”袁承志道:“多爾袞派你送信給司禮太監曹化淳,你又怎地回報?”洪勝海道:“小人只說曹化淳還沒能見到,但在北京打探到了機密軍情,因此先行回報。”袁承志道:“甚麼機密軍情?”洪勝海道:“小人胡說八道一番,說是明朝皇帝已向西洋國借兵,借來幾百門大炮,數千洋槍隊,日內就來攻打滿清。”袁承志喜道:“此計大妙,多爾袞一聽,定要去稟報韃子皇帝。”於是向青青要了那支洋槍,對洪勝海道:“你說我是西洋兵的通譯錢通四,因此得悉內情。”

青青大笑,說道:“承志哥哥,你甚麼人不扮,卻去扮那個狗通譯錢通四,我打掉你滿嘴牙齒再說!”說着舉起右手,假意向袁承志嘴上打去。袁承志張口便咬,青青忙縮手不迭。袁承志嘰哩咕嚕的說了幾句冒充西洋話,衆人盡皆大笑。當日午後,袁承志隨同洪勝海,去睿親王府求見王爺。多爾袞隨即傳見。袁承志見那多爾袞三十一二歲年紀,身形高瘦,一臉精悍之氣。洪勝海跟他說了一陣滿洲話,多爾袞果然神色大變,隨即以詢問袁承志。袁承志取出洋槍,放在桌上,將先前與洪勝海商量好的言語說了。多爾袞沉吟良久,說道:“你們報訊有功,我有重賞。這就下去吧。明日再來伺候,聽取吩咐。”兩人無奈,只得磕頭退出。袁承志無緣無故的向韃子王爺磕了幾個頭,卻見不到皇太極,回到客店,心下老大發悶。尋思一會,要洪勝海帶到皇宮外去察看了一番,決意晚間徑行入宮行刺。他想此舉不論成敗,次日城中必定大索,捉拿,於是要各人先行出城,約定明日午間在城南二十里處一座破廟中相會。各人自知武功與他相差太遠,多一人非但幫不了忙,反而成爲累贅,單是他一人,脫身便容易得多,俱各遵命,叮嚀他務須小心。青青出門時向袁承志凝望片刻,低聲道:“承志哥哥,韃子皇帝刺得到果然好,刺不到也就罷了,你自己可千萬要保重。你知道,在我心中,一百個韃子皇帝也及不上你一根頭髮,我若是從此再也見不到你……”說到這裡,眼圈兒登時紅了。袁承志要讓她寬懷,伸手拔下頭上一根頭髮,笑道:“我送一百個韃子皇帝給你。”說時將頭髮遞將過去。青青噗哧一笑,眼淚卻掉了下來。袁承志等到初更時分,攜了金蛇劍與金蛇錐,來到宮牆之外。眼見宮外守衛嚴密,悄步繞到一株大樹後躲起,待衛士巡過,輕輕躍入宮牆。眼見殿閣處處,卻不知皇太極居於何處,一時大費躊躇,心想只有抓到一名衛士或是太監來逼問。他放輕腳步,走了小半個時辰,不見絲毫端倪,心道:“這件事艱難萬分,怎比得當日大功坊中夜探?務須沉住了氣,今晚不成,明晚再來,縱然須花一兩個月時光,那也不妨。”這麼一想,走得更加慢了,繞過一條迴廊,忽見花叢中燈光閃動,忙縮身在假山之後,過不多時,只見四名太監提了宮燈,引着三名官員過來。他眼見人多,若是搶出擒人,勢必驚動,只要一聲張,皇帝有備,便行刺不成了,當下躡足在後跟隨,只見那七人走向一座大殿,進殿去了。見殿外匾額寫着“崇政殿”三字,旁邊有行彎彎曲曲的滿文。袁承志繞到殿後,伏身在地,只見殿週四五十名衛士執刀守禦,心中一喜:“此處守衛森嚴,莫非韃子皇帝便在殿中?”在地下慢慢爬近,拾起一塊石子,投入花叢。四名衛士聞聲過去查看。袁承志展開輕功,已搶到牆邊,使出“壁虎遊牆功”沿牆而上,頃刻間到了殿頂,伏在屋脊之上,傾聽四下無聲,自己蹤跡未被髮見,於是輕輕推開殿頂的幾塊琉璃瓦,從縫隙中凝目往下瞧去。只見滿殿燈燭輝煌,那三名官員正跪在地下,行的是三跪九叩大禮,袁承志大喜:“果然是在參見皇帝。”只聽得最前的一名花白鬍子的老官說道:“臣范文程見駕。”其次一名身材魁梧的官員道:“臣寧完我見駕。”最後一名官員臉容尖削,說道:“臣鮑承先見駕。”袁承志心道:“這三個官兒都是漢人,卻投降了韃子,都是漢奸,待會順手一個一劍。”又想:“他們跟韃子皇帝怎地又都說漢話?”緩緩移身向南,從縫隙中向北瞧去,只見龍座上一人方面大耳,雙目炯炯有神,約莫五十來歲年紀,那便是父親當年的大敵皇太極了。尋思:“從此發射金蛇錐,當可取他性命,只是隔得遠了,並無十足把握,倘若侍衛之中有高手在內,別要給擋格開去,還是跳下去一劍割了他首級的爲是。”只聽皇太極道:“南朝軍情這幾天怎樣?今日接到阿巴泰的急報,說在山東青州、泰安之間中伏,打了個大敗仗,難道明軍居然還這麼能打?你們可知青州、泰安這一帶的統兵官是誰?”袁承志心想:“原來他們正在說我們打的這場勝仗,倒要聽聽他們說些甚麼?”

寧完我道:“啓稟皇上,臣已詳細查過。明軍帶兵的總兵姓水,名叫水鑑,武藝甚是了得。”皇太極“哦”了一聲,道:“你們去仔細查明,能不能設法要他降我大清,瞧他是貪財呢,還是愛美色。倘若他倔強不服,便叫曹化淳在明朝皇帝跟前說他的壞話,罷他的官,殺他的頭。但首先要設法令這人爲我大清所用。此人能打敗阿巴泰,那是人才,咱們決不能輕易放過了。”三名官員齊聲道:“皇上聖明英斷,那水鑑若肯降順,是他的福氣。”皇太極嘆了口氣,說道:“咱們當年使反間計殺了袁崇煥,朕事後想來,常覺可惜……”袁承志聽他提到自己父親的名字,耳中登時嗡的一聲,全身發熱,心道:“他們使反間計,使反間計!我爹爹果然是他害的。”只聽皇太極續道:“倘若袁崇煥能爲朕用,南朝的江山這時候多半早已是大清的了。”袁承志暗暗呸的一聲,心中罵道:“狗韃子打的好如意算盤!我爹爹忠肝義膽,豈能降你?”

皇太極又道:“只是袁崇煥爲人愚忠,不識大勢,諒來也是不肯降的。”又嘆了口氣,問道:“洪承疇近來怎樣?”袁承志知道洪承疇本是明朝的薊遼總督,崇禎皇帝委以兵馬大權,兵敗被擒,降了滿清。洪承疇失陷之初,崇禎還道他已殉國,曾親自隆重祭祀。後來得知降清,天下都笑崇禎無知人之明。范文程道:“啓奏皇上,洪承疇已將南朝的實情甚麼都說了。他說崇禎剛愎自用,舉措失當,信用奸佞,殺害忠良,四方流寇大起。我大清大軍正可乘機進關,解民倒懸。”皇太極搖頭道:“崇禎的性子,他說得一點兒也不錯。但我兵進關卻還不是時候。總須讓明兵再跟流寇打下去,雙方精疲力盡,兩敗俱傷,大清便可收那漁翁之利,一舉而得天下。你們漢人叫做卞莊刺虎之計,是不是?”三臣齊道:“是,是,皇上聖明。”袁承志暗暗心驚:“這韃子皇帝當真厲害,崇禎和他相比可是天差地遠了。我非殺他不可,此人不除,我大漢江山不穩。就算闖王得了天下,只怕……只怕……”隱隱覺得闖王的才具與此人相較,似乎也頗有不及,只不知心中何以會生出這樣的念頭來。又想:“這皇帝的漢語可也說得流利得很。他還讀過中國書,居然知道卞莊刺虎的典故。”

只聽皇太極道:“那洪承疇還說些甚麼?”范文程道:“洪承疇向臣露了幾次口風,盼望皇上恩典,賞他個差使,他得以爲皇上效犬馬之勞,仰報天恩。”皇太極哈哈大笑,道:“這差使嗎?慢慢再說。”鮑承先道:“皇上,臣愚魯之極,心中有一事不明白,盼望皇上指明。”皇太極點點頭。鮑承先道:“洪承疇先前不肯歸順,皇上大賜恩寵,親自解下身上的貂裘,披在他身上,又連日大張筵席請他,連我大清的開國功臣也從來沒這般殊榮。衆臣工都不明白。皇上開導說:咱們這些年來辛辛苦苦、連年征戰,爲的是甚麼?衆臣工啓奏道:爲的是打南朝江山。皇上諭道:是啊,可是咱們不明南朝內情,好比都是瞎子,洪承疇一歸順,咱們都睜開了眼啦,那還不喜歡麼?衆臣工都拜服皇上聖明。這些日子來,那洪承疇於南朝各地的城守職官、民情風俗,果然說得詳詳細細,盡在皇上算中。但皇上卻不賞他官職封爵,衆臣工可都又不明白了。”皇太極微微一笑,說道:“老鮑性子直爽,想問甚麼,倒也直言無忌。你們三個,雖然都是漢人,但早就跟先皇和朕辦事,忠心耿耿,洪承疇怎能跟你們相比?”范文程等三人忙爬下磕頭,咚咚有聲,顯是心中感激之極。袁承志暗罵:“無恥,無恥。”只聽皇太極道:“洪承疇這人,本事是有的,可是骨氣就說不上了。先前我已待他太好,若再賜他高官厚祿,這人還肯出力辦事嗎?哼,崇禎封他的官難道還不夠大,那時他做的是甚麼官?”鮑承先道:“啓奏皇上:那時他在南朝官封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總督薊遼軍務,麾下統率八名總兵官,實是官大權大。”皇太極道:“照啊。我封他的官再大,也大不過崇禎封他的。要他盡心竭力辦事,便不能給他官做。”三臣齊聲道:“皇上聖明。”袁承志越想越有道理,覺得他這駕馭人才的法門實是高明之極,此刻聽到這番話,宛似當年在華山絕頂初見《金蛇秘笈》,其中所述法門無不匪夷所思,雖然絕非正道,卻令人不由得不服。他呆了一陣,卻聽得皇太極在和范文程等商議,日後取得明朝天下之後如何治理,此時如何先爲之備,倒似大明的江山已是他掌中之物一般。袁承志心下憤怒,輕輕又揭開了兩張琉璃瓦,看準了殿中落腳之處,卻聽得皇太極道:“南朝所以流寇四起,說來說去,也只一個道理,就是老百姓沒飯吃。咱們得了南朝江山,第一件大事,就是要讓天下百姓人人有飯吃……”袁承志心下一凜:“這話對極!”范文程等頌揚了幾句。皇太極道:“要老百姓有飯吃,你們說有甚麼法子?範先生,你先說說看。”他似對范文程頗爲客氣,稱他“先生”,不像對鮑承先那樣呼之爲“老鮑”。范文程道:“皇上未得江山,先就念念不忘於百姓,這番心意,必得上天眷顧。以臣愚見,要天下百姓都有飯吃,第一須得輕徭薄賦,決不可如崇禎那樣,不斷的加餉搜刮。”皇太極連連點頭,說道:“咱們進關之後,須得定下規矩,世世代代,不得加賦,只要庫中有餘,就得下旨免百姓錢糧。”范文程道:“皇上如此存心,實是萬民之福,臣得以投效明主,爲皇上粉身碎骨,也所……也所甘願。”說到後來,語音竟然嗚咽了。

袁承志心想:“這個大漢奸,倒似確有愛民之心,不知是做戲呢,還是真心。”皇太極道:“很好,很好。你們漢人罵你們是漢奸,日後你們好好爲朕辦事,也就是爲天下百姓辦事,總得狠狠的掙一口氣,讓千千萬萬百姓瞧瞧,到底是你們這些人爲漢人做了好事呢,還是崇禎手下那些只知升官發財、搜刮百姓的真漢奸做了好事。老寧,你有甚麼條陳?”寧完我道:“啓奏皇上:我大清的滿洲人少,漢人衆多。皇上得了天下之後,以臣愚見,須得視天下滿人漢人俱是皇上子民,不可像元朝蒙古人那樣,強分天下百姓爲四等。只消我大清對衆百姓一視同仁,漢人之中縱有倔強之徒,也成不了大事。”皇太極點頭道:“此言有理。元人弓馬,天下無敵,可是他們在中國的江山卻坐不穩,就是爲了虐待漢人。這是前車甚麼的?”鮑承先道:“前車覆轍。”皇太極微笑道:“對了,老鮑,我讀漢人的書,始終不易有甚麼長進。”鮑承先道:“皇上日理萬機,這些漢人書中的典故,也不必太放在心上。”皇太極嘆道:“漢人的學問,不少是很好的。只不過作主子的,當學書裡頭的本事策略,不必學漢人的秀才進士那樣,學甚麼吟詩作對……”

袁承志聽了這些話,只覺句句入耳動心,渾忘了此來是要刺死此人,內心隱隱似盼多聽一會,但聽他四人商議如何整飭軍紀、清兵入關之後,決計不可殘殺百姓,務須嚴禁劫掠。只見兩名侍衛走上前來,換去御座前桌上的巨燭,燭光一明一暗之際,袁承志心想:“再不動手,更待何時?”左掌提起,猛力擊落,喀喇喇一聲響,殿頂已斷了兩根椽子,他隨着瓦片泥塵,躍下殿來,右足踏上龍案,金蛇劍疾向皇太極胸口刺去。皇太極兩側搶上四名衛士,不及拔刀,已同時擋在皇太極身前。嗤嗤兩響,兩名衛士已身中金蛇劍而死。皇太極身手甚是敏捷,從龍椅中急躍而起,退開兩步。這時又有五六名衛士搶上攔截,寧完我與鮑承先撲向袁承志身後,各伸雙手去抱。袁承志左腳反踢,砰砰兩聲,將寧鮑兩人踢得直摜出去。便這麼緩得一緩,皇太極又退開了兩步。袁承志大急,心想今日莫要給這韃子皇帝逃了出去,再要行刺,可就更加不易了,連發兩枚金蛇錐,卻都給衛士衝上擋去,作了替死鬼。袁承志金蛇劍連刺,更不理會衆衛士來攻,疾向皇太極衝去。眼見距他已不過丈許,驀地裡帷幕後搶出八名武士,都是空手,同時撲到。袁承志右足一彈,摜的一響,踢飛了一名,左足鴛鴦連環,跟着飛出,一名武士正在此時自左側撲到。袁承志左腳踢中了他胸口,他雙手卻已牢牢抓住了袁承志小腿。這武士口中鮮血狂噴,雙手卻死命抓住不放。這八名武士在滿洲語中稱爲“布庫”,擅於摔交擒拿,平時宮中或貝勒王公盛宴,例有角鬥娛賓。皇太極接見臣下之後,臨睡之前常要先看一場角鬥。這八名布庫武士此刻正在殿旁伺候,聽得有刺客,紛紛搶上來護駕。袁承志左足力甩,卻甩不脫這武士,金蛇劍揮出,削去了他半邊腦袋,但那武士雙手兀自緊緊抓住袁承志小腿。忽聽得身後有人喝道:“好大膽,竟敢行刺皇上?”說的是漢語。袁承志全不理會,左腳帶着那名死武士,跨步上前去追皇太極,只跨一步,頭頂風聲颯然,一件兵刃襲到,勁風掠頸,有如利刃。袁承志吃了一驚,知道敵人武功高強之極,危急中滾倒在地,一個筋斗翻出,舞劍護頂,左手扯脫腳上的死武士,這才站起。燭光照映下,只見眼前站着一箇中年道人,眉清目秀,臉如冠玉,右手執着一柄拂塵,冷笑道:“大膽刺客,還不拋下兵器受縛?”袁承志眼光只向他一瞥,又轉去瞧皇太極,只見已有十餘名衛士擋在他身前。袁承志斗然躍起,急向皇太極撲去,身在半空,驀見那道士也躍起身子,拂塵迎面拂來。袁承志金蛇劍連刺兩下,快速無倫。那道士側頭避了一劍,拂塵擋開一劍,跟着千百根拂塵絲急速揮來。袁承志伸左手去抓拂塵,右手劍刺他咽喉。刷的一聲響,塵尾打中了他左手,手背上登時鮮血淋漓,原來他拂塵之絲系以金絲銀絲所制,雖然柔軟,運上了內勁,卻是一件致命的厲害兵刃。就在這時,金蛇劍劍尖上的蛇舌也已鉤中那道人肩頭。兩人在空中交手三招,各受輕傷,落下地來時已交叉易位,心下均是驚疑不定:“這人是誰?武功恁地了得,實是我生平所僅見。”

第十四回 劍光崇政殿 燭影昭陽宮第十回 不傳傳百變 無敵敵千招第九回 雙姝拚巨賭 一使解深怨第六回 逾牆摟處子 結陣困郎君第十回 不傳傳百變 無敵敵千招第十五回 纖纖出鐵手 矯矯舞金蛇第五回 山幽花寂寂 水秀草青青第七回 破陣緣秘笈 藏珍有遺圖第二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第十四回 劍光崇政殿 燭影昭陽宮第八回 易寒強敵膽 難解女兒心第十七回 青衿心上意 彩筆畫中人第六回 逾牆摟處子 結陣困郎君第十回 不傳傳百變 無敵敵千招第十回 不傳傳百變 無敵敵千招第十一回 慷慨同仇日 間關百戰時第十三回 揮椎師博浪 毀炮挫哥舒第十三回 揮椎師博浪 毀炮挫哥舒第十一回 慷慨同仇日 間關百戰時第七回 破陣緣秘笈 藏珍有遺圖第七回 破陣緣秘笈 藏珍有遺圖第二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第十七回 青衿心上意 彩筆畫中人第十四回 劍光崇政殿 燭影昭陽宮第二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第十六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第十八回 朱顏罹寶劍 黑甲入名都第三回 經年親劍鋏 長日對楸枰第十回 不傳傳百變 無敵敵千招第十六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第十七回 青衿心上意 彩筆畫中人第十一回 慷慨同仇日 間關百戰時第一回 危邦行蜀道 亂世壞長城第二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第三回 經年親劍鋏 長日對楸枰第八回 易寒強敵膽 難解女兒心第五回 山幽花寂寂 水秀草青青第十六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第三回 經年親劍鋏 長日對楸枰第四回 矯矯金蛇劍 翩翩美少年第十回 不傳傳百變 無敵敵千招第十六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第十四回 劍光崇政殿 燭影昭陽宮第一回 危邦行蜀道 亂世壞長城第十三回 揮椎師博浪 毀炮挫哥舒第十六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第七回 破陣緣秘笈 藏珍有遺圖第八回 易寒強敵膽 難解女兒心第二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第十九回 嗟乎興聖主 亦復苦生民第十九回 嗟乎興聖主 亦復苦生民第十回 不傳傳百變 無敵敵千招第十七回 青衿心上意 彩筆畫中人第三回 經年親劍鋏 長日對楸枰第八回 易寒強敵膽 難解女兒心第十六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第一回 危邦行蜀道 亂世壞長城第八回 易寒強敵膽 難解女兒心第十四回 劍光崇政殿 燭影昭陽宮第十一回 慷慨同仇日 間關百戰時第二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第十七回 青衿心上意 彩筆畫中人第一回 危邦行蜀道 亂世壞長城第十六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第十七回 青衿心上意 彩筆畫中人第四回 矯矯金蛇劍 翩翩美少年第六回 逾牆摟處子 結陣困郎君第十六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第五回 山幽花寂寂 水秀草青青第十四回 劍光崇政殿 燭影昭陽宮第十三回 揮椎師博浪 毀炮挫哥舒第二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第十七回 青衿心上意 彩筆畫中人第十二回 王母桃中藥 頭陀席上珍第十四回 劍光崇政殿 燭影昭陽宮第八回 易寒強敵膽 難解女兒心第三回 經年親劍鋏 長日對楸枰第十八回 朱顏罹寶劍 黑甲入名都第二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第十一回 慷慨同仇日 間關百戰時第十五回 纖纖出鐵手 矯矯舞金蛇第二十回 空負安邦志 遂吟去國行第四回 矯矯金蛇劍 翩翩美少年第四回 矯矯金蛇劍 翩翩美少年第十八回 朱顏罹寶劍 黑甲入名都第二十回 空負安邦志 遂吟去國行第十五回 纖纖出鐵手 矯矯舞金蛇第十三回 揮椎師博浪 毀炮挫哥舒第五回 山幽花寂寂 水秀草青青第四回 矯矯金蛇劍 翩翩美少年第七回 破陣緣秘笈 藏珍有遺圖第十三回 揮椎師博浪 毀炮挫哥舒第十三回 揮椎師博浪 毀炮挫哥舒第十八回 朱顏罹寶劍 黑甲入名都第十六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第七回 破陣緣秘笈 藏珍有遺圖第四回 矯矯金蛇劍 翩翩美少年第十回 不傳傳百變 無敵敵千招第八回 易寒強敵膽 難解女兒心
第十四回 劍光崇政殿 燭影昭陽宮第十回 不傳傳百變 無敵敵千招第九回 雙姝拚巨賭 一使解深怨第六回 逾牆摟處子 結陣困郎君第十回 不傳傳百變 無敵敵千招第十五回 纖纖出鐵手 矯矯舞金蛇第五回 山幽花寂寂 水秀草青青第七回 破陣緣秘笈 藏珍有遺圖第二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第十四回 劍光崇政殿 燭影昭陽宮第八回 易寒強敵膽 難解女兒心第十七回 青衿心上意 彩筆畫中人第六回 逾牆摟處子 結陣困郎君第十回 不傳傳百變 無敵敵千招第十回 不傳傳百變 無敵敵千招第十一回 慷慨同仇日 間關百戰時第十三回 揮椎師博浪 毀炮挫哥舒第十三回 揮椎師博浪 毀炮挫哥舒第十一回 慷慨同仇日 間關百戰時第七回 破陣緣秘笈 藏珍有遺圖第七回 破陣緣秘笈 藏珍有遺圖第二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第十七回 青衿心上意 彩筆畫中人第十四回 劍光崇政殿 燭影昭陽宮第二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第十六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第十八回 朱顏罹寶劍 黑甲入名都第三回 經年親劍鋏 長日對楸枰第十回 不傳傳百變 無敵敵千招第十六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第十七回 青衿心上意 彩筆畫中人第十一回 慷慨同仇日 間關百戰時第一回 危邦行蜀道 亂世壞長城第二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第三回 經年親劍鋏 長日對楸枰第八回 易寒強敵膽 難解女兒心第五回 山幽花寂寂 水秀草青青第十六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第三回 經年親劍鋏 長日對楸枰第四回 矯矯金蛇劍 翩翩美少年第十回 不傳傳百變 無敵敵千招第十六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第十四回 劍光崇政殿 燭影昭陽宮第一回 危邦行蜀道 亂世壞長城第十三回 揮椎師博浪 毀炮挫哥舒第十六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第七回 破陣緣秘笈 藏珍有遺圖第八回 易寒強敵膽 難解女兒心第二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第十九回 嗟乎興聖主 亦復苦生民第十九回 嗟乎興聖主 亦復苦生民第十回 不傳傳百變 無敵敵千招第十七回 青衿心上意 彩筆畫中人第三回 經年親劍鋏 長日對楸枰第八回 易寒強敵膽 難解女兒心第十六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第一回 危邦行蜀道 亂世壞長城第八回 易寒強敵膽 難解女兒心第十四回 劍光崇政殿 燭影昭陽宮第十一回 慷慨同仇日 間關百戰時第二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第十七回 青衿心上意 彩筆畫中人第一回 危邦行蜀道 亂世壞長城第十六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第十七回 青衿心上意 彩筆畫中人第四回 矯矯金蛇劍 翩翩美少年第六回 逾牆摟處子 結陣困郎君第十六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第五回 山幽花寂寂 水秀草青青第十四回 劍光崇政殿 燭影昭陽宮第十三回 揮椎師博浪 毀炮挫哥舒第二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第十七回 青衿心上意 彩筆畫中人第十二回 王母桃中藥 頭陀席上珍第十四回 劍光崇政殿 燭影昭陽宮第八回 易寒強敵膽 難解女兒心第三回 經年親劍鋏 長日對楸枰第十八回 朱顏罹寶劍 黑甲入名都第二回 恩仇同患難 死生見交情第十一回 慷慨同仇日 間關百戰時第十五回 纖纖出鐵手 矯矯舞金蛇第二十回 空負安邦志 遂吟去國行第四回 矯矯金蛇劍 翩翩美少年第四回 矯矯金蛇劍 翩翩美少年第十八回 朱顏罹寶劍 黑甲入名都第二十回 空負安邦志 遂吟去國行第十五回 纖纖出鐵手 矯矯舞金蛇第十三回 揮椎師博浪 毀炮挫哥舒第五回 山幽花寂寂 水秀草青青第四回 矯矯金蛇劍 翩翩美少年第七回 破陣緣秘笈 藏珍有遺圖第十三回 揮椎師博浪 毀炮挫哥舒第十三回 揮椎師博浪 毀炮挫哥舒第十八回 朱顏罹寶劍 黑甲入名都第十六回 石岡凝冷月 鐵手拂曉風第七回 破陣緣秘笈 藏珍有遺圖第四回 矯矯金蛇劍 翩翩美少年第十回 不傳傳百變 無敵敵千招第八回 易寒強敵膽 難解女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