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檢閱與回憶

單純以感官效果而言,英華黃埔閱兵比雍正西山大營閱兵差多了。

一個方陣就是一翼人馬,十二人的寬幅,三十人的縱深,這是四哨戰鬥行軍縱隊摺疊起來的隊形。行軍鼓點,每分鐘七十五步,不是鼓點上還‘混’着號樂,幾乎就是直直愣愣的行軍。槍扛得參差不齊,前後擺動的手臂凌‘亂’不已,也就是步子邁得很準,這也不是爲閱兵而特訓的,而是在訓練營裡鞭子‘抽’棍子揍一路熬出來的。

唯一的‘花’樣是隊列到了廣場正中時,鼓點加重,槍下肩靠‘胸’,踏步更爲有力,而這也是行軍縱隊轉換爲橫陣前的過渡步伐。

軍盲們有太多疑問,竊竊低語聚成嗡嗡振鳴。

“爲什麼手臂直愣愣地前後擺動?看起來好‘亂’。”

因爲左右擺要打到旁邊的人……

沒有密集隊列,排隊槍斃傳統,走隊列就會左右擺手,這樣顯得整齊,視覺效果很好,但也就是一種團體‘操’。

“爲什麼‘腿’要擡得那麼高?步子踏得那麼重,是踩地聲音大麼?”

馬上要轉換隊列,要臨戰了,要集中‘精’神,要鼓起心氣,所以必須用誇張一些的動作提醒士兵。

觀衆裡懂軍事的不少,熱情地作着講解。

第一個方陣的兵藍衣藍‘褲’,頭戴小斗笠,大多數人都在疑‘惑’這是什麼兵,一個熱情四溢的嗓音響起,通過傳音臺,瞬間蓋住了廣場上的雜‘亂’人聲。

“第一支接受檢閱的隊伍來自青田司衛,他們都是老兵,雖然已經退役,可他們跟隨陛下開這一國的榮耀,不僅會伴隨他們一生,還會永駐史冊!”

原來是傳說中的青田司衛!這身制服正是當年青田司衛的裝扮,很多人回想起十多年前的廣州變‘亂’,都禁不住發出深沉唏噓。

熱烈鼓掌聲響起,檢閱臺上,嚴三娘對李肆咬耳道:“這個司儀不錯吧,可是武道大會的金牌司儀……”

李肆心說嗓‘門’是夠大了,感染力也還行,大概是第一次經歷這麼大陣仗,說話還是有點哆嗦。沒高音喇叭的時代,現場宣傳還真是麻煩事啊。

有了司儀講解,氣氛頓時顯得熱烈起來,一個方陣就含着一段歷史,大家都翹首以盼,想知道下一個方陣是什麼來歷,有什麼故事。

第一個方陣都是三十來歲的老兵了,不少都已是地方官員,或者工商要人。當初爲這閱兵的資格,還跟昔日的戰友爭得面紅耳赤。此刻被如‘潮’掌聲裹着,不管是方陣中的幸運兒,還是被刷下來,只能擠在觀衆席中的落敗者,都是滿眼熱淚。這一國沒有忘記他們,陛下沒有忘他們,民人也沒有忘記他們,是他們跟着皇帝趟開血火之路,締造了英華一國。不少人更想到了當年“青浦兵變”,還是他們青田司衛把皇帝‘逼’上了寶座……

第二個方陣的前身也是青田司衛,但番號卻延續下來,融進了鷹揚軍裡,這就是鷹揚軍青浦營。紅衣藍‘褲’,戴着跟皇帝一樣的新式直筒短檐軍帽,火紅帽羽隨着步伐躍動,如紅雲瀰漫,烘得觀衆心頭髮熱。領頭的一位少將神采勃發,正是青浦營首任指揮使,如今的鷹揚軍都統制方堂恆。

“當年在青浦以八百力敵數萬清兵的,就是這支隊伍!出了兩位開國英烈,鄭宏遠和郎鬆亮!他們的紀念碑還在青浦立着……”

青浦營的營旗飄揚而過,接下來是一面寫着“蒼梧”兩個大字的火紅戰旗,這是羽林軍蒼梧營。由羽林軍左師統制,准將劉澄統領。不知道是因爲自家的老部下白城營沒機會‘露’面,還是因爲不能穿擲彈兵那套威武鋼甲,劉澄板着一張臭臉,步子邁得特別誇張。

“羽林軍蒼梧營!當年跟清兵在蒼梧決戰,瓢潑大雨裡,用刺刀殺得清兵屍橫遍野,雨水都染成了血水!但凡蒼梧營出戰,只要下雨,清兵就會魂飛魄散……”

司儀的解說讓劉澄更爲不爽,怎麼說話呢?好像這一營不下雨就打不了仗?

接下來的一個方陣很是惹眼,是一個騎兵方陣,來自龍騎軍。專‘門’從四川前線趕回來的龍騎軍都統制,少將王堂合在馬上左顧右盼,神氣活現。龍騎軍的官兵個個套着馬靴,左腰馬刀,右腰短銃,不僅人頭上紅羽飄揚,馬頭上也晃着白羽,引得觀衆不由自主地發出讚歎呼聲。當隊伍行到檢閱臺前,隨着王堂合一聲令下,嘩啦一陣金鐵脆響,三百多柄馬刀猛然出鞘,斜舉上天,向皇帝致敬,人羣中甚至響起了‘女’子的興奮尖叫。

“這是龍騎軍,可很多人還不知道,龍騎軍的另一個名字是遊弈軍。十年前,長沙大戰,就是遊弈軍擋住了韃子的數萬馬隊!遊弈軍全軍死傷八成,陛下才以龍騎軍重建了這一軍……”

司儀換上了悲壯的語調,領隊的王堂合跟無數觀衆,眼角驟然含淚。

黃埔陸軍學院方陣、長沙陸軍學院方陣,一個個年輕的學員滿臉通紅,他們的步伐最爲整齊,因爲他們有充足的時間爲檢閱而訓練。但他們也個個心懷不甘,因爲眼前的大戰還沒他們這些低年級學員的份。

當一個純白方陣出現時,廣場上發出一陣驚歎,這顏‘色’對華夏人來說頗爲忌諱,純白是祭服。可因爲剪裁得當,還裝飾着金邊紅羽,看上去格外潔淨整肅,另有一番威嚴。

“海軍南洋艦隊,咱們英華一國馳騁海疆的趕海漢子!是他們在南洋戰勝了西班牙人,是他們培育出四洋艦隊,化萬里海疆爲我英華內湖……”

海軍中將胡漢山穿着海軍全新制服,臉上飄着膩意的微笑,悠悠走在方陣前方。不容易啊,總算跟陛下爭取到了全新的禮服制式,純白是祭服?那又怎麼了,咱們海軍,不僅要跟敵人鬥,還要跟天老爺鬥,上船出海就當自己是死人了……

海軍方陣全都是海員,根本不熟悉隊列,只能臨時抱佛腳,跟着鼓點走,顯得有些‘亂’糟糟。可一旦上了戰艦,他們能把龐大的戰艦如陸軍列陣一般,排成船城炮山。

跟在南洋艦隊方陣後的是香港海軍學院方陣,經過蕭勝多年努力,海軍學院的規模已快趕上黃埔陸軍學院。這些海軍未來的軍官們,對海軍方陣擺在這麼後面暗自不滿,心中還揣着一把火,未來可是海軍的天下,總有一日,咱們海軍方陣要走在最前面!

第三個海軍方陣是伏‘波’軍,白衣紅‘褲’,顯示自己的海軍歸屬,以及陸軍傳承。領隊是中郎將馮一定,剛從琉球回來,渾身還帶着一股戾氣。他們手裡全都握着八年式線膛槍,伏‘波’軍很樂意接受這種‘射’程‘精’度都遠超滑膛槍的武器,畢竟他們的‘性’質更接近陸軍的散兵。

七個方陣走過,觀衆們已經看會了軍旗,結合往日所看的報紙,都大致能看出部隊的來歷。可第八個方陣的旗號就有些陌生了,“禁衛第六師”,這是什麼部隊?

“禁衛第六師,就是新編第六師,他們都來自瓊州。在緬甸戰場上,他們跟洋夷面對面拼殺,死傷六成也不退縮。爲褒揚他們這種奮戰不止的勇武,陛下將第六師編入常備軍,還特地授予他們‘禁衛’稱號……”

大家對緬甸戰場很陌生,但對司儀所說的‘瓊州’卻有認識。瓊州地闊人稀,能招募這麼多兵員的地方,自然只有“鐵礦之城”石祿。那地方也稱爲“旗人之城”,這麼一算,即便不清楚底細的,也都明白了,這是漢軍旗人師。十多年前,廣州數萬漢軍旗人被俘,押到石祿開礦。如今居然能有數千人當兵,還爲這一國在緬甸血戰。

華夏民衆仁義爲先,很重感情,漢軍旗人這般捨命爲國,對這些人的認同感也油然而生。

“好樣的!”

“是咱們華夏好男兒!”

“你們不是滿人,是跟咱們一樣的漢人!”

民衆的呼喊聲傳入耳中,第六師的隊列稍稍顯出‘亂’象,低低的哽咽在方陣中傳開,而領隊的准將桂真更是淚流滿面,卻咬牙低喝着:“哭什麼哭!誰‘亂’了隊列,老子就把誰趕出第六師!”

第六師之後,是“禁衛十七師”,隊列前方,擔任護旗手的都尉李順心道,自己的人生劃了一個大圈,終究懷念着軍營生活,又回到了軍隊裡。

“十七師來自扶南,他們在扶南拼殺多年,爲華夏闢地數千裡。之前還攻入亞齊,討伐了殺我國人的亞齊夷人,爲我英華平定南洋,立下了赫赫戰功!”

這些事就更爲陌生了,司儀也沒有細說扶南的來歷,大多數人都只聽說扶南人很兇狠,也很有福氣,人人都娶了好幾個安南婆娘。扶南的稻米、香料和染料,還有‘藥’材,更是國中的搶手貨。

“那幫旗人,打了一仗就換了個禁衛,咱們打了好幾年,砍了無數人頭,才換來禁衛,陛下真是偏心……”

看着前方的第六師,不止李順,整個十七師都這麼想着,可再想到他們今後就是正規軍,會一路向北,攻入滿清之地,心中就止不住地發燙。對他們這些以陝甘綠營俘虜爲主的人來說,扶南雖已是故鄉,可陝甘故土卻還是日夜思念,能打回陝甘,再踏上故土,見到父老鄉親,已是這輩子最大的願望。

再一個方陣又引發了觀衆的熱烈歡呼,一看就知道這是鐵林軍,服‘色’雖大致近似紅衣兵,卻裹着頭巾,綴着銀飾,紅衣也繡滿各‘色’‘花’紋圖案。苗瑤僮侗,各族都有,甚至還有戴着氈帽的藏兵。

護旗的兩人,一人是鐵林軍左師統制,准將龍高山,一人是右師統制,中郎將格桑頓珠。而他們前方的領隊,竟然是一位穿着火紅繡裙的窈窕‘女’子,踏着馬靴,頭戴近似鳳冠造型的軍帽,一橫兩豎武裝帶將整個人襯得格外英武。

即便看不清楚面目,可異於他人的攝人曲線卻將領隊的‘性’別展‘露’無遺,歡呼再掀高‘潮’,竟然是一位‘女’將軍!?

“鐵林軍副都統,准將隴芝蘭,誰說‘女’兒不如男?古有穆桂英樑紅‘玉’‘花’木蘭,今有我英華隴芝蘭——!”

司儀也很識趣,將介紹重點轉向了這位‘女’將軍,廣場上的歡呼聲已轉爲如雷掌聲。換在往日,‘女’人入軍營可是絕大忌諱,可英華卻不一樣,先不說嚴貴妃就曾當過大帥,統領大軍征討福建,隴芝蘭這黑彝‘女’王的知名度本就很高。人家在十年前的湖南大戰裡,就已率部族舉義,投向英華,之後更安撫了貴州、湘西和雲南各土司部族,很多人都覺得,只給隴‘女’王一個副都統的頭銜,實在是委屈了。

‘花’枝招展的鐵林軍列隊而過,接着是一個黑紅相間的方陣,顯得格外沉凝,衆人不約而同地高聲呼喊道:“‘侍’衛親軍!”

‘侍’衛親軍也亮相了,嚴格說這不是一個固定單位,人員都來自其他部隊。但在民衆的心中,這就是天子駕前的御林軍,身份不一般,能耐更不一般。

黑邊黑領,紅衣黑‘褲’,‘侍’衛親軍的方陣腳步也沉穩得多,而領隊人卻又抓住了衆人的目光。跟普遍高大的士兵相比,領隊軍官身材矮小,中襖也比一般士兵長,已經過了膝,身線窈窕,步伐韌柔,竟然也是一位‘女’將!?

“那是……李四娘,不,呂四娘,雖有嬪位,卻領着陛下隨身‘侍’衛之責,也是‘侍’衛親軍的副統制。她領‘侍’衛親軍受閱,也是名正言順。”

“四娘可不一般,她可是嚴貴妃的親傳弟子,曾經潛入江南,救回了呂留良一家老小。”

知道這些“秘辛”的人嘀嘀咕咕傳遞着信息,有之前隴芝蘭現身,四娘領隊受閱的衝擊就沒那麼大了。

“這一國真是……像戲說一般,‘女’子也能當上大將軍,光天化日,受千萬人矚目?”

人羣中,一個看上去秀氣端莊,眼瞳卻滿含靈氣的小姑娘問着身邊的年老家人。

“是啊,連小的我都看傻了……”

年老家人‘揉’了好一陣眼睛,才確信自己所見沒差。

“學院的院長就是朱娘娘,這一國還真是……”

小姑娘滿腔感慨,語氣竟比大人還滄桑,不過最後一句話還是‘露’了底。

“還真是好好玩呢。”

領着‘侍’衛親軍走過檢閱臺的四娘卻覺得一點都不好玩,她本不想這麼拋頭‘露’面,怕朝野因此對李肆有什麼閒言碎語。可嚴三娘說,你不去我就去!這種風頭,咱們師徒總要有一人去佔!四娘不得不硬着頭皮亮相。

李肆本覺得這事有些荒唐,但再一想,四娘負責他的隨身‘侍’衛,本就要兼管‘侍’衛親軍,領軍受閱也說得過去。而且三孃的抱怨也在情在理,三娘本是青田司衛的老教官,黃埔講武學堂的教務總長,英華一國建軍,三娘功勞不小。可她身爲貴妃,卻不能分享這份殊榮,由四娘代受,已是退讓太多了。

從另一個方面講,也不能讓隴芝蘭一人單獨承受‘女’子領軍的輿論壓力,所以李肆也就點頭,把四娘推了出來。

聽衆人的歡呼,應該沒什麼負面反應,李肆鬆了口長氣。

……

第510章 磨刀待砍柴第605章 江南路,人各有心第519章 同一個南洋,同一首歌第513章 主啊,上天將至第595章 沈在寬的心路第504章 南洋迷局的迷亂開端第126章 我就是反賊,怎的?第520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489章 我就是把尺子第442章 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傾城第1017章 三代論百年第41章 居心險惡的生化襲擊第59章 先成家後立業第689章 長江大決戰:戰爭買賣第3章 光緒五十一年?第775章 朝鮮風雲:東院初鳴第729章 白蓮聖姑第958章 根除後患,滿人狠割尾第757章 法變之醒第353章 熟悉的戰爭即將開幕第913章 燥熱的天竺第696章 長江大決戰:福將崛起第242章 清遠驚魂:難解的仇恨第55章 帝王三等第799章 南洲記:鍾老爺的新冒險第442章 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傾城第656章 捅破天也要打到底第904章 排槍,又是排槍第731章 生機勃勃第368章 你讓孔孟,我讓君父第483章 雷霆待起,長思與短慮第191章 四哥對四爺:這是什麼力量第604章 江南路,舊事重演第77章 沙丁魚狂響曲第562章 這燦爛的陽謀啊第856章 清宮碎夢:一幕畢又一幕起第272章 遲到的答案第85章 民科與名將第300章 要做更要說第48章 血火三重奏第149章 又到唸書時第1001章 共和與同盟第274章 斷髮爲明志,斷頭是征程第72章 苦難的郊遊第540章 暴風雨前的窮折騰第950章 草河大捷,清鮮歸舊義第391章 戰刀槍,更是戰銀子第247章 開門大吉第523章 我們兩國,親如一家第89章 別搶我的戲第467章 七人定國運第98章 不是剽竊,是微創新第518章 內聖外王,華夏九服第196章 李肆之上,只有老天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着誰第26章 小粉筆,大變革血戰到底2第885章 曹沾尋希望第761章 帶刺的節杖第760章 江南事定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着誰第571章 學思東西辯第66章 血色漸近第790章 鐵騎悲歌第823章 重新擺正自己的位置第338章 湖南大決戰:一百小時定勝負第411章 戰長沙,遊弈軍,就此一戰!第890章 中場休息第481章 窺探國政之學校科舉四十三章 天使與魔鬼第49章 禍福相依第404章 長沙之戰,我悟了,你呢第980章 天下砥定看新世第773章 朝鮮風雲:血雨腥風又一村第795章 放眼於外第314章 真正的死敵是誰?第3章 光緒五十一年?第68章 命運的鍛打第957章 魔之封印,分妃展仁義第217章 鎮壓人民起義的血腥劊子手第472章 失敗的大躍進第976章 棋局的坍塌第786章 誰的活路第170章 人已入甕,肉已下鍋第702章 長江大決戰:有停戰,無和談第808章 遠東還是中土?東洲還是美洲?第848章 西京諜影:唐皇之憂第760章 江南事定第284章 意外的決戰第170章 人已入甕,肉已下鍋第485章 迷亂危局步步近第723章 喜迎新年第842章 獅虎黨爭:內閣改制,羊羔上臺第211章 這是個大日子第563章 誰來管住皇帝?第95章 漿糊裡搗出金窩頭第174章 我這叫飛蛟船第17章 肉在跕板上第707章 最長的一夜第451章 大掃除,以理服人
第510章 磨刀待砍柴第605章 江南路,人各有心第519章 同一個南洋,同一首歌第513章 主啊,上天將至第595章 沈在寬的心路第504章 南洋迷局的迷亂開端第126章 我就是反賊,怎的?第520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489章 我就是把尺子第442章 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傾城第1017章 三代論百年第41章 居心險惡的生化襲擊第59章 先成家後立業第689章 長江大決戰:戰爭買賣第3章 光緒五十一年?第775章 朝鮮風雲:東院初鳴第729章 白蓮聖姑第958章 根除後患,滿人狠割尾第757章 法變之醒第353章 熟悉的戰爭即將開幕第913章 燥熱的天竺第696章 長江大決戰:福將崛起第242章 清遠驚魂:難解的仇恨第55章 帝王三等第799章 南洲記:鍾老爺的新冒險第442章 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傾城第656章 捅破天也要打到底第904章 排槍,又是排槍第731章 生機勃勃第368章 你讓孔孟,我讓君父第483章 雷霆待起,長思與短慮第191章 四哥對四爺:這是什麼力量第604章 江南路,舊事重演第77章 沙丁魚狂響曲第562章 這燦爛的陽謀啊第856章 清宮碎夢:一幕畢又一幕起第272章 遲到的答案第85章 民科與名將第300章 要做更要說第48章 血火三重奏第149章 又到唸書時第1001章 共和與同盟第274章 斷髮爲明志,斷頭是征程第72章 苦難的郊遊第540章 暴風雨前的窮折騰第950章 草河大捷,清鮮歸舊義第391章 戰刀槍,更是戰銀子第247章 開門大吉第523章 我們兩國,親如一家第89章 別搶我的戲第467章 七人定國運第98章 不是剽竊,是微創新第518章 內聖外王,華夏九服第196章 李肆之上,只有老天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着誰第26章 小粉筆,大變革血戰到底2第885章 曹沾尋希望第761章 帶刺的節杖第760章 江南事定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着誰第571章 學思東西辯第66章 血色漸近第790章 鐵騎悲歌第823章 重新擺正自己的位置第338章 湖南大決戰:一百小時定勝負第411章 戰長沙,遊弈軍,就此一戰!第890章 中場休息第481章 窺探國政之學校科舉四十三章 天使與魔鬼第49章 禍福相依第404章 長沙之戰,我悟了,你呢第980章 天下砥定看新世第773章 朝鮮風雲:血雨腥風又一村第795章 放眼於外第314章 真正的死敵是誰?第3章 光緒五十一年?第68章 命運的鍛打第957章 魔之封印,分妃展仁義第217章 鎮壓人民起義的血腥劊子手第472章 失敗的大躍進第976章 棋局的坍塌第786章 誰的活路第170章 人已入甕,肉已下鍋第702章 長江大決戰:有停戰,無和談第808章 遠東還是中土?東洲還是美洲?第848章 西京諜影:唐皇之憂第760章 江南事定第284章 意外的決戰第170章 人已入甕,肉已下鍋第485章 迷亂危局步步近第723章 喜迎新年第842章 獅虎黨爭:內閣改制,羊羔上臺第211章 這是個大日子第563章 誰來管住皇帝?第95章 漿糊裡搗出金窩頭第174章 我這叫飛蛟船第17章 肉在跕板上第707章 最長的一夜第451章 大掃除,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