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學思東西辯

雖是冬日,天壇廣場卻熱熱騰騰,無數蒙學、縣學的學生在夫子的帶領下祭天拜約,兩幫人馬各舉幡招,正高聲辯論。免得他們發生肢體衝突,至於他們叫喊什麼,這些早已習慣高分貝的差人根本就不在乎。

“不識字就不知利害麼!?傻子都知道吃飯,田間老農更算得清賦稅,書讀得越多越空談,越不知利害!”

“金融事何止自家利害,那是千萬家的利害。不識字,不讀書,何以分辨金融事的根底?不分辨清楚根底,又怎麼計較利害!?”

“虛言狡辯!我們墨社就反對縣學讀完才能推選東院!”

“強詞奪理!我們賢社倡的是有功名才能進東院!”

這兩幫人正吵得起勁,有領着學生的夫子惱了,怒聲呵斥道:“什麼墨社賢社的,有這閒功夫去教書育人、著書立作多好!?你們這些學院的年輕人,就知道空談國是!都還不如我教的縣學學生!”

天壇外圈安置有許多石椅,三個士子穿着眼下時興的“英士裝”,一臉心滿意足的慵懶,坐在石椅上閒閒打量着廣場。這番動靜看在他們眼裡,只覺有趣。

一個二十出頭,穿着老式儒衫的年輕人在另一根石椅上搖頭唏噓:“人心不一,這一國又怎能長久,今上和朝廷也不知是怎麼想的,竟容人心如此自亂?”

那三個士子對視一眼,一個眼眉粗曠的傢伙粗聲道:“兄臺是剛來國中吧?才見這番景象?這還是最淡的時候,若是前陣子魚頭街正起波瀾時,那陣仗不是要嚇傻了兄臺?”

那年輕人倒很是知禮,拱手道:“小弟確是剛來廣東,聽賢兄之意,似乎本朝並不在意人心?”

那兩幫人馬的爭吵,也牽起了年輕人的思緒,他嘆道:“也是,朝廷興工商,棄農稼,早前什麼股票、國債搞出大亂子,現在又開東西兩院,根底都在銀錢上,人心自附着銀錢,人心亂不亂不要緊,只要管住銀錢就好。”

這三人正是剛從無涯宮出來的唐宋李三人,粗眼眉是宋既。他嘿嘿一笑道:“此言差矣!本朝最重人心,但重的是人心之根,而不是人心的枝節。”

那年輕人拜道:“請賜教……”

宋既問:“兄臺信什麼?”

年輕人道:“自是信聖賢言。”

“聖賢言之上呢?”

“之上?還有比聖賢言更可信的麼?”

“聖賢微言大義,也不過是在闡釋天道,難道你不信上天?”

“這個……如此說法,那自是信的。”

“對了嘛,只要是信上天,這人心的根底就是正的,只要根正,枝節有差又何妨?參天大樹,靠的不就是枝節蔓延麼?”

年輕人對宋既這跳躍性的啓發不太習慣,愣愣不知如何回答,唐孫鎬在旁笑道:“正好,剛聆聽過聖賢教誨,我們也就現炒現賣,來點點兄臺。”

唐孫鎬問:“上天自在,人只能以道窺天,道衍理,理及萬物,這沒錯吧?”

年輕人看來也讀過不少書,點頭道:“本朝天主道,學生讀過,雖說辭有差,但確是合了道儒兩家的根底,以及氣理之說,這一條,學生篤信。”

唐孫鎬接着道:“天道我們是都認了,那麼天道及於人的人道,兄臺是怎麼看的?”

年輕人毫不遲疑地道:“那自是親親尊尊,孔聖之道!”

李方膺插嘴道:“孔聖自是一道,但人道都只附於血脈麼?譬如你我,雖可由血脈之道推及兄臺同胞,可我們之間,到底是先以血脈之道論,還是以天主道的天人三倫來論?”

天人三倫就是天主道的人道,現今雖有不少用詞改過,但意義卻始終沒變。普天之下,人人皆一、上天許人自利、上天許人自利而不相害。

年輕人沉默了,這天人三倫,第一條看似來自墨翟,其實老莊孔孟都有論述,第二條看似來自楊朱,孔孟卻絕不會唱反調,第三條就更是孔孟所倡之仁。天主道的天人三倫,以人和利爲線索,而“利”又包含甚廣,幾乎將世間一切,無論虛實,一網打盡。孔孟的人道,只以血脈出發,卻沒有一個實在的落腳點,自然不如這天人三倫在人道上提綱挈領。

李方膺所問,就是說人之相處,是以孔聖之道爲標杆行事,還是以天人三倫爲標杆行事。若是答以孔聖道論,那怎麼涵蓋做生意的雙方,僱傭的雙方,這可是沒辦法用親親尊尊來指導行事的。即便是親親尊尊,民人都有俗語:“親兄弟明算賬”,說明人之間還有一套規則,比親親尊尊涵蓋更廣。

似乎注意到了這規則着落點還是在一個“利”字,年輕人有了反擊:“孔聖之道,即便不能適用於利,卻是所有人道中,最能適用於國的。人上有家,家上有國,一國若是不靠孔孟道,又何以成國!?”

唐孫鎬接過了這話茬,“你說到了人道最要緊的一點,國,何以成國!?我來問你,這一國,到底是因何而在的?”

年輕人愣住,爲何有國?這問題可真稀奇……但他終究也是才思敏捷,馬上有了反應:“那自是護家護民,一國不在,何以有家,家若破,何以有民。”

唐孫鎬搖頭:“一物自在,有其存,也有其求。你只說到了一國之所存,就如人要吃飯,才能活着。卻沒說到一國之所求,就如人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總不成人只是爲活而活。若是一國只爲護家護民,爲何華夏三千年,國來國往,無三百年之運?”

年輕人終於被問住了,這也是孔孟道的死結。

輪到宋既開口,這方面他更有心得,他道:“天道既顯,循循不息,將億兆之民比作一個人,這個人,始終是在求利。三千年以降,人世變幻有多少?這都是求利而生的變化。所以呢,國,何以成國?就是要容人求利,而要容人求利,就得踐行天人三倫。”

宋既指向天壇中央,祭臺上那塊巨大的無字石碑下,就立着《皇英君憲》,也就是皇帝與萬民之約,“陛下此約,已是將我們這一國爲何而立說得再清楚不過,踐行天人三倫,容國中人人得利而不相害,只要一直在這條路上走着,這一國就永在!”

年輕人微微張口,目光閃動不定,他此時纔算是徹悟那份君憲是在說什麼,不是在說皇帝與民人的關係,而是在說這一國的根底。

許久之後,廣場上的爭吵聲傳來,年輕人才清醒過來,他又有了疑問。

“本朝既以此約踐行人道,新組一國,就該以天主道衍下治政學思,一統人心。觀陛下和朝廷施政,卻是各道都行,甚至還要立東西兩院,容工商參政,人心如此雜亂,又怎麼合力做事?”

聽到這話,唐宋李三人同時笑了,李方膺道:“現在就叫亂?過些時日,歐人諸多著述面世,那時才叫亂。”

唐孫鎬道:“歐人之國,在我華夏看來,幾乎是一團散沙。不列顛人也有兩院,國王不經兩院允准,就難行事。荷蘭人更是以兩院定國是,商人宰國。”

“在歐羅巴也有天人之倫,他們也主張,普天之下,人人無貴賤之分。”

“他們以商人做買賣的道理,將一國視爲民人與朝廷的契約。”

“他們認爲,一國所立,爲的是保護民人私財。”

“他們認爲君王之權,源於萬民所授,而不是上天或者神明所授。”

“他們認爲,君王要受萬民之法所限,不得有越過此萬民之法,也就是大憲的特權。”

“他們認爲,律法是萬民人心所在,較之君王之心,較之讀書人之識,更接近於天意。”

“他們認爲,訂立律法之權在民,君王和官府只能依照律法審裁和施政。”

三個人裡,唐孫鎬更注重歐羅巴思想的吸收,特別是不列顛人霍布斯和洛克的思想,同時在跟伏爾泰和盧梭的溝通裡,也理解了法蘭西人的啓蒙思想萌芽。所以他對歐人所思,感悟最深。

這一番陳述,讓那年輕人呆若木雞,他的腦子就像是一圈脆弱的木柵欄,猛然撞進來一羣野牛,往日的界線頓時凌亂不堪。

好半天,他才結結巴巴地道:“這、這些東西,朝、朝廷也能容其散播於世!?”

李方膺玩味地看着這個跟昔日的自己有幾分相像的年輕人,問道:“你覺得這些東西,是對是錯?”

年輕人深呼吸,咬牙道:“有些說法似乎有道理,但有些說法,卻太過無君。我華夏三千年,國雖難有三百年之運,但這只是看衰。看興的話,依舊是君王和朝廷領着一國所得的,沒人願意立於無君之國,那樣會讓民人覺得一國無所依託。”

三個人相視一眼,同時點頭,這個年輕人的識見也算是不凡,同時他的心聲,也該是國中讀書人的共同心聲。華夏之人,此時還沒學會看透自己之利,也一直習慣有人代爲負責自己的利。推及而上,自然希望這一國始終有一個負責人,也就是有君王來掌總。

“因此,學生以爲,朝廷要將歐人言論盡數傳播,着實不妥!這一國人心尚未一統,學生說的是,信各道的都還有,能明瞭天主道之人畢竟還是少數。如今多出這些言論,勢必被他們用來制壓陛下和朝廷,這一國亂了,我華夏再起的希望也就破了。”

年輕人的建議,本也是他們三人之前面對李肆時的建議,而李肆的回答,正好用來應對這個年輕人。

李方膺道:“可華夏與歐羅巴相交,日漸繁密,這些言論,終究是壓不住的,這該怎麼辦?”

宋既也道:“商賈事興盛,這些道理也就越來越明白,民人也會越來越慣於拿商賈事打量國政,一內一外,人心之變,會快得讓人難以預料。”

年輕人渾然不知道自己成了日後這三位被並稱爲“西行三賢”的大人物考察國中讀書人之心的樣本,他也蹙眉道:“是啊,這可如何是好……”

第573章 田文鏡的膽子第44章 人無斷腸志,難解天譴毒第257章 勝利的煩惱第234章 真亦假來假亦真第500章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第473章 雍正的大躍進第482章 看得懂也學不了第173章 一艘船的海軍第51章 太平犬的純善第375章 戰衡州:詭異的敵我第253章 面對的不是一個敵人第823章 重新擺正自己的位置第963章 天刑無情,武衛軍不赦第245章 終究只是棋子第470章 大局落定第592章 江南三剃第317章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第48章 血火三重奏第183章 你們都是代天行刑之人第73章 有得必有失第718章 炮轟大沽口第525章 賽里斯之套第262章 就是這個時刻第885章 曹沾尋希望第742章 淮揚立言第965章 人有兩分,天刑護仁人第309章 私心之外是深深算計第48章 血火三重奏第780章 朝鮮風雲:鴉片、禍狗和紅顏第859章 第三次錫蘭海戰:敗者的尊嚴第359章 樓草真打到了兔子第788章 潰滅的血淚之源第240章 混沌難明的渦流第532章 命定的決戰第563章 誰來管住皇帝?第724章 江南之惑第445章 寧搏錯,勿放過第166章 人咬狗還是狗咬人?第774章 朝鮮風雲:崔李之亂第812章 東洲記:馬結人緣第927章 國民動員第461章 一份大餐擺在眼前第622章 五年之約第529章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第79章 猛火去強毒第270章 我背後就是上天第115章 底線的碰撞第613章 江南路,國與民第619章 江南亂局,誰是多餘的人第441章 雙軌治政,十年還相第146章 神仙地裡來了李北江第725章 江南的三座大山第679章 民族精神的萌動第260章 綿拳連連,勢在指掌間第442章 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傾城第958章 根除後患,滿人狠割尾第832章 獅虎黨爭:難解之爭第478章 爲什麼是你!?第633章 私仇與公仇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着誰第838章 獅虎黨爭:武人的戰場第701章 長江大決戰:天下大亂第820章 早熟的耳朵戰爭第40章 瘋癲迷情第972章 歷史在愛恨中螺旋上升第516章 神仙炮與神仙仗第142章 三娘賞行不賞心第1003章 政黨大爆炸第911章 紅衣岳家軍第972章 歷史在愛恨中螺旋上升第845章 西京諜影:允禵的賭博第801章 南洲記:徐福的新人生第1023章 人民大同共和第731章 生機勃勃第157章 秀才與神仙第865章 不堪言的失敗第843章 獅虎黨爭:新時代的選擇第570章 大國無信不立第16章 我要他死第308章 我就是私心作祟第1章 老天爺果然惹不得第486章 陰差陽錯第444章 一杯紅茶別塵世血戰到底1第512章 前路艱,蓄勢待發第334章 湖南大決戰:你爭朝夕,我爭分秒第389章 王對王,各安後事第571章 學思東西辯第338章 湖南大決戰:一百小時定勝負第300章 要做更要說第1010章 北洋巡禮第286章 一眼望去,全是敵人第752章 憐香惜玉第131章 頭疼和準備頭疼着第414章 老子有氣第792章 殘酷的勝利第302章 戰爭拒絕女人第64章 綿綿不絕的紅利第426章 我胤禛接下這樁挑戰第1005章 政治的智慧
第573章 田文鏡的膽子第44章 人無斷腸志,難解天譴毒第257章 勝利的煩惱第234章 真亦假來假亦真第500章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第473章 雍正的大躍進第482章 看得懂也學不了第173章 一艘船的海軍第51章 太平犬的純善第375章 戰衡州:詭異的敵我第253章 面對的不是一個敵人第823章 重新擺正自己的位置第963章 天刑無情,武衛軍不赦第245章 終究只是棋子第470章 大局落定第592章 江南三剃第317章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第48章 血火三重奏第183章 你們都是代天行刑之人第73章 有得必有失第718章 炮轟大沽口第525章 賽里斯之套第262章 就是這個時刻第885章 曹沾尋希望第742章 淮揚立言第965章 人有兩分,天刑護仁人第309章 私心之外是深深算計第48章 血火三重奏第780章 朝鮮風雲:鴉片、禍狗和紅顏第859章 第三次錫蘭海戰:敗者的尊嚴第359章 樓草真打到了兔子第788章 潰滅的血淚之源第240章 混沌難明的渦流第532章 命定的決戰第563章 誰來管住皇帝?第724章 江南之惑第445章 寧搏錯,勿放過第166章 人咬狗還是狗咬人?第774章 朝鮮風雲:崔李之亂第812章 東洲記:馬結人緣第927章 國民動員第461章 一份大餐擺在眼前第622章 五年之約第529章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第79章 猛火去強毒第270章 我背後就是上天第115章 底線的碰撞第613章 江南路,國與民第619章 江南亂局,誰是多餘的人第441章 雙軌治政,十年還相第146章 神仙地裡來了李北江第725章 江南的三座大山第679章 民族精神的萌動第260章 綿拳連連,勢在指掌間第442章 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傾城第958章 根除後患,滿人狠割尾第832章 獅虎黨爭:難解之爭第478章 爲什麼是你!?第633章 私仇與公仇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着誰第838章 獅虎黨爭:武人的戰場第701章 長江大決戰:天下大亂第820章 早熟的耳朵戰爭第40章 瘋癲迷情第972章 歷史在愛恨中螺旋上升第516章 神仙炮與神仙仗第142章 三娘賞行不賞心第1003章 政黨大爆炸第911章 紅衣岳家軍第972章 歷史在愛恨中螺旋上升第845章 西京諜影:允禵的賭博第801章 南洲記:徐福的新人生第1023章 人民大同共和第731章 生機勃勃第157章 秀才與神仙第865章 不堪言的失敗第843章 獅虎黨爭:新時代的選擇第570章 大國無信不立第16章 我要他死第308章 我就是私心作祟第1章 老天爺果然惹不得第486章 陰差陽錯第444章 一杯紅茶別塵世血戰到底1第512章 前路艱,蓄勢待發第334章 湖南大決戰:你爭朝夕,我爭分秒第389章 王對王,各安後事第571章 學思東西辯第338章 湖南大決戰:一百小時定勝負第300章 要做更要說第1010章 北洋巡禮第286章 一眼望去,全是敵人第752章 憐香惜玉第131章 頭疼和準備頭疼着第414章 老子有氣第792章 殘酷的勝利第302章 戰爭拒絕女人第64章 綿綿不絕的紅利第426章 我胤禛接下這樁挑戰第1005章 政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