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時勢造新機

‘侍’衛親軍之後,是藍衣衛軍方陣,作爲英華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衛軍在這場危局中扮演中擎天柱般的重要作用,自然也得給他們一個登臺亮相的機會。

衛軍之後的方陣就有些古怪了,灰衣藍‘褲’,八角帽,步伐凌‘亂’,勉強成陣。很多人都猜是殖民地軍隊,可殖民地軍隊已經納入衛軍體系,或者如扶南軍那般,直接轉入紅衣軍,這個方陣是什麼來歷?

“江西鄉勇!現在叫義勇軍!他們在江西擊敗了進犯的韃子兵,給受害的廣昌人報了仇!”

司儀的解說讓大家恍然大悟,原來就是他們擊退了田文鏡啊,只是鄉勇,就有這般能耐,真是了不得。

廣昌之戰的真相是衛軍擔綱,鄉勇不過是輔助,但爲了鼓舞民人士氣,朝廷就大肆鼓吹鄉勇的表現。當然,這鼓吹也不算太離譜,至少建昌府能堅持下來,靠的就是鄉勇。

江西鄉勇的領隊是江西防禦使,新授中郎將軍銜的陳廷芝,他穿着一身新式紅衣軍制服,表情嚴峻,肚子裡卻已是樂得快開了‘花’。領隊受閱的榮耀是一方面,他對廣昌一站的總結,包括縱隊戰術、鄉勇以及線膛槍的運用,已被皇帝列爲陸軍最新教典,不僅編入陸軍學院的教材,還要傳達給每個營指揮以上的軍官,推動全軍戰法大變革。這份榮耀更是沉甸甸的,非一般人可得。

陳廷芝是黃埔一期畢業,沒什麼背景,從軍時也沒顯出大能耐。前幾年陸軍規模不大,還把他擠到了地方。靠着苦幹巧幹,在地方積下豐厚業績,升到了江西防禦使。但江西方向之前無足輕重,跟湖南方向遠不能比,他甚至都懷疑自己再沒回到陸軍的機會

事實證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靠着在廣昌一戰裡的戰法研究,他又被納入到了陸軍體系裡。

“軍學巨匠陳廷芝……嗯,這名號不錯!”

懷着這樣的憧憬,陳廷芝的腳步格外有力,

陳廷芝並不知道,他在廣昌一站裡的結論,不僅以實戰推動英華陸軍加速變革,李肆和樞密院對一國軍事制度的再次革新,也由此而始。

聖道十年的慶典和閱兵式就這樣結束了,民衆之心被塞得滿滿當當的,他們不再懷疑皇帝是在怠政,更不再懷疑這一國的力量,而他們對自己,對這一國的認同也再上一個臺階。

本着摟草打兔子的傳統‘精’神,李肆和朝堂借雍正南下的壓力,借地方義勇的表現,打鐵趁熱,鋪開了更廣的一局,很多計劃中要在幾年後辦的事,現在都可以一併辦了。

首先是軍事變革,戰法問題,先有吳崖在緬甸的實戰感悟,後有陳廷芝的廣昌實踐,這點李肆和樞密院只要在總體層面上推一把,讓部隊自己去‘摸’索就好。

李肆和樞密院對鄉勇整編給予了更多關注,緬甸大軍難以調回,湖南和江西方向就只能靠鄉勇。樞密院想得更多,希望藉此機會變革英華一國的軍事體制,他們認爲,以前的常備軍和衛軍兩級體制存在太多問題。

李肆很欣慰,樞密院終於開始承擔起一國軍事的總責,這個認識也是基於華夏千百年來的傳承。英華立國十年,一直走的是募兵路線,直到《兵備法》推行,才重建了兵役制。但兵役制具體怎麼形成戰力,怎麼變作長久的預備兵體系,還缺乏實質內容,樞密院考慮的就是這一點。

樞密院的方案是,將衛軍併入正規軍,作爲邊防體系固定下來。每省從鄉勇中選拔兵員,組建義勇軍,由義勇軍承擔以前衛軍的職責。國家由此形成常備軍、義勇軍和鄉勇三級兵制,平時可以維持小規模的職業常備軍,戰時可動員義勇軍,以兵役快速擴充兵力。

從財政角度看,這也是必然之舉。常備軍的維持費用很高,一個兵平均一年要一百兩開銷,畢竟常備軍的火炮多,訓練開銷大,薪餉標準高。而養義勇軍則便宜得多,一個兵一年不到四十兩。

單純從軍事體系來看,樞密院的方案非常合理,但李肆還得從一國軍政體系全盤考慮。比如每省義勇軍的數額怎麼定,費用誰來負責,平時的指揮訓練又該怎麼管理等等。

這就不止是樞密院的事了,只能拉上政事堂乃至東西兩院,一併討論。

動一子,全盤皆動,這又涉及到整體的國政。擔當國策顧問職責的翰林院提議說,這正好是推動省級建制,落實省級財政的好機會。義勇軍雖是國家軍制,但平日更多是執行維持一省治安和救災等事務,維持費用該由一省來出。只到了眼下湖南江西的情況,需要大規模出戰,才由國家出費用。

基本確定下來的方案綜合了各方意見,取消衛軍,在常備軍裡設置師級建制的邊防軍。

每省先確定鄉勇員額,基準比例是二十丁取一,各省可以小幅調整,並且跟貧困補貼政策捆綁,照顧貧苦之人,凡選入鄉勇的就有田產物業稅收優惠。

在鄉勇的基礎上,根據各省實際需要和國家總體軍事佈局,再‘抽’取相應比例組建義勇軍,服三年兵役。營地、基礎薪餉和日常維持費由各省負責,軍械、彈‘藥’、置裝、演習以及戰時補貼和後勤補給費用由國家出,戰時擴充義勇軍,多出的費用由國家承擔。

義勇軍的組建規劃是,處於戰爭狀態的湖南和江西單獨編組,其他省份則由此次擴軍的新編師改製爲義勇軍。畢竟以英華現有國力,維持三十萬常備陸軍的壓力還是很大,一年基礎軍費就要三千萬。

房與信和巴旭起早有準備,報上了三十萬鄉勇總額,以及十萬義勇軍編制。這是戰爭動員編制,戰後就縮減爲一萬五千,兩省爲此一年要出六十萬。

以之前的省級財政規劃,這錢湖南和江西出得起,但是目前的省級財政收入很不穩定。經過各方商議,各省將擁有自定土地契稅的權力,同時新增土地分家稅。凡是一定面積以上的土地繼承,也都比照土地轉讓買賣‘抽’契稅,這是爲之後的遺產稅打伏筆。這事在平時多半要惹起非議,但戰爭時刻,反對的聲‘浪’很容易打壓和消解。

義勇軍的定額維持費解決後,問題又延伸到了府級財政。建昌府知府楊平爲抵抗清兵,自作決斷,推動府院,將各縣田產地稅掌握在一府手裡,開創了以府領縣的財政先例,這給了正‘摸’索府級財政建設路子的政事堂極大啓發。

中央和地方的財政分稅,核心思路是各級政fǔ要承擔什麼職責。中央不說,一省現在承擔的職責是地方貧富協調、養義勇軍和一省土地管理。而府一級單位在規劃裡要負擔府縣官員開支,從而在行政層面將府下各縣的工作統管起來,並且逐步承擔起教育、醫療和社會工程等職責,爲此基層財政就得向府一級匯聚。

把田產地稅歸由一府掌控,這是將社會最基礎層面的資源收攏到府一級,這個方向符合社會發展。日後要幫扶農業,進一步削減田產地稅,府一級也好掌控取捨,而縣一級則觸動太大。

因此李肆重點表揚了“建昌府經驗”,要政事堂以此爲核心,推動府級財政建設。不僅是田產地稅,府一級還從各縣手中分割走一些行業的營業稅,這也是配合社會管控的措施。例如槍械、牛馬牲畜的販賣、書坊印刷業等等,甚至還包括青樓……

由點及面,雍正南侵,給英華一國提供了進一步推動社會變革的契機,這可是雍正絕難想到的。

當然,雍正南侵帶來的現實威脅可不小,必須全力解決。李肆在佈置完義勇軍和省府財政改革後,注意力又回到了軍事上。

閱兵前,李肆就決定給軍隊換裝,這事似乎是形象工程,但形式決定內容,制服對軍隊的影響非常大,多少好男兒可都是奔着那一身紅衣投軍的,而且完善制服形式,也是軍隊正規化和標準化的前提。

新制服‘色’調改動不大,但確立了禮服和常服兩級,因爲還沒進入散兵時代,作訓服就免了,只配發汗衫便‘褲’用作訓練服。閱兵穿的就是禮服,日常和作戰時穿常服。當然,在排隊槍斃時代,很多官兵都喜歡穿禮服,只在成爲線膛槍的狙殺焦點後,這‘毛’病纔會改掉。

陸軍禮服依舊是紅衣藍‘褲’,軍銜標誌在衣領。常服‘色’調一樣,只是少了裝飾,衣襬高一些,軍銜標誌在肩上。海軍特殊一些,禮服是純白,常服是藍衣藍‘褲’。伏‘波’軍禮服是白衣紅‘褲’,常服是藍衣紅‘褲’。義勇軍禮服常服都是灰衣藍‘褲’。

軍服‘色’調確實有些‘混’雜,但主‘色’調卻分得很清楚,民間就有總結,但凡紅衣,自是陸軍。但凡藍衣,就是海軍,伏‘波’軍也算是海軍,而灰衣則是義勇軍。另一個辨認標誌更清晰,陸軍都是直筒短檐帽,海軍則是圓頂短檐帽,義勇軍則是八角帽。

不得不說,義勇軍是揀陸軍的舊帽子,陸軍的舊‘褲’子,殖民地軍的舊上衣,這事還有些打擊義勇軍官兵的士氣……

李肆趁換裝的機會,還整理了勳章和勳表體系。勳章設有兩大類,一類是資格紀念,包括“青田勳章”、“開國勳章”以及各重要戰役的資格獎章。另一類則是軍功章,目前最高級的獎章是“英烈勳章”,專給戰死者的。目前只有最早的鄭宏遠、郎鬆亮、張漢晉,以及之前在松江戰場犧牲的黃慎等二十多人擁有,這些人也入了國家英烈祠。

英烈可不是那麼好當的,而且還只有死人能得,因此一般官兵都指望能得“天刑獎章”、“聖武獎章”,特別是後者,天刑社很難入,大部分官兵入的是聖武會。“聖武獎章”是對一般官兵的最高表彰,此次禁衛第六師就有好幾人得了這份功勳,包括師統制桂真。

“聖武獎章”之下則是獎勵一般戰功的“英雄獎章”,也被人稱呼爲“龍頭章”,有這麼一枚龍頭章,那就真的是大家眼裡的英雄。“英雄獎章”之下則是被稱爲“虎豹章”的“英勇獎章”。

本來李肆還準備學着前世老美那般‘弄’個類似紫心勳章,獎勵所有受傷官兵,可樞密院說,現在勳章可貴着呢,要作得那麼‘精’細美觀,就算只是銅琺琅制,一枚也要好幾兩銀子,李肆只好無奈地放棄。

勳章可不簡單只是勳章,得了“英雄獎章”,就意味着爵位,英華的爵位實際就是養老金。但凡軍官,或者服役年份足夠的軍士,都有爵位,可英雄獎章能給爵位加級,此外諸如就學、減少稅等各項優惠都在等着。這些獎勵以前都有,現在跟勳章體系綁在一起作了細化完善,軍隊戰意昂揚,人人都想掙得軍功章。

官兵是面貌一新,戰意也足了,但當面形勢卻不容樂觀。

在湖南和江西,有雍正的兩個大營,再加上江西和湖北兵,總兵力接近二十萬,其中近十萬是經過整編訓練的近代軍隊。如果把江南形勢也納入一個棋局看,江南的十萬旗營綠營戰力羸弱,幾乎可以不計,但年羹堯的兩萬杭州兵不容忽視。

英華一面,算上調回來的兩個禁衛師,由衛軍改編的兩個邊防師,以及虎賁神武兩軍,正規軍只有五萬人左右,算上義勇軍的話,總兵力纔到十五萬。而且火炮不足,缺乏騾馬運力,難以大範圍機動。江南行營也只有兩營鷹揚軍,龍‘門’雖也能拉扯起至少一個師的義勇軍,但只能守備,無力出擊。

幾乎快到一比一的兵力對比,形勢倒不是很嚴峻,想當年李肆在湖南可是以三萬對十多萬。但十萬義勇軍就只接受過裝彈打靶的訓練,陳廷芝在廣昌之戰的報告就顯示,沒有正規軍支撐,沒有線膛槍,眼下的義勇軍可不是清兵的對手。

於是又一個新問題出來了,線膛槍存量不足。爲緬甸大軍準備的線膛槍,之前官兵都不要,這才讓江西鄉勇佔了便宜。現在吳崖要求全部調撥過去,就沒什麼餘量了。

佛山製造局和東莞機械局的主力生產線還是滑膛槍,之前的線膛槍是近兩年的產量積存。要馬上轉產,武裝十萬義勇軍,根本就來不及。

組建義勇軍,在閱兵之前就已大致定策,而線膛槍缺乏的形勢也已經凸顯。李肆本有些頭疼,樞密院卻說,此事好辦,之前《兵備法》不是放寬了民間槍械製造的限制嗎?由佛山和東莞派技師,賣機器,扶持民間槍械產業,大範圍增產!就算質量低一些,只要是線膛槍,能讓義勇軍發揮戰力就行。

連李肆都在讚歎自己,真是未雨綢繆。

因應擴軍大‘潮’,英華一國的軍工產業也猛然增長。佛山和東莞的技師趕赴各地,指點有潛質的作坊組建槍械公司,搭起生產線。原本國中已有不少槍坊,有基本的槍械生產經驗。得了技術支持,用的還是佛山鋼鐵的好鐵,上手很快。多出來的拉膛線工序,也有東莞的膛線機來辦,只是注意質量監控即可。

建公司,搭生產線,買機器,這都需要資金,這怎麼辦?好辦,佛山製造局和東莞機械局出資,購入這些公司的股份,將其當作子公司。有不願他人入股的,也可以拿着訂單找各家銀行貸款。

到十年一月底,十多家槍械公司的生產線紛紛開工,被稱呼爲“省造”的八年式線膛槍以日產兩三千枝的速度,急速向前線匯聚。但畢竟是緊急開工,各家公司的工藝水平不一,這批“省造”的質量也參差不齊,前線義勇軍頗有怨言。

不過總算是有槍用,而且趕在清兵大舉進攻前,別說十萬線膛槍,二十萬都能湊出來。

這一‘波’戰備‘浪’‘潮’,影響的不止是軍工產業,很多人,包括樞密院,乃至李肆本人,都沒注意到,僅僅是軍隊換裝這麼一件事,不僅在推動織造業發展,甚至還讓英華一國的社會風氣有了極大變化。

當李肆從報紙上看到,廣州西關織造坊公開招聘獵頭,工作是招募成衣‘女’工時,他都有些發愣。

李肆自然不清楚,他爲軍隊換裝所灑下的百萬兩大單,不僅讓國中布業吃得撐死,現有的成衣產業根本就吞不下這塊餡餅,必須擴大產能。

可國中現有的勞力已經非常緊張,布業和成衣業之前本就有使用‘女’工的先例,現在大規模對外招募‘女’工,這也是必然趨勢。

李肆有些緊張,他不清楚,現有一國是不是能接受‘婦’‘女’普遍走出家庭的變革。閱兵式上的‘女’將軍終究是茶餘飯後的話題,可自家‘女’兒老婆拋頭‘露’面去掙錢,這一國人心能受得下麼?

……

第338章 湖南大決戰:一百小時定勝負第414章 老子有氣第203章 真正的初戰第240章 混沌難明的渦流第900章 準噶爾的最後一戰第582章 南北都是好日子第99章 不速之客第878章 迷亂的真相第855章 清宮碎夢:無穩不成國與棟樑論第394章 天破風雲蕩,各追牛羊第608章 江南路,鹽魔之力第272章 遲到的答案第833章 獅虎黨爭:國泰平安艾尹真第15章 康熙五十年,可是很重要的一年第330章 武人的天職第695章 長江大決戰:利與情的糾纏第123章 爬李肆特色的科技樹第235章 湖南大決戰:等你等得我心慌第946章 由水轉陸,皇帝當扶北第495章 燒了她!第504章 南洋迷局的迷亂開端第906章 哥薩克,衝鋒!第733章 時光交錯第898章 天道普世第693章 長江大決戰:好大一個坑第738章 護佑和忽悠第837章 獅虎黨爭:大戲這纔開場第989章 那燦爛的陰謀第84章 都是大贏家第781章 朝鮮風雲:無涯之弧第273章 皇上,南風甚緊第464章 大越人民站起來了第216章 青浦商約第640章 魔龍與苦逼的薩摩藩第845章 西京諜影:允禵的賭博第235章 湖南大決戰:等你等得我心慌第748章 變則通第477章 未知的新生第577章 江南的妖蛾子第496章 信上天者無敵第975章 棋子的逆襲第18章 你得罪了老天爺第1009章 鐵甲依然在第670章 雍正的奮鬥第853章 清宮碎夢:三里屯驚魂第275章 不僅是血火之戰第441章 雙軌治政,十年還相第318章 總有人難以看透第877章 踩着屍體前進第589章 何處是家國第616章 昏君的四面楚歌第817章 東洲記:新西班牙在等候第815章 東洲記:與狼共舞第607章 江南路,睡獅待醒第554章 利益還是信仰?第480章 六星南掠,李紱來也第862章 法蘭西的委屈和大清的創新第365章 引流決堤第839章 獅虎黨爭:汪瞎子的決斷第613章 江南路,國與民第861章 大殺戮和大忠義第806章 南洲記:老天爺一定是在玩我第922章 貓鼠與孤蝶第1004章 中極殿大議第867章 大觀園之患第100章 快!再快一點!第635章 錢,金融以及我們第280章 坐看小醜跳樑第640章 魔龍與苦逼的薩摩藩第646章 日本的歷史新篇第1016章 即將到來的謝幕第181章 忍無可忍,還得再忍第929章 還鄉團與RUSH的官第1011章 大爭之世第133章 這裡沒有女人第153章 做人才是硬道理第413章 計劃之中第880章 秋高正是殺人季第1013章 自由、解放與聯盟第604章 江南路,舊事重演第483章 雷霆待起,長思與短慮第449章 我把皇后還給老天第813章 東洲記:我們需要這個親戚第305章 人心難齊,總是不足和對比第62章 黃金與人心第449章 我把皇后還給老天第250章 戰爭也是一門藝術第131章 頭疼和準備頭疼着第295章 咱也要攤丁入畝第979章 握子待收官第255章 韶州大坑填上了第508章 你就不是男人!第689章 長江大決戰:戰爭買賣第670章 雍正的奮鬥第114章 二李首會第616章 昏君的四面楚歌第58章 媳婦是誰?第783章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982章 歷史的峰巔
第338章 湖南大決戰:一百小時定勝負第414章 老子有氣第203章 真正的初戰第240章 混沌難明的渦流第900章 準噶爾的最後一戰第582章 南北都是好日子第99章 不速之客第878章 迷亂的真相第855章 清宮碎夢:無穩不成國與棟樑論第394章 天破風雲蕩,各追牛羊第608章 江南路,鹽魔之力第272章 遲到的答案第833章 獅虎黨爭:國泰平安艾尹真第15章 康熙五十年,可是很重要的一年第330章 武人的天職第695章 長江大決戰:利與情的糾纏第123章 爬李肆特色的科技樹第235章 湖南大決戰:等你等得我心慌第946章 由水轉陸,皇帝當扶北第495章 燒了她!第504章 南洋迷局的迷亂開端第906章 哥薩克,衝鋒!第733章 時光交錯第898章 天道普世第693章 長江大決戰:好大一個坑第738章 護佑和忽悠第837章 獅虎黨爭:大戲這纔開場第989章 那燦爛的陰謀第84章 都是大贏家第781章 朝鮮風雲:無涯之弧第273章 皇上,南風甚緊第464章 大越人民站起來了第216章 青浦商約第640章 魔龍與苦逼的薩摩藩第845章 西京諜影:允禵的賭博第235章 湖南大決戰:等你等得我心慌第748章 變則通第477章 未知的新生第577章 江南的妖蛾子第496章 信上天者無敵第975章 棋子的逆襲第18章 你得罪了老天爺第1009章 鐵甲依然在第670章 雍正的奮鬥第853章 清宮碎夢:三里屯驚魂第275章 不僅是血火之戰第441章 雙軌治政,十年還相第318章 總有人難以看透第877章 踩着屍體前進第589章 何處是家國第616章 昏君的四面楚歌第817章 東洲記:新西班牙在等候第815章 東洲記:與狼共舞第607章 江南路,睡獅待醒第554章 利益還是信仰?第480章 六星南掠,李紱來也第862章 法蘭西的委屈和大清的創新第365章 引流決堤第839章 獅虎黨爭:汪瞎子的決斷第613章 江南路,國與民第861章 大殺戮和大忠義第806章 南洲記:老天爺一定是在玩我第922章 貓鼠與孤蝶第1004章 中極殿大議第867章 大觀園之患第100章 快!再快一點!第635章 錢,金融以及我們第280章 坐看小醜跳樑第640章 魔龍與苦逼的薩摩藩第646章 日本的歷史新篇第1016章 即將到來的謝幕第181章 忍無可忍,還得再忍第929章 還鄉團與RUSH的官第1011章 大爭之世第133章 這裡沒有女人第153章 做人才是硬道理第413章 計劃之中第880章 秋高正是殺人季第1013章 自由、解放與聯盟第604章 江南路,舊事重演第483章 雷霆待起,長思與短慮第449章 我把皇后還給老天第813章 東洲記:我們需要這個親戚第305章 人心難齊,總是不足和對比第62章 黃金與人心第449章 我把皇后還給老天第250章 戰爭也是一門藝術第131章 頭疼和準備頭疼着第295章 咱也要攤丁入畝第979章 握子待收官第255章 韶州大坑填上了第508章 你就不是男人!第689章 長江大決戰:戰爭買賣第670章 雍正的奮鬥第114章 二李首會第616章 昏君的四面楚歌第58章 媳婦是誰?第783章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982章 歷史的峰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