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西京諜影:允禵的賭博

養心殿裡洋溢着暖暖的喜意,上至乾隆皇帝弘曆,總理大臣恂親王允禵,軍機大臣福敏、訥親、張廷玉、吳襄、劉統勳和蔣廷錫等人,下至各部尚書侍郎,科道九卿,都是一臉笑意,喜的卻非是元宵將近。

“真是我大清之幸啊……”

吳襄拈鬚微笑着,其他人都附和着點頭,渾沒往日跟這位太妃黨領袖呲目以對的嫌憎之色。

“南蠻宰相掌國,院府相爭,一國生生裂作兩瓣,定當事事都相爭不休。再混着清流鼓譟,一人辦事,幾人牽扯,竟是又回到了前明東林與閹黨相爭之勢。我大清只需韜光隱晦,自修德政,待得南蠻塌了樓,神州終究還要歸於我大清。”

說到這,吳襄朝乾隆拜道:“全賴萬歲爺懷臥薪嚐膽之志,隱忍不發,才護得我大清能坐看風雲……”

衆人一同參拜,乾隆笑道:“還有賴諸位卿家,尤其是十四叔……”

猶豫了一剎那,再道:“還有太妃的扶持,否則我大清早已崩決。”

乾隆再嘆道:“十年,朕已忍了十年,三年時,南蠻插手朝鮮,四年裂漠北蒙古,六年在皇爺爺廟號上發難,八年又奪西安,朕幾度都再難忍住,就想着乾脆跟南蠻作生死決了,可爲了大清社稷,爲了黎民百姓,朕還是忍過來了……”

乾隆歷數着這十年裡讓大家心驚肉跳的大事,衆人唏噓不已。

六七年前,南蠻扶起大韓,又推着年羹堯在寧古塔另立一勢,之後再侵吞漠北蒙古諸部,生生削掉大清滿蒙根基的一半,那時大家都還只是麻木地受下了。畢竟大清這一朝是聖道皇帝扶起來的,吞朝鮮和蒙古只是收利息,該不會直指根本。同時南北相通漸漸成勢,雙方商貨來往興盛,塘沽碼頭的商船日日不絕,真真是太平之世。

可隨後風向漸漸開始變了,南蠻在一些小節上頻頻發難,似乎跟南蠻國中主持兩國來往事務的官員已漸漸換作年輕人有關。這些人驕橫跋扈,總視大清低大英一等,不斷製造麻煩。

六年時就爆出了一件大事,南蠻通事館對大清康熙皇帝的廟號指手畫腳,認爲“聖祖”一號犯諱,要求大清改掉。

當時大清的宗親朝臣們,外加當今皇上,幾乎全體被氣暈仆地,皇帝廟號犯諱!?你們還真說得出口啊。

可那幫南蠻通事振振有辭,說大英皇帝年號是聖道,你們大清尊我們爲叔國,那就該爲長者諱,不能再用聖字,把康熙的聖祖廟號改掉不是天經地義麼?

這邊沒人敢再辯下去,乾隆、淳太妃和恂親王空前一致地聯手壓下了熱血派,即便好幾個大臣自盡死諫都沒理會。大清乖乖地抹掉了聖祖這個廟號,將康熙的廟號改爲不倫不類的“烈祖”。

當時朝堂之所以沒羣情激憤,一體強硬,原因是聽到一些風聲。說南蠻收蒙古後,爲跟羅剎對抗,已經瞄上了西安。“廟號事件”不過是南蠻故意挑釁,如果不隱忍,授人以柄,南蠻就要動手。真要動手,那就不只是西安一城,乃至陝西一省的事。

大清服軟,康熙從聖祖變成了烈祖,讓南蠻安生了兩年,可沒想到,八年時,南蠻還是忍不住了,以嶽鍾琪支持寧夏馬家,襲擊“大英皇軍”爲由,悍然出兵,打垮了嶽鍾琪的十萬大軍,吞下了西安。

當時塘報傳入京城,皇上份外委屈地念叨着“不是許了朕當太平天子麼”,而王公大臣們則是肝膽皆裂,告病的告病,回鄉的回鄉,恂親王召集大朝會時,朝官竟然少了六成……

還好,淳太妃保證說南蠻只要西安,恂親王也說南蠻真要北上,直接從海上來就好,大家才安下了心。可那幾日北京城的亂相,幾乎媲美當年光緒百日維新,大半月才恢復正常。

這十年來,南蠻的威壓由淡轉濃,收西安後,更如頭頂雷雲,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劈下天雷,把大清化作齏粉,因此君臣都戰戰兢兢,再沒早年那般逍遙之心,就連皇上都不敢再借出巡的名義去淮北遊樂,生怕南蠻藉機把他抓了去。

上天終究是垂憐大清的,大清還有氣運在!

去年南蠻的國師,那位教出聖道皇帝,據說還是朱明後裔的大能段宏時終於死了。

自段宏時一死,南蠻一國就生出諸多變化,漸漸匯成衰亂之相。

這幾日,再從報紙上看到南蠻的樁樁風雲,尤其是宰相登位,獨攬大權,南蠻壓在大清頭上的威壓終於散去,衆人都喜不自禁。

儘管看不太懂什麼院府之爭,更對南蠻以票數決斷宰相人選感到不解,但宰相治政這格局卻是明白的。讀過史書的人,尤其是張廷玉一系漢臣彷彿已看到了前明內閣與皇帝的百年相爭。

剛過易折,盈滿即虧,這大英已走上了絕路,接下來就該掉頭栽下萬丈深淵了。

說着南蠻這年關前後的鉅變,臣子們個個都深有感慨。

一人悲天憫人地道:“看來是前明龍氣未散,我大清註定還要受這一亂,可現在好了,南蠻終究不得道統,立不起大義,只是苦了黎民百姓,生生受這數十年刀兵之災。”

一人份外遺憾:“妖人一死,那聖道帝再無人教誨,奴才看他是功高意滿,洋洋自得了。宰相登位,他居然不在京中?歷代未見啊,爲君居然漫政到這等地步!?可惜……可惜……”

另一人附和道:“聖道明立太子,已種下禍根。就算宰相未成劫亂,不過數年,太子成年,還不知有何等大變。聖道有大智,可還是逃不掉立儲之愚啊,惜哉!”

再一人笑道:“待得僞帝授首,大英潰決時,我們再送上廟號,曰……煬祖,如何?”

衆人漲紅了臉,轟然叫好,連乾隆都一拍巴掌,指着那人道:“說得好!說得好!”

這口氣出得極暢,君臣心氣更爲昂揚,甚至有人扯着嗓子道:“十年!十年南蠻必滅!”

恂親王允禵雖還是一副求穩持重的姿態,但發言也浸着少見的昂揚之氣,“南北雖還未易勢,但也能未雨綢繆,作一些謀劃了。”

本只是慶元宵的小朝會,卻成了君臣歡欣鼓舞,重定國策的動員會。

衆人議論紛紛,從各個方面推演着南蠻裂亂的景象,而大清又該如何應對,乃至如何復土昭雪,更引發了熱烈爭論。

恂親王一派主張改軍制,練強兵,張廷玉等漢臣一派則主張收攏關防,嚴控貿易,遏商興農。吳襄等太妃黨則老神在在,兩面幫腔。這格局本是往常都有的,乾隆一見就煩,可今日大家雖是爭執,卻浸着喜意,並非往日那你死我活的廝鬥,乾隆也覺心胸舒暢,未來一片光明。

“元宵焰火再多加一倍!以此而賀,另外……朕的十年大典,也再加一倍開銷,辦得更熱鬧點!”

乾隆一邊說着,一邊看向恂親王和吳襄,見兩人點頭,再難壓住心頭之喜,啪啪拍起了龍椅的扶臂。

入夜,恂親王府,允禵和福敏、訥親、慶復等心腹聚在秘廳裡,相對默然。

“大清危矣!”

允禵的臉色跟白日養心殿裡完全就是兩回事,罩着一層重重哀氣。

“皇上耳目不靈,就揀着好聽的信,漢臣都是沒腦子的,比着古書看今世,滿腦子還是道學禮教,根本不懂時勢。能護住大清,能救大清的,就只有我們!”

允禵沉聲說着,福敏和訥親慶復等人肅穆地點頭。

“我也看不透南蠻宰相和院府之事,可聖道不在京中,就能辦了建儲立相這兩件事,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南蠻國中政通人和,聖道已能垂拱而治!南蠻報紙上說了,若非軍國外事,皇帝再不問政。反過來想,聖道一心就放在了開疆拓土上,錢糧人事都有人幫他辦妥了,這是何等可怕!?”

允禵所描繪的景象,讓訥親和慶復等滿人宗親重臣都抽着涼氣。歷代皇帝都深深陷於國中政務,也就是寥寥少數帝王能專心於外。

若真如允禵所言,聖道已能搞定內政,只看外事,那就意味着大清要完蛋了!

若是聖道有心復土,大清就如嬰兒一般,毫無招架之力。

從面上看,大清還有三支大軍,一支是敗退到河南的嶽鍾琪軍,有七八萬之衆。一支在淮北,有十萬之衆,一支就是京營,多達十五萬。儘管都已轉爲火器軍,以槍炮爲戰,可要麼是毫無鬥志的敗軍,要麼是多年太平,已爛到根子的鴉片兵。

不止兵力再沒優勢,大清還丟了騎射的優勢,南蠻的騎兵,尤其是白翼鐵騎,連蒙古人和羅剎人都膽戰心驚。南蠻紅衣更是百戰之師,年年都在打仗,眼下還在北海和唐努烏梁海跟羅剎打個不停。

八年時,那個人稱魔都督的南蠻大帥奪佔西安,僅僅只用了三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總共不到四萬人。嶽鍾琪施足了力氣,守城戰、野戰,騎戰,真的是拼盡了所有力氣,可西安依舊在六日內就丟了,大半個陝西在一月內丟了。嶽鍾琪能帶出大半殘軍,已是超人之能。

南蠻真要復土,紅衣從西面北面,藍衣從塘沽,幾面夾擊,最多不過三月,聖道就又能踏上廣寧門。

當然,大清還有一支強軍,寧古塔燕國公年羹堯的軍隊,不過……真到聖道皇帝北伐時,這位燕國公怕是要趕着去掘盛京的愛新覺羅家祖墳。

允禵悲哀地道:“聖道之所以遲遲未動手,之前也只取了西安,怕還是覺得時機未成熟,不願北人亂了他南人的政局。可如今立起宰相,籌劃着建儲,我覺得那時機該是不遠了。”

慶復痛苦地道:“可恨太妃和漢臣一派還歌舞昇平,覺得能有百年太平。每每提及新政,他們都以復辟光緒僞帝之政爲名打壓,真到南蠻北進時,他們就是禍國的罪魁!”

福敏更已流淚,“皇上即位十年,卻依舊難得權柄,如今坤寧宮還被那位佔去,牝雞司晨,大清綱常不舉,這纔是禍亂之源哪!”

訥親咬着牙低聲道:“既已到生死關頭,就不該再容那妖婆把持國政!她身後就是那聖道皇帝,怕到時整個大清都要被她送出去!”

允禵搖頭:“若是早些年謀劃,怕還能成,可現在……她的勢力不僅遍佈朝堂,連晉商都是她的羽翼,再難撼動。可早些年,又是她護着皇上,得了聖道皇帝允諾,纔有南北相安,我就怎麼也想不通,大清怎會有她這樣一個人高踞廟堂,唉……”

慶復也無奈地道:“不少宗親都已跟她身家相連,就算紅衣殺進了紫禁城,也還能有滿人站在她一邊。”

允禵甩着頭,似乎想把這妖孽拋出腦海,尋找另外的救國之途,可依舊難有所得。

正沉默間,家人來報,有內務府某某求見。

“此人……不是她的心腹李蓮英安插在內務府的人麼?難道說……”

允禵皺眉,隱有所覺。

另一處秘廳裡,那位內務府官員恭謹地拜見允禵,再戰戰兢兢道出來意。

允禵呼吸急促,目光變化,好一陣才平復下來。

“你家主子到底有什麼用意?她不是跟聖道皇帝……”

那官員正色道:“王爺,我家主子從來都是一心爲大清的。”

允禵冷冷笑道:“是啊,都是爲大清,就不知到底是誰的大清。”

官員不敢再多說,允禵揮手道:“我自有思量,就這樣吧。”

官員告退後,允禵在屋子裡來回踱步,一張臉忽而振奮,忽而陰冷,最終他一掌拍上桌子:“都是賭,就賭了這一把!”

再回到之前的秘廳,允禵招過訥親:“你去嶽鍾琪那,跟他這般交代……”

訥親一邊聽一邊點頭,臉色也變個不停,最終定格爲猙獰之狀。

第487章 激流下的迷霧第713章 滿州維新第133章 這裡沒有女人第794章 王道之始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着誰第247章 開門大吉第622章 五年之約第947章 南北合一,聖道再迎親第71章 成材要純粹第574章 李衛的腦子第279章 蕭勝的忠義第670章 雍正的奮鬥第892章 世界之門敞開之日本新篇第269章 大家都要喘口氣第443章 大決心,就在當今!第820章 早熟的耳朵戰爭第466章 女兒當國第57章 手握人財軍,我心即帝王第703章 長江大決戰:最後的瘋狂第690章 長江大決戰:實力派演技第698章 長江大決戰:赤潮狂卷第923章 胡虜無百年運第53章 恢恢密網第504章 南洋迷局的迷亂開端第834章 獅虎黨爭:誰是籌碼誰坐莊第105章 老頭出馬,一個頂……第207章 那啥即是空第690章 長江大決戰:實力派演技第385章 驚風密雨帝心潰第835章 獅虎黨爭:何爭與爭何第943章 國民共責,白蓮宗之危第721章 百日維新第175章 兩艘船的戰爭第423章 疑雲如潮,諜影重重第467章 七人定國運第158章 爲什麼?這是個問題第940章 遼東驚變,北方鬥人心第303章 將心十萬值不值第13章 鳥槍把總算個鳥第509章 南北銀錢事第231章 廣州三人組的折騰第322章 諜戰密雲第130章 各有各的決心第149章 又到唸書時第331章 體制外的最後掙扎第70章 我要軍隊!第818章 東洲記:帶血的大餅第六百四十八章第39章 盤家金銀鈴第19章 康熙爺聖明第836章 獅虎黨爭:朝堂皆亂泥第347章 敗出一個第二春第713章 滿州維新第891章 我們的戰場是整個世界第203章 真正的初戰第64章 綿綿不絕的紅利第150章 夫妻雙雙把書念第677章 土狗瓦雞的變革第348章 排隊隊,吃果果第124章 誰的江湖第404章 長沙之戰,我悟了,你呢第642章 我們來談談宗主權第303章 將心十萬值不值第48章 血火三重奏第912章 西方大吉第860章 大歷史和大變革第727章 妖孽潛伏第129章 戰鬥結束,演習繼續第600章 帝國主義紙老虎與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642章 我們來談談宗主權第624章 華夏根骨天道立第698章 長江大決戰:赤潮狂卷第416章 狂風驟雨,三龍奪嫡第235章 湖南大決戰:等你等得我心慌第293章 無底的潰決第352章 人心烽煙南北起第250章 戰爭也是一門藝術第856章 清宮碎夢:一幕畢又一幕起第151章 你是妲己,我可不是商紂第206章 各安天職第932章 晉中大地,遊擊烽煙起第175章 兩艘船的戰爭第640章 魔龍與苦逼的薩摩藩第560章 東西相映的金融風暴第277章 崖山向南,新會向北第382章 戰衡州:誰也別想打醬油第705章 長江大決戰:去死的七十第764章 朝鮮風雲:誰是草芥第960章 吉林血債,剩勇對躁狂第168章 從此不做江湖人第484章 狠人備有盤算第281章 什麼是真正的海戰第67章 以血鑄劍第861章 大殺戮和大忠義第785章 居延之血第262章 就是這個時刻第173章 一艘船的海軍第126章 我就是反賊,怎的?第301章 破關而入新天地第854章 清宮碎夢:膝爲盾,臉作劍
第487章 激流下的迷霧第713章 滿州維新第133章 這裡沒有女人第794章 王道之始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着誰第247章 開門大吉第622章 五年之約第947章 南北合一,聖道再迎親第71章 成材要純粹第574章 李衛的腦子第279章 蕭勝的忠義第670章 雍正的奮鬥第892章 世界之門敞開之日本新篇第269章 大家都要喘口氣第443章 大決心,就在當今!第820章 早熟的耳朵戰爭第466章 女兒當國第57章 手握人財軍,我心即帝王第703章 長江大決戰:最後的瘋狂第690章 長江大決戰:實力派演技第698章 長江大決戰:赤潮狂卷第923章 胡虜無百年運第53章 恢恢密網第504章 南洋迷局的迷亂開端第834章 獅虎黨爭:誰是籌碼誰坐莊第105章 老頭出馬,一個頂……第207章 那啥即是空第690章 長江大決戰:實力派演技第385章 驚風密雨帝心潰第835章 獅虎黨爭:何爭與爭何第943章 國民共責,白蓮宗之危第721章 百日維新第175章 兩艘船的戰爭第423章 疑雲如潮,諜影重重第467章 七人定國運第158章 爲什麼?這是個問題第940章 遼東驚變,北方鬥人心第303章 將心十萬值不值第13章 鳥槍把總算個鳥第509章 南北銀錢事第231章 廣州三人組的折騰第322章 諜戰密雲第130章 各有各的決心第149章 又到唸書時第331章 體制外的最後掙扎第70章 我要軍隊!第818章 東洲記:帶血的大餅第六百四十八章第39章 盤家金銀鈴第19章 康熙爺聖明第836章 獅虎黨爭:朝堂皆亂泥第347章 敗出一個第二春第713章 滿州維新第891章 我們的戰場是整個世界第203章 真正的初戰第64章 綿綿不絕的紅利第150章 夫妻雙雙把書念第677章 土狗瓦雞的變革第348章 排隊隊,吃果果第124章 誰的江湖第404章 長沙之戰,我悟了,你呢第642章 我們來談談宗主權第303章 將心十萬值不值第48章 血火三重奏第912章 西方大吉第860章 大歷史和大變革第727章 妖孽潛伏第129章 戰鬥結束,演習繼續第600章 帝國主義紙老虎與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642章 我們來談談宗主權第624章 華夏根骨天道立第698章 長江大決戰:赤潮狂卷第416章 狂風驟雨,三龍奪嫡第235章 湖南大決戰:等你等得我心慌第293章 無底的潰決第352章 人心烽煙南北起第250章 戰爭也是一門藝術第856章 清宮碎夢:一幕畢又一幕起第151章 你是妲己,我可不是商紂第206章 各安天職第932章 晉中大地,遊擊烽煙起第175章 兩艘船的戰爭第640章 魔龍與苦逼的薩摩藩第560章 東西相映的金融風暴第277章 崖山向南,新會向北第382章 戰衡州:誰也別想打醬油第705章 長江大決戰:去死的七十第764章 朝鮮風雲:誰是草芥第960章 吉林血債,剩勇對躁狂第168章 從此不做江湖人第484章 狠人備有盤算第281章 什麼是真正的海戰第67章 以血鑄劍第861章 大殺戮和大忠義第785章 居延之血第262章 就是這個時刻第173章 一艘船的海軍第126章 我就是反賊,怎的?第301章 破關而入新天地第854章 清宮碎夢:膝爲盾,臉作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