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好機會……麼?

上一章又把章節數搞錯了,差點離我的千章夢想大退了一步……話說人腦子能糊塗到這種地步,我對自己的下限又重新充滿了信心。

“呵呵……嘿嘿……哈哈……”

圓明園,長春園蘊真齋外歇涼小亭裡,雍正展着什麼讀物,嘴角一直翹着,還不時發出莫名的笑聲。總管太監王以誠守在一邊,目光裡滿含欣慰,好多年了,都沒見主子這麼舒坦地笑過了……

“二十萬大軍壓在緬甸,還被洋人打得鼻血長流,沙廉一戰,死傷枕籍。南蠻報上都在罵,說軍隊墨守成規,不思進取……”

雍正放下手中的《越秀時報》,長聲感慨。

“朽了……朽了,想我滿洲八旗,入關三十年後才朽壞,這還不過十年,南蠻的兵就朽了。二十萬……朕有二十萬火器軍,足以掃蕩**,那李肆卻連一個小小的緬甸都沒按平,上天何其公道,朕的苦心,又何其深邃啊。”

他搖着頭,又拿起了《中流》,南蠻報業越來越發達,這份專門談北面滿清狀況的《中流》,消息甚至比雍正所掌的密摺奏報網絡還快還準,因此雍正要河南巡撫鄂爾泰暗中許可《中流》的人直接在洛陽設立分印點,以便他能在三日內就收到《中流》。

“嶽鍾琪的確有能,東面退保荊州,西面以漢中爲基,跟南蠻在成都鏖戰,借朕的武昌大營威嚇湖南,輔之田文鏡的江西兵,李肆的佯動沒佔到什麼便宜。”

《中流報》上講了各路清兵動向,跟這幾路主帥向雍正的奏報大體吻合,讓雍正原本也七上八下的心穩了下來。

之前李肆在國中興兵三十萬,雍正這邊嚇得不輕,一個勁地催茹喜跟李肆聯繫,想搞清楚究竟是不是要對付自己。後來南蠻大軍轉頭南下,各家報紙竟然堂而皇之地將整體戰略發佈出來,四川、湖南、江西等幾路進軍都只是牽制清兵,雍正這纔回了魂。

想想《滸墅合約》已經立了四年多,眼見就要到雙方的默契約期,雍正終究難以安心。而且南蠻自四川一路的進軍,跟西北準噶爾局勢有關,他也開始盤算着,是不是要有所大動。他沒有三十萬火器大軍,但十萬總有,趁此機會,吃掉三路佯動中的一路,一雪多來年連敗於南蠻的恥辱,豈不快哉?

只是……那李肆終究是在國外用兵,若是惹得他轉頭北顧,能不能把場面圓回來?

雍正顧忌的就是這點,因此宗室朝堂中偶爾冒出的用兵之聲,也被他壓了下來,他要再看看。

今日從報上看到南蠻在緬甸吃癟,又在爪哇跟荷蘭和諸蘇丹國對上了,小心思如貓爪一般,在他心口上撓着。

慎重……慎重,想及當年康熙也是這般心思,趁着李肆忙於內務,在湖南連番動手,結果遭了大敗,雍正的心又冷了下來。

“喲,十三啊,身體都這般模樣了,不在家靜養,怎麼還出來跑?王以誠,還不趕緊扶住十三爺?”

接着怡親王允祥求見,見到鐵桿兄弟滿面病容,還得靠人攙扶才能動彈,雍正一顆心都碎了。

“皇上,此乃軍國急務,臣不得不當面跟皇上講個明白,咳咳……”

允祥多年來一直處於超燃狀態,如今已是油枯燈盡,可還兢兢業業,已被朝堂視作雍正朝的擎天一柱。

“什麼事!?南蠻要取江南了?大軍轉頭北上了?治下又有妖孽作祟了?”

雍正驚聲問着,現在他最怕的就是這三件事,南蠻不說,治下什麼白蓮教、弘陽教和彌勒教漸漸開始成氣候,在河南、山東等地頻頻搞事,幸虧李衛和鄂爾泰手段狠厲,還能鎮住場面。

允祥搖頭,“都不是,皇上,臣是聽聞,內務府把江南關銀和織造本銀,都用來……都用來……咳咳……”

他斷續不成語,可說的事也基本點了出來,雍正有些尷尬,搪塞道:“唔,內務府的事……十三你就別管了。”

這是雍正自己乾的,他整日琢磨南蠻國政,在金融事上也有所小成。學了南蠻,通過內務府,拉起一幫山西票號,建起了山西銀行,在江南設了分行。通過山西銀行跟江南銀行的合作,也在購入南蠻國債。南蠻國債信譽好,利錢穩定,不買白不買。

買國債需要本錢,雍正用的是江南關銀,和給江南織造的織造銀。現在絲織品便宜,朝廷原本是給江南織造撥銀子,然後收絲織品,現在這麼幹就划不來了。所以雍正截下了江南織造銀,讓其憑藉江南唯一官方織坊的“特許權”,當作一家公司營運,每年還要收個幾萬兩的盈餘。宮廷需要什麼絲織品,都由內務府直接在江南採辦,即便內務府的經手人貪一些,價錢也比以前江南織造上貢便宜。

允祥還不罷休,憋足了勁,終於把話說全了:“臣說的不止是內務府之事,戶部、戶部也有所涉!”

戶部!

雍正兩眼圓瞪,豁然起身,咬牙擠出兩個字:“好膽!”

圓明園後湖,幾抹或翠或粉的身影正在湖邊張羅着,一個人楞頭愣腦闖了過來,頓時激起一陣驚呼。

“三阿哥,好膽啊,別說沒撞見守在外面的奴才。”

正在湖邊釣魚的茹喜慵懶地說着,倒讓那不速之客慌張起來。

“淳娘娘恕罪,我確實是有心來找淳娘娘的,往日您在映華殿不方便,也就這裡……”

來人二十來歲,而眼下能被稱呼爲三阿哥的,也就只有雍正的三兒子弘晝了。如果李肆在這,定會訝異地問一聲:“你還沒死麼?”

歷史已經面目全非,康熙沒活到康熙五十七年,那麼弘晝到現在還活蹦亂跳,也就沒什麼稀奇的了。

茹喜低低一笑:“三阿哥不嫌活得長,茹喜還想活個七老八十呢,皇上就在東面長春園裡,你三阿哥私下找我,不怕皇上有什麼想法?”

弘晝聳肩:“我是來找娘娘請教南蠻之事的,老四不也是經常來找娘娘討要南面的稀奇玩意麼?”

這既是推脫,也是威脅,茹喜跟四阿哥弘曆的來往,也是宮中人所皆知的,怪異的是,皇上對此沒有任何表示。可認真想想,這也不算怪異,因爲茹喜在宮中本就是最怪異的存在。快十年了,大家已經都知道,皇上跟這位主子,似乎沒什麼實質關係,更多是當作一位參詳南蠻事務的臣子對待,從未在映華殿安歇過,更沒有招茹喜侍寢。茹喜的侍女茹安倒是受過幾次寵幸,茹安被茹喜尋機責罰過幾次後,皇上也就再沒動過茹安。

弘曆只有十六歲,跟茹喜來往,自然沒有已經二十三歲的弘晝那麼犯忌。可茹喜似乎心情也很好,沒有繼續計較,徑直道:“說吧,你想知道什麼?”

弘晝深呼吸,看看左右,茹喜的奴才都遠遠避着,決然問道:“我……有機會嗎?”

茹喜淡淡一笑:“這不得問皇上嗎?”

弘晝在說什麼,茹喜當然清楚。雍正在位將近十年了,吸取了康熙時代的教訓,始終不立儲君,也要搞秘密建儲。但這幾年康熙忌日,都是弘曆代雍正主持祭禮的,朝野都認爲,這位“小四”,肯定已得了聖心,在密詔裡被立了太子。

弘晝這位三阿哥對此想法也就不足爲怪了,他語調急促地道:“皇阿瑪怎麼想是天事,我總得盡人事。”

他盯住了茹喜,壓低聲音道:“我聽說,當年皇上之位,都是南面定下來的。我……有我的長處,不管是對南面,還是對娘娘……”

這不是弘晝第一次談這事了,之前他的太監曾經拐彎抹角地讓小李子帶過話,爲此小李子還不知道享過多少孝敬。而他一聲“長處”說得曖昧不清,說的是國政,似乎還有別的,茹喜的心底都顫了一下。

十多年了,她從一個深閨少女,憋成了深宮怨婦,她想要的長處,可非比尋常呢。

可異樣的情潮涌起,腦子裡閃過的卻是雍正的身影,而一個更濃郁,更高大的身影立在雍正背後,那是一個少年,一個總是笑咪咪看着一切,渾身充盈着天地盡在掌握的氣度,那是李肆。

情潮按下,再看弘晝,在茹喜眼裡也就是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小楞頭青,她冷冷一笑:“三阿哥,這遊戲你可玩不起。你就沒想過,爲什麼皇上會允你經常去查探那個人?”

允禩,不,阿其那還被圈着,大概是雍正覺得因爲新政壓迫得宗室和朝堂太緊,不好繼續在這事上分散精力。而且此人黨羽早除,沒了什麼威脅,所以發了慈悲,一直容他活着。不僅容他活着,還容弘晝去看他。

這問題的複雜度顯然超越了弘晝的政治理解力,他楞了好一陣也沒想明白,可他沒機會再說話,另一個人過來了。

“喲,三哥也來了啊,正好,我得了一套西班牙的人棋裝,三哥跟我來上兩盤?”

來人是四阿哥弘曆,興致沖沖,弘晝得了臺階,由他牽着去了。

所謂“人棋裝”,自然是人穿着衣服當棋子,茹喜看着這兩個阿哥的背影,心道一個是傻憨,一個是紈絝,雍正這兩個兒子,都沒承下老子的決絕之心,這大清江山,即便雍正護住了,下一代又會是什麼情形呢?

“李肆啊,你還是早點打過來吧,是死是生,早一日見真章也好,這般煎熬的日子,我真是有些過不下去了。”

心中所想跟身體的某些變化湊到一起,剛纔按下的情潮又在聳動,茹喜咽喉深處呻吟着,手中魚竿一抖,將正在碰啄餌食的一條魚驚走。

長春園蘊真齋,雍正朝着跪伏在地的新任戶部尚書慶復咆哮:“你是說,我大清戶部,竟然買了南蠻五百萬兩國債!”

慶復打着哆嗦道:“這、這不是皇上的意思麼?”

雍正差點一口血噴到他臉上,他又沒長豬腦子,竟然動用自家的國庫,去買敵國的國債!

慶復還在說:“今年秋解時,照着皇上的吩咐,由山西銀行代轉江南秋賦。山西銀行的大掌櫃報說,皇上有旨,戶庫所積現銀頗多,呆存無益,應該營運生利。將這筆銀子轉入江南銀行,由江南銀行代購南蠻國債。南蠻國債多年營運,雖利薄,卻穩妥可信,所以……戶庫裡現在存了五百萬兩國債券……哎喲……”

慶復說得搖頭晃腦,卻被震怒的雍正丟過來一個筆架,正砸在額頭上,頓時撲了個五體投地。

雍正丟完東西,卻沒什麼話說了,他記了起來,這是內務府搞出來的爛事。他通過內務府,用江南關銀和織造銀買了二百萬兩南蠻的國債,可沒想到,山西銀行爲了掙國債佣金,竟然跟內務府沆瀣一氣,把五百萬江南秋賦也壓上去了。

“你是戶部尚書,五百萬兩銀子的來往,你都不跟朕通個氣!?你真真是該死了!”

雍正當然不覺得是自己的錯,就怪這慶復,拿戶庫,拿幾百萬兩銀子當兒戲!

“是是是,是奴才該死!是奴才有罪!”

慶復不得不背起黑鍋,連聲認罪,可心中卻大叫着冤屈。戶庫內帑一家,內務府在江南買債券時,也將本該劃入戶庫的江南關銀轉走了,這一筆錢他還以爲是雍正的後續“投資”。山西銀行是雍正“新政”的又一產物,由雍正通過內務府直管,根本就是雍正的私人錢莊,再加上專爲皇室效勞的內務府,他哪裡敢多問?

江浙總督李紱在蘇州多問了一句,結果就遭了雍正在朝堂上公開斥責,慶復這戶部不過是個走賬的衙門,怎麼敢再犯渾?

“這怎麼辦?萬一南北有變,近千萬兩銀子都在南蠻手中,這可怎麼辦?”

雍正有些急了,他幾年來好不容易攢下四五千萬兩銀子,一下就將這麼一大筆錢塞到別人口袋裡。要是李肆轉頭跟他大打出手,不,現在已經在四川大打出手了。這戰事的銀子該怎麼出?難道直接給嶽鍾琪發南蠻的國債券?咦,這未嘗不是個好主意……

他一邊自語着一邊走神,慶復多嘴道:“南蠻的國債好使,若真有變,直接拋售即可,皇上不必過於憂慮……啊呀……”

再一個硯臺砸過來,雍正那個氣啊,這就是戶部尚書?一點“金融知識”都沒有。幾百萬兩國債一下丟出來,誰能接得下來?就算有接的,也是接盤者大肆砍價的好機會!

“皇上,此事利弊皆有,也未嘗不是捏南蠻命脈,倒不是損我大清根基之事。戶部和有關衙門確實失察,臣也同背失察之責,還請皇上治罪。”

張廷玉也來了,他聽說了此事,急急從紫禁城趕來,身爲軍機大臣,出了這麼大一個簍子,他也得幫着一起背黑鍋。

不過他還有更重要的事稟報,即便要繼續觸怒雍正,他也顧不得了。

“南蠻侵了江南各府厘金局,把住了釐關和各衙門差役!?”

“年羹堯以地方官都被南蠻掌握爲由,在杭州插手政務,以將軍幕府治杭州政事?”

“武昌再起天主教活動跡象,屢禁不絕,武昌大營也受侵染!?”

幾件事丟出來,雍正再也坐不住了,件件事都非小事。

“衡臣啊,你說今日之局,到底該如何破?”

雍正沉重地問,他有如從昏睡中驟然清醒的餓狼,早前在心中壓下的一股子衝動,已經流遍全身,那股熱氣讓他渾身發脹,但他還需要人支持,他一個人不敢下這樣的決定。

“皇上,南北相安已九年,難道皇上以爲,會一直相安下去?”

張廷玉也似乎揣着一口氣,目光炯炯地回視雍正。

雍正皺眉:“怎的相安了?現在不就也打着嗎?”

張廷玉搖頭:“皇上明白的,湖南和江西只是佯動,江南只是侵吞,南蠻的真正目標是打到蘭州,插手西北之事,南蠻還無跟我大清全面開戰的決心。”

他深吸一口氣:“此時南蠻二十萬大軍陷在緬甸和爪哇,這樣的機會,一旦錯過,怕是再也不會有了。”

雍正也深呼吸,是啊,這個念頭一直在他腦子裡轉着。兩國差距越來越大。南蠻竟然能一下爆出三十萬大軍,還沒見國中輿論哭號說民不聊生,反而一片繁榮景象。等南蠻把南面徹底料理乾淨了,三十萬大軍轉頭北上,他辛苦多年弄出來的十萬火器軍架子,可是怎麼也頂不住的。算算時間,最多兩年吧……

君臣兩人在這裡討論着,被砸得暈頭暈腦的慶復品了一陣,終於醒過神來,他渾身一個哆嗦,猛然膝行而前,抱住雍正的腿,扯開嗓子就嚎:“打不得啊,皇上!”

……

第993章 鍾三日的回航之旅第443章 大決心,就在當今!第151章 你是妲己,我可不是商紂第418章 只選對的,不選貴的第430章 歷史的遺產第373章 左手刀槍,右手孔聖,趁你病要你命!第817章 東洲記:新西班牙在等候第769章 朝鮮風雲:以卵擊石第291章 知己知彼對陣不知己也不知彼第504章 南洋迷局的迷亂開端第363章 總有人要循便捷之道第821章 紅紅火火又一年第180章 信任要用血鑄就第958章 根除後患,滿人狠割尾第381章 戰衡州:你沒法不在乎我第693章 長江大決戰:好大一個坑第171章 永垂不朽的罪人第862章 法蘭西的委屈和大清的創新第492章 一擁就正和聖人無道第414章 老子有氣第101章 面子?地上找找……第774章 朝鮮風雲:崔李之亂第827章 朗朗天意第187章 峰迴路轉,連升三級第707章 最長的一夜第33章 全是牛人第366章 三面天王第42章 天涯斷腸人第564章 皇帝的私心第346章 總有一種職業叫臨時工第875章 九月二十三,冷暖之間第592章 江南三剃第682章 婦女解放的初鳴第607章 江南路,睡獅待醒第945章 君民搶恩,此世還未足第4章 家底居然不是負資產第982章 歷史的峰巔第528章 九頭龍的中國第145章 通泰不通泰第1007章 北美的新時代之門第1018章 父子論人人皆一第34章 文武皆有道第650章 變革與阻力第307章 真正的戰場在他背後第299章 何爲父母官?第218章 驚險的左右開弓第253章 面對的不是一個敵人第700章 長江大決戰:人心已散第378章 戰衡州:這是值得我親臨的聖地第1004章 中極殿大議第635章 錢,金融以及我們第316章 恢恢天網,總有延遲第889章 開戰!第419章 大麻煩即將上門第107章 你總是心太軟第884章 香玉問天國第228章 鵲巢鳩佔,以牙還牙第936章 首鼠兩端,船票重如山第895章 分離之種第691章 長江大決戰:老天丟癟十第785章 居延之血第708章 行宮驚變第561章 由財到政,圖窮匕見第763章 朝鮮風雲:棋局已開第287章 啊……海軍!第819章 炮膛中旋轉的歷史第330章 武人的天職第572章 待鳴的春雷第152章 鐵面無私史貽直第319章 五箭之訓第985章 大義的蠱壇第909章 天山之南第647章 八面出擊!第203章 真正的初戰第384章 萬壽節算命終第568章 傳統的變革第738章 護佑和忽悠第642章 我們來談談宗主權第640章 魔龍與苦逼的薩摩藩第60章 連珠炮響第713章 滿州維新第931章 崤山古道,迷霧修羅場第331章 體制外的最後掙扎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着誰第976章 棋局的坍塌第157章 秀才與神仙第708章 行宮驚變第369章 真理三綱第129章 戰鬥結束,演習繼續第406章 戰長沙,就是嚇你的,怎樣!?第621章 南北和議的真相第312章 你們這幫雜碎第170章 人已入甕,肉已下鍋第213章 平地蹦出個孫猴子?我不信!第729章 白蓮聖姑第22章 帝王仁心第60章 連珠炮響第959章 大燕各飛,太后還憂誰第754章 公堂初戰第34章 文武皆有道
第993章 鍾三日的回航之旅第443章 大決心,就在當今!第151章 你是妲己,我可不是商紂第418章 只選對的,不選貴的第430章 歷史的遺產第373章 左手刀槍,右手孔聖,趁你病要你命!第817章 東洲記:新西班牙在等候第769章 朝鮮風雲:以卵擊石第291章 知己知彼對陣不知己也不知彼第504章 南洋迷局的迷亂開端第363章 總有人要循便捷之道第821章 紅紅火火又一年第180章 信任要用血鑄就第958章 根除後患,滿人狠割尾第381章 戰衡州:你沒法不在乎我第693章 長江大決戰:好大一個坑第171章 永垂不朽的罪人第862章 法蘭西的委屈和大清的創新第492章 一擁就正和聖人無道第414章 老子有氣第101章 面子?地上找找……第774章 朝鮮風雲:崔李之亂第827章 朗朗天意第187章 峰迴路轉,連升三級第707章 最長的一夜第33章 全是牛人第366章 三面天王第42章 天涯斷腸人第564章 皇帝的私心第346章 總有一種職業叫臨時工第875章 九月二十三,冷暖之間第592章 江南三剃第682章 婦女解放的初鳴第607章 江南路,睡獅待醒第945章 君民搶恩,此世還未足第4章 家底居然不是負資產第982章 歷史的峰巔第528章 九頭龍的中國第145章 通泰不通泰第1007章 北美的新時代之門第1018章 父子論人人皆一第34章 文武皆有道第650章 變革與阻力第307章 真正的戰場在他背後第299章 何爲父母官?第218章 驚險的左右開弓第253章 面對的不是一個敵人第700章 長江大決戰:人心已散第378章 戰衡州:這是值得我親臨的聖地第1004章 中極殿大議第635章 錢,金融以及我們第316章 恢恢天網,總有延遲第889章 開戰!第419章 大麻煩即將上門第107章 你總是心太軟第884章 香玉問天國第228章 鵲巢鳩佔,以牙還牙第936章 首鼠兩端,船票重如山第895章 分離之種第691章 長江大決戰:老天丟癟十第785章 居延之血第708章 行宮驚變第561章 由財到政,圖窮匕見第763章 朝鮮風雲:棋局已開第287章 啊……海軍!第819章 炮膛中旋轉的歷史第330章 武人的天職第572章 待鳴的春雷第152章 鐵面無私史貽直第319章 五箭之訓第985章 大義的蠱壇第909章 天山之南第647章 八面出擊!第203章 真正的初戰第384章 萬壽節算命終第568章 傳統的變革第738章 護佑和忽悠第642章 我們來談談宗主權第640章 魔龍與苦逼的薩摩藩第60章 連珠炮響第713章 滿州維新第931章 崤山古道,迷霧修羅場第331章 體制外的最後掙扎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着誰第976章 棋局的坍塌第157章 秀才與神仙第708章 行宮驚變第369章 真理三綱第129章 戰鬥結束,演習繼續第406章 戰長沙,就是嚇你的,怎樣!?第621章 南北和議的真相第312章 你們這幫雜碎第170章 人已入甕,肉已下鍋第213章 平地蹦出個孫猴子?我不信!第729章 白蓮聖姑第22章 帝王仁心第60章 連珠炮響第959章 大燕各飛,太后還憂誰第754章 公堂初戰第34章 文武皆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