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三面天王

越秀書院,雷襄和李方膺再次對視,但這次雙方相持的氣息卻與前次迥然不同。

“我不明白天王爲何要我來見你,若是爲復你我私人之誼,此事別說天王,就是天王老子也無權置啄。”

雷襄拄着柺杖,卻是氣勢『逼』人。

“我已經投告林統謀叛,因爲自己也涉案,得拘押一陣子了。入監前求得天王來見雷兄,一是道歉,不管雷兄領不領受,方膺必須表『露』心意。另外……方膺心中始終有一疑『惑』,還想請教雷兄。”

李方膺雖是一身白衫,卻形枯神槁,憔悴無比,顯是內心正受着劇烈的煎熬。見他這情形,雷襄嘆了口氣,雖不願原諒他之前的賣友之行,卻也不再冷麪拒人,揮袖示意他開口。

“雷兄曾爲清國翰林,又爲新會知縣,依着我們士子的話說,食君俸祿,沐受皇恩,爲何你要投效英華,爲李天王辦事?”

若是兩月前李方膺問這話,雷襄怕不當場一柺杖砸過來,這是問人呢還是罵人呢,可現在李方膺這般處境,這般神態,顯然是想知得雷襄的內心,甚至要用答案來安頓自己內心。

雷襄認真地道:“我是爲李天王辦事,但我沒有投效新朝,甚至我懇請他在處置《越秀時報》案時,剝了我試英華科舉的資格。”

見李方膺皺眉不解,他感慨道:“我不諱言自己有私心,既想周護家人,又想全忠,還不想與那新會人同流合污,損了人倫。所以……在這英華治下,我雷襄終身布衣,也算是報了清國於我的君祿國恩,一如前明那些遺臣一般。”

接着他展眉道:“可我們士子讀聖賢書,最終爲的是什麼?錦衣玉食還是光宗耀祖?或者就是報食祿之恩?都不是吧,最終不是爲的一個仁字,爲的萬民福祉麼?現在天下大勢,由李天王破開全新的局面,而天王之政,奔着一個更大的仁字而去。我居外鼓吹,是利了天王,利了英華,可未嘗也不是利了天下萬民。”

李方膺不服道:“天王爲政,縱有善民小節,大處卻必然害民!他可是要另立道統,這又怎能稱之爲仁!?”

雷襄搖頭:“道統是什麼?道統若是不爲萬民,又何成其爲道統?至於你的論斷,仔細回思段老先生之言,你憑何論定必然害民?”

李方膺辨起了勁:“天王倡工商,是走楊朱之道,講天人之倫,人人皆一,是墨翟之道。楊氏無君,墨氏無父。孟子云,楊墨之道不息,則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這難道不是失了道統之所害!?”

雷襄憐憫地搖頭:“這千百年來,屍盈野,人相食,仁義充塞的事還少了?新會食人猶在眼前呢,那是楊墨之道嗎?自董仲舒而下,楊墨之道可再行否?滿朝不都是守道統的士子麼?爲何將這天下治成如此模樣?”

李方膺被問得發怔,雷襄再深吸一口氣,問出讓對方震撼難平的話:“此前鄉試就有題,宋亡是失了國,還是道統與國皆失。在我看來,即便那道統未失,卻也蒙了塵。前明繼起,道統已是變了樣。而前明爲何失了天下?滿清定中原,爲何我華夏萬民失了衣冠?道統於此變有何損益?自身又有何變?這些問題,你們這些高喊衛道的士子,都沒認真想過?你們所守的道統,到底只爲自利,還是爲萬民?”

接着的反問,李方膺更是無力招架:“滿清之下,道統都可以容下夷狄之君,容下夷狄服『色』,毀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爲何李天王這裡,驅了清治,就變不得道統了?是不是李天王乃華夏同族,就不能如異族那般對爾等揮刀?那爾等所要復的道統,豈不是專爲異族折腰?”

這是雷襄養傷期間,靜心看白城學報所講天主道的心得,雖然他也還對天主道懵懵懂懂,但至少對之前所謂的“道統”有了全新認識,深切明白了儒法之錮所凝結的道統,有其致命的漏洞,那就是外族主子纔是這“道統”最理想的帝王。

見李方膺啞口無言,雷襄再補充道:“依着清國的道統根基,那就是君臣大義,而你們如此之行,是真在衛護你們那道統麼?”

君臣大義,三綱五常,在這南北兩國之間,竟然扯出如此多自相矛盾之處,李方膺痛苦地閉眼,不得不承認,他們士子們所求的“道統”,確實站不住腳。

雷襄倒出一番論見,心胸也豁然了許多,對李方膺有了關心:“你既是沒想通,爲何又要投告?你們《正氣》不是正倡言要士子哭孔,罷學罷試麼?”

李方膺低頭道:“我等爲之奔走呼號,奮筆潑墨,可不是爲傾覆英華,迎回外族。來請教雷兄,就是想解道統到底該有何去處之疑。現在看來,這英華真是無我孔孟大道之地了?”

看着李方膺儒巾飄動,雷襄心說,還好,這李方膺終究還是守住了華夷之辨的底線。

他繼續搖頭道:“這你可就錯了,你們滿心血氣,都沒仔細讀過段老先生的文章,道統要變,可不意味着斥孔孟,尊楊朱。具體是什麼,段老先生即將刊行的《真理學》會講,我相信,天王也會很快全盤托出。如今英華治下,千萬人正翹首以待呢……”

說到這,雷襄心中也感慨萬千,這般局勢,竟是李天王抓着眼前這個李方膺爲線頭,一步步編織而成的,萬幸李天王是爲引動人心來待那新的道統,而不是來清除異己。如今連自己那不知世事的小嬌妻都在關心李天王接着要拿出什麼東西,李天王也該心滿意足,走出最後幾步棋了。

雷襄料錯了,李肆很不爽……

在他看來,李方膺那傢伙是被捲起的“討『奸』風『潮』”給嚇怕了,趕緊自首,還將林統交代出來,對那傢伙更是鄙夷。可人家已經投案,他自是不好再揮起鍘刀,只好照章辦事。

這個線頭人物處置不了,其他人遭殃更甚。十二月中,七百多死囚被押到黃埔江邊,當着數萬圍觀者的面,歷數罪狀,一一斬首。依着李肆前世的社會文明程度,這自然是很野蠻的,可在這1716,李肆沒讓劊子手賣人血饅頭已是仁心極致,再要“文明”一點,估計都要被懷疑爲漢『奸』……

這些死囚裡有一半是瓊州昌江縣密謀作『亂』的旗人,另外一半是沒有價值的清廷細作,連帶受蠱『惑』密謀反『亂』的各『色』人物。只有極少數跟輿論戰有關,比如那個林統,還有唆使放火搗『亂』的激進派讀書人,以及鼓動工商界燒報館的商人。李肆不敢保證裡面沒冤枉的,畢竟全靠手下人做事,他可不是神明,即便有些許冤魂,也只能當作這場風『潮』的祭禮。

一口氣殺七百多人,這總算喚起了衆人對李肆早年那“李半縣”名號的記憶,由此也清楚,觸及李肆的底線,下場是非常可怕的。而在民間,李天王生有三張臉的評語也暗中傳開,一張臉笑,如彌勒佛一般。一張臉冷,卻滿懷悲憫,有如觀音。另一張臉呲牙咧嘴,有如羅剎惡鬼。

殺人還只是一面,接着天王府頒佈了《英華版律》,要求所有報紙接受天王府門下廳新成立的新聞署監察,凡有謾罵、挑唆和蠱『惑』人心之言,都要受到處罰。李肆可沒先進到這時候來搞言論大自由,先定下一個秩序,讓新生的輿論社會成長起來,再慢慢去找自己的自由天『性』和用武之地。

基於法不前溯的樸素規則,之前那兩個月烏煙瘴氣的叫囂,《英華版律》自然是管不到。可即便李肆不想管,天王府和地方的官員也不罷休,沒有細法,卻有總綱,君王豈能如此輕辱?

於是上百辦報士子都被冠上了“謗君”的罪名,但具體處罰卻有差別。罵得最起勁最用力的幾個被杖責四十大板,永禁科舉,還要“遣送出境”。既然你們對英華之君都沒基本的尊重,那就是不願當這英華人了,滾回清國治下去吧……

其他士子則是多多少少的板子,再無其他責罰。這般處置,在大多數士子看來,卻是輕得不能再輕,他們還可以參加科舉,還能在報上說話呢。

士子們的人心被“討『奸』風『潮』”和一頓高舉輕落的板子兩面壓着,盡數消沉下來,大多跟李方膺有了相同的感受。李肆確實優容他們讀書人,但卻再不容他們的道統行於英華。

卻不曾想,這頓板子剛剛打完,會試就開了,天王府諭令說,會試得中的士子,基本都入翰林院或者弘文館,這下可又把士子們的心思給引爆了。旨在收羅民間藏書,編撰大典的弘文館是沒多大興趣,可翰林院卻是士子們朝思暮想的所在。儘管這英華小了點,朝廷路數又神神叨叨的,屁股上還在痛,終究是他們身爲英華士子,目前最理想的去處。

此時《士林》提倡的道路,在士子們看來也漸漸成爲現實的選擇,等他們滿布朝堂了,再一步步復他們的道統,也未嘗不是一條穩健之路。

一邊侯着會試的到來,一邊等着看李肆和段宏時要立的新道統到底是何面目,這時候的英華士子,連帶所有英華人,心口都是高高提着,就如在刑場看着那數百人頭落地的“盛景”一般。

第94章 閉關三折第598章 江南攻略的真相第546章 南洋驚雷到第974章 最後的出路第567章 政變:東院第213章 平地蹦出個孫猴子?我不信!第629章 金融改制,工業正起第710章 豪傑再起第169章 什麼樣的規矩第984章 新世之下大團圓第185章 一地鷹毛第644章 魔龍入侵第982章 歷史的峰巔第946章 由水轉陸,皇帝當扶北第769章 朝鮮風雲:以卵擊石第330章 武人的天職第745章 不教而教第55章 帝王三等第20章 便宜師傅的豪貴學問第992章 里斯本來信第763章 朝鮮風雲:棋局已開第562章 這燦爛的陽謀啊第630章 魔鬼就在銅錢中第586章 周昆來的誠意第1005章 政治的智慧第45章 鍊鋼也試試第150章 夫妻雙雙把書念第224章 下刀還是下藥第24章 造反從娃娃抓起第573章 田文鏡的膽子第106章 借什麼刀殺什麼人第978章 誰叛了誰第8章 現實是殘酷的第71章 成材要純粹第601章 人民戰爭對人民戰爭第813章 東洲記:我們需要這個親戚第777章 朝鮮風雲:好一個李,禍福全在你第300章 要做更要說第564章 皇帝的私心第818章 東洲記:帶血的大餅第798章 辛亥,沸騰的大時代第145章 通泰不通泰第436章 天命自有天授第112章 惡霸鬥包衣第419章 大麻煩即將上門第481章 窺探國政之學校科舉第927章 國民動員第235章 徐靈胎問道:官儒篡神第609章 江南路,定海之潰第716章 滿清九旗第105章 老頭出馬,一個頂……第183章 你們都是代天行刑之人第178章 九指海狼蕭勝第354章 咱們一起談談人生吧第932章 晉中大地,遊擊烽煙起第225章 加班加點安全期第19章 康熙爺聖明第617章 化水爲氣,一國鼎沸第47章 真的是意外第686章 長江大決戰:主帥在哪?第445章 寧搏錯,勿放過第519章 同一個南洋,同一首歌第199章 成敗論反賊第477章 未知的新生第647章 八面出擊!第683章 長江大決戰:洞庭魅影第915章 不是英雄不聚首第38章 妖女何方來歷第774章 朝鮮風雲:崔李之亂第480章 六星南掠,李紱來也第356章 催雨行動第614章 江南路,混沌之戰第596章 曾靜的臀路第208章 廣東的天破開了第684章 長江大決戰:一船當千第948章 大清正亡,滿燕爭遼東第936章 首鼠兩端,船票重如山第217章 鎮壓人民起義的血腥劊子手第1005章 政治的智慧第713章 滿州維新第654章 政治、商業和信仰第615章 江南路,時勢不由人第124章 誰的江湖第744章 人心之底第956章 金鑾寶殿,金鑾寶座硌第723章 喜迎新年第777章 朝鮮風雲:好一個李,禍福全在你第684章 長江大決戰:一船當千第316章 恢恢天網,總有延遲第937章 後門大開,獻功爭贖罪第145章 通泰不通泰第485章 迷亂危局步步近第991章 青出於藍第462章 本色演出?第248章 空前的壓力第160章 栽贓第二環第168章 從此不做江湖人第235章 湖南大決戰:等你等得我心慌第357章 要戰人心 先上馬甲第880章 秋高正是殺人季
第94章 閉關三折第598章 江南攻略的真相第546章 南洋驚雷到第974章 最後的出路第567章 政變:東院第213章 平地蹦出個孫猴子?我不信!第629章 金融改制,工業正起第710章 豪傑再起第169章 什麼樣的規矩第984章 新世之下大團圓第185章 一地鷹毛第644章 魔龍入侵第982章 歷史的峰巔第946章 由水轉陸,皇帝當扶北第769章 朝鮮風雲:以卵擊石第330章 武人的天職第745章 不教而教第55章 帝王三等第20章 便宜師傅的豪貴學問第992章 里斯本來信第763章 朝鮮風雲:棋局已開第562章 這燦爛的陽謀啊第630章 魔鬼就在銅錢中第586章 周昆來的誠意第1005章 政治的智慧第45章 鍊鋼也試試第150章 夫妻雙雙把書念第224章 下刀還是下藥第24章 造反從娃娃抓起第573章 田文鏡的膽子第106章 借什麼刀殺什麼人第978章 誰叛了誰第8章 現實是殘酷的第71章 成材要純粹第601章 人民戰爭對人民戰爭第813章 東洲記:我們需要這個親戚第777章 朝鮮風雲:好一個李,禍福全在你第300章 要做更要說第564章 皇帝的私心第818章 東洲記:帶血的大餅第798章 辛亥,沸騰的大時代第145章 通泰不通泰第436章 天命自有天授第112章 惡霸鬥包衣第419章 大麻煩即將上門第481章 窺探國政之學校科舉第927章 國民動員第235章 徐靈胎問道:官儒篡神第609章 江南路,定海之潰第716章 滿清九旗第105章 老頭出馬,一個頂……第183章 你們都是代天行刑之人第178章 九指海狼蕭勝第354章 咱們一起談談人生吧第932章 晉中大地,遊擊烽煙起第225章 加班加點安全期第19章 康熙爺聖明第617章 化水爲氣,一國鼎沸第47章 真的是意外第686章 長江大決戰:主帥在哪?第445章 寧搏錯,勿放過第519章 同一個南洋,同一首歌第199章 成敗論反賊第477章 未知的新生第647章 八面出擊!第683章 長江大決戰:洞庭魅影第915章 不是英雄不聚首第38章 妖女何方來歷第774章 朝鮮風雲:崔李之亂第480章 六星南掠,李紱來也第356章 催雨行動第614章 江南路,混沌之戰第596章 曾靜的臀路第208章 廣東的天破開了第684章 長江大決戰:一船當千第948章 大清正亡,滿燕爭遼東第936章 首鼠兩端,船票重如山第217章 鎮壓人民起義的血腥劊子手第1005章 政治的智慧第713章 滿州維新第654章 政治、商業和信仰第615章 江南路,時勢不由人第124章 誰的江湖第744章 人心之底第956章 金鑾寶殿,金鑾寶座硌第723章 喜迎新年第777章 朝鮮風雲:好一個李,禍福全在你第684章 長江大決戰:一船當千第316章 恢恢天網,總有延遲第937章 後門大開,獻功爭贖罪第145章 通泰不通泰第485章 迷亂危局步步近第991章 青出於藍第462章 本色演出?第248章 空前的壓力第160章 栽贓第二環第168章 從此不做江湖人第235章 湖南大決戰:等你等得我心慌第357章 要戰人心 先上馬甲第880章 秋高正是殺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