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危機將臨

對曹操而言,建安四年的四月,顯然不太好過。

孫策跨江攻擊廣陵,使得廣陵郡的局勢,驟然間變得緊張起來。戰事最初,陳登連戰連敗,甚至被迫讓出廣陵縣,退至東陽堅守。而海陵的情況,同樣是危在旦夕。面對孫河與魯肅聯手攻擊,王買一日間連敗三陣,最終不得不依託海陵縣,和孫河展開了慘烈的抵抗。

戰時最初,曹軍明顯陷入困境。

徐州刺史,車騎將軍車胄,遲遲不肯發兵救援,更下令鄧稷不得跨淮水援救,堅守淮水一線。

鄧稷苦勸車胄,卻被車胄命人趕出下邳。

無奈之下,鄧稷只得派人前往許都求援,同時命周倉率水軍,沿海南下,直奔東陵亭入海口。這也是鄧稷在無奈之下,聽從鄧芝的計策。通過水路突襲,試圖掐斷孫河的輜重糧道。

但他也知道,周倉也許能成功一兩次,但最終定然無功而返。

王買在海陵血戰十五日,幾近全軍覆沒。最後,他聽從了戴乾的計策,率部突圍。

而身受重傷的戴乾,與王旭留守海陵縣內。戴乾命人將所有的輜重糧草乾柴等一樣可以引火之物,囤積於縣城之內,而後放棄抵抗。孫河得知消息,立刻令丹陽宗帥祖郎率部,攻入海陵縣城。祖郎此前,受袁術挑撥而起兵造反,但最終被人勸降,復又歸順了孫策。

此次跨江出擊,祖郎懷着將功贖罪的心思。

孫河也很清楚他的想法,故而以祖郎爲先鋒,令其先登海陵。

哪知,就在祖郎進入海陵之後,戴乾引火,火燒海陵縣。近三千丹陽兵,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被大火吞噬。孫河得知消息後,立刻出兵救援,奈何海陵火勢太大,最終無功而返。

海陵一役,孫策軍死傷過超過五千。

而曹軍方面,海陵長戴乾與海陵尉王旭盡數戰死,農都尉王買只帶百餘人突圍成功,逃奔射陽。

雙方的死傷,都極其慘重。

步騭在鹽瀆徵召六百精兵,在四月十三日抵達射陽,與王買合兵一處,暫時穩住了陣腳。

孫河也因那三千丹陽兵之死,元氣大傷。

在魯肅的勸說下,孫河總算是止住了繼續攻擊的想法,退回東陵亭屯守。

周倉連續偷襲兩次,大獲成功。但在第三次偷襲的時候,遭遇丹徒長呂布和蕩寇都尉蔣欽的伏擊,四艘海船折損了一半,周倉不得已,沿原路返回,停靠於鹽瀆縣,暫時休養生息。

四月十七日,沛國太守朱靈,領兵馳援。

不過在出兵之前,他先抵達下邳,將徐州刺史車胄斬殺,而後取得兵符,命鄧稷率部出擊。

四月二十日,鄧稷領兵渡過淮水,兵臨射陽,做出反攻之勢。

在這種情況下,孫策也知道攻取廣陵無望。他只好領兵退出廣陵,退回丹徒。

陳登趁勢復奪廣陵縣,搶佔江水祠。東陵亭的孫河見此狀況,匆忙率部,返回江東……

——————————————————————

江淮戰事緊張,但曹操並未太在意。

真正使曹操擔心的,是袁紹聽取了謀士郭圖審配的意見,屯兵黎陽,意圖攻取兗州。而汝南黃巾餘孽劉闢龔都,在江淮戰事發生之後,趁機佔領了汝南郡。隨後,劉闢龔都聯繫劉備,迎劉備前來汝南。袁紹得知以後,立刻命高幹贈劉備三千兵馬,使其能夠在汝南立足。

如此一來,袁紹和劉備一南一北,呈夾擊之勢。

曹操大爲頭疼,下令大將於禁駐守黃河南岸,監視袁軍動向。而後,他又把曹仁調至樑郡,命曹仁爲樑郡太守,與曹洪協力,監視劉備的動向。一時間,豫州人心惶惶,動盪不安。

“子和,子丹,你們有事?”

曹操返回許都之後,還沒有來得及喘息一口氣,曹純帶着曹真,便前來求見。

即便是心煩意亂,曹操還是接見了曹純二人。曹純在追擊劉備的時候,被人刺傷,以至於將養至今。他今日前來,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稟報。見曹操接見,他立刻請曹操,屏退下人。

“子丹報告了我一件事情,此事重大,純亦不敢擅斷,故前來稟報。”

曹操輕輕出了口氣,笑眯眯問道:“子丹,你發現了什麼情況?”

曹真上前一步,插手道:“清明前,侄兒曾與友學聚會。當時在路上,偶遇長水校尉種輯之子種平。友學當時曾提醒侄兒,說種輯是老臣,未必會與主公一心,所以要對他嚴加提防。

主公也知道,侄兒此前曾因劉備之事,誤會了友學。

所以這次友學提醒我的時候,侄兒覺得很有道理。所以便命人,秘密監視種輯的行動……”

曹操的臉色,陰沉下來。

“結果如何?”

“從表面上看,種輯似乎很平靜。

但是侄兒後來發現,種府和驃騎將軍董承的府邸,暗中往來密切。特別是主公出徵,江淮戰事激烈的那段時間,兩府走動極爲頻繁。除此之外,尚有昭信將軍吳蘭、偏將軍王服,以及議郎吳碩,與董承和種輯,也頗有往來。袁紹屯兵黎陽之後,這幾家就變得非常活躍。

侄兒於是稟報了子和叔父,叔父命我繼續監視。

今晨,侄兒在城外抓到了一名細作,從那細作身上,搜出一封書信,乃劉備與董承的密信。”

說罷,曹真取出一封書信,雙手呈遞給了曹操。

曹操接過來,掃了一眼之後,臉色頓時大變。

“此事,還有誰知曉?”

曹純道:“只我與子丹知曉,並未告與任何人。”

“甚好,信我先留下……子丹,你這次做的非常好。”

曹真連忙說:“此非子丹之功,實當初友學提醒,子丹方有醒悟。所以,這首功當歸友學。”

“呵呵呵,你兄弟齊心,你也不必推辭。

對了,友學去陸渾拜師,可有消息?這些日子,我忙於軍務,倒也沒有留意陸渾那邊的事情。”

曹真頓時興奮了

“主公,友學已列入孔明先生門下,之前還做有一篇佳文,令孔明先生讚歎不已。”

“哦?”

曹操的心情,似乎一下子開朗許多,“友學又有佳作?”

“名愛蓮說。”

曹操不由得頓時雀躍起來,對曹純笑道:“吾家萬里侯又有佳作,我怎不知曉呢?”

曹純道:“族中長者,對友學才情也極爲稱讚。

祖婆之前與族中長者聯繫,如今皆有回覆,言永平之難,令曹氏分離,今當歸宗,方爲正理。”

也就是說,譙縣曹氏,已經認可了曹汲一家。

如今,只需要尋一個合適的機會,曹操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把曹汲一家,列入譙縣曹氏宗族。

曹操頓感快慰。

“雋石近來,還在讀書?”

“回稟主公,雋石讀書不懈,據說已能熟讀八百字。

前幾天奉孝拉我飲酒,還笑言雋石可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此外,雋石還獻上了一件物品,名爲馬蹄鐵,可裝配於馬掌之上,保護馬匹脛骨。我已命人在虎豹騎中實驗,效果不俗。”

“有這等事?”

曹操聞聽,不由得大喜。

“我就知道,雋石就不有出,出必有利啊。”

此話一出口,曹純等人都不禁哈哈大笑。

算起來,曹汲獻出的東西,對曹操而言,都是極有益處。

先有雙鐙馬鞍,使得曹操生出組建虎豹騎的心思;隨後造刀,使盔甲軍械更加精良;曹公犁,更令屯田得以進一步推廣,而今又獻上馬蹄鐵,可以保護馬匹的四蹄,絕對是一樁好事。

“那他,近來在忙碌什麼?”

曹真回答說:“聽說雋石叔父近來對農耕頗有興趣,整日在家中擺弄什麼器具。”

“雋石開始對農耕感興趣了?他不是喜歡造刀嗎?”

“這個,侄兒倒是不太清楚。反正上次路過諸冶府的時候,聽人說他跑去找劉少府談論什麼車的事情。劉少府好像也很感興趣,兩人走得倒是頗爲密切,據說還時常在一起飲酒……”

曹操,不禁生出好奇之心。

別人不瞭解劉曄,曹操卻瞭解。

身爲漢室宗親,劉曄的性子其實非常高傲。

而劉曄本身,對於一些奇yin巧計也非常感興趣,造詣還很深。曹汲能和劉曄談論到一起,說明劉曄已認可了曹汲的能力。單隻這一點,就足以讓曹操好奇,好奇曹汲,究竟在做什麼?

曹純和曹真退下之後,曹操命人尋找曹朋的《愛蓮說》,準備好好欣賞一下。

可就在這時,家人來報:“荀侍中有急事,前來稟報。”

“文若來了?快快有請。”

曹朋連忙起身,命人將荀彧領來。

荀彧,看上去似乎比之建安二年時,憔悴許多。

才兩年時間,荀彧似乎衰老了。他今年不過三十六歲,可看上去,卻如四十多一樣,兩鬢甚至有些斑白。

曹操一見,不由得有些心酸。

連忙上前拉住了荀彧的手,“文若,何至如此疲乏?”

“主公,事情有些不妙啊。”

“什麼事?”

曹操愣了一下,旋即有些緊張。

“清明過後,至今日,整個豫州,還有兗州小部分地區,滴雨未落。我已經接到好幾份快報,都是報告出現旱情……圉縣、己吾、武平,柘縣、寧平、新陽等地,旱情非常嚴重。

陳郡的情況相對好一些,子廉在二月時,便命人挖鑿溝渠。

可畢竟杯水車薪,也僅僅能保證陳縣等臨近浪湯渠附近的縣鎮旱情緩解

。似其他地方,則旱情嚴重。”

曹操本以爲,荀彧說的事情不妙,是袁紹方面有異動。

不成想,竟然是一場天災。

他倒吸一口涼氣,心裡不免驚慌。

許都屯田,在過去兩年間,確是大豐收。如今庫府存糧超過百萬斛,也是曹操的根本。按照他的計劃,只要今年再獲豐收,加上海西屯田的成功,那麼來年庫府將會囤積近三百萬斛。有這三百萬斛墊底,曹操就有足夠的底氣徵召人馬,跨河而渡,去攻打冀州的袁紹。

沒想到,竟然遇到了災年……

如果災情嚴重,那麼許都的屯糧,就必須開倉賑濟,否則必然會引發出新一輪的動盪。

但開倉賑濟,來年就再無糧草。

再過兩年,袁紹兵精糧足,穩定了河北四州,那時候……

“文若,情況屬實?”

“我已命人下去查探,不過估計,都是事實。”

“那……可有什麼良策?”

荀彧沉吟片刻,輕輕搖頭,“司空,此等天災,非人力可當。

我現在就擔心,若一直乾旱下去,這旱情會迅速蔓延。到時候,連許都恐怕也要遭受波及。”

曹操這下子,可真有些慌亂了。

如果說,之前他還信心滿滿,有把握抵禦袁紹的話,那麼現在,他心裡也開始起了波動。

莫非,天不助我?

曹操表面上雖保持平靜,可這心裡,卻是千迴百轉。

他知道,荀彧的確是盡了力。但在天災面前,人力的確渺小。他既然說的這麼嚴重,那十有八九,情況不容樂觀。該如何是好?該如何是好?曹操看着荀彧,荀彧苦笑看着曹操。

心裡,不免有些發苦……

但曹操還是強笑道:“文若,此事我已經知道。

你盡力去處理,如果實在不行,就做好開倉賑濟的準備。若豫州絕收,咱們還有海西……實在不行,到時候可以從海西調撥糧草。只要海西穩定,就可以保住豫州的暫時平安。”

“對了,說到海西,那朱靈將軍斬殺車胄之事……”

“車胄無能,何當被斬。”

曹操突然咬牙切齒,而後閉上眼睛,沉吟不語。

“命徐璆爲徐州刺史,即刻赴任。”

“喏”

荀彧不敢怠慢,連忙躬身退下。

讓徐孟玉接掌徐州,倒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徐璆有才幹,有名望,也有資歷。最重要的是,徐璆本身就是徐州人,其家族就在海西。

據說,徐家和鄧稷的關係不錯,若徐璆任徐州刺史,也可以爲海西屯田,保駕護航。

現在不論是曹操,還是荀彧,都寄託於海西不要再發生變故。如果豫州旱情不得緩解,那麼海西就是他們的救命稻草。無論如何,都要保證海西今年的豐收,否則必然會有麻煩。

送走了荀彧,曹操再也無心去讀什麼佳作。

他走出房門,沿着兩廡緩步慢行,憂心忡忡。

時值初夏,氣溫炎炎。

曹操忽然停下腳步,仰天一聲長嘆,“難道,天不佑我漢室江山嗎?”

第20章 橐(二)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第246章 青梅煮酒(一)第537章 三薦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205章 下馬威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355章 我有佳兒可成龍第44章 宛城之覆沒第706章 建安十五年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384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西涼悍將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639章 長阪坡(二)第704章 是非善惡,誰人知曉?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641章 長阪坡(四)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十)第75章 賭第44章 宛城之覆沒第553章 死士第678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637章 虎豹騎第27章 百鍊鋼刀(一)關於這兩天斷更的原因第67章 重逢第12章 棘陽鄧村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375章 叼羊第22章 龍形搜骨(一)第591章 鄧氏幼麟第523章 文化暴利第154章 真兇第99章 子廉不廉第406章 紅水縣第467章 涼州亂(完)第433章 是時候結束了!第477章 雲動(四)第237章 豫州之危第263章 曹公車第21章 龐德公第509章 穩定纔是大道理第189章 慘案第500章 涼州大決戰(完)第702章 兵臨城下第201章 水攻第260章 學做人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214 爭分奪秒第557章 相思子第75章 賭第215章 奇兵第201章 水攻第195章 駐馬東陵亭第117章 悍匪雷緒第341章 一篇文章動天下第727章 最後考驗第120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三)第319章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第530章 角力第263章 曹公車第320章 絕地大反攻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第529章 臥龍吟(下)第158章 選擇第72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一)第43章 宛城之驚豔一刀第371章 千古紅顏絕唱第359章 念天地之悠悠第401章 是敵是友?第238章 天車第382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第348章 朱夏第22章 龍形搜骨(二)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363章 割喉禮第457章 涼州亂(五)第646章 軟肋第134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第161章 鬱洲山第6章 大丈夫當殺人(三)第200章 鄧芝第199章 堅定之心第564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122章 海西縣的下馬威第129章 雷霆手段第452章 建安九年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十二)第8章 籌謀未來第690章 推心置腹第603章 氣倒張三爺第408章 生意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33章 義陽武卒(三)
第20章 橐(二)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第246章 青梅煮酒(一)第537章 三薦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205章 下馬威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355章 我有佳兒可成龍第44章 宛城之覆沒第706章 建安十五年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384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西涼悍將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639章 長阪坡(二)第704章 是非善惡,誰人知曉?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641章 長阪坡(四)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十)第75章 賭第44章 宛城之覆沒第553章 死士第678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637章 虎豹騎第27章 百鍊鋼刀(一)關於這兩天斷更的原因第67章 重逢第12章 棘陽鄧村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375章 叼羊第22章 龍形搜骨(一)第591章 鄧氏幼麟第523章 文化暴利第154章 真兇第99章 子廉不廉第406章 紅水縣第467章 涼州亂(完)第433章 是時候結束了!第477章 雲動(四)第237章 豫州之危第263章 曹公車第21章 龐德公第509章 穩定纔是大道理第189章 慘案第500章 涼州大決戰(完)第702章 兵臨城下第201章 水攻第260章 學做人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214 爭分奪秒第557章 相思子第75章 賭第215章 奇兵第201章 水攻第195章 駐馬東陵亭第117章 悍匪雷緒第341章 一篇文章動天下第727章 最後考驗第120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三)第319章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第530章 角力第263章 曹公車第320章 絕地大反攻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第529章 臥龍吟(下)第158章 選擇第72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一)第43章 宛城之驚豔一刀第371章 千古紅顏絕唱第359章 念天地之悠悠第401章 是敵是友?第238章 天車第382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第348章 朱夏第22章 龍形搜骨(二)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363章 割喉禮第457章 涼州亂(五)第646章 軟肋第134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第161章 鬱洲山第6章 大丈夫當殺人(三)第200章 鄧芝第199章 堅定之心第564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122章 海西縣的下馬威第129章 雷霆手段第452章 建安九年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十二)第8章 籌謀未來第690章 推心置腹第603章 氣倒張三爺第408章 生意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33章 義陽武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