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鄉黨(二)

舞陰,縣廨。

賈詡正在大廳裡,和遠道而來的魏延商議事情。

魏延而今出鎮葉縣,與典滿許儀兩人三足鼎立,使得劉備兵馬無法再有寸進,雙方暫時處於相持階段。聽說曹朋出任南陽太守之職,又將郡治設立於舞陰縣。於公於私,魏延都要前來拜訪。於公,魏延拜中郎將,而曹朋爲南陽太守,他隸屬於曹朋帳下;於私,當年九女城結下的友誼,而今已近十年。所以,魏延早早便從葉縣趕來,想與曹朋,見上一面……

“友學暫留中陽鎮?”

賈詡愕然放下手中的一份公文,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是,曹太守命人前來傳信,說是正月初一自中陽鎮動身,當天晚上就可以抵達舞陰縣。只是……”

“只是什麼?”

“曹太守的人,在縣城大肆收購糧米酒水,令集市上頗爲混亂。

而且,曹太守還讓人把城裡的廚子都給帶去了中陽鎮,搞得人心惶惶……據曹太守的人說,曹太守打算在中陽鎮開三天流水席。也不知究竟是什麼用意。太中,要不派個人去問問?”

賈詡卻突然間,笑了

“不必,告訴下面,曹太守衣錦還鄉,不過是與鄉親同樂,無需擔憂。”

“喏”

待傳信人退下之後,賈詡卻扭頭問道:“我就知道,那小子是最適合南陽太守之職的人選。”

魏延聞聽愕然,“太中此話怎講?”

“文長可知,那小子爲何要逗留中陽鎮?”

“這個……很正常啊。

遊子還鄉,自當慶賀。末將當初出鎮湖陽時,也曾返鄉與鄉親共飲。人道是錦衣還鄉,豈不知是?”

賈詡搖頭笑道:“若僅如此,卻把那曹友學想的簡單了。

據我所知,他雖累世居住中陽鎮,但並非人望出衆家族。之前我還派人打聽過,很多人甚至已經忘記了曹氏一家的存在。說實話,他與中陽鎮有多麼深厚的感情,我卻是不太相信。

南陽,自光武皇帝中興以來,便是鄉黨最爲嚴重的地方。

曹友學出鎮南陽,自需入鄉隨俗。依我看,他在中陽鎮,並非是單純衣錦還鄉,只怕還有結鄉黨以立足心思在裡面。如此倒也正合了南陽郡習俗,至少他在舞陰,可以有立足根本。”

鄉黨,泛指家鄉。

古人以五百家爲黨,一萬兩千五百家爲鄉,合而稱之爲鄉黨。

不過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鄉黨還有着極爲特殊的意義在其中……南陽郡,是一個鄉黨之風極盛的地區。每一個地區,都會有鄉黨存在,雖受制於官府,卻又隱隱超脫於官府之外。

就比如之前所提到的岑晊和成瑨。

岑晊以功曹身份,而治南陽。成瑨雖是朝廷命官,卻無法控制南陽,反而要受制於岑晊。

其中,就有鄉黨的力量作祟。

換而言之,這鄉黨頗類似於後世的本土主義。

但凡在南陽立足,若無鄉黨的支持,就很難成功。曹朋雖是南陽人,畢竟久離家鄉,在南陽並無根基。所以,他要立足南陽郡,就必須有鄉黨支持。而曹朋的鄉黨,就在那中陽鎮。

中陽鎮,有人口三千七百餘重。

但這只是中陽鎮本地的人口統計。事實上,從中陽鎮走出,落戶於舞陰縣城,或者其他地方的中陽鎮人,爲數不少。這些人加起來,有近六七千人之多,算是舞陰縣一個極大的力量。

不過,由於中陽鎮一直沒有什麼傑出的人物出現,所以如此衆多的人口,卻無法形成一股力量。這也使得中陽鎮在舞陰縣的地位,始終不高。當年成家可以在中陽鎮橫行,一方面固然是因爲成堯是舞陰縣縣令,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中陽鎮拿不出可以與成家抗衡的人物。

也就是一個旗幟似的領袖。

再舉一個例子,衆人皆知,南陽郡豪強林立。

但這些豪強,多有鄉黨支持。比如棘陽的岑氏和鄧氏。岑氏之所以能壓制住鄧氏一頭,就是因爲出了一個岑晊。可不管岑氏如何強盛,卻始終無法趕走鄧家,卻因爲鄧家的鄉黨力量。

南陽,自東漢以來,有十大豪強。

但不論是棘陽的鄧氏和岑氏,穰城的宗家,新野來家等,身後都有着極爲強大的鄉黨力量。

之前夏侯惇在南陽,雖手握強兵,卻始終無法融入南陽。究其原因,還是在這鄉黨二字之上。反觀劉備,在出鎮新野之後,大力招攬本地士人。寒士如張存王連,高士似馬氏五常。再加上諸葛亮的居中調解,以及荀諶在一旁的輔助,所以還是得到了不少豪強的支持……

而今,曹朋返回南陽,就必須要擁有足夠強大的鄉黨力量支持。

勿論是曹朋選擇以舞陰作爲郡治,還是在中陽鎮的停留,無不流露出他要結鄉黨而自立的想法。

賈詡隱隱約約猜出了曹朋的心思,也不禁暗自點頭。

曹朋無疑是通過中陽鎮,而向整個南陽郡傳遞一個信息:我是南陽人,我當以南陽利益爲重。

“文長。”

“末將在。”

“曹太守開始佈局,估計已有腹案。

我想,接下來他一定還會有其他的動作。咱們就不要再等他了,你立刻返回葉縣,隨時等候命令。嘿嘿,這一下,南陽恐怕會要熱鬧起來。你回葉縣之後,要小心提防劉備的舉動。”

魏延是個聰明人。

歷史上,他敢向劉備豪言:若曹操傾天下之兵,末將爲主公拒之;若曹操統十萬大軍,末將爲主公吞之。

也許,會有人以爲,魏延是在吹牛。

但能說出這樣的言語,也表明了魏延本身就是一個極有能力的人。

一個有能力的人,大都反應機敏。他或許開始有點不太明白,可是隨之賈詡一句話之後,他便反應過來。曹朋已經開始佈局了嗎?那麼接下來,少不得就會有一場龍爭虎鬥,熱鬧要開始了

夜了。

但中陽鎮卻張燈結綵,喧囂熱鬧。

整個城鎮,到處可以看到松油火把,照的如同白晝一般。

在陳式住所門外的長街上,擺着一溜食案,大大小小的足有幾百桌。酒水源源不斷的送來,幾十個從舞陰縣趕來的廚子,忙碌不止,烹煮好的菜餚,更是不停送來。所謂流水席,就是不間斷的飲宴。你可以吃飽了回家,睡上一覺之後,再接着過來吃,總之沒有任何限制。

一般來說,擺出流水席,都是有天大的喜事,更需金主出資。

曹朋是一個大金主,而對於中陽鎮人而言,而今官拜南陽太守的曹朋,無疑將成爲中陽鎮人的驕傲。陳式家的條件不算太差,有一個挺大的院子,還有幾間房舍。曹朋就在陳府的廳堂上,不停與衆人邀酒。酒席宴上,但見他談笑風生。忽而與衆人訴說當年在中陽鎮的生活,忽而談及中陽鎮的未來。在不知不覺中,曹氏祖屋和王猛住所的修繕事宜,就安排妥當。

“張老”

曹朋端着酒盞,笑呵呵走到張成的身邊。

張成身爲中陽鎮三老,雖說心裡面惶恐不安,可是這酒宴卻必須參

見曹朋過來,他連忙起身,弓着身子,露出阿諛的笑容。

“太守大人。”

“誒,你我鄉親,休要用這種稱呼,豈不是有些疏遠。

過往的事情,就讓他過去。而今南陽局勢混亂,我初返家鄉,還需要衆位鄉親齊心協力,一起經營。咱南陽怎麼說也是光武皇帝的陪都,總不成被一些外鄉人佔居,在這裡作威作福,是不是?”

“那是,那是”

不禁張成連連點頭,大廳裡的耆老們,也紛紛表示贊同。

能坐在這廳堂裡的人,多是中陽鎮德高望重,有些能耐的主兒。曹朋見衆人點頭,臉上笑容更盛。

“剛纔張老向我請辭三老之職,我同意了。

張老這些年來,在中陽鎮勞苦功高,也是時候頤養天年。只是,這新任三老的人選,還需要各位多多費心,給我一個人選才是。但不知,張老可有什麼推薦?也好讓小子能夠明白?”

張成人老成精。

他很清楚,自己早年得罪了曹朋一家。

而今,曹朋不會爲難他,但並不代表着,他可以繼續執掌中陽鎮。

中陽鎮三老的人選,必然會有變動。曹朋的幕僚鄧芝,之前也已經把話挑明,他不可能繼續擔任三老。所以,早在酒宴開始前,張成便來到陳式家中,向曹朋請罪,將三老之職辭去。

這是一個態度的問題

辭去三老之職,雖說會使得張成一家地位下降。

但卻可以將家族保全……而且,張成也很清楚,曹家的崛起,已註定了中陽鎮的格局,將發生巨大變化。從前,張成靠着左右逢源,靠着家產,可以坐穩三老的位子。可現在,已輪不到他繼續坐下去。

與其被曹朋趕下去,倒不如主動一點。

很明顯,曹朋對張成的知趣,也非常讚賞。

所以酒宴開始以後,他對張成父子,也一直是和顏悅色。

三老,屬於縣的下一級官員,類似於後世鄉長的職務。負責查證調停糾紛,進行教化,同時要保證稅賦的足量徵收。這種職務,一般是由長者來擔任。其權利和任務,就好像一個宗族的族長。不過族長的對象,是宗族;而三老,則帶有極爲強烈的地域性質,負責一個地區。

張成與廳堂上衆耆老相視一眼,心中不由得暗自一聲苦笑。

從這一刻開始,中陽鎮以往一盤散沙的局面,將會發生改變。從今以後,中陽鎮將會打下濃重的曹氏烙印……

第159章 雙姝第493章 涼州大決戰(十二)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339章 三字經第717章 遼東亂(下)第541章 唯纔是舉第一彈第410章 建安八年人口販賣計劃!第131章 魚吻銅鎮第112章 啓程第464章 涼州亂(十二)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六)第684章 嬸嬸,這樣不好吧!第18章 父子夜話(二)第542章 杜伯侯第596章 間隙第226章 生與死第607章 竟爾一老卒?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第272章 黑眊到第444章 糉子美人(二)第601章 南山故道第710章 師徒?父子?第299章 斬顏良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五)第475章 雲動(二)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468章 龐德歸曹第528章 臥龍吟(上)第137章 疑竇重重(上)第259章 冢虎第184章 錦帆賊第567章 南陽之大賢第396章 亂(一)第208章 第一日第302章 月黑殺人夜第428章 鳳雛初鳴(三)第408章 生意第253章 葛仙翁第525章 緋聞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201章 水攻第253章 葛仙翁第674章 殤(二)第327章 衝冠一怒第621章 曹朋月下追黃忠第626章 荊州變(二)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672章 關門打狗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637章 虎豹騎第638章 長阪坡(一)第107章 三喜臨門(二)第392章 命案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第373章 尋釁第572章 南陽之故交第365章 周良第49章 宛城之大牛人(一)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10章 雛鳥初啼第196章 恩義第516章 紅顏知己第689章 西北風雲再起第305章 行進在正確的路上第661章 荊南(二)第490章 涼州大決戰(九)第656章 賞梅煮酒,再論江東第105章 虎豹騎第499章 涼州大決戰(十八)第579章 鄧村第111章 漢家犬第4章 成記商行第547章 冢虎今何在?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558章 南陽太守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第522章 福紙第323章 宮中旁門司馬第175章 遙想當年,羽扇綸巾第291章 河北四庭柱第696章 恩怨情仇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15章 誰比誰高貴(二)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103章 福兮禍兮第228章 搏命第177章 孫家有女第676章 殤(四)第167章 陋室銘第276章 真相,初顯端倪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322章 與五子良將同行第495章 涼州大決戰(十四)第503章 驚怒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384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西涼悍將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
第159章 雙姝第493章 涼州大決戰(十二)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339章 三字經第717章 遼東亂(下)第541章 唯纔是舉第一彈第410章 建安八年人口販賣計劃!第131章 魚吻銅鎮第112章 啓程第464章 涼州亂(十二)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六)第684章 嬸嬸,這樣不好吧!第18章 父子夜話(二)第542章 杜伯侯第596章 間隙第226章 生與死第607章 竟爾一老卒?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第272章 黑眊到第444章 糉子美人(二)第601章 南山故道第710章 師徒?父子?第299章 斬顏良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五)第475章 雲動(二)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468章 龐德歸曹第528章 臥龍吟(上)第137章 疑竇重重(上)第259章 冢虎第184章 錦帆賊第567章 南陽之大賢第396章 亂(一)第208章 第一日第302章 月黑殺人夜第428章 鳳雛初鳴(三)第408章 生意第253章 葛仙翁第525章 緋聞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201章 水攻第253章 葛仙翁第674章 殤(二)第327章 衝冠一怒第621章 曹朋月下追黃忠第626章 荊州變(二)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672章 關門打狗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637章 虎豹騎第638章 長阪坡(一)第107章 三喜臨門(二)第392章 命案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第373章 尋釁第572章 南陽之故交第365章 周良第49章 宛城之大牛人(一)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10章 雛鳥初啼第196章 恩義第516章 紅顏知己第689章 西北風雲再起第305章 行進在正確的路上第661章 荊南(二)第490章 涼州大決戰(九)第656章 賞梅煮酒,再論江東第105章 虎豹騎第499章 涼州大決戰(十八)第579章 鄧村第111章 漢家犬第4章 成記商行第547章 冢虎今何在?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558章 南陽太守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第522章 福紙第323章 宮中旁門司馬第175章 遙想當年,羽扇綸巾第291章 河北四庭柱第696章 恩怨情仇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15章 誰比誰高貴(二)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103章 福兮禍兮第228章 搏命第177章 孫家有女第676章 殤(四)第167章 陋室銘第276章 真相,初顯端倪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322章 與五子良將同行第495章 涼州大決戰(十四)第503章 驚怒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384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西涼悍將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