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袁、曹

夏侯惇在白馬大戰顏良時,被暗箭所傷,雖然沒有壞了性命,但卻在額頭上開了一道深可見骨……不,是已經傷到了頭骨的巨大傷口!

處理過之後,依舊顯得十分猙獰,日後還被稱爲“天目將軍”……

一直輔佐夏侯惇在白馬駐軍的荀攸,建議夏侯惇“假意詐死”——並不是病句,就是假意去詐死!

當然,也並不是讓夏侯惇去真死,只是讓對方看出自己“詐死”。

也就是一面向下通告到什長、伍長一級,都知道主帥夏侯惇已無大礙,同時又裝作全軍縞素、嚴陣以待的樣子……

如果真心要詐死,不可能連基層戰將都知情,如此一來……全軍的精神風貌,一眼就能看出有詐,更不用說或許還有給敵軍報信的二五仔!

哪怕是顏良和淳于瓊,也輕易“識破”了這詐死,故而對曹軍的幾次誘敵,都謹慎對待。

直到袁紹親自坐鎮的中軍渡過白馬津,纔開始大規模的發生交戰……

夏侯惇的“假意戰死”也沒有拖延太久,袁紹的中軍抵達後,很快便發起了總攻。

其實這種疑兵之計,並不怕敵軍有聰明人,之所以袁紹這麼快便“識破”,倒不是袁紹有多麼果斷,而是因爲袁紹手下的謀士集團,內部矛盾極其嚴重!

一方面是因爲袁紹的多疑,令手下不太敢團結一心、他也不願意手下抱團,另一方面也是因爲袁紹的廢立之意,令麾下文臣有了“站隊”的意思。

所以當袁紹知道白馬的情況之後……

“這有可能是曹軍的疑兵之計,但是……也可能是他算了兩步,是用容易識破的疑兵之計,來引誘我們進攻。”審配謹慎的說了幾句廢話。

郭圖察覺到袁紹的不滿之後,馬上反駁道:“說了半天,都是無用之言!我覺得應該快刀斬亂麻,先下手爲強!”

是不是疑兵之計,郭圖也不敢打包票,不過既然審配說要小心,那他就要說立刻進攻。

原因無他,審配是支持袁紹的幼子袁尚的,而郭圖是支持長子袁譚的。

大概是因爲優勢太大,袁紹手下的謀士們,大概已經忘了這是亂世爭霸的舞臺,開始沉迷在宮鬥黨爭的戲碼裡!

“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慎……”辛評想要和和稀泥。

“主公富有四州,阿瞞如今不過是螳臂當車,縱有些伎倆又能如何?主公不妨以中軍迫之,同時分一路奇兵,襲殺許昌!”許攸眼睛一轉,向袁紹獻策。

袁紹被吵得頭疼,最後覺得許攸說的有道理,於是決定全面進攻白馬——有時候破解疑兵之計也很簡單!

只是袁紹拒絕了偷襲許昌的建議,令許攸心中暗自嘆息了一聲。

許攸和袁紹兄弟倆、以及曹操,都是早年便相識,袁紹、袁術和曹操分別起事之後,許攸一眼便相中了袁紹,同樣經歷的也包括淳于瓊——當初淳于瓊也是西園八校尉之一。

迄今爲止的事實證明了,許攸和淳于瓊的眼光很不錯!

這其實也並不是兩人有多大的魄力,畢竟當初在洛陽的時候,他們一個圈子混的官家公子裡,袁紹和曹操一向都是比較有存在感的。

相比之下,袁術早年好遊俠、出仕之後又講排場,人設很不統一,給人的感覺就是總用鼻孔看人,對他們這些“熟人”來說,躲開袁術的大坑並不難。

也的確袁術這在六七年前,可謂是最強諸侯的四世三公嫡子,現在根都被白圖掘了,令許攸很開心,驗證了自己的眼光。

至於袁紹和曹操,相對而言,都屬於比較容易相處的,雖然袁紹也是袁氏出身,但袁紹是庶子。

名義上袁紹是袁逢的庶子,不過過繼給了袁成,而袁成早喪,沒有其他子嗣,這麼算來也應該是袁成的嫡子纔對?

不過實際上不能這麼算,此間有一樁隱故——袁紹不是一般的庶子,而且是私生子。

最初之所以過繼給袁成,並不是因爲袁逢未卜先知的預料到,袁成會英年早逝、還沒有其他子嗣,而是爲了遮醜,纔有了這樁過繼。

袁成接受這過繼,只是幫兄長遮醜,並不是自己生不出來……

只是因爲袁成早死無後,袁逢才繼續與袁紹叔侄相稱,袁紹也多了個不大正經的“嫡子”身份。

所以這過繼也顯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順,袁術更是瞧不起他這個庶出的哥哥,這也令袁紹比袁術更“謙和”一些,大家也更願意和袁紹玩到一起去。

在洛陽的時候,袁紹的形象就是老大哥,動不動就要罩着別人,哪怕是沒什麼能力的人與其結交,他也會故作大方的贈金設宴……

只是袁紹的識人之能有限,而且因爲出身的原因,比較重視“名望”,有時候有能無名之人投效他,他也會用“老子不差再養個閒人”的態度來應對。

和這些賢才爲自己做出的貢獻相比,袁紹更陶醉於自己接納賢才時的滿足感。

這令袁紹真的養了不少閒人,而一些大才之人,反而會不爽他這一套而離開。

至於曹操……

當初在洛陽時,就是個愣頭青,他的“存在感”和袁紹並不是一個性質!

這從董卓入朝之後,曹操和袁紹的表現,就可見一斑——袁紹回老家招兵買馬,曹操……帶着把刀就想去極限一換一!

像是許攸、淳于瓊當初雖然和曹操玩的不錯,但打心眼裡是瞧不起他的,直到現在許攸也習慣性的稱呼他的小名“阿瞞”。

不過和完全的酒肉朋友淳于瓊不同,許攸心裡瞧不上曹操,但更感情用事一些,還有些顧念少時的交情。

最初許攸是力勸袁紹和曹操交好的,只是……曹操在迎天子之後,野心也越來越大,與袁紹的矛盾自然也越來越尖銳,許攸現在同樣明白,雙方已經無法共存。

許攸建議直接偷家,也是期望能夠讓曹操認清現實,等許都被攻陷,曹操也只能在陣前束手就擒了……

當然,以曹操的身份,估計投降之後,最好的結果就是封個虛爵,送到鄴城圈禁。

許攸連以後看望曹操的時候,帶什麼酒菜、如何在言語間潤物無聲的裝“嗶”,都已經打好了腹稿,可惜……袁紹沒有同意。

明明這的確也是對袁紹更有利的選擇!

許攸也不知道爲什麼,在他眼裡只是小角色的“阿瞞”,似乎在袁紹心裡,卻有很大的分量,令袁紹執着於正面擊敗曹操……

而此時曹操一面鑼鼓喧天、彷彿要支援白馬的樣子,一面帶着三萬精兵、其中包括最精銳的五千虎豹騎,悄然從白馬津西南、也就是黃河更上游位置的延津渡過了黃河,來到北岸!

第四百零五章 元讓的女兒也不錯!第三百二十二章 克容陵第二百六十一章 缺陷第二百一十章 悠悠蒼天,何薄於民第四百七十四章 拒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鴛鴦陣第五百七十八章 瘦死的駱駝第二百四十一章 鴛鴦陣第三百二十二章 克容陵第三百三十一章 曹操:^_^第九章 劉關張第五百一十二章 意欲何爲第三百六十八章 納吉第四百四十四章 漢水計劃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捱打第二百七十三章 後方的忙碌(二合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七十九章 威脅第三百零九章 適合過年的話題第四百零六章 頭鐵第四百七十二章 詐城第五百七十八章 瘦死的駱駝第五百八十二章 俘虜第四百二十一章 哼第一百七十四章 漁獲第五百三十七章 錦馬超第三十章 勸諫鬼才主簿閻第三百七十七章 士氏第一百六十九章 耗糧之計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蒼的明示第三百三十四章 斬首!第一百三十七章 曹操的騷操作第三百二十九章 包在爲父身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搏一搏第五百三十九章 楚兵之動第四百九十七章 當頭一棒第三百五十四章 天子之怒第十六章 科技樹第四百五十二章?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二十章 開蒙宗師,萬世書香第五百一十一章 南蠻之亂第三百二十六章 闖關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封官賜爵第二百五十八章 河內張氏第五百四十一章 張狂?第三百九十六章 諸葛第五百一十三章 蓄電池第三十七章 兩份大禮第五百九十七章 脫離第五百二十三章 啓蒙第七十六章 大愚若智第二十八章 辭行第五百四十一章 張狂?第一百六十一章 夏侯惇第五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三百九十三章 尚義任俠第五百零五章 交州漸定第五百三十一章 終將不眠第四百四十章 開荒軍團第五百五十七章 張魯降楚第十三章 沛郡太守第四百三十六章 西犬國第三百七十四章 失蹤第一百八十四章 子龍去向第五百五十三章 神將之戰第二百九十一章 談判的藝術第二百四十四章 金陵異聞第三百三十九章 江陵城第四百八十七章 第一條鐵路第二十五章 呂布往事第七十七章 奪烏江,三鬥孫伯符第十一章 尷尬第六百一十二章 蜀地動作第一百九十七章 建安三年第七章 鬼神之才第四百七十二章 詐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秋大夢(二合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無可避免第一百七十七章 壽春驚變第八十九章 臣擇君第三百零三章 南州士的算盤第五百零八章 陰暗的楚王第二百三十一章 重器第三百零七章 理想第二百八十章 世上竟有如此忠義之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四百二十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七十章 新星第三百五十六章 “直播”大朝會第二百八十八章 公孫氏第十章 容我想個字第二百一十四章 第三路軍封推感言第五百二十二章 益州的中間商困局第四百九十四章 針對黃金州人的預案第三百六十五章 滿堂青紫第四百四十四章 漢水計劃第八十四章 禮物第七十六章 大愚若智
第四百零五章 元讓的女兒也不錯!第三百二十二章 克容陵第二百六十一章 缺陷第二百一十章 悠悠蒼天,何薄於民第四百七十四章 拒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鴛鴦陣第五百七十八章 瘦死的駱駝第二百四十一章 鴛鴦陣第三百二十二章 克容陵第三百三十一章 曹操:^_^第九章 劉關張第五百一十二章 意欲何爲第三百六十八章 納吉第四百四十四章 漢水計劃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捱打第二百七十三章 後方的忙碌(二合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七十九章 威脅第三百零九章 適合過年的話題第四百零六章 頭鐵第四百七十二章 詐城第五百七十八章 瘦死的駱駝第五百八十二章 俘虜第四百二十一章 哼第一百七十四章 漁獲第五百三十七章 錦馬超第三十章 勸諫鬼才主簿閻第三百七十七章 士氏第一百六十九章 耗糧之計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蒼的明示第三百三十四章 斬首!第一百三十七章 曹操的騷操作第三百二十九章 包在爲父身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搏一搏第五百三十九章 楚兵之動第四百九十七章 當頭一棒第三百五十四章 天子之怒第十六章 科技樹第四百五十二章?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二十章 開蒙宗師,萬世書香第五百一十一章 南蠻之亂第三百二十六章 闖關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封官賜爵第二百五十八章 河內張氏第五百四十一章 張狂?第三百九十六章 諸葛第五百一十三章 蓄電池第三十七章 兩份大禮第五百九十七章 脫離第五百二十三章 啓蒙第七十六章 大愚若智第二十八章 辭行第五百四十一章 張狂?第一百六十一章 夏侯惇第五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三百九十三章 尚義任俠第五百零五章 交州漸定第五百三十一章 終將不眠第四百四十章 開荒軍團第五百五十七章 張魯降楚第十三章 沛郡太守第四百三十六章 西犬國第三百七十四章 失蹤第一百八十四章 子龍去向第五百五十三章 神將之戰第二百九十一章 談判的藝術第二百四十四章 金陵異聞第三百三十九章 江陵城第四百八十七章 第一條鐵路第二十五章 呂布往事第七十七章 奪烏江,三鬥孫伯符第十一章 尷尬第六百一十二章 蜀地動作第一百九十七章 建安三年第七章 鬼神之才第四百七十二章 詐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秋大夢(二合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無可避免第一百七十七章 壽春驚變第八十九章 臣擇君第三百零三章 南州士的算盤第五百零八章 陰暗的楚王第二百三十一章 重器第三百零七章 理想第二百八十章 世上竟有如此忠義之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四百二十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七十章 新星第三百五十六章 “直播”大朝會第二百八十八章 公孫氏第十章 容我想個字第二百一十四章 第三路軍封推感言第五百二十二章 益州的中間商困局第四百九十四章 針對黃金州人的預案第三百六十五章 滿堂青紫第四百四十四章 漢水計劃第八十四章 禮物第七十六章 大愚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