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第一條鐵路

楚歷三年十一月,魏國的錢款全部抵達,劉曄迫不及待扛着戰艦……啊不,乘着戰艦離開了楚國,終於可以回家過年!

蜀侯在楚歷四年,需要訂購鹽錦的三成定金,也已經籌備完成,並且在上個月順着三峽送了過來。

楚國也言而有信,在運着楚幣的船出夔門之後,新野一師就在組織撤離巴東郡。

不過三峽這一帶的佈置,卻完全不浪費,因爲……還要源源不斷向益州輸送各類商品,尤其是官方的鹽與錦!

劉璋果然最終還是答應了楚國的條件。

甚至還覺得,以楚國給自己價格,蜀侯府完全有利可圖!

能夠看出其中不妥,並且唯一有希望制止劉璋的張鬆,此時正代表劉璋,赴漢室朝廷“述職”,同時也是求助。

直到楚國都已經將蜀侯的定金,投入到了鐵路中,張鬆才返回城都。

然而此時劉璋都已經付了高額定金,並且……現在楚國也不可能再重新談過,想要毀約、就只能做好開戰的準備,而這是劉璋絕對無法接受的。

張鬆也只好退求其次,諫言劉璋千萬不要貪戀楚鹽、楚錦的利潤,務必將這生意,與其他士族分攤風險!

所謂的“風險”,並不是楚鹽、楚錦的利潤帶來的風險,而是……井鹽、蜀錦的大戶們,得知這個消息、並且自身市場不斷萎縮之後,可能會進行的危險舉動。

即便如此,張鬆依舊覺得不妥,只可惜楚鹽、楚錦的進入,已經無法制止,在暗自嘆息的同時,也感嘆着:不愧是楚王殿下!

實際上張鬆這種程度的“補丁”,本來就在白圖的預料之中,不過無所謂……

只要大量的楚鹽、楚錦進入益州,就必然會壓制蜀錦和井鹽,這兩種原本益州的支柱產業,哪怕劉璋與原本鹽錦大族合作,令他不會馬上被鹽錦大族記恨,也會造成益州本土的鹽錦減產。

原本的鹽錦大族,以有利可圖的成本,直接獲得楚鹽、楚錦,看似損失不大,然而接下來將是大量原本的鹽工、織工,一系列中間商,以及小作坊受到影響!

受反噬是必然的,只是從中上層反噬、還是從中下層反噬的區別而已。

當然,作爲心懷百姓,對益州民生疾苦也始終放在心上的楚王,提前就已經通知留守在巴東郡的趙雲、法正——在巴東郡吸納有經驗的鹽工、織工,不僅在巴東郡收留,並且提供舉家移居楚國本土的幫助。

尤其是對其中技藝精湛者,打探到相應情況之後,可以派人去請、給予優厚的移居條件。

楚國想要保持領先,也必須不斷吸納外來人才、並且不斷自我改進纔可以。

哪怕鹽場的保密再怎麼嚴格,現在也已經有泄露的跡象——也不排除是被推測到規律。

在青州、冀州沿海,海軍發現齊侯、魏國都有挖掘曬鹽場的企圖,只是許多關鍵之處,他們顯然也是半懂不懂,沒有階梯、分池,目前還沒有曬出任何成品鹽……

不過至少他們已經知道楚鹽是“曬”出來的,繼續摸索下去,遲早能夠有成果。

當然,短時間內想要達到楚國的程度,必須得挖走幾個核心專家才行!

其實井鹽、也就是採自地下鹽滷的鹽,也大有潛力可挖,無論是打井方式、採集方式都是如此。

哪怕當初白圖打深井抗旱的時候,如果益州當時就學一些的話,現在井鹽產量也會大爲提升。

其實後世人口龐大的現代,華夏大部分的用鹽,也正是來自於井鹽,而不再是海鹽,海鹽的巔峰只是在明清時候——對鹽的需求暴增之後,井鹽受到工業化的“加成”更大!

畢竟曬鹽工藝,哪怕結合現代技術,也改良有限,相比之下井鹽則是“翻天覆地”。

當然,那就是楚國西川之後的事情,只是現在提前收攏益州的鹽工、織工,對楚國來說有益無害。

……

也就在十一月末,楚國修建的第一到第四條鐵路,也已經完工。

倒不是楚國的修建速度有多逆天,而是這四條都是採礦區到附近中轉的路線,最長的十幾楚裡,最短的只有六楚裡——每楚裡相當於一千米,以楚王的身高爲一米八。

中型的真氣機,也已經可以供應十幾噸的載重下運行,的確大幅提高了礦物運輸,以及物資進入礦區的效率……

不過更多的還是試驗性質!

在工部的時候,試驗畢竟規模太小,看到這數楚裡的鐵路,的確能夠運行、並且的確大幅提升運輸效率之後,羣臣對於鐵路也才更加有信心。

當然,爲了儀式感,在試驗了幾次之後,將十二月初一,定爲正式運行的第一天,白圖也親自駕臨通車儀式……

爲此劉曄和秦宓離開的時候,甚至沒能見到白圖。

四條短鐵路,修建的地點都在會稽郡——礦石多的地方!

並且因爲會稽郡本身與楚國北部的交通限制,在這裡修建鐵路,消息要傳出楚國,也能稍微慢一些。

不過哪怕現在真氣列車在民間,依舊是“山間現鋼鐵瑞獸,爲楚國運輸交通”這種古怪傳言,但是……既然正式投入使用,“真氣機”的神奇,也必將陸續呈現到其他諸侯面前。

哪怕是在會稽,慢則一年,快則數月,估計齊侯和魏國都會得到消息嗎,只是他們要如何“接招”,還要之後的反應才知道。

鐵路對於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來說,有多麼重要,歷史上已經一次次驗證。

在沒有白兔效應的歷史上,這片土地錯過了工業革命初期、乃至於中期的幾乎所有發展機會,最終鐵路起步時,完全是作爲列強分割利益的道具,20世紀初期時,紛紛“幫忙”來修建。

最集中的十年間,列強們在華夏修建了八千多公里的鐵路。

後來清政府與民間志士發現鐵路的重要之後,開始籌備自修鐵路,然而……後來清政府在鐵路上的騷操作,也間接導致了武昌起義的出現。

可以說鐵路的修建史,就是20世紀初期,清政府末期的國運史。

又三十多年,新中國建立,百廢待興的時候,更是一年就修建了八千多公里的鐵路。

而現在白圖在會稽郡,已經開始了第一次“鐵路”的嘗試——雖然加在一起,也只有三十楚裡。

白圖和呂玲綺,也堅持要在第一次運行時,站在第一節車廂……或者說是車斗裡!

現在幾節列車,除了安放了中型真氣機的巨大車頭之外,其他都是沒有車頂、裝貨的大貨箱。

培訓好的初代列車駕駛員,得知後還有些緊張。

其他隨行的官員,見狀也不好在一旁站着,紛紛陪着白圖,進了簡陋的車斗裡,而且……第一節車斗,還非得是有些身份,以及鐵路的運營主要相關人員,才能夠進來,其他的都在後面的車斗裡。

列車啓動後,部分文官忍不住一趔趄,不過像是白圖這種金玉大將,自然是站的穩穩的!

不得不說,現在的真氣列車,沒什麼舒適性可言——本來也不是客車。

真氣機的“勁兒”很足,在機關學上的設計,更是本來就領先與能源方面,基本可以媲美19世紀後期的火車速度,時速可以達到五六十楚裡!

這已經是騎兵裸衝時的爆發速度,甚至還略有超出……

而且要知道,這種型號的真氣機供能的真氣列車,載重可以達到十幾楚噸。

對礦場的礦工,還有因爲礦場和水源而“發育”的小鎮中的居民來說,這堪稱是比任何奇觀,都更加鼓舞人心的“神蹟”。

對於周圍百姓的民心安撫效果,不下於神農精華推廣,只是範圍不像神農精華推廣、收穫時那樣——完美覆蓋所有推廣地區!

甚至包括會稽姬在,還有其他兩個有鐵路的縣姬,都因此而多了一套乘務員“皮膚”。

真氣列車的試運行成功,更加鼓舞了楚國的士氣,只是更多的集中在鋪就列車的幾個會稽郡的縣中,以及楚國的核心施政之臣中。

這次楚國朝廷並沒有刻意去宣傳,名義上也下了“禁口令”,只是執行力度並不大……

畢竟這麼大的列車在這兒,平時使用的不少都是普通勞工,範圍綿延數楚裡,甚至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地方應用,保密性還不如隱瞞了數年的鹽場,再怎麼都不可能完全保密。

只是用不宣傳、不鼓勵傳播的態度,來拖延真氣列車的曝光速度而已。

唯一主動宣傳的,就是積極普法——盜竊鐵軌視爲“劫掠稅銀”,造成後果的話,以故意傷人、殺人,從嚴論處!

因此在一些還沒有鐵路,或是正在鋪鐵路,但知道什麼真氣列車地方,就成了楚國在將鋼鐵鋪在地上……

此舉無疑更加令其他諸侯憤慨——你個楚王果然壞得很!

爲了糧價給普通百姓推廣真氣,現在又爲了鋼鐵價格,直接將鋼鐵鋪在地上?tui!

因爲還沒有無線電,消息傳播速度還很受交通的制約——而優先建鐵路的地方,都是原本交通不怎麼便利的地方,真正的長途線路,也需要一段時間的技術與經驗積累,以及……鋪設也需要時間。

畢竟白圖也只是有一硬盤的資料,而不是真的修過鐵路!

估計只要不是專門有人來調查,單憑口耳相傳,至少也得一年才能傳到中原,之後中原大概還要再來人確定、並且調查原理,一來二去,兩年後他們知道真氣機是什麼概念就已經不錯……

第一章 你看到我的小兔了嗎?第二十二章 揚州牧第五百九十八章 信你個鬼第一百一十八章 地氣有變第五百七十章 新星第一百六十四章 送糧(大章)第六章 睿智的呂玲綺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姬之謎第一百三十七章 曹操的騷操作第二百一十一章 九錫第五百零九章 楚歷五年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四百八十二章 楚外變遷第一百四十八章 似曾相識第五百一十二章 意欲何爲第一百六十八章 威武門之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興順七年第二十六章 六親不認孔文舉第四十九章 鬥陣第三百五十七章 輔漢七……六侯第三百零五章 于吉第一百四十五章 使者第二百七十六章 意外收穫第一百七十九章 威脅第三十九章 護衛第一百四十六章 旱情初起第六百零六章 猛張飛第四百五十六章?歸來第一百九十七章 建安三年第一百七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六十一章 夏侯惇第四百七十七章 陽光太刺眼第五百三十二章 規矩第四百四十章 開荒軍團第二百五十五章 真氣驅動弩第九十八章 暴雨第九十三章 魯肅:讖緯之事不可信!第六百一十一章 道不同第五百零七章 北方變故第三十八章 馬其頓第四十二章 勢大氣壯第三百七十八章 法正第二百九十四章 白虎祭第四百九十六章 學考倒計時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先生大才第五百零二章 出海第三百八十三章 薅兩嘬第二百零八章 我司馬朗一生……第七十一章 一斗孫伯符第二百四十五章 將軍,請自重第八十六章 子義你又調皮了第八十三章 異姬第二百九十九章 歲旦宴第一百四十八章 似曾相識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二百零二章 呂蒙急智第四百四十四章 漢水計劃第五百四十二章 郭淮第四百四十二章 歲旦宴第四百五十章 糧價第四十一章 高朋滿座袁公路第七十八章 烏江鬥,遺甲出第三百五十二章 其實我真的想中興漢室第四十二章 勢大氣壯第七十二章 民勇第四百三十二章 五味雜陳的榜首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五百七十八章 瘦死的駱駝第十章 容我想個字第四百二十五章 差距第三百三十七章 巴蛇姬第九十四章 天書第一百九十七章 建安三年第七十二章 民勇第一百零六章 拆分豫章第七十九章 項羽.冷漠.jpg第四百七十四章 拒戰第十八章 組合拳第五百一十六章 交州入楚第四百四十六章 臨盆第四百六十三章 版本大更新前的踟躕第四百四十二章 歲旦宴第一百八十七章 無名第三百三十七章 巴蛇姬第四百章 給孩子的第四百八十五章 車船之爭第三百五十七章 輔漢七……六侯第一百二十九章 榮譽與利益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川歸降第五百三十九章 楚兵之動第三百六十五章 滿堂青紫第七十四章 二斗孫伯符第三百六十五章 滿堂青紫第一百七十四章 漁獲第三百零六章 我于吉從不拍馬屁!第四百零六章 頭鐵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六章 睿智的呂玲綺第十三章 沛郡太守第八十六章 子義你又調皮了
第一章 你看到我的小兔了嗎?第二十二章 揚州牧第五百九十八章 信你個鬼第一百一十八章 地氣有變第五百七十章 新星第一百六十四章 送糧(大章)第六章 睿智的呂玲綺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姬之謎第一百三十七章 曹操的騷操作第二百一十一章 九錫第五百零九章 楚歷五年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四百八十二章 楚外變遷第一百四十八章 似曾相識第五百一十二章 意欲何爲第一百六十八章 威武門之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興順七年第二十六章 六親不認孔文舉第四十九章 鬥陣第三百五十七章 輔漢七……六侯第三百零五章 于吉第一百四十五章 使者第二百七十六章 意外收穫第一百七十九章 威脅第三十九章 護衛第一百四十六章 旱情初起第六百零六章 猛張飛第四百五十六章?歸來第一百九十七章 建安三年第一百七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六十一章 夏侯惇第四百七十七章 陽光太刺眼第五百三十二章 規矩第四百四十章 開荒軍團第二百五十五章 真氣驅動弩第九十八章 暴雨第九十三章 魯肅:讖緯之事不可信!第六百一十一章 道不同第五百零七章 北方變故第三十八章 馬其頓第四十二章 勢大氣壯第三百七十八章 法正第二百九十四章 白虎祭第四百九十六章 學考倒計時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先生大才第五百零二章 出海第三百八十三章 薅兩嘬第二百零八章 我司馬朗一生……第七十一章 一斗孫伯符第二百四十五章 將軍,請自重第八十六章 子義你又調皮了第八十三章 異姬第二百九十九章 歲旦宴第一百四十八章 似曾相識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二百零二章 呂蒙急智第四百四十四章 漢水計劃第五百四十二章 郭淮第四百四十二章 歲旦宴第四百五十章 糧價第四十一章 高朋滿座袁公路第七十八章 烏江鬥,遺甲出第三百五十二章 其實我真的想中興漢室第四十二章 勢大氣壯第七十二章 民勇第四百三十二章 五味雜陳的榜首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五百七十八章 瘦死的駱駝第十章 容我想個字第四百二十五章 差距第三百三十七章 巴蛇姬第九十四章 天書第一百九十七章 建安三年第七十二章 民勇第一百零六章 拆分豫章第七十九章 項羽.冷漠.jpg第四百七十四章 拒戰第十八章 組合拳第五百一十六章 交州入楚第四百四十六章 臨盆第四百六十三章 版本大更新前的踟躕第四百四十二章 歲旦宴第一百八十七章 無名第三百三十七章 巴蛇姬第四百章 給孩子的第四百八十五章 車船之爭第三百五十七章 輔漢七……六侯第一百二十九章 榮譽與利益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川歸降第五百三十九章 楚兵之動第三百六十五章 滿堂青紫第七十四章 二斗孫伯符第三百六十五章 滿堂青紫第一百七十四章 漁獲第三百零六章 我于吉從不拍馬屁!第四百零六章 頭鐵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六章 睿智的呂玲綺第十三章 沛郡太守第八十六章 子義你又調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