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九錫

“伯達,那車騎將軍府的朱治回來了,還帶着張繡的謀士,看來……南陽那邊,很可能是倒向江東了!這可如何是好?”曹丕有些心急的對司馬朗問道。

曹丕畢竟還只是十三歲的孩子,平時全靠演技硬撐,到了真拿主意的時候,難免手忙腳亂。

因爲曹丕和司馬朗正在金陵,反而無法得知丞相府的消息——曹操不可能不遠千里的,將太重要的消息送到金陵……

否則說不定曹丕和司馬朗沒拿到,就先被白圖截獲了!

也正是因此,曹操給了曹丕和司馬朗,很大的臨陣決策之權,這也考驗了司馬朗的判斷力。

“公子不必心急,白公此時也已經向西調兵,顯然首要目標乃是荊州,而且南陽新附,袁術遺部得知消息之後,肯定也會揮軍穰城,張繡沒有餘力北上的,其實……無論張繡是投車騎府還是投丞相府,短時間內並無區別。”司馬朗說道。

張繡倒向車騎將軍府,對丞相府影響大嗎?

當然大!

如今曹操是期望能夠和白圖保持一定的默契,一個入荊州、一個決河北……

而宛城所在,地處南陽與中原的門戶,隨時可以進圖潁川。

宛城倒向白圖,就成了白圖隨時可以教育曹操,曹操卻無法還手的局面,這就不再是“默契”,而是要奢求白圖單方面的忍讓。

不過曹丕可以急,但司馬朗必須坐得住,而且剛剛說的雖是安慰之言,但也並非沒有道理。

屯駐在淮河上游沿線的袁術遺部,現在纔是最緊張的——相當於東西兩側,被白圖夾擊了起來。

一旦他們主動用兵,則宛城短時間內,肯定無力北顧。

“但如果白圖先打下荊州的話……”曹丕也沒有那麼好哄。

“不,那就是主公和荀令君他們要考慮的事情了,我們現在真正要做的,是讓主公可以毫無顧忌的袁紹交戰……哪怕只是一個示好合作的信號也好。”司馬朗說道。

“那該怎麼做?”曹丕主動問道。

“明日……我單獨去求見白公,公子權且留在驛館,以免白公拒絕的話,再無迴旋。”司馬朗說道。

第二天,司馬朗主動請見,帶來了丞相府的友善與“建議”。

……

“大將軍?曹丞相欲置袁紹於何地?而且……即是朝廷命官,自有朝廷封旨,何必現在告訴我呢?”白圖對面前的司馬朗反問道。

沒錯,司馬朗剛剛告訴白圖的,是丞相期望白圖能夠晉位大將軍——名義上要高於車騎將軍,不過實際上……現在都是各玩各的。

建安年號,已經用了第四年,漢室威信也已經越來越流於表面,車騎將軍也好、大將軍也好,能使喚動的也都只是自己的人。

不過現在的大將軍,乃是袁紹,白圖這時自領大將軍的話,相當於明面上與袁紹反目。

“丞相擔心白公謙而不受,故而命外臣先來一探。”司馬朗說道。

“這大將軍……是否能調動許都兵馬?”白圖直接問道。

“許都由丞相坐鎮,自是不勞將軍。”

不用說話,白圖看司馬朗的眼神,就令後者知道,這是在說“既然無用,我爲何要受”?

“大將軍掌管天下兵馬……”

司馬朗說到一半,就看到白圖鄙夷的眼神,不過依舊繼續說道:“丞相願與白公,分幷州之馬,以共匡扶漢室。”

分幷州之馬?

白圖的確很缺馬,現在袁紹一統河北,掌握着華夏最大的馬源,連中原想要馬都不容易,更何況是揚州?

至於益州的滇馬……雖然個頭小一些,更適合負重、而不善衝鋒,但白圖也能對付用,然而中間也隔着劉表,白圖只能零散的利用“鹽引”換到一些。

在甘寧走通去遼東的海路之前,騎兵將一直是白圖的短板!

然而現在司馬朗這空頭支票,有任何可信度嗎?

等袁紹被擊敗,曹操還會這麼好說話?

再說……甘寧的船隊,也已經開始探海路了,白圖對此持樂觀態度。

白圖喝了口茶,根本不搭腔。

“白公總理揚州、平定袁逆,功在社稷,利在萬民……丞相早有所念,欲爲白公請授九錫!”司馬朗一咬牙說道。

見到白圖這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司馬朗也只好說些實際的。

“九錫……這不大好吧?估計一兩次的話,我肯定會拒受的。”白圖一臉正氣的說道。

司馬朗見狀嘴角一抖道:“當然不會是……一兩次。”

白圖這才點了點頭,作爲一名君子,“三辭三讓”還是要做的。

承認“大將軍”的位置,對白圖來說,也是順水推舟,意義是徹底敲定與曹操的結盟,主動撩撥袁紹作爲“投名狀”。

之所以白圖能開口要好處,是因爲白圖在這次聯盟中佔據主動……

不過真指望曹操割兩個郡給他,卻是不可能的,之前的什麼共分幷州之馬,也只是信口一說,白圖估計司馬朗自己都沒當真。

相比之下,這授九錫倒是剛剛好……

既不至於令曹操心疼,也令白圖有接受的動力!

什麼是九錫?一種《禮記》中記載的,天子賜給諸侯的禮器,加九錫則是這種儀式。

《禮記》主要寫的是先秦時候的禮制,這裡的“天子”、“諸侯”,指得自然也是周天子和各國的諸侯王,和漢代的大一統天子,只是名字一樣,實際是截然不同的體系。

而先秦時候誰授過九錫,其實已經不可考,傳說中周公旦被授過九錫,不過……在大一統的漢代,研究九錫只是學術目的,大一統的天子怎麼可能授人九錫?

當然,事無絕對,正常情況下不會有什麼授九錫,但是……比如在二百年,王莽就被加九錫!

在沒有白圖效應的歷史上,其後,曹操被加九錫、孫權被加九錫、司馬昭被加九錫,桓玄被加九錫、南朝四國的開國皇帝,輪着個遍都受過前朝九錫,李淵、王世充、高歡……

放眼望去,一票的帶忠臣!

現在還只有一個王莽,不算太敏感,另外對於白圖來說,和“大將軍”不一樣,“授九錫”是和實際好處的。

大將軍也還是漢臣,在現在來說,除了得罪袁紹之外,這大將軍幾乎沒什麼作用,甚至名義上也低於三公合一的丞相。

然而“加九錫”這儀式之後,漢天子和白圖,究竟是君臣的關係,還是周天子與諸侯王那種朝見的關係,那就有得掰扯。

短時間內,白圖肯定還是要“匡扶漢室”的,退讓幾次、實在受不住漢室的盛情,接受九錫的時候,白圖也會(找代筆)寫一篇表明這種立場的賦,但曹操掌握朝廷的優勢,對於白圖來說,將被極大壓縮。

於是,建安四年三月,白圖領大將軍之位,與朝廷統一口徑的指責袁紹的不軌行爲!

與此同時,一份不僅在朝中,連同在丞相府,也引來了巨大爭議的詔書,終究還是發了出來——授白圖楚侯、加九錫。

雖然白圖第一時間,就發表了《拒九錫賦》,並且辭讓了朝廷的好意,但是……明眼人誰都知道,折騰兩三次、三五個月,只怕還是會最終落實!

不僅在朝廷中,有朝臣指桑罵槐的指責這一舉動,荀彧也因此而稱病了數日。

荀彧名義上是“尚書令”、也是大漢的朝臣,但誰都知道,他同時也是丞相府的衆謀之首。

對於加九錫,荀彧表現出了很大的抗拒,直到數日後,曹操親自到府上看望,長談一番之後,荀彧才重新“上班”。

在沒有白兔效應的歷史上,荀彧也是在曹操授九錫的問題上,與曹操、以及曹操的幕僚集團,發生了意見衝突,最終收到了曹操的空食盒後,荀彧服毒自盡。

荀彧作爲曹操的謀首,難道反而是忠於漢室的?一直就沒有發現,曹操對漢帝已經越來越不尊重、甚至曹操殺了有身孕的董貴人時,荀彧都還覺得曹操是忠臣?

遲鈍到加九錫的時候,才發現曹操的野心?

當然不是!

荀彧不相信朝廷、不相信羣臣,甚至不相信漢天子,而是相信曹操的。

但與此同時,他卻希望曹操能夠止於丞相,甚至希望代代都能有一位有能力的人,“架空”漢天子,同時也維繫漢室的長久。

漢王朝第一個大一統、且長壽的王朝,白圖看漢朝,只當它是無數封建王朝中的一個,而荀彧看漢王朝,卻是唯一的。

因此他不希望改朝換代成爲一種習慣,而是更希望萬世唯漢、能者掌朝……

與其說是忠於漢室,不如說荀彧是在政治理念上,與主張篡位的一派有衝突。

只是……家天下的背景下,皇帝位置的吸引力,終究比權相要大得多,丞相府功臣也遠遠無法與開國功臣相比。

荀彧的政治主張,令他在曹操陣營中成了孤家寡人,哪怕其他荀氏子弟、其他被他舉薦上位的鐘繇、陳羣等人,這時也都站在他的對立面。

加之當時曹操在積極討伐劉表,荀彧坐鎮後方,兩人疏於溝通,而這種情況下,被所有人厭惡、詆譭的荀彧,不可避免的在曹操心裡,形象不斷惡化,最終死於一個空食盒。

而現在,曹操主導爲白圖加九錫,無疑也令荀彧看到了一些不好的苗頭。

不過畢竟不是曹操自己授九錫,而且現在荀彧和曹操正蜜裡調油,其他丞相府的文臣武將,除了最核心的一小撮,大多還都在袁紹的陰影下瑟瑟發抖,沒人將荀彧當成是攔路虎,故而荀彧終究還是選擇了和解。

只是對於司馬朗的自作主張,荀彧十分不滿——曹操當然不會告訴他,這是司馬朗離開前,曹操自己給他的候選條件之一。

同時對於默認的白圖,荀彧也已經路轉黑,和郭嘉一下子有了共同語言……

第四百四十章 開荒軍團第五十二章 伏賓入場第四百九十八章 六坑之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假威白馬第三百六十六章 招聘廣告第二百八十一章 獻璽第六十七章 我當以國士報之第五十七章 荊淮議和第四百零一章 老了?第四十三章 叫陣第二百五十四章 真氣機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公肉第七十四章 二斗孫伯符第三百五十一章 南郡有變第一百五十四章 互助第五百二十八章 各有劇本(大章)第五百二十四章 開闢南疆(大章)第七十七章 奪烏江,三鬥孫伯符第五百六十三章 陽平關第四百七十八章 楚巴東郡第五百一十七章 萬里之隔的“對話”第四百一十九章 歸金陵第四百四十三章 新劇目第十八章 組合拳第三百九十一章 槍第四百三十九章 殿閣之議第四百九十二章 人選第一百九十五章 告狀第三百二十章 強攻第一百九十九章 質子與檢閱第二百二十三章 拋棄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師府的困境第三百六十五章 滿堂青紫第一百七十八章 馳援第二百七十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六十七章 遠洋損失第三百二十六章 闖關中第五百五十八章 緣木求魚第三十三章 天下第一第五十一章 憋屈的埋伏第二百二十二章 拔寨第九十九章 埋伏第三百四十九章 急報第五百六十四章 拆第四百九十一章 致仕第六百一十七章 爆錘第五十八章 神器第一百四十章 信息戰場第五百六十五章 漢中大捷第四十七章 約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袁氏流亡第七十三章 鏖戰第五十章 掎角開陣第十三章 沛郡太守第二百一十一章 九錫第三章 開會第五百零九章 楚歷五年第四百四十九章 袁氏流亡第二章 我看到你的機甲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士氏第六百零一章 真誠的法正第二十二章 揚州牧第三百八十三章 薅兩嘬第一百五十四章 互助第一百九十六章 反噬第一百七十九章 威脅第四百零六章 頭鐵第二十一章 隱藏效果第二百六十二章 陸康發現事情並不簡單第二百零七章 清廉儉樸第四百六十九章 瞿塘關第二百一十一章 九錫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川歸降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蒼的明示第六百一十八章 錘爆第五百九十三章 長安驚變第二百九十章 隨和的甘寧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五百九十七章 脫離第五百二十七章 無可避免第五章 原來你也是謀士?第三百六十章 正月十五平諸呂第三百九十五章 職銜第六百一十二章 蜀地動作第二百一十三章 小病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助人爲樂第二百零八章 我司馬朗一生……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五百八十八章 佔據第五百一十三章 蓄電池第五百二十章 追寇第二百七十六章 意外收穫第一百六十一章 夏侯惇第一百六十三章 夏侯涓的報仇(大章)第二百三十一章 重器第八十一章 義助第三百零七章 理想第七十章 孫策叫陣第二百三十九章 換帥第五百六十章 最真實的楚學
第四百四十章 開荒軍團第五十二章 伏賓入場第四百九十八章 六坑之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假威白馬第三百六十六章 招聘廣告第二百八十一章 獻璽第六十七章 我當以國士報之第五十七章 荊淮議和第四百零一章 老了?第四十三章 叫陣第二百五十四章 真氣機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公肉第七十四章 二斗孫伯符第三百五十一章 南郡有變第一百五十四章 互助第五百二十八章 各有劇本(大章)第五百二十四章 開闢南疆(大章)第七十七章 奪烏江,三鬥孫伯符第五百六十三章 陽平關第四百七十八章 楚巴東郡第五百一十七章 萬里之隔的“對話”第四百一十九章 歸金陵第四百四十三章 新劇目第十八章 組合拳第三百九十一章 槍第四百三十九章 殿閣之議第四百九十二章 人選第一百九十五章 告狀第三百二十章 強攻第一百九十九章 質子與檢閱第二百二十三章 拋棄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師府的困境第三百六十五章 滿堂青紫第一百七十八章 馳援第二百七十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六十七章 遠洋損失第三百二十六章 闖關中第五百五十八章 緣木求魚第三十三章 天下第一第五十一章 憋屈的埋伏第二百二十二章 拔寨第九十九章 埋伏第三百四十九章 急報第五百六十四章 拆第四百九十一章 致仕第六百一十七章 爆錘第五十八章 神器第一百四十章 信息戰場第五百六十五章 漢中大捷第四十七章 約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袁氏流亡第七十三章 鏖戰第五十章 掎角開陣第十三章 沛郡太守第二百一十一章 九錫第三章 開會第五百零九章 楚歷五年第四百四十九章 袁氏流亡第二章 我看到你的機甲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士氏第六百零一章 真誠的法正第二十二章 揚州牧第三百八十三章 薅兩嘬第一百五十四章 互助第一百九十六章 反噬第一百七十九章 威脅第四百零六章 頭鐵第二十一章 隱藏效果第二百六十二章 陸康發現事情並不簡單第二百零七章 清廉儉樸第四百六十九章 瞿塘關第二百一十一章 九錫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川歸降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蒼的明示第六百一十八章 錘爆第五百九十三章 長安驚變第二百九十章 隨和的甘寧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五百九十七章 脫離第五百二十七章 無可避免第五章 原來你也是謀士?第三百六十章 正月十五平諸呂第三百九十五章 職銜第六百一十二章 蜀地動作第二百一十三章 小病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助人爲樂第二百零八章 我司馬朗一生……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五百八十八章 佔據第五百一十三章 蓄電池第五百二十章 追寇第二百七十六章 意外收穫第一百六十一章 夏侯惇第一百六十三章 夏侯涓的報仇(大章)第二百三十一章 重器第八十一章 義助第三百零七章 理想第七十章 孫策叫陣第二百三十九章 換帥第五百六十章 最真實的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