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啓蒙

“大王,臣請……以楚貨之利,建戰船、興工坊,同時禁止協議之外的楚貨入西川,或是收取額外稅賦。如此不僅可震懾荊楚,且南蠻之禍也能夠不戰自解!”張鬆對劉璋獻策道。

張鬆的提議,與其說是“計策”,不如說是大方針。

是想要從根本,緩解劉璋和一部分大士族食利於“中間商”經濟,轉而以楚貨之便,收攏民力,發展益州自己的工坊,漸漸扭轉局面。

如此一來,興辦工坊也需要人力,之前因爲蜀錦、井鹽產業的崩潰,而帶來的“失業”緩解,自然南蠻入侵的根本原因,也會得以緩解。

現在的南蠻入侵,一方面是楚國正在南中大搞“楚學新南中建設”,令一部分不滿的南中部族北上,另一方面就是利益受損的西川南部大族,與南蠻合流,紛紛禍亂一方,企圖割據自治……

如果用協約中的楚貨的利潤,來發展自身,至少衝突會削弱許多,同時再限制協約之外的楚貨,肆無忌憚的流入,給益州自己的工坊,留下發展的空間……其實益州不是沒有翻盤的機會!

張鬆其實也有些後悔,畢竟當初是他提議劉璋,將與楚國的協議進口的楚貨,作爲“利益”分給其他大士族,藉以拉攏住一部分,也好穩定西川。

結果反而造成了連鎖反應……

也不能怪張鬆目光短淺,畢竟這一幕,是之前沒有發生過的,以此時經濟學的理論水平……看懂、吃透《管子》,就已經能算貨殖之道的名臣。

實在是沒見過楚國的這些花活兒!

張鬆好歹在一開始,就看出了楚貨流入,將對益州的“士農工商”,各個階層造成傷害,只是可惜……依舊爲時代束縛,只想着縫縫補補,錯過了從一開始就撥亂反正的機會。

現在楚國的技藝還在不斷提升,生產力的差距愈發擴增,加之看到魏國這個成功的例子,這才漸漸醒悟。

畢竟萬變不離其宗,當張鬆意識到哪裡不對之後,追溯其本源,雖不明白太多原理,但也隱約找到了問題所在。

可惜,張鬆的提議,卻響應者寥寥。

益州也不乏想要腳踏實地的發展工坊的人、的士族——其實按照世家的處事邏輯,這才應該是正途!

二十年前的世家,重視的是土地、是經典傳承,而此時之工坊,不就是彼時之土地,此時之工藝技藝,不就是彼時之經典傳承?

什麼時候,世家墮落到要放棄自己的基礎,轉而去追求鏡花水月的利益?

只能說……

是劉璋一開始騷操作,加上楚國有意的推波助瀾,一波將西川的士族打懵,“醒”過來之後跑錯了方向。

另外其實還有一重根本原因……

益州府掌權的重臣中,很大一部分,是當初和劉焉一起入益州的外來者,其中就以吳懿爲首。

這些外來者在益州不過二十年,根沒有徹底紮下來,自然也就更加求利,而不是求本,他們哪怕是對外的利益,與益州士族並不完全一致。

在這批人的帶動下,一部分益州士族也“浮躁”起來。

張鬆此時還能夠得到鄭度、黃權,以及背後一部分士族的支持,就已經算是華夏士族的祖傳智慧沒丟乾淨。

然而如今連吳懿這種西川扛鼎重臣,都已經“中間商”當得正歡,自然不會有什麼太多支持,甚至給張鬆帶來了不少抨擊。

最後吳懿站出來,說了句“公道話”,讓雙方各退一步,將代理楚貨的稅收,又提了提,用於南部的戰事。

算是暫時平息了爭端,不過……治標不治本。

與此同時,黃權府上,其嫡長子黃崇,此時已經徹底接受了“啓蒙部”的啓蒙,認可楚國的最終目的,是“八荒六合,四良如一”。

對楚國內部、或者說是在煽動底層時,比如對韓人,宣傳楚學的重點就是“四良如一”,也就是以“士農工商”的的絕對平等爲最終理想目標。

而對於楚國之外、說服中高層目標時,啓蒙部除了輸出“四良如一”之外,還要說服目標認可“八荒六合”——也就是“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在楚學的光耀之內,並無敵我之別的意思。

此時黃崇就已經相信,楚國是要真正爲了“所有人”的,並不需要過於擔心,益州併入楚國後,會被“分而食之”。

的確現在看來,楚國在利益分配雖不完全平等,但至少是趨近於平等,荊州的本土士族,也在奮起直追,最重要的是,荊州士族……絕對稱不上被打壓。

至於短期內的被收割,完全是實力原因,畢竟起步慢了。

黃崇最初的時候,並不知道這位和自己聊得很投緣的楚商,是楚國機密部門的成員,不過現在……自然已經猜到。

並且爲了益州能夠早日併入楚國懷抱,黃崇開始明裡暗裡的利用自己的身份,打探消息,並且爲啓蒙部的其他成員在益州鋪路,還暗中試探自己父親的態度,甚至試圖間接說服黃權。

同樣的事情,在益州、乃至於整個大漢、全天下,都在發生着。

否則……

黃權也不會和一個楚商見面,現在黃權也能猜到,幾個月前,介紹自己和這位“楚商”見面、並且相識的小夥伴,恐怕早就已經被啓蒙,只是心照不宣、沒有說出來而已。

甚至此時在西川平定南蠻的前沿,正在與南中百蠻、益州郡士族聯軍交戰的犍爲郡,此時正自提一軍,奉主帥張任之命,率數千衆堅守城寨的孟達,也正和“啓蒙部”聯繫着。

而且相比之下,孟達不能算是被啓蒙,而是……單純的被策反!

只是藉助啓蒙部深入敵內的影響力,令自身活動更加方便,同時也更容易聯繫法正而已。

當初孟達是和法正一起入蜀的同鄉好友,原本和法正一樣,都不是很受看中。

算起來還是藉助啓蒙部的力量,才令孟達受到了張任的賞識,有了出頭的機會——否則孟達早就去投靠自己的同鄉法正!

現在孟達更想要在倒戈的時候,發揮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立下功勳,而不是單純去抱大腿。

Www ★тт kΛn ★¢ ○

可惜的是,也有啓蒙部的成員,想要以趙雲、張繡與張任的關係,去說服張任,結果直接被張任斬首明志,幸而沒有牽扯到孟達這根線……

第六百一十八章 錘爆第八十四章 禮物第三百零九章 適合過年的話題第三百六十二章 只取萬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白馬之殤第四百三十章 變化的禮部第五百七十一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六百一十一章 道不同第六百零五章 理想幻滅的孔明第五百六十五章 漢中大捷第三百六十二章 只取萬一第九章 劉關張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川歸降第三百二十一章 血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父子相見第九十五章 戰亂的中原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陵風采第三百一十一章 演技第二百一十七章 反激第一百八十七章 無名第六十章 藺相如慘被黑第二百九十章 隨和的甘寧第二百一十四章 第三路軍第三百七十九章 好人白圖第五百九十一章 仿製火炮?第五百九十二章 接回來(大章)第二百零二章 呂蒙急智第三十五章 我白圖只憑一顆真心第六百章 齊地亂局第三百七十二章 勤奮的楚王第五百八十三章 團聚第四百八十七章 第一條鐵路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蒼的明示第五百零四章 立項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安第二百零三章 將軍與樵夫第二百四十六章 女官第五百八十四章 搏一搏第二百零九章 打擊第四百一十五章 傻孩子第八十三章 異姬第二百零八章 我司馬朗一生……第五百九十五章司馬懿的籌碼第五百零三章 波第五百四十二章 郭淮第四百一十章 憂第四百一十七章 共情第六十四章 白虎授首第八十一章 義助第五百二十一章 小敗第五百二十五章 陳宮的妙用第五百五十八章 緣木求魚第七十八章 烏江鬥,遺甲出第二百三十三章 步人甲第四十二章 勢大氣壯第三百四十一章 恐怖的精神力第四十章 水賊小將第五百四十章 漢中之戰第三十二章 江面激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嚼慢嚥第二百六十七章 望空與摩忽肯第五百四十七章 鳳翼天翔第二百零四章 蛇勁第五百六十八章 楚國的底氣第四百二十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九十章 拜訪第二百七十七章 條件第五百九十三章 長安驚變第五百五十七章 張魯降楚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一百零四章 霸王渡江第五章 原來你也是謀士?第三百七十章 張鬆第五百六十五章 漢中大捷第二百三十四章 同一場酒宴不同的人心第二百六十章 裝病第八十九章 臣擇君第五百九十四章 長安局勢(二合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審判第二百七十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一十三章 蓄電池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秋大夢(二合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招聘廣告第二百七十三章 後方的忙碌(二合一)第五百章 楚國的祭禮第五十七章 荊淮議和第二百六十章 裝病第四百五十六章?歸來第九十五章 戰亂的中原第四百二十九章 申請交易第二百六十五章 五溪蠻第四百四十五章 漢中決議第三百一十九章 廊橋車與呂公車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鄭之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封官賜爵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九十九章 埋伏第三百二十章 強攻第五百八十三章 團聚第二十章 開蒙宗師,萬世書香
第六百一十八章 錘爆第八十四章 禮物第三百零九章 適合過年的話題第三百六十二章 只取萬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白馬之殤第四百三十章 變化的禮部第五百七十一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六百一十一章 道不同第六百零五章 理想幻滅的孔明第五百六十五章 漢中大捷第三百六十二章 只取萬一第九章 劉關張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川歸降第三百二十一章 血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父子相見第九十五章 戰亂的中原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陵風采第三百一十一章 演技第二百一十七章 反激第一百八十七章 無名第六十章 藺相如慘被黑第二百九十章 隨和的甘寧第二百一十四章 第三路軍第三百七十九章 好人白圖第五百九十一章 仿製火炮?第五百九十二章 接回來(大章)第二百零二章 呂蒙急智第三十五章 我白圖只憑一顆真心第六百章 齊地亂局第三百七十二章 勤奮的楚王第五百八十三章 團聚第四百八十七章 第一條鐵路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蒼的明示第五百零四章 立項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安第二百零三章 將軍與樵夫第二百四十六章 女官第五百八十四章 搏一搏第二百零九章 打擊第四百一十五章 傻孩子第八十三章 異姬第二百零八章 我司馬朗一生……第五百九十五章司馬懿的籌碼第五百零三章 波第五百四十二章 郭淮第四百一十章 憂第四百一十七章 共情第六十四章 白虎授首第八十一章 義助第五百二十一章 小敗第五百二十五章 陳宮的妙用第五百五十八章 緣木求魚第七十八章 烏江鬥,遺甲出第二百三十三章 步人甲第四十二章 勢大氣壯第三百四十一章 恐怖的精神力第四十章 水賊小將第五百四十章 漢中之戰第三十二章 江面激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嚼慢嚥第二百六十七章 望空與摩忽肯第五百四十七章 鳳翼天翔第二百零四章 蛇勁第五百六十八章 楚國的底氣第四百二十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九十章 拜訪第二百七十七章 條件第五百九十三章 長安驚變第五百五十七章 張魯降楚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一百零四章 霸王渡江第五章 原來你也是謀士?第三百七十章 張鬆第五百六十五章 漢中大捷第二百三十四章 同一場酒宴不同的人心第二百六十章 裝病第八十九章 臣擇君第五百九十四章 長安局勢(二合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審判第二百七十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一十三章 蓄電池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秋大夢(二合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招聘廣告第二百七十三章 後方的忙碌(二合一)第五百章 楚國的祭禮第五十七章 荊淮議和第二百六十章 裝病第四百五十六章?歸來第九十五章 戰亂的中原第四百二十九章 申請交易第二百六十五章 五溪蠻第四百四十五章 漢中決議第三百一十九章 廊橋車與呂公車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鄭之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封官賜爵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九十九章 埋伏第三百二十章 強攻第五百八十三章 團聚第二十章 開蒙宗師,萬世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