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足夠的理由,感謝自己也沒什麼大礙。
而且戚昊確實讓人感慨。
一個億萬富翁,手裡掌握着大量的優質股票,經營着幾家非常有前途的公司,他還是一個非常有天賦的導演,拍出來的電影叫好又叫座。
無論幹什麼,都比當演員更有前途。
這樣的人,如果說不是熱愛還能是什麼。
誰敢和他比熱愛啊。
現場自然是給了他熱烈的掌聲。
哪怕是有人覺得文森特·加洛的演技也不錯,可一想到戚昊是個億萬富豪,頓時也對他充滿了欽佩之情。
隨後的最佳導演銀獅獎被執導《傷心小號曲》的阿萊克斯·德拉·伊格萊希亞摘走。
評審團大獎銀獅獎給了執導《必要的殺戮》的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
這兩部都是屬於呼聲很高的電影。
嗯,金獅獎呼聲很高的電影。
但是很顯然,他們都沒有可能再拿金獅獎了。
金獅獎不出意外的……
被昆汀給了他前女友索菲亞·科波拉。
對於昆汀在頒這個獎前的陳詞濫調和虛僞就不重述了,
早在9月1日本屆電影節召開首場新聞發佈會時,昆汀就曾說過,自己評獎將舉賢不避親。
“如果我媽參賽,如果拍得好,我也沒有理由不頒獎給她。”
雖然昆汀最終沒有能夠把金獅頒給他媽,但也還是把這個世界影壇的巨大榮譽頒給了前女友索菲亞·科波拉。
人們不應該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這個結果卻還是讓昆汀之心路人皆知。
宣佈這個獎項時,頒獎大廳裡掌聲稀落,記者大廳裡噓聲一陣。
很顯然,這是個冷門,卻不是意外。
倒是科波拉顯得相對淡定。
獲獎的時候大談她的父親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而《在某處》是一部自傳色彩濃厚的影片,有她父親和她本人的影子。
讓戚昊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區長父親》。
人家坦誠的毫不掩飾。
在頒獎禮結束後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身着綠色短裙的科波拉淡淡地表示,得獎非常意外。
同樣是在新聞發佈會上,昆汀惱羞於各國記者存心揭疤的提問,多次漲紅了臉用豎中指作答。
漲紅了臉……
呃,至少說明老哥還是要臉的。
只是不太多。
但是這種狡辯如此無力,以至於他不得不多次拒絕回答相似的問題。
戚昊都有些同情這哥們了。
由於影帝的爭議不算太大,所以,在記者發佈會上,戚昊主要就是聊一聊他的入行和表演理念。
從小龍套開始的人生經歷。
十六歲出道的小演員,走了十三年走到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舞臺上,加冕影帝桂冠。
哪怕是拿到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也賊特麼的勵志。
當媒體知道戚昊爲了這部電影做了三個月的鄉村觀察,無數個日日夜夜對角色的揣摩,也就不奇怪他爲何能夠表演的如此傳神了。
早在戚昊摸到獎盃的那一刻,系統就提示戚昊完成了任務。
不過,他並沒有立刻確認。
就在本月28號,就有一個長春電影節,戚昊也被提名了最佳男主角。
到時候可以看看能不能拿獎。
如果長春電影節拿不到影帝,還有10月16日的第19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到時候會頒發第30屆大衆電影百花獎的獎項。
金雞百花是輪流的,今年輪到了百花獎。
金雞獎是專家獎,華表獎是政府獎,而百花獎是觀衆獎。
觀衆獎!
觀衆評選出來的影帝!
比演技,他或許不是最屌的。
比觀衆,他或許,不,他肯定是最屌的。
如果戚昊拿不到百花獎,他敢說這破爛玩意絕對有黑幕。
此外,還有11月20日的金馬獎。
雖然拿了國際大獎,就不太容易再拿國內大獎,但是也並不是沒有類似的情況。
2000年的《花樣年華》,就讓樑超威拿了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影帝,還有第20屆香江電影金像獎影帝。
此外,樑超威的《重慶森林》《無間道》都是金馬金像雙影帝。
拿金馬金像雙影帝影后的特別多。
張蔓鬱的《阮玲玉》更是拿了柏林影后之外,又拿了金像金馬影后。
戚昊完全可以等到金馬獎頒獎禮結束了之後,再結算這個主線任務。
百花影帝是穩的。
長春影帝和金馬影帝雖然不穩,但是也有相當大的概率。
反正至少是有威尼斯和百花保底。
到時候大概率能夠獲得比“主線任務1”更豐厚的超額任務獎勵。
戚昊回到國內,受到了熱烈的迎接。
因爲他是跟着劇組一起回來的。
人多眼雜,行程根本沒有辦法完全保密。
不過,戚昊也沒想過避開媒體。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錦衣夜行不如榮歸故里。
《hello!樹先生》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大放異彩,戚昊拿了影帝,這絕對是很長臉的好事。韓傑雖然沒有直接拿獎,但是他是編劇兼導演,能夠入圍主競賽單元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榮耀了。
此外,能夠捧出一個威尼斯影帝也是很漲面子的事情。
僅憑這一部電影,韓傑就非同凡響了,至少短時期內不愁沒人投資他新電影。
當然,他也確實不愁投資。
他的劇本和執導,給戚昊帶來了至少一座威尼斯影帝獎盃,極有可能還有其他的影帝獎盃。
這是多大的恩情啊。
別的演員可能沒那麼認,但是戚昊這邊絕對金牌認證。
衆所周不知,韓傑的這部電影給戚昊帶來的不止是影帝,還有至少50萬蘋果股票。
這收益至少有十億。
只要你韓傑不死,你就往死裡拍,拍什麼都給你錢。
而且,機場被媒體這麼一堵,對《hello!樹先生》的票房也有不錯的促進作用。
戚昊和安風在機場很低調。
把接受採訪的機會盡可能的讓給了韓傑和譚淖。
兩人都不容易。
回來之後,戚昊繼續宣傳《hello!樹先生》和《那些年》。
《hello!樹先生》很難有太大起色,但是該做的宣傳還是要做的,這是一個態度的問題。
《hello!樹先生》的宣傳主要以訪談爲主。
戚昊和韓傑等人連續參加了多個訪談節目和電影交流沙龍。
談這部電影的創作,談威尼斯。
然後引申出去談整個文藝片。
當一個人在社會上獲得了卓越的體驗與深層次的精神滿足,必然要開始傳播自己的思想。
有些人把這玩意和說教聯繫在一塊。
覺得自己牛逼了就要教教別人怎麼做人。
其實是搞錯了。
就像是著書立說,它的目的並不是教化別人,而是完善自己。
是一個持續追求自我提升的過程。
戚昊的訓練空間有點像是做鴨,哦不,是填鴨,反正是被塞得滿滿的。
他只有真實的去演戲,去完善自己的表演理論,纔有可能徹底消化掉這些訓練得來的技巧。
戚昊給這種行爲起名叫拆解自己。
而關於《那些年》的宣傳,其實主要就是撒狗糧了。
不是沒有其他的手段,是撒狗糧最具有性價比。
戚昊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發表獲獎感言的時候,稱安風爲“未婚妻”。
不是女朋友嗎?
怎麼就成未婚妻了呢。
然而戚昊這個很明顯不是口誤,他說獲獎感言的時候雖然激動,但是意識清醒,獲獎感言說得非常有條理,堪稱非常經典的一種表達方式。
也就是說……
這倆人不止是官宣,甚至都打算要結婚了。
幸好,安風的小肚肚並沒有凸。
她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紅毯上的狀態好的離譜,不然都得懷疑她是不是懷上了。
戚昊的這一“官方認證”,讓他們本來就熱度不退的官宣緋聞進一步點燃。
比任何宣發方式都更加有效。
詹奇·萊登還在這個時候玩了一招“反向買頭條”。
一來是怕引起官方的反感。
兩個明星談戀愛,多大點事,有點風吹草動就上頭條,反反覆覆的上頭條。
頭條又不是彪子。
二來是怕引起路人反感。
有些人本來對戚昊和安風沒什麼感覺,既沒有好感也沒有惡感。
但是一打開網頁就看到這倆人。
久而久之,很難不對這兩個人起反感。
而所謂的反向買頭條,就是熱度太高的時候就壓一下,從頭條上撤下來,熱度太低的時候就放一下,讓熱度再升上去。
把熱度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那些年》完全不愁宣傳的事情。
目前,《那些年》電影票房還在持續增長。
上映一個月,總票房已經過了6.5億。
比較有意思的是,《大地震》的票房也是6.5億。
《大地震》7月22號上映,本該8月下畫,後來又續了一個月,目前還在上映期間。
《那些年》8月16號上映,相當於用了《大地震》一半的時間就追平了票房。
不出意外的話,票房馬上就要超過《大地震》了。
畢竟《大地震》每天只有小几百萬的票房,而《那些年》的日票房還有上千萬。
業內人士對《那些年》的票房預估是8億。
如果戚昊和安風最近結婚,說不定能夠上10億。
不過,也無所謂了。
就算內地票房不夠10億,全球總票房肯定會有10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