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8 他隆王的蹤跡

一聽這話,唐王便露出一臉感激之色,向京師方向一抱拳後纔回答道:“陛下隆恩,知道孤的軍隊草創,如今打下這麼大的地方,兵力已是嚴重不足,便令白杆軍繼續向南討伐,眼下估摸着快到入海口了吧!”

聽到這話,朱由崧有點吃驚,他看了下身邊的錦衣衛護衛,稍微遲疑了一會後,最終還是問道:“那白杆軍的費用不少吧?“

他在過來的路上,自然是大概瞭解了唐王的情況。知道之前閔閣老在雲南訓練的軍隊,包括這次出征的費用,全部都是唐王府出錢。到了後來,白杆軍這麼一整支軍隊開過來,更是花費巨大,這個數目,朱由崧自己心裡估計了下,至少福王府怕是拿不出來!此時聽到白杆軍竟然還在替唐王打仗,他自然就更驚訝了,忍不住問上一問。

沒等唐王回答,朱由崧又感慨道:“唐王府的積蓄還真是多啊!”

聽到這話,唐王笑了,笑得朱由崧不知道自己什麼地方說錯話了。過了好一會後,唐王纔回答道:”唐王府別說沒有金山銀山,就算有,也不可能還有留下。實話告訴你吧,唐王府歷代的積累,早在剛打下木邦之後,就差不多用完了。虧了陛下恩典,以前賜下的糧田都能進行拍賣,這部分錢也就支撐着差不多打下阿瓦就沒了。剩下的費用,都用其他的代替了!“

如果嚴格說起來的話,藩王改封海外,另有封地,朝廷真要把以前賜下的糧田無償收回,就藩王的弱勢,也是無可奈何的。可崇禎皇帝並沒有這麼做,而是依舊認爲這些糧田歸藩王所有,拍賣之後,財物算藩王的。這讓唐王心中感激。也是從中看出了皇上的誠意,他纔不顧一切地當了分封海外的領頭羊。

當然了,他不知道,崇禎皇帝之所以這樣做,一個原因確實是要扶持藩王的海外分封,儘量給予支持;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藩王的糧田裡面還有很多投獻的田地,朝廷通過這種方式處理,可以把那些投獻者的矛盾轉移在藩王身上。有什麼問題,儘管去找藩王便是。

不過,朱由崧的關注點並不在這裡,他更驚訝於另外一個情況。就見他連忙問唐王道:“還能用其他東西代替?什麼東西?”

“糧食啊!”唐王理所當然地笑着說道,“這裡別的東西沒有,就只有糧食。孤讓他們多種糧食,一年三熟,糧食多得是。”

說到這裡,他停了停後又補充道:“另外還有,出海口那邊劃出了一座城池不算唐國的,由朝廷直接派地方官治理。那裡以後還會駐紮朝廷軍隊和水師,用於替我唐國防範海上過來的敵人。”

“賢侄,你說說看,皇上如此重視海外分封,我們這些當藩王的,還有什麼可說的?”唐王說着,正色勸朱由崧道,“你回去後,當告知你父王,不用擔心藩國不能建立。皇上隆恩,會替我們考慮周全的。”

對於這點,朱由崧倒是點了點頭,很是贊同。就說唐國,簡直可以說是皇上幫唐王打下的。甚至在打下洞吾之後,又替唐王着想,知道他的軍隊還不足以擔當重任,就主動要了海邊最危險的地方,不需要唐王去操心,由朝廷來鎮守,而唐王的領地,只是躲在其後面。這種好事,歷朝歷代,又去哪裡找?

他這次過來,只是這麼短的時間,就獲悉了他,或者說是他父王非常關心的事情。唐王確實在唐國一言九鼎,威風凜凜,並不是傀儡一個;另外還有一點,不用擔心花了錢,卻打不下藩國從而人財兩空的難堪遭遇。

說話間,他們已經在王宮內坐定,不用唐王吩咐,自有內侍宮女服侍。

朱由崧吃着唐國特有的水果,心情很不錯。對他來說,他是更願意分封海外,而不是老死洛陽,寧做雞頭不當鳳尾!如今實地查看的結果,他已覺得能給父王交代,也就能順利地遂了自己的心願。

一顆火龍果吃到了肚子裡,朱由崧接過宮女遞過來的毛巾擦了擦嘴後,笑着對唐王說道:“侄兒聽來,由白杆軍打下洞吾其餘地方,唐國很快安定,殿下當能高枕無憂也!”

聽到這話,唐王先是笑着點點頭,不過很快,他又稍微皺了眉頭。這讓看着他的朱由崧稍微一愣,怎麼,難道其中還有什麼難言之隱?該不會是朝廷還真有什麼其他手段吧?

這麼想着,他的臉色頓時也難看了。如果真的依舊被朝廷控制地死死的,那和在大明國內當藩王有多大區別?

唐王自然看到了朱由崧的臉色,稍微一想,便明白他可能誤會了。對於皇上交代下來的事情,他可不敢馬虎,連忙解釋道:“孤這唐國,也確實還有一事,讓孤有點憂心,不過雖然說不上高枕無憂,其實也差不了多少了。”

他這麼一說,朱由崧不由得很奇怪,難道是自己想錯了。他想問,可感覺在錦衣衛護衛的情況下,似乎不大好問出口。

不過讓他鬆口氣的是,唐王又主動給他解釋道:“當日孟密大決戰,我軍大勝。但洞吾他隆王雖斷一臂,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一直不見其蹤影。因此,孤心中有點沒底,不知道他到底是死是活?如果死了倒也罷了,隨他死哪裡都成。可就怕他還活着,暗地裡想着復國的事情。“

說到這裡,他又是一笑,神態輕鬆了一點道:“不過孤也不會怕,孤的身後,可是有朝廷在的。孤就不信了,他還能翻了天去?只是他如果搞事的話,多少總會給孤帶來一些麻煩。”

對於這個說法,雖然朱由崧沒什麼經歷,可也能想得出來,這洞吾原來的王不見蹤跡,確實心裡會比較介意。但唐王說得也對,唐國背後有朝廷在,還怕他什麼!

不過,基於禮貌,他還是追問了一下道:“離孟密大戰也過去好多時候了吧,這麼大的活人,怎麼會一點消息都沒有?”

聽到這話,唐王稍微猶豫了一下,而後纔回答道:“倒也不是一點消息都沒有,有傳聞說他往西邊逃去了。孤曾追查過,但沒有什麼實據!”

說到這裡,他便笑了笑道:“唐國現在百廢待興,孤也沒有這個興趣和實力去追查傳聞。等唐國徹底安定,孤的軍隊有足夠能力之後,或者可以派人去西邊追查了。否則他隆王要往那邊去了,西邊那些部族蠻國想要隱瞞,孤也是無可奈何的。”

對於這種事情,朝廷不可能派出軍隊爲他解決的,要不朝廷軍隊就真是吃飽了沒事幹了!唐王明白這點,因此連提都沒提,要不是福王世子說起,他甚至都不會把心中的打算說出來。

他們兩人又說了好長一會時間的話,而後唐王便安排了人專門給朱由崧當嚮導,讓他在唐國隨便走,末了說道:“孤實在是忙死了,就不陪賢侄了。邊遠蠻地或者還有危險,但大部分地方,賢侄儘可以去看上一看。難得來一次,多走走看看是好的。”

朱由崧一聽,正合他心意,便立刻道謝。

第二天開始,他果然便去各處逛了,甚至還離開了阿瓦,沿着唐國繁華的地區到處去走動。

這一路上,他當然也有遇到的漢人,聽他們說些什麼,有時候,他也問點什麼。種種情況,都得到一個結論。唐王之前告訴他的,都是真的!

如今的唐國,人口還是很少,原來的洞吾土人,如果反抗激烈的,比如動刀槍的,軍隊直接鎮壓。而如果其他一些反抗,則直接押去雲南修路。當然,離得遠的那些地方,就留在唐國服苦役了。

也因此,朱由崧走了很多地方,發現原來的洞吾土人,多是小孩和婦女。而年輕人,多是聞訊從大明境內過來討生活的人。唐王看到,很多明人在唐國定居了下來,女多男少的情況下,這些明人倒也過得舒服。

朱由崧可以肯定,過了十來二十年之後,唐國將是明人的唐國,這裡將和大明內地並不會有多少差別。在這樣的地方當藩王,倒也是舒服,不會有那種在蠻地,身處蠻人環侍的異國他鄉之感。

他當然不會知道,崇禎皇帝當年推出藩王封建海外的國策,其實還有一點是吸取了以前的經驗教訓。

在大明建國之初,國力強盛,也曾征服了安南之地,把安南納入了大明版圖。

可那個時候,朝廷只是派了地方官過來治理而已,安南這邊,始終是土人佔據多數。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大明派來治理安南的地方官,並沒有把安南真正地當大明之地進行管理。或者說,千里爲官只爲財,壓根就沒什麼心思要好好治理。到了安南之後,橫徵暴斂,結果,安南還沒被大明同化完成,當地百姓就開始造反,人多勢衆之下,大明國力又不復開國之初,最終安南又從大明版圖上分離了出去。

而如今,這藩王封建了之後,是要世代在這些封國的,自己當主人,自然不會像朝廷官員那樣毫無顧忌,肆無忌憚的壓榨。同時,藩王從內地帶去的大量官員和軍隊,以及其他大明人口,更是能大大加快同化當地人的進程。

如此一來,藩國的習俗,文化等等,都將和大明內地一樣。若干年後,互相認同度高,萬一有個什麼,大明疆域的擴張,也會很自然。一如周封諸侯,而後中原終成一國。

朱由崧一直到了六月份,洞吾之地實在是有點熱,惹得他這個小胖子有點受不了時,才從唐國迴轉大明內地,向他父王去稟告見聞了。

與此同時,遠在天山附近的西部蒙古,和碩特部大汗營帳所在,鄂齊爾圖興沖沖地進入大帳,向坐在那裡的固始汗行禮後問道:“叔汗,侄兒正在審問那幾個沙俄的俘虜呢!”

在這之前,沙俄的小股軍隊又來騷擾和碩特部,被鄂齊爾圖領着他訓練的燧發槍騎軍來了一鍋端。當場打死了一大半,俘虜了七個,其中四個傷勢惡化死掉,只剩下了三個。而後,他便親身審問那三個俘虜,想着多瞭解點沙俄的情況。突然被固始汗派人叫來,那審問的興致不曾落了半分。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爲西部蒙古多被沙俄騷擾,以前一直採用容忍態度,但如此一來,卻是受夠了氣。這次抓到了三個俘虜,肯定是要好好出出氣了。二是他發現自己按照明國新軍中學到的方法訓練,確實軍隊實力得到了加強,至少對上這些以前覺得窮兇極惡的沙俄軍隊,沒人害怕,打了個勝仗。

鄂齊爾圖剛問出話之後,才發現大帳側面還坐着一個喇嘛。這一見之下,不由得楞了楞。藏地有喇嘛來,自己怎麼沒聽說?

雖然如此想着,可他知道叔汗非常敬重喇嘛,便恭敬地見禮。

固始汗看得很高興,看了眼那喇嘛之後,轉頭看向目光已經轉向自己的鄂齊爾圖說道:“叫你過來,是我覺得,是時候了!”

一聽這話,鄂齊爾圖稍微一愣,不過馬上想起固始汗指得是什麼。之前不覺得,可此時真到了固始汗要離開,自己要獨擋一面的時候,他不由得緊張了起來,連忙說道:“叔汗,侄兒覺得……覺得還沒有準備好!”

固始汗一聽,微笑了一會,再次看了眼那喇嘛之後,站了起來,緩步走到鄂齊爾圖的面前站定,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認真地說道:“草原上的雛鷹已經長大,終歸是要自己翱翔的。這大半年來,我一直看着,相信你已經能接過這個汗位了!”

聽到這話,鄂齊爾圖先是有點高興,帶點驕傲,可隨之,心中又有點沒底,就還想再說。

可固始汗卻搖搖頭,先一步開口說道:“青藏的局勢,已經不容樂觀,我身爲大國師,該是盡力的時候了。你也不用怕,只要你記得,你身後是有人的。”

1203 皇上會盡量想辦法的748 能氣死麼?31 君王死社稷335 對付賊人的簡單法子126 國與國的關係1151 掌嘴1002 一個封爵拜將的機會5 興奮了806 相信皇上(第三更)215 國旗國歌1276 朕如此高大威猛249 熱烈歡迎350 到達漢城830 啓動A計劃280 不拆長城非好漢(第三更)130 忠烈堂見1166 誰扯113 陳二重傷834 佈置(第三更)1018 盛典935 虛張聲勢654 八百里加急399 男人之間的衝突135 死心350 到達漢城429 眼見爲實1066 殺賊1237 賠償832 套中套1160 還要練兵798 全都在掌握之中(第四更)783 清宮劇1133 值731 大清萬勝(第三更)898 金山銀山(第三更)1102 監軍問題910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851 路遇(第三更)1039 小聰明406 什麼神通908 皇太極的轉變385 先聲奪人1052 重情重義147 永平陷落859 做有意義的事(第三更)1277 一定要遍及全球335 對付賊人的簡單法子720 談話(第三更)185 不以賺錢爲目的麼255 個個倨傲不訓(第三更)220 大老爺們1189 火車498 時機很重要1283 又一個心願496 堅持419 任由薛國觀折騰去(第四更)803 切記不可故步自封955 回瀋陽363 寧完我的機會1288 迴歸988 聊天羣的又一功能566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425 又遇佳人239 白杆軍到1270 我投降(爲凌煥煥萬賞加更)545 瘋了(第三更)884 皆在此646 殺虜(第三更)1265 短板1178 爲了子孫後代1146 世風日下398 橫衝直撞1171 他隆王的因果413 擔心不已1093 朝鮮定也1209 天下讀書人的代表530 鴻門宴麼342 圍魏救趙820 一直是個謎1308 誘捕319 盧象升凱旋409 焦灼戰事80 奉旨逛怡紅院932 就不如你的意690 患得患失(第四更)256 禍不單行1190 宗室藩王大會384 孫傳庭985 從被動到主動645 踩着盧象升的臉239 白杆軍到866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803 切記不可故步自封280 不拆長城非好漢(第三更)1166 誰扯730 驚聞1002 一個封爵拜將的機會1168 皇上顯靈了968 大有可爲235 徐光啓的請求
1203 皇上會盡量想辦法的748 能氣死麼?31 君王死社稷335 對付賊人的簡單法子126 國與國的關係1151 掌嘴1002 一個封爵拜將的機會5 興奮了806 相信皇上(第三更)215 國旗國歌1276 朕如此高大威猛249 熱烈歡迎350 到達漢城830 啓動A計劃280 不拆長城非好漢(第三更)130 忠烈堂見1166 誰扯113 陳二重傷834 佈置(第三更)1018 盛典935 虛張聲勢654 八百里加急399 男人之間的衝突135 死心350 到達漢城429 眼見爲實1066 殺賊1237 賠償832 套中套1160 還要練兵798 全都在掌握之中(第四更)783 清宮劇1133 值731 大清萬勝(第三更)898 金山銀山(第三更)1102 監軍問題910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851 路遇(第三更)1039 小聰明406 什麼神通908 皇太極的轉變385 先聲奪人1052 重情重義147 永平陷落859 做有意義的事(第三更)1277 一定要遍及全球335 對付賊人的簡單法子720 談話(第三更)185 不以賺錢爲目的麼255 個個倨傲不訓(第三更)220 大老爺們1189 火車498 時機很重要1283 又一個心願496 堅持419 任由薛國觀折騰去(第四更)803 切記不可故步自封955 回瀋陽363 寧完我的機會1288 迴歸988 聊天羣的又一功能566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425 又遇佳人239 白杆軍到1270 我投降(爲凌煥煥萬賞加更)545 瘋了(第三更)884 皆在此646 殺虜(第三更)1265 短板1178 爲了子孫後代1146 世風日下398 橫衝直撞1171 他隆王的因果413 擔心不已1093 朝鮮定也1209 天下讀書人的代表530 鴻門宴麼342 圍魏救趙820 一直是個謎1308 誘捕319 盧象升凱旋409 焦灼戰事80 奉旨逛怡紅院932 就不如你的意690 患得患失(第四更)256 禍不單行1190 宗室藩王大會384 孫傳庭985 從被動到主動645 踩着盧象升的臉239 白杆軍到866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803 切記不可故步自封280 不拆長城非好漢(第三更)1166 誰扯730 驚聞1002 一個封爵拜將的機會1168 皇上顯靈了968 大有可爲235 徐光啓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