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慷慨赴死乎(第三更)

也不知道是這幾天崇禎皇帝的態度有點偏軟,彈劾的奏章,基本都是留中不發,其中彈劾薛國觀的那些,也沒有按以往一樣轉發去山西,這讓更多關注動態的官吏都以爲自己明白了什麼。

於是,一天下來,竟然又多了不少的彈劾奏章,反正都是逮着這個機會,努力表現自己,或者渾水摸魚,或者混點名聲等等。

崇禎皇帝一聽曹化淳再次過來稟告的情況,便沒再不管了,立刻下旨,定於明天早朝。

要說起這個早朝來,似乎已經變得越來越少了,特別是從去年建虜入侵京畿之地開始後,早朝基本上是一個月都難得開一次了。不過也是因爲如此,一聽說皇上明天要早朝,頓時,就莫名地戳中了不少人的興奮點。

“看來皇上是頂不住壓力,終於要懲處那幾個奸妄了!”

“這都多少天過去了,皇上到明日才決定要懲處他們,也算是難得了!”

“也不知道皇上是要把誰推出來做個交代,還是把那幾個人都處罰了?”

“呵呵,當然是薛國觀那賊了!不把他處罰了,按照他的做法,全天下有多少拖欠賦稅的,豈不是要把大明搞成一團糟,天下還能太平麼!”

“其實你們都不用擔心,就算這次只倒了薛國觀一個,可其他人就能逃了麼?咱們再接再厲,藉着這個東風,把一個藤的葫蘆都拔了,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

“對,贊成,劉御史真不愧是國之干城,大明之柱石也!”

“……”

這個事情,在有心人的推動下,很快傳遍了京師。

第二天一早,很多人都早早地起了牀,夠上朝資格的,則整理着儀容,雄赳赳氣昂昂地往紫禁城而去;而沒有早朝資格的,則聚集在各處茶館酒樓,喝酒喝茶什麼的關注朝中的動態。似乎這時候的京師,就只剩下了這麼一件事而已。

和上朝那些官員不同的是,當京師的普通老百姓真覺得朝廷要處置人的時候,就有人有了不同的意見了。

“其實,要我說啊,咱們大明軍隊也不是那麼無能吧,至少盧中丞可是殺了不少建虜的,甚至連愛新覺羅家的都殺了兩,這可是實打實地功勞!”

“對啊,至少我那永平城大舅子一家的仇,也算是報了的。要是光靠文官動動嘴,又怎麼可能有報仇的機會!”

“……”

然而,這些不同的聲音,很快就被淹沒了,畢竟主流的輿論,可是認爲東江軍和關寧軍全都是廢物,誇大其詞,虛報戰功,矇騙皇帝。

與此同時,紫禁城內,上千文武官員按官位高低排隊站着。內閣輔臣和司禮監秉筆太監也都到了。

皇帝還沒來,這底下交頭接耳的不少。當然了,大多數都是文官在慷慨陳詞,和同僚溝通着表達自己的立場。

“看到沒有,那首輔的臉都陰成啥樣了!”

“還有,看那張至發,他是首輔舉薦的,一條繩上的螞蚱,也是苦着臉哦!”

“諸位同僚,今日我等應該齊心協力,先除薛國觀那奸妄!”

“……”

即將來臨的暴風雨,是由武事切入,進而攻擊內閣輔臣,封疆大吏,按理來說,武官應該是要駁斥一番,以維護自家的權利。

可那一排站着的武將,卻沒幾個人是有這個心的。真要說的話,也就只有祖大壽了。不過他看看還空着的御座,又看看對面那些情緒高漲的文官,最終也是一聲嘆息,並沒有去辯駁什麼。

原本祖大壽以爲,他看到了武將終於要出頭了。至少在崇禎皇帝當日許諾自己之後,也確實辦起了京師初級武備堂,忠烈堂等等,還在訓練新軍,親自把關,斬斷文官插手的可能性。

可沒想到,最近這段時間,京師的風氣突變,讓他都有點措手不及。從一開始的遼東戰事,在他這個專家看來,確實是一場大勝,這是毫無質疑的!

街頭巷尾那種言論,在他看來,只是門外漢的討論而已,根本就不值得辯駁。可沒想到,最終竟然演變成了這個樣子。更糟心的是,所有支持武事的官員,哪怕是貴爲大明文武百官第一人的首輔,也遭到了攻擊,而皇帝在這鋪天蓋地的輿論中也沉默了。

大明文貴武輕,這都幾百年了,又豈是那麼容易改變的!祖大壽心中想着,不由得又暗歎,自己看來還是幼稚了!

他正在想着,卻聽一聲“皇上駕到”,皇上終於是來了。

立刻,現場變得鴉雀無聲,每個人都變得嚴肅起來。不過就祖大壽眼見瞅見,卻是有許多官員神色頗爲激動,看那樣子,似乎是在憋着勁!

崇禎皇帝在御座就座,東廠提督王承恩,錦衣衛指揮使劉興祚分列御前,氣氛頗有點不一樣。然而,這又怎麼可能嚇到那些文官。如今乃是最佳良機,又豈能錯過!

輪值太監高時月看到該自己出場了,便跨前一步,大聲喊道:“有本奏來,無事退朝!”

這話音剛落,任誰都沒想到,竟然是站在前面的輔臣成基命當先咳嗽,跨步出列道:“臣有本奏!”

在之前的彈劾奏章中,可沒聽說過成基命有什麼動靜。這早朝上卻是第一個站出來,這是什麼意思?

一時之間,不少官員,甚至包括崇禎皇帝都有點納悶,不知道他搶着奏事,是爲了什麼事情?

“准奏!”崇禎皇帝看着他,淡淡地吩咐道。

成基命似乎一臉決然,昂首對崇禎皇帝大聲奏道:“臣欲彈劾登萊巡撫盧象升,延綏巡撫洪承疇,內閣輔臣薛國觀,內閣首輔溫體仁……”

“……”聽到他這話的文武百官,不由得都大吃一驚。他們沒想到,成基命不鳴則已,一鳴竟然如此驚人,一口氣彈劾這麼多國之重臣!

崇禎皇帝聽了眉頭微皺一下,這讓他有點意外,不過隨即眉頭又舒展了開來,只是淡淡地問道:“爲何?”

此時的成基命,猶如要古之義士,做慷慨赴死狀,大聲地回奏道:“臣彈劾登萊巡撫盧象升,虛報戰功,誇大其詞,欺瞞聖上……”

這是推薦票的加更

211 連夜召見(第三更)593 還很幼稚507 錦衣衛詔獄300 豪格開價(第三更)336 天使到366 攘外必先安內54 朕要一塊算賬1078 四面楚歌614 怎麼和我鬥38 意料之外426 美女自然也是數不勝數1195 契約精神670 放縱855 裡面是什麼?429 眼見爲實1214 事實勝於雄辯620 燧發槍170 茶話會202 收心870 繼續耗便是1326 亂了1230 這肯定是湊巧800 多爾袞的未雨綢繆777 你來選780 出戰1149 嘴賤1193 危和機267 殺虜祭旗送忠烈531 隆重登場877 五人墓碑記731 大清萬勝(第三更)1003 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513 精銳與否不是朕覺得239 白杆軍到929 原來傳說是真的624 多鐸來了1041 今非昔比1132 求援639 會盟312 物資匱乏705 轟轟轟928 一面倒688 圖文直播877 五人墓碑記529 火炮的改進1324 風雨欲來34937 奴婢遵命850 各種傳言348 皇太極的圖謀921 誤會306 誘餌637 堵在了金樸鎮39 難民1059 舌生蓮花999 洞吾大戰將起899 打手(第四更)871 閩粵商人1226 老朽撞死在這裡878 絕對不能姑息779 替皇太極瞎操心幹嘛(第三更)651 補救措施(第三更)479 皇太極的規劃830 啓動A計劃613 高瞻遠矚388 收兵圍城(第三更)1124 相愛相殺381 朝鮮鉅變1266 被多爾袞那啥了一次1313 來自東方的惡魔1043 垂死掙扎564 就怕豬一般的隊友(第四更)1212 一派宗師380 龜甲船155 毒計(第五更)1094 能不扯淡不?875 生活總是要調劑下的(第三更)1253 一系列操作578 緊張了(爲舵主加更)1017 得罪了誰308 要啃硬骨頭了295 敢背棄大明則必滅之(第三更)1225 祖國強大了,誰還願意在外飄蕩1128 沙賈汗1108 刺探1297 針對大明的陰謀開始有了雛形183 這筆賬划算1216 大明不會放過他們387 吊着1196 這句話纔是真理1156 科技清吏司251 崇禎朝第一大案(第三更)960 升官384 孫傳庭727 畜生832 套中套439 老鼠出洞571 該坑還是得坑(第四更)119 知人善用998 江湖追殺令
211 連夜召見(第三更)593 還很幼稚507 錦衣衛詔獄300 豪格開價(第三更)336 天使到366 攘外必先安內54 朕要一塊算賬1078 四面楚歌614 怎麼和我鬥38 意料之外426 美女自然也是數不勝數1195 契約精神670 放縱855 裡面是什麼?429 眼見爲實1214 事實勝於雄辯620 燧發槍170 茶話會202 收心870 繼續耗便是1326 亂了1230 這肯定是湊巧800 多爾袞的未雨綢繆777 你來選780 出戰1149 嘴賤1193 危和機267 殺虜祭旗送忠烈531 隆重登場877 五人墓碑記731 大清萬勝(第三更)1003 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513 精銳與否不是朕覺得239 白杆軍到929 原來傳說是真的624 多鐸來了1041 今非昔比1132 求援639 會盟312 物資匱乏705 轟轟轟928 一面倒688 圖文直播877 五人墓碑記529 火炮的改進1324 風雨欲來34937 奴婢遵命850 各種傳言348 皇太極的圖謀921 誤會306 誘餌637 堵在了金樸鎮39 難民1059 舌生蓮花999 洞吾大戰將起899 打手(第四更)871 閩粵商人1226 老朽撞死在這裡878 絕對不能姑息779 替皇太極瞎操心幹嘛(第三更)651 補救措施(第三更)479 皇太極的規劃830 啓動A計劃613 高瞻遠矚388 收兵圍城(第三更)1124 相愛相殺381 朝鮮鉅變1266 被多爾袞那啥了一次1313 來自東方的惡魔1043 垂死掙扎564 就怕豬一般的隊友(第四更)1212 一派宗師380 龜甲船155 毒計(第五更)1094 能不扯淡不?875 生活總是要調劑下的(第三更)1253 一系列操作578 緊張了(爲舵主加更)1017 得罪了誰308 要啃硬骨頭了295 敢背棄大明則必滅之(第三更)1225 祖國強大了,誰還願意在外飄蕩1128 沙賈汗1108 刺探1297 針對大明的陰謀開始有了雛形183 這筆賬划算1216 大明不會放過他們387 吊着1196 這句話纔是真理1156 科技清吏司251 崇禎朝第一大案(第三更)960 升官384 孫傳庭727 畜生832 套中套439 老鼠出洞571 該坑還是得坑(第四更)119 知人善用998 江湖追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