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7 賣軍火

“陛下,和碩特部鄂齊爾圖使者,準葛爾部……”錦衣衛校尉報了一長串人名,都是西部蒙古使者後道,“請求覲見!”

崇禎皇帝自然是允許,不一會,就見西部蒙古的一行人,來到御前見禮。其中鄂齊爾圖代表他們開口奏道:“臣等非常感激陛下之博大胸懷,猶如草原一般廣闊,讓臣等在新軍中學到了不少本事……”

聽着鄂齊爾圖感激的話,崇禎皇帝心中微微一笑。到了京師後,他已經先一步聽了有關他們的消息。知道這些蒙古人在新軍中還學得挺認真的,一絲不苟地完成了自己安排的洗腦課,也讓他們見識了京師的繁華,羨慕大明問話,衣食住行在這半年來,慢慢地都越來越像大明人了。

“……外臣出使時間依舊,惦記着草原,因此想要回去,把陛下的英明偉大,大明的強盛,稟告給叔汗。”說到最後,鄂齊爾圖把自己的目的說了出來。

對此,崇禎皇帝自無不可,當即答應下來,心中想着,你們要不會去,如何讓大明去影響你們西部蒙古?

“外臣還有一個不情之請,懇請最尊貴的皇帝陛下能開恩。”鄂齊爾圖說到這裡,竟然用蒙古最尊貴的禮節再次行禮。其他蒙古使者也跟着一起,用最尊貴的禮節行禮,很顯然,他們之間互相有通氣,知道鄂齊爾圖在說什麼。

對於這樣的說話方式,崇禎皇帝是有點不喜歡的。不過他從得到的消息上看,基本上猜出了他們想提什麼要求。因此,他就顯得很大度,當即點頭說道:“講!”

“陛下,鄙族西部,有一個窮兇極惡之國,曰沙俄,仗着火器犀利屢犯邊事。”鄂齊爾圖說這話時,臉上露出一絲憤慨道,“但外臣觀之,大明新式火器比起沙俄之火器,尤爲精良。因此,外臣代表父汗,代表衛拉特部蒙古,想向大明購買這些燧發槍,價格不是問題,希望皇帝陛下恩准!”

果然是這個要求,崇禎皇帝心中想着,他臉上稍微露出一絲爲難道:“這些燧發槍乃是我大明最新式、最先進之槍械,卿等應該也見到,連我大明軍中都尚未配備……”

看着皇帝的臉色,聽着皇帝的話,鄂齊爾圖不由得有點黯然,想想也是,這是大明最好的兵器,他們自己都還沒有,怎麼可能給別人呢!

他正這麼想着,卻聽到崇禎皇帝話鋒一轉道:“但沙俄之兇殘,朕亦有所聞。你們衛拉特蒙古既已臣服我大明,朕亦不能不管。”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好像又專門想了下道:“朕下旨給軍器局,燧發槍可優先供應給你們衛拉特部。但有一點需要卿等考慮,這燧發槍乃是新造,成本很高,朕也不想着賺你們錢,只是成本價給卿等,如何?”

真要是成本價就有鬼了,反正蒙古人不知道燧發槍的真正成本如何,說多少價就是多少價!

鄂齊爾圖一聽大喜,只要大明皇帝同意,那就最好了。不過他還來及回答,就見茅元儀立刻奏道:“陛下,末將反對,此乃大明軍國重器,豈能先給外人之理……”

“陛下,末將亦反對,護衛京師之京營,都爲配備燧發槍,先給予外人,實在不妥,萬一這些蒙古人狼子野心,拿着這些火器來……”祖大壽也出列反對。

他們的這些話音,聽得鄂齊爾圖很是焦急,而且越聽越嚴重,他生怕大明皇帝改變了主意。其實他自己想來,這軍國重器,換成是他,也是不願意給別人的。

因此,他立刻跟着奏道:“最尊貴的皇帝陛下,外臣可以對天起誓,我們衛拉特蒙古的敵人,乃是西方之沙俄。我們衛拉特蒙古,絕不會與大明爲敵,願永遠臣服於大明!”

像這種誓言,只要政治成熟的,都只是聽聽而已,又有誰會當真。國與國之間,從來就沒有永遠穩定的關係。衛拉特蒙古要是強大起來,誰敢說它不會想也先當年一樣,圖謀繁華的大明。

不過,崇禎皇帝聽了,好像是相信的意思,看着面前反對的臣子,有點猶豫地說道:“朝中大臣聞訊,必然也會反對。這樣吧,朕就賜卿等每個部族十杆燧發槍可好?如此一來,朕對他們也算有個交代。”

聽到這話,鄂齊爾圖就急了,十杆燧發槍有什麼用!要是自己部族能打造就好了,可這又怎麼可能!於是,他腦中想着崇禎皇帝剛纔的這番話,忽然心中一動,連忙奏道:“陛下,外臣願出高價求購,如此當能給他們一個交代。”

“呵呵,此乃軍國重器,豈是區區錢財所能換取的?”祖大壽一聽,毫不客氣地駁斥道。

倒是崇禎皇帝聽了,衝祖大壽一伸手,阻止他繼續說下去,帶着點不高興訓斥道:“朕已答應了,卿等想讓朕做那言而無信之君?此事休得再提!”

鄂齊爾圖聽得大喜,連忙謝恩,把這事敲定下來。至於具體的購買細節,自然是有別人來談。崇禎皇帝本人,是不可能參與這細節的。

擺駕回宮後,崇禎皇帝立刻召集戶部尚書畢自嚴和軍器局局長畢懋康,把這事告訴他們,讓他們去和衛拉特部蒙古談交易。反正這是賣方市場,該怎麼開價都成。只是崇禎皇帝指定一點道:“去年一年,河套那邊戰事不絕,如今又在整編東部蒙古部族,雖然去年已在開墾良田,但糧食還是不夠。因此,這些槍械,就只換取西部蒙古的牛羊,其餘不要。”

這是解決了戶部尚書的難題,他自然是高興的,不過他也有顧慮道:“陛下,這燧發槍乃是我大明之利器,雖是高價賣給他們,可這樣是否有點不妥當?”

崇禎皇帝聽了一笑,對畢懋康說道:“這點,卿可能解答之?”

畢懋康一聽,便帶着微笑對本家說道:“這些燧發槍,須得精良纔好用。而精良之燧發槍,目前就我軍器局能產,就更不用說衛拉特蒙古了!他們要想一直用火器,就得依賴我大明持續提供,且最佳火藥也得由我大明提供,可以說,如果衛拉特部都用火器的話,就得老實聽我大明的話,否則一旦斷供,其軍立廢!”

1277 一定要遍及全球1118 崇禎皇帝的心願313 優越感(第三更)510 熊文燦的打算1284 是誰是誰還是誰?796 遠交近攻292 親自巡查安排新軍事項975 東廠辦案(第三更)334 渡河(第五更)746 擾亂軍心1332 井底之蛙998 江湖追殺令516 流血又流淚(第三更)950 耍猴耍兔耍胖子1108 刺探1196 這句話纔是真理562 文武之辯349722 幫他賣女兒1243 是我們大明1045 晚了978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1088 登陸920 分析674 精闢之言(第三更)25 國丈周奎299 阿敏佈局898 金山銀山(第三更)624 多鐸來了1293 民侯266 刷858 缸無粒米1251 吏部尚書一職854 必然如此578 緊張了(爲舵主加更)160 高興地往坑裡跳1043 垂死掙扎1171 他隆王的因果519 一隻虎486 再也見不到了(第四更)92 升遷神速442 我們沒有被遺棄1209 天下讀書人的代表91 高應元的情報765 無用功(第四更)206 整編馬家軍(第三更)562 文武之辯610 絕望(第三更)993 神兵天降267 殺虜祭旗送忠烈1282 聯名上書607 合約(第三更)798 全都在掌握之中(第四更)1099 土司之議1136 我的大明1254 年輕好啊419 任由薛國觀折騰去(第四更)1116 明暗兩套1136 我的大明1025 決戰465 火燒連營1256 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645 踩着盧象升的臉289 洪承疇的憂慮1115 朝中有嚴嵩935 虛張聲勢365 逃出生天122 要錢不要名1295 豪格和天皇839 睡不着啊(第三更)1230 這肯定是湊巧520 爲了秦地百姓1216 大明不會放過他們2 垃圾系統1208 只想靜靜349231 文字模式竟然坑爹955 回瀋陽882 微服出巡一次也值了(第五更)7 皇帝發飆1309 亮相759 土雞瓦狗也741 這一仗還怎麼打1261 東方人太兇殘了1256 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451 辱我兄弟118 少有的大捷1323 農科伯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723 先啥再啥1061 陰差陽錯783 清宮劇1182 當野人滅了974 宦海浮沉478 誠意873 誰說了算1067 大清之國戰609 搶糧371 新軍配屬496 堅持
1277 一定要遍及全球1118 崇禎皇帝的心願313 優越感(第三更)510 熊文燦的打算1284 是誰是誰還是誰?796 遠交近攻292 親自巡查安排新軍事項975 東廠辦案(第三更)334 渡河(第五更)746 擾亂軍心1332 井底之蛙998 江湖追殺令516 流血又流淚(第三更)950 耍猴耍兔耍胖子1108 刺探1196 這句話纔是真理562 文武之辯349722 幫他賣女兒1243 是我們大明1045 晚了978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1088 登陸920 分析674 精闢之言(第三更)25 國丈周奎299 阿敏佈局898 金山銀山(第三更)624 多鐸來了1293 民侯266 刷858 缸無粒米1251 吏部尚書一職854 必然如此578 緊張了(爲舵主加更)160 高興地往坑裡跳1043 垂死掙扎1171 他隆王的因果519 一隻虎486 再也見不到了(第四更)92 升遷神速442 我們沒有被遺棄1209 天下讀書人的代表91 高應元的情報765 無用功(第四更)206 整編馬家軍(第三更)562 文武之辯610 絕望(第三更)993 神兵天降267 殺虜祭旗送忠烈1282 聯名上書607 合約(第三更)798 全都在掌握之中(第四更)1099 土司之議1136 我的大明1254 年輕好啊419 任由薛國觀折騰去(第四更)1116 明暗兩套1136 我的大明1025 決戰465 火燒連營1256 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645 踩着盧象升的臉289 洪承疇的憂慮1115 朝中有嚴嵩935 虛張聲勢365 逃出生天122 要錢不要名1295 豪格和天皇839 睡不着啊(第三更)1230 這肯定是湊巧520 爲了秦地百姓1216 大明不會放過他們2 垃圾系統1208 只想靜靜349231 文字模式竟然坑爹955 回瀋陽882 微服出巡一次也值了(第五更)7 皇帝發飆1309 亮相759 土雞瓦狗也741 這一仗還怎麼打1261 東方人太兇殘了1256 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451 辱我兄弟118 少有的大捷1323 農科伯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723 先啥再啥1061 陰差陽錯783 清宮劇1182 當野人滅了974 宦海浮沉478 誠意873 誰說了算1067 大清之國戰609 搶糧371 新軍配屬496 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