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瘟疫論(第三更)

一如這人所說,與此同時,崇禎皇帝正在文華殿,召集諸位重臣商議南方水澇。

長江下游,是大明的繁華地區,賦稅重地,這次的損失,不可謂不重。這讓崇禎皇帝很是有點無奈,今年是大明整體情況轉好的一年,怎麼老天偏偏不放過,又來搗亂了呢?

不過真要想想,其實也正常。南方那邊的雨季,什麼時候不大?還有颱風,一年總有幾個會登陸,每一次登陸,都會帶來嚴重的災害!哪怕到了後世,有了天氣預報,可長江的洪水,還有那臺風,也都有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

溫體仁宣讀完南方報災的奏章後,合上奏章,轉交給過來的內侍,呈送御前。

崇禎皇帝臉色有點沉重地說道:“諸位愛卿,此次災情不同前兩年,受災人數之多,地區之廣,甚爲罕見。諸位可有良策,減輕黎民之疼?”

殿內諸多大臣,互相看看,一時沒有人說話。

其實,對於南方的水澇,基本都有章法,以前是怎麼樣就怎麼樣,並沒有多大的事情。畢竟南方比起北方還要好多了,人只要肯活下去,終歸能找到一些吃的。不像北方的貧瘠,受災之下沒有吃的,易子相食,最後往往演變成民變,造反等等。

“陛下,可按舊例,減免錢糧,責令地方官府救災,富戶出錢,共渡難關。”戶部尚書畢自嚴恭聲奏道。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依舊看向底下臣子。

“陛下,南方水澇,可慮着爲瘟疫也!”溫體仁自己就是南方人,知道得多些,就又補充道:“當嚴令地方及時掩埋屍首,發現疫情,務必及時隔離。”

崇禎皇帝一聽這話,立刻想了起來,馬上就吩咐道:“傳旨地方,受災百姓務必燒開了水喝,嚴禁喝燒開了的水,還有,遇有瘟疫病患的時候,要戴口罩,要洗手,最好是戴手套,還有,要注意防蚊蟲鼠蟻,必須消滅……“

聽到皇上說這些話,底下的臣子,一個個都有點意外地看着他,臉上大多有驚訝表情。

崇禎皇帝也察覺到了,不由得有點莫名其妙道:“怎麼了,難道朕什麼地方說錯了?”

一向比較大嘴巴的輔臣薛國觀聽了,便恭聲奏道:“陛下,蚊蟲鼠蟻煩人,防治消滅也可理解。可爲何要嚴禁燒開了水喝呢?如今南方天氣正當炎熱時候,喝上一口涼水,也能解暑。那些百姓聽到官府的宣告,不明其意,怕是不會在意!”

崇禎皇帝聽到他這話,看到其他臣子也在微微點頭,稍微一愣,隨即回過神來,不由得恍然大悟。在後世是常識的這些東西,原來在十七世紀初期這個時候,依舊是沒人知道的啊!

想象也是,這個時候還沒有顯微鏡,看不到微生物,自然就不知道這個情況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到了崇禎末年的時候,全國性的戰亂,屍橫遍野,導致生靈塗炭,瘟疫橫行。幾乎可以說,在末年的時候,是爆發了全國性的瘟疫。

說起來,大明最終滅亡,其實也是亡在了瘟疫上。當年李自成攻打北京城的時候,就憑他當時的攻城水平,其實是不可能攻下北京城的,至少他自己也是這麼認爲的,因此還提出了封王議和,甚至可以去替朝廷打建虜的建議。可是,偏偏當時北京城爆發了瘟疫,城頭守軍基本全部中招,城頭上,幾乎就沒有能站着的明軍。如此,就被李自成意外地撿了個大便宜。

然而,當時還有一種說法,更大的便宜是被建虜給撿了去。李自成軍隊進北京城的時候,接觸了那些人,也被感染了瘟疫。不過還在潛伏期內,當時就沒注意到。隨後就是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領兵出戰,結果剛好瘟疫爆發,就有了歷史上李自成的軍隊,兵敗如山倒,一路敗退,退到了十萬八千里之外去,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當時的建虜已經認識到了這點,就沒敢進北京城,是等了一段時間,等天氣冷下來之後,才進得北京城,反而被建虜給逃過了一劫,從而撿到了最大的便宜,實在是讓後人爲之嘆息,這建虜真是走了狗屎運!

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代名醫吳又可在獲得衆多病例後,總結出了瘟疫的一些防治方法,否定了疫病之由是“非其時而有其氣”的舊觀點,創立了溫疫學說,領先西方世界至少兩百年。

崇禎皇帝想着,便覺得有必要好好說說這個,因此,他便嚴肅了臉,態度認真地說道:“瘟疫,多是病毒或者細菌之類傳染,它的傳播方式就有可能是水。如果燒開了的話,能把水裡面的大部分病毒和細菌殺死。不要質疑朕的話,不要看水好像很乾淨,但那只是表象,等有朝一日,有了相應工具之後,卿等就能看到所謂乾淨的水裡到底有多少東西了……”

他之所以加了一句說不要質疑的話,是因爲他看到底下臣子的臉上,都有懷疑之色。他目前沒辦法證明,就只有用皇帝的權威來強調了。

“瘟疫還有一些傳播途徑,就是通過血液傳播,蚊子叮咬病人後再去叮咬正常人,也能傳播瘟疫。老鼠,蒼蠅等等,也是一個道理,他們的身上可能攜帶病毒、細菌等等,如果生活在這種蚊蟲鼠蟻很多的地方,就容易被傳染。還有空氣和水也是一個道理,看着什麼都沒有,其實空氣中也有很多東西的……”

說到這裡,他忽然想起後世看過的《大明劫》電影,那個吳又可就是通過陽光射進窗戶縫時,看到有塵埃飛舞給了啓發,於是,崇禎皇帝就又道:“如果卿等不信,朕這點倒是可以證明給卿等一看。”

聽到這話,這些大明最高級的文官,可以說學問最豐富的讀書人都很是好奇,一直以來的認識、觀念,難道今天要被陛下顛覆了?

心中這麼想着,他們就很好奇接下來到底能看到什麼?

努努力,再來一章

440 細節437 情況有變1270 我投降(爲凌煥煥萬賞加更)477 刷屏是要禁言的!1049 滿清壯大之跡象209 一整套計劃147 永平陷落959 蹂躪範府258 新軍強軍之說1021 年底算賬了629 西部草原(第四更)291 家世背景終歸會用到965 歷朝未有之良策40 任重道遠449 漢人的身份1102 監軍問題1120 吏治123 初步規劃567 舉賢不避親(第三更)61 配合朕演好這個戲105 下巴掉到了地上1192 該是能逃過這一劫了吧568 一個大捷接着一個大捷1114 “朝廷不知道發什麼瘋了”1079 榮耀1032 清除奸細16 園嶠434 煮酒論英雄603 強硬867 鄉約(第三更)1081 遼東安排1315 和翼騎兵的對決1093 朝鮮定也425 又遇佳人54 朕要一塊算賬733 沒法再要臉223 主子心裡苦啊673 敵人的敵人303 求助鄉紳688 圖文直播970 豪格大鬧崇政殿1114 “朝廷不知道發什麼瘋了”512 大明劉家將1113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455 反正禮多人不怪564 就怕豬一般的隊友(第四更)38 意料之外746 擾亂軍心659 屁股決定腦袋426 美女自然也是數不勝數982 兩個吐血126 國與國的關係835 膽小如鼠225 自上而下的時尚764 計劃(第三更)462 軍魂278 拭目以待610 絕望(第三更)488 這是我二叔122 要錢不要名1081 遼東安排317 畢懋康343 盧象升的提議630 趁火打劫645 踩着盧象升的臉646 殺虜(第三更)8 皇帝發瘋650 雞蛋碰石頭的下場438 傷卒利用(第三更)832 套中套83 與國永存1218 鷸蚌不相爭,大明怎麼來得利?1038 最後一批糧食54 朕要一塊算賬579 光明未來的基礎1098 好大的手筆489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三更)480 我大金野戰無敵454 夜深人靜1148 受益惟謙有容乃大1301 聞風喪膽577 以後是爲國而戰麼(爲舵主加更)361 報到331 輿論要掌控349822 脆弱的信任959 蹂躪範府1289 喪家犬388 收兵圍城(第三更)470 攻打海州374 戰略要地大淩河城865 多話的小男孩529 火炮的改進176 京營初整頓1266 被多爾袞那啥了一次1315 和翼騎兵的對決978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646 殺虜(第三更)468 鞍山驛堡(第三更)
440 細節437 情況有變1270 我投降(爲凌煥煥萬賞加更)477 刷屏是要禁言的!1049 滿清壯大之跡象209 一整套計劃147 永平陷落959 蹂躪範府258 新軍強軍之說1021 年底算賬了629 西部草原(第四更)291 家世背景終歸會用到965 歷朝未有之良策40 任重道遠449 漢人的身份1102 監軍問題1120 吏治123 初步規劃567 舉賢不避親(第三更)61 配合朕演好這個戲105 下巴掉到了地上1192 該是能逃過這一劫了吧568 一個大捷接着一個大捷1114 “朝廷不知道發什麼瘋了”1079 榮耀1032 清除奸細16 園嶠434 煮酒論英雄603 強硬867 鄉約(第三更)1081 遼東安排1315 和翼騎兵的對決1093 朝鮮定也425 又遇佳人54 朕要一塊算賬733 沒法再要臉223 主子心裡苦啊673 敵人的敵人303 求助鄉紳688 圖文直播970 豪格大鬧崇政殿1114 “朝廷不知道發什麼瘋了”512 大明劉家將1113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455 反正禮多人不怪564 就怕豬一般的隊友(第四更)38 意料之外746 擾亂軍心659 屁股決定腦袋426 美女自然也是數不勝數982 兩個吐血126 國與國的關係835 膽小如鼠225 自上而下的時尚764 計劃(第三更)462 軍魂278 拭目以待610 絕望(第三更)488 這是我二叔122 要錢不要名1081 遼東安排317 畢懋康343 盧象升的提議630 趁火打劫645 踩着盧象升的臉646 殺虜(第三更)8 皇帝發瘋650 雞蛋碰石頭的下場438 傷卒利用(第三更)832 套中套83 與國永存1218 鷸蚌不相爭,大明怎麼來得利?1038 最後一批糧食54 朕要一塊算賬579 光明未來的基礎1098 好大的手筆489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三更)480 我大金野戰無敵454 夜深人靜1148 受益惟謙有容乃大1301 聞風喪膽577 以後是爲國而戰麼(爲舵主加更)361 報到331 輿論要掌控349822 脆弱的信任959 蹂躪範府1289 喪家犬388 收兵圍城(第三更)470 攻打海州374 戰略要地大淩河城865 多話的小男孩529 火炮的改進176 京營初整頓1266 被多爾袞那啥了一次1315 和翼騎兵的對決978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646 殺虜(第三更)468 鞍山驛堡(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