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5 歷朝未有之良策

聽到這話,其他臣子都注視着皇帝,心中想着,可別說就地解散,否則這些軍戶打仗不行,爲禍地方卻是在行的!在前宋的時候,甚至爲了閒散人員鬧事,都把他們編成了廂軍。

而崇禎皇帝聽了,則是微微一笑道:“地方上光靠衙役官差是不行的,必須有一支基本的軍隊維持治安才行。戰力可以不如募兵之軍隊,但強於地方盜賊應該是沒問題的。”

一聽這話,申用懋楞了會,說來說去,難道不是革除衛所軍制?

崇禎皇帝卻不管他,繼續解說道:“朕的想法,是精簡衛所軍,汰弱留強,新組建地方軍隊用於維持地方治安,給予軍餉,也按營哨制算。”

一聽這話,戶部尚書畢自嚴就馬上出列反對了:“陛下,如此怕是不妥吧,全國多少衛所軍,雖是精簡,可數目必然也是龐大,其軍餉開支,朝廷如何承擔地起?”

就目前邊軍的軍餉開支,朝廷其實都是勉強支撐,這還多虧了這兩年來,似乎打仗都是賺的,否則的話,光靠查抄晉商的那點銀子,早就耗沒了。

申用懋也有異議,跟着奏道:“陛下,衛所低級武官皆爲世襲,如若精簡,必然有一部分將有官無兵,此等人羣,就全國來說,數量不少,又是如何安置?”

能提出問題來,這是好事,崇禎皇帝點點頭,面帶着微笑對他們說道:“各地衛所都有軍田,這些軍田可以出租出去,所得用於養軍,精簡之後,相信也能養得起吧?”

畢自嚴聽了,心中一愣,這不是沒變麼?依舊用屯田來養軍。不過回過頭來想想,還真是不一樣。這地方的軍隊不再有屯田之舉,田地是租出去由其他人進行種植的。按這麼算的話,似乎還真可以算下,應該不需要朝廷額外撥款給這支新的募軍了。

另一邊,崇禎皇帝說到這裡,他的目光離開畢自嚴,看向申用懋一眼,而後又看向左都御史等都察院高官這邊,繼續從容不迫地說道:“那些被精簡出來的人員,多是老弱,打仗不行,幹些其他事情倒是可以的。低級武職如若被淘汰,也按此照辦。”

“請陛下明示,這些老弱如何處置?”申用懋立刻關心地問道。

崇禎皇帝聽了,並沒有直接解答申用懋的問題,而是話鋒一轉,眼睛看着左都御史等人道:“之前朕下過嚴旨,御史文官,不得風聞奏事,以此禁絕我大明黨爭,內耗精力。不過由此一來,都察院都有抱怨如此,又如何行使監察之權……”

聽皇帝突然說到這事,都察院這邊的人,都互相看看,一時不明其意,這不是在說衛所軍制的革新麼,怎麼又提起這事了?

不過雖然如此想,他們卻不排斥,聽皇帝的話裡意思,似乎是要拿出解決辦法了。更有聰明一點的人,則聯繫皇帝之前所說,心中隱隱猜出了什麼。

果然,就聽到崇禎皇帝接着說道:“我大明不但疆域廣闊,人口之多,更是歷朝歷代之最!由此一來,事務之多,遠超歷朝歷代。可我大明,兩京監察御史全都算上,也才一百四十人而已。分管兩京十三行省之錢、糧、鹽、兵等等事情。地方上,則只有省一級的提刑按察使司而已。朕以爲,對於監察體系,人手實在太少,嚴重妨礙了監察體系的秉公監察職責……“

聽他說到這裡,都察院這邊的臣子不由得喜出望外,他們都聽出來了,皇上這是要給他們加人手啊,以後不再只是光桿官員一個了!

不出所料,就聽崇禎皇帝聲音突然提高了一點,總結性地說道:“因此,朕決定,把衛所軍中所淘汰下來的一部分兵員調到監察體系,充實監察衙門,充爲爪牙,另外,在地方上,監察衙門也要下到縣衙一級,監察地方。”

他這話剛說完,一直做泥菩薩狀的首輔溫體仁,忽然就開口,躬身奏道:“陛下此舉,實乃歷朝未有之良策,當能整頓大明上下之風紀,老臣實在是佩服!”

幾乎是與此同時,同樣是泥菩薩地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化淳也跟着奏道:“陛下之策,利國利民,奴婢實在是服了!”

“……”文華殿內的其他官員一見,頓時都明白,這兩個老狐狸肯定是事先知道的,因此在皇帝下結論的時候,立刻表態擁護。

都察院左都御史等人最先回過神來,大喜過望,立刻跟着表態,擁護這個決策。對於他們來說,這可是大大增強了他們的權力。以後都察院衙門,就不再是空頭衙門,而是像六部一樣的衙門,甚至比他們還大,因爲按皇上的意思,這可是要到縣一級的。

這個決斷,對於其他官員來說,雖然不是很滿意,但利益衝突卻並不大。文華殿內的這些官員,都是大明最高級的官員,都在京師之內,不管都察院如何,都是被其監察,隨時能彈劾的。

真要說起來,皇帝收了御史言官的風聞奏事之權,對他們來說,確實是好事。至於撥給都察院人手,組建正常的監察衙門,也不是不可接受。

相對說起來,地方官府,以後會不舒服了。畢竟以前的時候,最多是巡按御史來一次而已,只要應付過去就沒事了。可從此以後,這監察衙門都要開到縣一級,是常駐衙門,那要幹什麼事情,都得小心監察衙門在邊上盯着眼睛看,遠沒有以前那麼自在了。

不過地方官府在朝中並沒有發言權,由文華殿內這些高官說了算。

如今文華殿內的衆人,大概聽明白了崇禎皇帝有關衛所軍制革新的大體框架。他們忽然之間明白過來,皇上怕是早就有這個念頭了,因此之前早就在做,編練新軍以爲榜樣,收回風聞奏事之權以爲伏筆,開海禁分配賦稅,吏員納入官職體系等等。

這個革新,是前朝未有之革新,可似乎又順理成章。之前以爲革新之難,難如登天,可皇上這策,卻又能行。中間細節,不得不讓羣臣爲之驚歎。

誰知這還沒完,就聽崇禎皇帝又開始交代了。

感謝風昂駒的連續打賞!

1006 科技神器76 昌黎做得很好185 不以賺錢爲目的麼614 怎麼和我鬥276 都很熱鬧298 撤換司禮監掌印太監237 呂宋島總督的建議書171 任務結果評價55 上頭有人心不慌521 畫展757 看傻了1303 成名之戰361 報到689 千金市骨(第三更)248 皇太極是你爹還是你娘581 兩個皇帝都忙1136 我的大明1014 童校307 中伏670 放縱429 眼見爲實113 陳二重傷885 好狠604 施維拉874 不知天高地厚麼?964 衛所製革新難點719 內線882 微服出巡一次也值了(第五更)315 朝鮮戰局不能做主(第五更)866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240仇深似海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284 游擊戰463 李芝奇的自信915 反水(第三更)1102 監軍問題949 又吐血啦22 成就值的終極用途550 一定要御駕親征918 十分把握861 禮制(第五更)393 招安張獻忠221 對盧象升的交代345 榜樣670 放縱933 疑神疑鬼430 身份暴露347 保德州陷1015 江湖漢子775 誤會(第四更)1057 關鍵時刻1120 吏治1065 豪格的決定896 人心848 擔心(第四更)457 殺神(加更)549 明國大軍殺來了(第三更)348 皇太極的圖謀909 說客432 孫傳庭升官620 燧發槍943 查探1018 盛典965 歷朝未有之良策543 顧全大局893 耗誰?511 今非昔比1147 一心只讀聖賢書1150 處置1245 忠烈侯並左都督307 中伏1032 清除奸細1219 天上掉餡餅1327 圍魏不是救趙453 用心820 一直是個謎742 密謀1320 東方閃電315 朝鮮戰局不能做主(第五更)717 集中全力1259 朕付出的代價會很高1232 南洋是大明的了1067 大清之國戰21 大明有救了417 一個字亂95 奴酋過來了102 矛盾503 屠城129 突如其來581 兩個皇帝都忙659 屁股決定腦袋1188 舉國同慶不爲過696 甕中之鱉(第三更)228 互懟(第三更)860 拜師(第四更)829 全都悄然出行630 趁火打劫825 皇帝背書196 密商911 瘟疫論(第三更)
1006 科技神器76 昌黎做得很好185 不以賺錢爲目的麼614 怎麼和我鬥276 都很熱鬧298 撤換司禮監掌印太監237 呂宋島總督的建議書171 任務結果評價55 上頭有人心不慌521 畫展757 看傻了1303 成名之戰361 報到689 千金市骨(第三更)248 皇太極是你爹還是你娘581 兩個皇帝都忙1136 我的大明1014 童校307 中伏670 放縱429 眼見爲實113 陳二重傷885 好狠604 施維拉874 不知天高地厚麼?964 衛所製革新難點719 內線882 微服出巡一次也值了(第五更)315 朝鮮戰局不能做主(第五更)866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240仇深似海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284 游擊戰463 李芝奇的自信915 反水(第三更)1102 監軍問題949 又吐血啦22 成就值的終極用途550 一定要御駕親征918 十分把握861 禮制(第五更)393 招安張獻忠221 對盧象升的交代345 榜樣670 放縱933 疑神疑鬼430 身份暴露347 保德州陷1015 江湖漢子775 誤會(第四更)1057 關鍵時刻1120 吏治1065 豪格的決定896 人心848 擔心(第四更)457 殺神(加更)549 明國大軍殺來了(第三更)348 皇太極的圖謀909 說客432 孫傳庭升官620 燧發槍943 查探1018 盛典965 歷朝未有之良策543 顧全大局893 耗誰?511 今非昔比1147 一心只讀聖賢書1150 處置1245 忠烈侯並左都督307 中伏1032 清除奸細1219 天上掉餡餅1327 圍魏不是救趙453 用心820 一直是個謎742 密謀1320 東方閃電315 朝鮮戰局不能做主(第五更)717 集中全力1259 朕付出的代價會很高1232 南洋是大明的了1067 大清之國戰21 大明有救了417 一個字亂95 奴酋過來了102 矛盾503 屠城129 突如其來581 兩個皇帝都忙659 屁股決定腦袋1188 舉國同慶不爲過696 甕中之鱉(第三更)228 互懟(第三更)860 拜師(第四更)829 全都悄然出行630 趁火打劫825 皇帝背書196 密商911 瘟疫論(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