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逆轉

7月30日,國會衆議院召開大會。第一個審議的便是由國民黨汪精衛等爲代表提出的議案,即“軍隊國家化”。這一提案,早已紛紛擾擾爲國內外所矚目,相當多的觀察家們認爲這是集權的中國是否再度出現權力分散的標竿。

信心滿滿的汪精衛早已結束了與人民黨在輿論宣傳上的紛爭,直接訴諸於手中的選票了。

然而令大家跌破眼鏡的是,作爲反人民黨旗杆的國民黨,出人意料地只有汪精衛一系投了贊成票,佔其半壁以上江山的左派與右派紛紛投了反對票。

不但如此,一直叫囂着與國民黨同趨同退的段祺瑞與閻錫山也旗幟鮮明地反對,最終這一決議以近350票的高票反對而胎死腹中!

汪精衛傻眼了,他判斷國民黨內的其他大佬一定與人民黨有了私下的交易,這相當於他的同盟搧了他一記無情的耳光。

本來他對於廖仲凱的和人民黨合作的態度就有預防,而且其反應根本就在意料之中,但是沒想到其反對自己和支持人民黨如此堅決。而胡漢民的倒戈,則來得沒有一點徵兆,完全讓自己意外。

最有機會的衆議院都大敗而歸,更遑論人民黨在設計之初就佔優勢的參議院了。原本,他就是準備在衆議院通過之後,再和張漢卿達成私下交易----他也不敢貿然地訴諸參議院。不過即便達到這樣的結果,他在黨內的威信也將空前高大。

望着汪精衛能夠吃人的眼睛,一直聲稱同進退的胡漢民無奈聳聳肩。政治本來就是一種妥協,當別人給出的好處足夠大,或是自己的可預見的損失足夠大,都能夠迫使任何人迅速做出判斷。

憑心而論,在張漢卿看來,國民黨無論交給誰管理,都要比交給汪精衛要好得多----憑歷史上他投降日本人一次即已足夠。所以張漢卿不但決心讓反對派偃旗息鼓,還要重重地甩汪精衛的耳光。

背後的交易其實很簡單:恩與威。

國民黨內部不是鐵板一塊,恰恰相反,在孫逸仙逝世以後,黨內三大巨頭廖仲愷、胡漢民與汪精衛圍繞黨主席的職務紛爭不下。廖仲愷無意於這個職位,但他的支持人員最多。胡漢民與汪精衛暗中較量了幾番,均因廖仲愷未明確表態而無法取得明顯優勢。

從重新定位國民黨保證其第一參政|黨地位的角度,廖仲愷傾向於支持保守的胡漢民與人民黨和解而不是對立的觀點。

在推出與人民黨明確翻臉的各種議案方面,廖仲愷明確地表示反對。在他看來,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亟需要政|府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國計民生上,另外虎視眈眈的日本也是特別需要予以注意的。張漢卿政|府的各種舉措幾乎全部針對這兩大方面。

作爲把始終把黨爭置於國家利益之下的政治家,廖仲愷絕不希望國民黨成爲人民黨的掣肘。他也絕不相信,手無寸鐵的國民黨能夠通過控制國會來打擊人民黨的執政權力----與先總理多年的奔波使他深深地領悟到,政權是槍桿子裡面形成的。

想靠一張白紙就奪走人民黨已成定局的龐大力量,在傳統上和當前的中國形勢下,只有政治白癡纔會這麼想!

何況之前和廖仲愷私交甚好的人民黨主席張漢卿隱晦地告訴他,如果國內的形勢再這樣任汪精衛之流攪和的話,人民黨將會以適當的方式徹底結束這一局面,即使導致中國重回“軍政”時代亦不足惜!

這絕不是威脅,當然也絕不是國民黨的福音。

所以廖仲愷接受張漢卿的意見,決心分化汪精衛集團,條件是支持胡漢民爲國民黨主席,這一目的是努力讓各懷鬼胎的國民黨重新整合在一起;此外,也是爲了防止自己倒戈後黨內質疑自己爲了私權的指責。

當然,爲了保證國民黨重要的上海勢力派的支持,他建議增選孔祥熙擔任黨的副主席。

胡漢民一拍即和:無他,和人民黨決裂同樣也絕不是作爲保守集團領導人所樂於見到的。至少目前他沒有這個膽量,也自問沒有這個實力。經歷上海之戰,近距離觀察少帥的縱橫捭闔,他對於張漢卿的政治手段與外交心機深爲驚訝。

雖然此次聯合倒戈可能會給國民黨威信以重創,他在黨內,他的地位與威信卻一定會上升。對於曾在上海與自己有一定交情的少帥,他自問私人感情也不錯。

分與合孰輕孰重,他心裡明白。因爲在此之前,他的重要盟友孔祥熙也勸過他。

孔祥熙是“江浙集團”的代理人,也是國民黨賴以生存的經濟支柱。孔的倒戈,將會使國民黨這棵參天大樹從根基開始腐爛從而訇然而蹋。

因爲孫逸仙的辛亥革命是以舊資產階級、舊軍人、舊官僚爲基礎,輸以“舊”三皿煮義這個大力丸,缺乏民意基礎。不像人民黨,其發動的是佔|中國百分之九十的農民,和手中握有的槍桿子,根基牢靠。

如果國民黨離開經濟強援,立時便會分崩離析。“樹倒獼猴散”、“皮之不存,毛將附焉?”他爭奪一個瀕臨倒閉的黨的權力又有什麼意義呢?

現在黨內另一個重要人物以支持其競爭黨的副主席來拉攏他,不但可以輕鬆戰而勝之,還能使這個黨重煥生命,惡人別人做,自己做好人,何樂而不爲?

這樣,廖仲愷、胡漢民、孔祥熙這黨內的新老力量一齊反對他,汪精衛不敗也不行了。

段祺瑞的倒戈是偶然的。

在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老段當然不相信所謂皿煮,經歷了政壇的三起三落的他,比任何人都明白人民黨已經完全勝利了。

也始終信奉“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他同樣明白,連同他自己在內的所有反對派在國會的任何動作其實都絕不會有任何用處的----政|府尊重你,國會就是有用的,政|府不尊重你,國會連個屁都不是!

一貫騎牆的老段之所以還在裡面摻合着,其實是另一種心思:只要以少帥爲首的“太子派”還想把“皿煮”掛在牆上,自己就有足夠的本錢與之討價還價----當然對老帥是不可能的。他一直在等待機會,把自己的作用體現出來,從而博得尊重----這是政治家賴以生存的前提。

第40章 全武行第86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81章 婚禮內外第61章 約妹第758章 呼聲與應對第461章 借殼上市第963章 堅如磐石第402章 同病相憐第388章 火併第996章 雪中情第953章 得隴望蜀第695章 文化人那點事第349章 國庫券與糧票第616章 曹錕賄選(上)第716章 黃浦江上的炮戰第549章 炮擊總統府第721章 針鋒相對第833章 強勢出擊第116章 奉天改革第632章 易將第715章 人民黨萬歲第985章 回馬槍第552章 交涉第577章 人民黨政|府的優越性第636章 意志的較量第8章 鼓手與打手第325章 間島問題背後第727章 糧食危機第93章 脫籠第359章 初晴後雨第423章 又見麗人行第320章 遠東局勢第971章 啓動第774章 露骨第945章 二鬼子第105章 鬧心第390章 射天狼第740章 領事裁判權之爭第91章 拆臺第266章 施恩第671章 在鋼絲繩上跳舞第562章 羅敷有夫第152章 變生不測第349章 國庫券與糧票第665章 驚魂第42章 君子之黨第814章 金蟬脫殼第89章 胡天胡帝第110章 勞軍第187章 謀劃第476章 分而治之第936章 中場休息第714章 血腥的一天第305章 平叛大計第279章 新文化運動的旗幟(上)第422章 思索第752章 翻天覆地的變化第721章 針鋒相對第494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965章 刀尖舞蹈第134章 衛隊旅第126章 梟雄之死第945章 二鬼子第986章 人民黨的好朋友第399章 推心置腹第570章 送上門的交易第203章 回擊第177章 對峙第307章 示弱第169章 成婚第648章 接收上海(上)第51章 禮物第221章 壟斷第745章 德國的憤怒是中國的福音第39章 變生卜測第334章 雙管齊下第919章 言歡第620章 四照堂點將第12章 君前奏對第904章 爭先赴死第825章 一切盡在掌控第386章 唐努烏梁海第657章 人民黨|領導中國第175章 直面第177章 對峙第460章 野心第363章 班底第194章 用計第851章 暉春衝突第467章 試探第132章 折服第123章 同城德比第487章 如此追擊第462章 前瞻第48章 識荊第807章 晴天霹靂第38章 借東風第126章 梟雄之死第703章 統一第504章 功虧一簣
第40章 全武行第86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81章 婚禮內外第61章 約妹第758章 呼聲與應對第461章 借殼上市第963章 堅如磐石第402章 同病相憐第388章 火併第996章 雪中情第953章 得隴望蜀第695章 文化人那點事第349章 國庫券與糧票第616章 曹錕賄選(上)第716章 黃浦江上的炮戰第549章 炮擊總統府第721章 針鋒相對第833章 強勢出擊第116章 奉天改革第632章 易將第715章 人民黨萬歲第985章 回馬槍第552章 交涉第577章 人民黨政|府的優越性第636章 意志的較量第8章 鼓手與打手第325章 間島問題背後第727章 糧食危機第93章 脫籠第359章 初晴後雨第423章 又見麗人行第320章 遠東局勢第971章 啓動第774章 露骨第945章 二鬼子第105章 鬧心第390章 射天狼第740章 領事裁判權之爭第91章 拆臺第266章 施恩第671章 在鋼絲繩上跳舞第562章 羅敷有夫第152章 變生不測第349章 國庫券與糧票第665章 驚魂第42章 君子之黨第814章 金蟬脫殼第89章 胡天胡帝第110章 勞軍第187章 謀劃第476章 分而治之第936章 中場休息第714章 血腥的一天第305章 平叛大計第279章 新文化運動的旗幟(上)第422章 思索第752章 翻天覆地的變化第721章 針鋒相對第494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965章 刀尖舞蹈第134章 衛隊旅第126章 梟雄之死第945章 二鬼子第986章 人民黨的好朋友第399章 推心置腹第570章 送上門的交易第203章 回擊第177章 對峙第307章 示弱第169章 成婚第648章 接收上海(上)第51章 禮物第221章 壟斷第745章 德國的憤怒是中國的福音第39章 變生卜測第334章 雙管齊下第919章 言歡第620章 四照堂點將第12章 君前奏對第904章 爭先赴死第825章 一切盡在掌控第386章 唐努烏梁海第657章 人民黨|領導中國第175章 直面第177章 對峙第460章 野心第363章 班底第194章 用計第851章 暉春衝突第467章 試探第132章 折服第123章 同城德比第487章 如此追擊第462章 前瞻第48章 識荊第807章 晴天霹靂第38章 借東風第126章 梟雄之死第703章 統一第504章 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