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

見韓謙都沒有堅持,楊元溥也相信李衝在他跟前,玩不出什麼花樣,盯着李衝問道:“李衝,你願意過去?”

李衝當然不會想着到韓謙的跟前找不痛快,待要找藉口推託,卻見張平站在三皇子身邊朝他頻遞眼色。

李衝才省悟過來,心裡想,錄事參軍在州縣及軍中所擁有的彈舉善惡之權,乃是天佑帝所定的法度,韓謙再得三皇子的寵信,他以法度治之,也能叫韓謙不敢太過放肆。

再者,韓謙、李知誥利用沈漾的公正不阿,以防止他們再試圖去控制三皇子,但他們同樣的也可以利用沈漾的公正不阿,壓制韓謙、李知誥權勢過度滋長,避免大量的資源過度往第一都及左司傾斜!

“殿下所遣,李衝萬死莫辭。”李衝應道。

聽李衝這麼說,韓謙心裡嘿然冷笑,暗道,小樣兒的還想跟我鬥心眼?

韓謙沉吟片晌,朝三皇子拱手行禮道:

“龍雀軍有錄事參軍一職,但一直以來都有如虛置,並沒能真正發揮作用。如沈漾先生所言,軍中確需有彈舉善惡之人,才能真正做到紀律嚴明。不過,李衝兼領錄事參軍、法曹兩職,僅有兩三昏聵老吏相助,連文書都寫得狗屁不通,實難達到治軍使之如臂所指的效果。殿下應迫切辨尋賢才,以爲書辦、令史,將軍中法度張顯起來。而陛下於諸軍設監軍使,更是着意察辨奸逆,那龍雀軍的錄事參軍及法曹所屬事務,也理應受監軍使郭大人監管,以免鬧出什麼冤獄出來,怕是會有傷殿下與陛下的英明……”

韓謙又問沈漾,“沈漾先生,你覺得呢?”

“正應如此。”沈漾點頭應道。

在沈漾看來,三皇子還是太年輕了,太容易受人控制,他既然有機會,就要防止龍雀軍有朝一日淪陷爲受權臣武夫控制的私兵。

韓謙所建議,正是他打算鄧襄戰事平息過後要做的事情。

不過韓謙既然此時提出來,沈漾斷沒有推擋回去的道理。

而用郭榮監管錄事參軍及法曹,沈漾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可。

郭榮是安寧宮及太子一系的宦臣不假,但沈漾認爲郭榮既然此時身爲龍雀軍的監軍使,便應給他履行監軍使的職責。

而倘若郭榮做出有違法度的事情,他與三皇子都可以上奏疏舉劾。

坐在一旁的郭榮,聽到這裡也是微微一怔,沒想到這事會牽涉到他頭上來。

郭榮是跟着沈漾、陳德一起到襄州城的,他們到的時候,柴建、李衝對侍衛營的指揮使就已經被韓謙與李知誥解除了。

郭榮當時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事後看韓謙大權在握,將大量的資源往李知誥所主導的第一都傾斜,而柴建、李衝乃至張平在三皇子身邊皆不得重用,他掰着腳趾頭也明白信昌侯府一系內部出現嚴重的裂痕。

只是隨着北線的形勢嚴峻起來,郭榮也沒有辦法藉機做什麼事情,甚至還得支持兵力及資源往左前部傾斜,確保楚軍在漢水北岸的存在,以分擔壽州軍此時正承擔的軍事壓力。

郭榮這時候也隱然聽明白過來,韓謙此次建議廣選書吏,填補進記室、錄事以及六曹,大概是要繼續壓制信昌侯府對龍雀軍的影響力。

當然了,韓謙主張他有權插手錄事及法曹諸事,郭榮斷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龍雀軍自籌立以來,諸曹書辦、令史、胥吏是嚴重不足的,一方面主要是信昌侯府及晚紅樓所培養的精銳也有限,填入軍中任將校武官就已經有所不足,另一方面諸曹書吏除了需要有勳官身份外,還需要知曉軍中法度實務才能夠勝任,信昌侯府在這方面的人才相當缺乏,周元等人在信昌侯府都已經能算是這方面的大才了。

韓謙能知道沈漾的真正用心不壞,而他藉機提出此議,除了希望在回金陵之前就廣選書吏填入諸曹,對信昌侯府及晚紅樓在龍雀軍的權力進行限制之外,實際上這也是擴大龍雀軍及臨江侯府權及影響力的機會。

要是僅僅用信昌侯府的嫡系或者說從龍雀軍內部提拔人才,龍雀軍及臨江侯府要要什麼時候,才真正有資格跟安寧宮及太子一系抗衡?

在這諸多事上,韓謙從來都是宜速、宜早,不宜遲的。

李衝、柴建、張平三人面面相覷,反倒懷疑沈漾主張李衝代三皇子巡兵西線,是跟韓謙私下約定好的說辭。

…………

…………

西線戰事吃緊,隨時都可能會有出乎意料的變化,韓謙也不敢在襄州城宿夜。

從襄州城往滄浪城,逆水而上,韓謙都嫌乘船太慢,而是改成乘馬。

韓謙與三皇子、沈漾辭行後,與奚荏、楊欽等人牽馬出錦興坊,看到李衝已經帶着三人在錦興坊大門口等着他,看樣子是打算跟他們同行去滄浪城。

藉着昏暗的燈火,韓謙看得出李衝身後四人,其中兩人是姚惜水與她的一名貼身丫鬟女扮男裝。

雖然姚惜水與貼身丫鬟改變了些容貌,但李衝、柴建、張平此時在襄州城身邊有什麼人,跟誰接觸,韓謙都派人盯着。

韓謙不知道晚紅樓還隱藏多少勢力,但信昌侯府名下有真正身份的家兵,差不多都編爲龍雀軍擔當各級將校武官;在李衝與柴建對侍衛營的指揮使被解除後,至少在晚紅樓另派人手過來之前,他們身邊就沒有什麼人手能用了。

李衝身後另外還有兩名孔武有力的漢子,實是姚惜水這次帶到襄州的護衛,一度被韓謙下令關押起來,一直到十一月中旬,在沈漾正式接受三皇子身邊的事務之後,才還他們自由。

見姚惜水也跟着去滄浪城,韓謙也只是看了一眼,甚至都不點破她的身份,只是淡淡的說道:“我們要連夜趕路,出發吧!”

此時樑軍的斥候已經抵近漢水一線,韓謙隨行只有十數扈衛,只能走襄州軍在漢水南岸開闢出來的狹窄道路。

這一路往西要走一百四十餘里,等到襄州軍在滄浪城對岸的江口防壘,才能換船渡過漢水。這是夜裡回滄浪城最快、最安全的方式。

李衝也是默不作聲,將刀弓扶正,鬆開疆繩,與姚惜水及扈衛馳馬先行,韓謙他們緊趕慢趕,一個時辰後追上入夜前才拔寨夜行的郭亮所部,數百支火把倒映在江水之中,彷彿稀寥的星辰。

北岸一片漆黑,也不知道有沒有樑軍斥候像野獸一般潛伏在暗處。

好在杜崇韜事前對漢水沿線的船隻進行嚴厲的管控,兼之北岸就沒有多少漁戶殘存,暫時還不用擔心有大股的樑軍斥候渡河過來。

不過,想到昨日樑軍悍勇將衣甲澆溼攻城的情況,韓謙還是擔心已有少量的樑軍斥候在這麼冷的天泅水渡河。

說到底還是杜崇韜在漢水北岸的部署太消極了,四百樑軍精銳能夠奔襲滄浪城,說明黑龍山東麓到樊城之間出現大缺口。

樊城守軍沒有往那裡派出大量精銳斥候,以致四百樑軍精銳悄無聲息的從黑龍山與漢水之間的狹窄殘道漏了進來。

韓謙也沒有資格去找杜崇韜抱怨,甚至郢州司兵參軍夏振擅自棄守內鄉城,叫丹水下游水道的右翼都暴露出來,他與李知誥都沒有辦法拿夏振怎樣。

韓謙找到郭亮,說了三皇子及沈漾都希望充實諸曹。

郭亮手下的老卒甚多,皆大多數都有勳官身份,但一直都被壓制在最低層,是可以先挑選一些人填入諸曹擔當吏事的。

即便郭亮這人如此倨傲,韓謙有機會示好,也是要拉攏之,總不能將他推到柴建、張平等人的懷抱裡去。

這時候有數匹快馬迎向馳來,卻是李知誥派往襄州城的信使。

今日樑軍從內鄉城方向繼續強攻鐵鱷嶺,即便第四都一千五百將卒留在鐵鱷嶺協防,今日這邊的傷亡依舊超過五百。

樑軍在內鄉城聚集的兵馬越來越多,以前鋒騎兵爲主,目前粗估已經超過七千精銳。

要是樑軍繼續如此慘烈的拼消耗,即便郭亮所部也增援上去,他們在鐵鱷嶺也沒有辦法支撐幾天。

郭亮知道鐵鱷嶺緊迫的情況,也不多言,帶着百餘扈衛與韓謙先行,而身邊第五都一千五百將卒,最快也要兩天後才能抵達鐵鱷嶺!

第四百二十六章 短兵(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招安(三)第五百零八章 茅山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六百二十章 北上(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晉帝消息第五百二十七章 傳旨第五百章 回京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四百九十六章 試探第四百八十四章 孃家人第七百零一章 尾聲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圍第一百六十章 軟禁第四百二十四章 宣州易謀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敗第三百七十章 岳陽第三十七章 書出驚心第五百三十二章 彷徨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闋殘詞第六百九十三章 解套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會第三百八十四章 奪兵第五百三十五章 宮門第五百三十六章 秘密第九十三章 相邀第二百九十四章 長鄉侯第一百零四章 船幫之用第三百七十五章 殊途同歸第二百一十九章 爐火純青第四百七十七章 起事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二百八十七章 聽信第五百六十六章 妖言惑衆第一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四百三十八章 興兵北進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給你第三百八十九章 棄城第七百四十八章 戰役(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說逃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戰第三十七章 書出驚心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喪第七百零三章 分兵第五百八十二章 晉帝消息第五百零九章 瞻前顧後第三百零四章 選擇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宮月第六十一章 婚約第七百一十三章 幽宮第七百零四章 兵潰如潮第一百零二章 威脅第三十八章 恃怨橫行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變化第六百二十六章 順水推舟第十三章 討杯毒酒第三百二十章 韓師賜教第四百六十三章 縉雲司第四百八十二章 參見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四百七十一章 家奴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一百一十三章 季昆之死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權第九章 處置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六百三十五章 解釋第三百三十八章 離城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疑案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第七百一十三章 幽宮第四百八十一章 白夜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懾第一百二十八章 賄賂第五百四十三章 周憚第二十三章 翻手爲雲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勢第一百二十七章 重金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陵來使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賞之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責難第三百六十七章 蜀使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戰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七十六章 龍華埠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二百二十二章 截道第四百九十一章 夜色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瀾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天爲期
第四百二十六章 短兵(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招安(三)第五百零八章 茅山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六百二十章 北上(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晉帝消息第五百二十七章 傳旨第五百章 回京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四百九十六章 試探第四百八十四章 孃家人第七百零一章 尾聲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圍第一百六十章 軟禁第四百二十四章 宣州易謀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敗第三百七十章 岳陽第三十七章 書出驚心第五百三十二章 彷徨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闋殘詞第六百九十三章 解套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會第三百八十四章 奪兵第五百三十五章 宮門第五百三十六章 秘密第九十三章 相邀第二百九十四章 長鄉侯第一百零四章 船幫之用第三百七十五章 殊途同歸第二百一十九章 爐火純青第四百七十七章 起事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二百八十七章 聽信第五百六十六章 妖言惑衆第一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四百三十八章 興兵北進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給你第三百八十九章 棄城第七百四十八章 戰役(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說逃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戰第三十七章 書出驚心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喪第七百零三章 分兵第五百八十二章 晉帝消息第五百零九章 瞻前顧後第三百零四章 選擇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宮月第六十一章 婚約第七百一十三章 幽宮第七百零四章 兵潰如潮第一百零二章 威脅第三十八章 恃怨橫行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變化第六百二十六章 順水推舟第十三章 討杯毒酒第三百二十章 韓師賜教第四百六十三章 縉雲司第四百八十二章 參見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四百七十一章 家奴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一百一十三章 季昆之死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權第九章 處置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六百三十五章 解釋第三百三十八章 離城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疑案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第七百一十三章 幽宮第四百八十一章 白夜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懾第一百二十八章 賄賂第五百四十三章 周憚第二十三章 翻手爲雲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勢第一百二十七章 重金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陵來使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賞之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責難第三百六十七章 蜀使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戰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七十六章 龍華埠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二百二十二章 截道第四百九十一章 夜色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瀾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天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