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世民與戴石結束通話之後,他毫不猶豫地再次撥通了一個電話號碼。
這個電話,正是直接打向林浩然位於芝加哥酒店住所的私人線路。
考慮到時區差異,香江時間比洛杉磯時間快了整整15個小時。
因此,當香江正處於陽光明媚的中午十二點多時,洛杉磯卻仍然沉浸在前一天晚上的九點多鐘的寧靜之中。
在這個時間段,雖然還不算深夜,但大多數人應該已經結束了白天的忙碌,回到了酒店或家中休息。
馬世民猜測,老闆林浩然大概率已經結束了他的日程安排,已經回到酒店了。
果不其然,當馬世民剛按下撥號鍵,電話那頭幾乎立刻就傳來了林浩然的聲音。
接到馬世民的電話,林浩然顯然感到有些意外。
按照既定的行程安排,他原本計劃在後天返回香江。
今天早上,他還特地給馬世民打了電話,那時香江正值夜晚,林浩然將自己想要收購香江電話公司以及與摩托羅拉公司合作的事情告訴了馬世民。
此刻,馬世民的電話再次響起,讓林浩然不禁揣測起來。
從洛杉磯的時間來看,這不過是剛過了一個白天,而香江那邊僅僅過去了一個夜晚及中午的時間。
相隔的時間,也就12個小時左右。
他心中暗自思量,難道香江的電話公司已經有了什麼進展或是好消息?
“老闆,您真是料事如神,一猜就對!沒錯,香江電話公司那邊確實有消息傳來,而且還是一個大大的好消息!”馬世民興奮地說道,隨後他便詳細地將今天上午所發生的一切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林浩然。
聽完馬世民的彙報,林浩然在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顯然是在消化這些信息。
隨後,他的聲音再次響起,語氣中帶着一絲笑意:“馬先生,此事做得不錯,比我想象中還要快,也比我想象中還要順利得到,這戴石果然是個人材,能力不輸蘇志學!”
原本他還擔心香江這邊的環宇公司沒了蘇志學鎮場,戴石一個人搞不搞得定,如今看來,自己是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戴石還是很靠譜的。
“是的,老闆,戴總和他的團隊在對香江電話發起收購中,確實展現出了極高的專業素養和出色的操作能力,按照目前的趨勢,我們有信心在今天之內就能完成持股34.9%的目標,而且成本控制得也相當到位。
甚至,在完成這一目標後,股市上預計還會有不少低價股票可供購入。
可惜的是,證監處那邊從前一個月開始已經實施了新的政策,觸發《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的規則門檻從原來的50%降低到了35%,否則我們很樂意吸納更多的股份。”馬世民略帶遺憾地說道。
自林浩然成功收購置地集團,從而間接控股怡和洋行的事件發生後,證監處迅速作出反應,宣佈修改相關條約,將併購觸發點從原來的50%降低到35%。
這一改變的意圖顯而易見,旨在防止華資財團進行大規模強制收購英資企業。
顯然,爲了維護英資財團的利益,總督府方面可謂費盡心思。
聽完馬世民的話,林浩然陷入了短暫的沉默,隨後問道:“香江電話公司是否屬於公共事業上市企業?”
“老闆,香江電話公司並不屬於公共事業上市企業。”馬世民毫不猶豫地回答道。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對它進行全面收購?”林浩然再次確認道。
“老闆,按照一般情況來說,確實如此。”馬世民肯定地迴應。
緊接着,馬世民反問道:“老闆,莫非您想要全面收購香江電話公司?”
林浩然在電話那頭輕笑一聲,回答道:“的確臨時有這個想法,起初,我還以爲香江電話公司的情況和港燈集團類似,私有化會比較麻煩。
但既然它不是公共事業上市企業,自然就沒有那些限制,我個人非常看好這家公司。 通訊行業,無論是在現在還是未來,都是至關重要的,雖然它的增長速度可能不如那些受政策和市場推動的行業那樣迅猛,但它的穩定性是其他行業難以比擬的。
而且,通訊企業往往擁有龐大的現金流,就像中華煤氣公司一樣。最重要的是,目前香江電話公司在香江還處於壟斷地位,即便未來出現競爭對手,也很難輕易奪取它的市場份額。
一旦全面收購成功,香江電話公司將成爲置地集團的一個重要支柱,爲集團帶來持續穩定的收益和現金流。”
印象中,香江電話公司在另一個時空裡,曾遭遇了怡和聯合置地集團發動的“破曉突擊”行動。
在那次行動中,怡和洋行和置地集團迅速在股市中大肆收購香江電話的股票,最終成功持有約佔該公司已發行股票的34.9%,一躍成爲大股東兼控股公司。
然而,好景不長,隨着香江房地產泡沫的破裂,置地集團因盲目投資而陷入負債累累的困境,怡和洋行也因此受到牽連。
爲了緩解資金壓力、減輕負債,它們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決定,將香江電話公司的股權出售。
而最終,這一寶貴資產落入了早已對香江電話公司虎視眈眈的英國大東電報局之手。
到1987年,大東電報局將香江電話公司與大東旗下其他在港業務(如國際電話、電報服務)合併,成立香江電訊有限公司,簡稱HKT。
此時,香江電話公司成爲HKT的固網業務部門。
HKT在整個90年代幾乎成爲香江唯一的綜合電訊運營商,涵蓋固話、移動通信(CSL)、國際通訊和數據服務,一直壟斷着香江的通訊市場。
直到進入千禧之年,李加誠之子的盈科數碼動力才以780億港元的高價收購香港電訊(HKT),合併後公司更名爲電訊盈科有限公司。
這些,都是林浩然前世記憶中對香江電話的瞭解。
而現在,香江電話公司才二十多億港元的市值,收購它自然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而且,隨着林浩然穿越到香江這個年代裡,如今的香江商場,早已經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以一人之力,徹底改變了香江的商界格局。
這個世界裡,在林浩然將目標放在香江電話公司的時候,就已經註定大東電報局已經徹底失去了收購香江電話公司的希望。
至於李加誠之子未來還有沒有機會收購香江電話公司,那誰也不知道,畢竟那是遠期的事情了,未來如果林浩然覺得香江電話公司已經不值得進行持有了,拋售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不過,等收購了香江電話公司,十幾年內,林浩然是沒有拋售打算的。
“置地集團目前資金充裕,香江電話公司的市值也相對適中,進行全面收購併非不可行。這家企業確實十分優質,我也非常希望置地集團能夠將其納入麾下。
不過,如果決定進行全面收購,我們需要向證監處提交詳盡的全面收購材料,向所有股東充分披露信息,包括要約的具體條款、要約人的意圖以及財務顧問的專業意見等,這一系列流程相當繁瑣,目前我們還尚未做好任何準備。”馬世民經過一番思考後,回答道。
“其實,對於是否進行全面收購,我是無所謂的,只要能夠儘可能地增加我們在香江電話公司的股份就行。目前34.9%的股份對我來說,確實略顯不足,在我看來,持有的股份,最好超過50%,如果能夠如置地集團那般,對其私有化,那就更完美了。”林浩然略作思考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老闆,那其實更好辦,觸發併購條約只是收購流程中的一個步驟,收購能否成功還受到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
也就是說,即便觸發了併購要約,我們也不一定要將對方公司徹底私有化,例如,如果一些大股東拒絕出售他們的股份,這實際上可能導致併購失敗。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責任就相對減輕了。根據併購條約,只有當我們持有超過90%的股權時,纔有權發動強制性收購。
像置地集團、靑洲英坭、萬安地產公司等這些企業,之所以能被老闆您成功私有化,正是因爲你們持有的股份最終比例超過了90%,從而行使了強制收購的權利,最終實現了對這些公司的完全控制。
而香江電話公司雖然不是公共事業單位,但是它還是比較特殊的,這是香江對外界聯繫的一個最爲重要的窗口,所以我建議即便發起併購,老闆您也別想要將其徹底私有化,畢竟這會涉及到政治因素。
最好就保持它的上市地位,如此一來,即便總督府有意見,也不會過多地干涉!”馬世民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聽完馬世民的話,林浩然不禁點了點頭,說道:“行,那就保持香江電話公司的上市地位,至於我們的持股比例,無論是50%還是70%,你根據市場情況和戰略需求來靈活調整,置地集團如今資金充足,你可以放手去做,大膽去幹!”(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