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坡是沒有任何希望,不得不維持現狀,因此叫做絕望坡。因爲,只有維持現狀纔可生存。”
酆若童低聲道,“我一直以爲,我亦是如此。而現在,我突然有了一線希望。”
這個希望,就是陳實。
陳實的陰陽道場和魔道道場,讓他看到了希望!
這個希望,是哪怕真神死亡,絕望坡覆滅,世界徹底陷入邪氣的籠罩之中,人們依舊可以生存的希望!
希望渺茫,卻帶給他莫大的鼓舞,讓他懸崖勒馬,沒有對陳實痛下殺手。
他拋下那些天聽尊王天聽尊主,飄然而去。
“陳實比大祭酒危險多了,但爲了這一線希望,冒一點險,值得。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除掉大祭酒,除掉神都!僅憑我一人,難以清剿神都,須得召集其他天道行者!”
此次他離開絕望坡,帶來了許多天道行者搜尋神都衆人。不過他急於趕到北來城,便沒有與這些天道行者匯合。
如今受了點傷,再加上神都的確有着諸多高手,因此他也不得不尋找天道行者相助。
酆若童神識波動,將召集命令傳入附近的天聽者耳中,天聽者將召集令四面八方傳開。
十多日後,他們在天道城匯合。
酆若童清點人數,微微皺眉。
此次跟隨他一起離開絕望坡的天道行者有十二人,但如今只到了七人。還有五人不知去向。
“這五人哪裡去了?”
他們又等了幾日,那五人還是沒有趕來。
酆若童立刻讓一位天道行者派遣弟子返回絕望坡,查看這五人的命燈是否亮着,又過一些時日,弟子回來稟告:“五位師叔師伯已經返回絕望坡,命燈也都亮着。”
酆若童聞言,略感詫異,但天道行者並非只聽他的調遣,想來是其他仙人將這五人召回。
他立刻率領其他七人,調動各地的天聽者,追蹤大祭酒等人的蹤跡,一路搜尋而去。
絕望坡,問道院。
這裡是天道行者的求學之地。
天道行者平日裡生活在各自的天道峰上,絕望坡共有一百零八座天道峰,山上有他們各自道場,道場中有仙氣從天而降,雖然不多,但也夠日常修行。
這仙氣沒有夾雜半點邪氣,因此極爲珍貴。
但是要學習各種道法神通,便須得來到這問道院。
問道院除了有神通道法,還收藏着各類典籍,包羅萬象。
此時問道院中來了六位天道行者,爲首的是魚常白,另外五人正是酆若童苦等不來的那五人,分別是張雲鶴,趙逍遙,清風散人,林太虛,天光道人。
“儘快找到記錄真王的書籍。”
天光道人便是陳寅都,飛速道,“真王死在絕望坡後,天外真神便又睜開眼睛,這裡面定有聯繫!”
魚常白是造物小五,林太虛是杜怡然,張雲鶴是沙秋桐,趙逍遙是青羊,清風散人則是天狐,幾人立刻分頭行動,各自搜尋問道院的典籍。
問道院中的書籍多是金書,字跡烙印在金紙上,幾萬年幾十萬年都不會變淡。
六人飛速搜尋,很快沙秋桐便有所發現,道:“你們快過來!這裡有關於真王的記載!”
其他五人連忙來到跟前,書中記錄的是真王的生平,由天聽者記錄,而後由天道行者整理真王這一生的脈絡。
書上說,真王原名朱高燨,大明成祖皇帝的第四子,年僅十四歲便被派往西牛新洲,封爲新洲真王。
真王聰慧過人,到了西牛新洲後,勤於朝政,平息各地的災變災厄。
但苦於災變魔變連綿不絕,四次遷都,後來真王修爲有成,天下初定,百姓安居樂業。真王發現修士進入飛昇境後,便屢有難以壓制邪氣而發生邪變,百姓死傷者衆,真王爲之夜不能寐,於是應邀前往絕望坡。
真王進入絕望坡,與天道行者較技,震驚絕望坡,引來天道仙人干預。天尊制止天道仙人,宴請真王,道明邪變真相,以及絕望坡的宗旨。
真王於是在絕望坡冥思苦想,四十九日後,開創新法。
真王廢修爲,從頭修行,修行到第四境時,真神降下先天道胎……
衆人讀到這裡,皆是心頭大震,沙秋桐失聲道:“小十不是第一個得到先天道胎的人!”
她此言剛剛說出,隨即醒悟,四下望去,好在絕望坡人不多,問道院裡除了他們之外沒有其他人。
杜怡然等人也是震驚莫名。
從真王傳記的記載來看,在真王之前,絕望坡也沒有新法。新法,是由真王所開創,刪去渡劫、飛昇二境,增添神龕、神胎神降、煉虛四境!
而且,真王是第一個修煉新法之人,也是第一個得到神胎之人!
天外真神第一次降臨神胎,賜予他的,就是先天道胎!
衆人定了定神,繼續讀去。
後面說的是真王辭別天尊,離開絕望坡,以朝廷的力量強行推行新法,替代舊法,與守舊派的鬥爭。
這個過程記錄的雖然簡單,但卻極爲殘酷。
真王調動朝廷力量,絞殺各方勢力的飛昇境強者,乃至半仙,不論是否邪變,但若進入飛昇境,要麼廢去修爲修煉新法,要麼誅殺!
真王傳記中說,散人的雛形,便是在此時起源,是由一批反抗真王暴行的修士組成。
散人的形成,比陳寅都等人預計得還要早很多年!
十三世家,也是在這場血洗中,逐漸壯大。
圍剿舊法頂級修士,推行新法,持續時間極長,雙方的廝殺一直延續到日熄日這一天。
“所謂日熄日,指的應該是天外真神熄滅雙眸,災變發生的那天。”造物小五道。
衆人繼續讀去,天聽者忠實的記錄這場浩劫,雪災,酷寒,鬼怪橫行,人相食,十室九空……
各種人間慘劇在各地上演。
但因爲各地都建立了華夏諸神的廟宇,這些廟宇在危難關頭支撐起一片天地,讓人們擁有一線生機。
“……日熄四十三年,秋,真王率朝臣百人,兵臨絕望坡,求見天尊。天尊悅,宴真王,真王忤逆,天尊不悅。祭真王於天。日乃明。”
衆人面面相覷,盯着最後一頁的這兩行文字,反覆讀了十幾遍。
字數不多,只有四十五字,先讓他們摸不着頭腦,但細品之下,卻毛骨悚然。
青羊喃喃道:“真王率領朝臣百人兵臨絕望坡,是打算與天尊魚死網破。顯然,他知道絕望坡有手段可以讓太陽再度亮起。那麼,天尊祭真王於天,是什麼意思?”
“當然是把真王獻祭給上天。”
杜怡然道,“真王來到絕望坡,天尊很開心,宴請真王,但真王在筵席上出言不遜,於是天尊就把真王獻祭給上天。然後太陽就亮了。”
青羊不解:“爲何獻祭真王,太陽就會再度亮起?”
陳寅都道:“大概因爲先天道胎。”
衆人心頭微震。
“諸君,我已有讓真神睜開雙眸的把握。”
陳寅都沉聲道,“我們去尋天尊獻祭真王的地方,找到那裡,便可以讓真神睜眼!我對絕望坡很熟,有幾個地方值得懷疑!”
衆人精神大振,各自起身,這時一個聲音傳來:“魚師伯,張師叔,趙師叔,你們怎麼在這裡?”
他們循聲看去,只見一個相貌英俊的年輕男子走入問道院的藏書閣。
這年輕男子骨架寬大,身着紅衣,腰繫黑蟒帶,掛着香包,顯得溫文爾雅,頗有讀書人風采。
他頭戴紫金冠,貴氣十足,然而左耳的耳垂卻缺了一塊,應是曾經受過傷。
造物小五笑道:“原來是無妄賢侄,我與你幾位師叔師伯來到這裡翻閱些道法。這些日子,我們倒是鑽研出幾種威力不凡的神通,待我們準備妥當,還要請你指教呢。”
“師伯客氣。”
鍾無妄謙謙君子,很有禮數。
造物小五率衆離去。
鍾無妄目送他們走出問道院,微微皺眉。
“魚師伯是莊無咎的師父,他負責陽間的天聽者調度,前段時間下山,行色匆匆,後來卻彷彿沒事人一般,很是古怪。而其他五位師叔師伯,明明是跟隨酆仙人下界,爲何不見酆仙人回來,他們反倒回來了?”
他目光閃爍,只覺這幾人形跡可疑。
“他們來到問道院,肯定不是翻閱道法鑽研神通,而是另有所圖!他們看的到底是什麼書?”
不久,鍾無妄便找到那捲《真王傳記》,細細讀去。
待到他讀完真王傳記,又翻來覆去閱讀最後的那四十五字,默坐良久,這才緩緩起身。
他又像是想起什麼,立刻打開真王傳記,一頁一頁的擦去自己的指痕,將此金書放歸原位。
“天尊,你祭真王,到底祭的是什麼?”
他面色蒼白,聲音低啞,“真王的屍身埋葬在真王墓中,不是真王屍身,又會是什麼?嘿嘿,先天道胎,再加上真王元神,以及百位最強的修士……”
他咬緊牙關,雙手抓住自己的後腦勺,屢次打算打開自己的腦殼,將先天道胎取出!
鍾無妄臉色陰晴不定,內心糾結掙扎,過了良久,雙手從腦後挪開。
他向外走去,心中默默道:“天尊獻祭的下一個人,就是我罷?我擁有先天道胎,不會坐以待斃。待我突破,修成仙境,鹿死誰手,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