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 在月球上搞土木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二號廠房中,徐川一邊聽着這名科研人員的介紹,一邊打量着面前的大型軌道質量投射器。

事實上,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在短短四五年的時間內投資超過五千億到幾個難以在短時間內看到回報的項目上都是一件壓力巨大的事情。

即便是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擁有着無限的能源的華國。

畢竟他們掌握這項技術也才五六年的時間而已,還不足以將這項技術帶來的福利全面轉變成工業生產力和社會優勢。

不過幸運的是,率先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是他們。

而華國的體制也決定一旦他們開啓這種堪稱世紀工程的龐大項目,幾乎不會出現朝令夕改的變故。

像那些在西方國家中下一任總統將上一任總統的政策全面推翻的事情,幾乎不可能在國內出現。

而對於星際空間開發這種前期投入巨大,且幾乎看不到回報的項目,也就他們最適合了。

當然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星際空間這種前期投入巨大的項目,謀求的也從來都不是短時間內的利益。

他們現在所投入的每一份資金,都將在未來轉變成促使華國從地球文明走向太空文明的底蘊。

甚至是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夠爲他們帶來收益。

就比如目前的這臺由下蜀航天基地聯合兩大航天集團以及華科院東山泉城電磁橇項目等科研機構與單位共同完成研發的設備。

按照設計指標,在月球的真空環境中,它能夠在兩分鐘內,將50噸的質量的設備或礦物加速到至少2.5千米/秒。

而2.5千米/秒足夠在無後續動力的的情況下脫離月球的引力,成爲環繞月球轉動的衛星了。

等待它在月面上部署完成,那麼他們就能夠以最小的運輸費用將從月球上開採的礦石或精煉後材料運送回地球。

當然,將礦石和材料運送回地球這並不是多麼賺錢的事。

這一套大型軌道質量投射器的真正用途其實是向火星輸送物質,以及爲月球的大規模移民提供部分必備條件。

是的。

在徐川的計劃中,月面軌道質量投射器的主要作用便是支撐後續的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

因爲相對比從地球上直接運輸各種物資到火星上來說,藉助月球的超低重力以及中轉站的性能,他們能夠在火星改造的過程中節省大量的資金。

尤其是改造火星過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大量框架性結構材料,如鋼鐵合金、鈦合金等等,這些如果從地球上運輸的話,需要大量的航天運力作爲支撐。

下蜀航天基地目前的發展的確很快,甚至放到航天領域中可以稱得上誇張了。

其具備的航天運力,其他國家加起來再乘以十,甚至乘一百倍都追不上。

但在面對一顆類型行星的改造這種龐大至極的工程時,這點航天運力依舊還遠遠不足。

所以徐川需要一邊繼續製造航天飛機的同時,一邊想辦法通過其他的手段節省航天運力。

至於爲月球的大規模移民提供部分必備條件,則是因爲月球上的生活垃圾!

遙遠在距離地球近四十萬公里之外的月球上。

“這裡可真荒涼啊。”

穿着月面宇航服,一片灰茫茫的月壤上,透過頭盔看着月面的一名叫鄧意蘊的年輕男子感慨說道。

雖然說他並不是第一次來月球了,但每一次在離開月華臺基地後都會產生類似的感慨。

他是南大的土木工程專業的在讀研究生。

受下蜀航天基地本身就建在金陵,以及徐川的影響,金陵這邊的大學也近水樓臺先得月,不少航天、天文、物理、材料等專業的人才都比其他省份的人才更具有應聘優勢。

畢竟就算是如今華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迅猛無比,幾乎每隔一兩天就有航天飛機從地球起飛前往月球或者是從月球返回地球。

但這種前往月球工作和搞科研的機會,也不是每個科研狗都能爭取到的。

畢竟全國那麼多大學,光是航天專業每年畢業的恐怕就超過了四位數。

前往月球刷履歷的工作,無論是在哪個行業都可以說是非常吃香了。

而他這一次入選,則是上來開挖掘機推土機的。

咳,開挖掘機推土機算是玩笑,他這次上來是因爲月球這邊最近新動了一個修路的工程項目。

需要土木工程的人上來勘測、設計、建造等等。

不過話又說回來,開挖掘機推土機壓路機這種設備,其實也是他的工作。

如果說在β乎上開一個在月球上搞土木工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他絕對是最有發言權的人。

畢竟他現在乾的就是這事,而且還是土木工程中最爲重要的一項:‘修路’!

“別感慨了,開始幹活了。”

在他的身旁,另一名中年男子聳了聳肩,一邊從月球車上下來,朝着不遠處的一臺看起來很像推土機的大型工程車輛走去。

他是月華臺科研基地工程隊的隊長之一,名字叫做劉毅。

月華臺科研基地的一期工程,便是他帶隊完成的。

而這一次他們的兩個人的任務,便是修建一條從儲蓄垃圾的隕石坑外沿出發前往另一個聽說叫月面質量投射器工程區域的道路。

兩者之間的距離大概在五十公里左右,後者依靠着一座叫做‘張鈺哲隕石坑’的隕石撞擊坑而修建。

如果是在地球上,修建一條五十公里的水泥道路,大概需要十來天左右的時間。

不過在月球上,這個時間恐怕要拉長到四到五個月左右。

不過好在在月球上修路不需要像地球上那麼麻煩,甚至他們連水泥都不需要鋪設。

唯一要做的,就是兩人互相配合用推土機將規劃出來的道路上的那些鬆軟的泥土、碎石推到道路的旁邊,然後再將道路壓實就行。

如果在道路中遇到了推土機無法解決的崎嶇不平的小山坡,就用炸藥給炸開。而如果是凹陷的坑窪,就在附近取材找碎石填充起來。 這種道路就像是上個世紀的那種土泥巴路一樣,最終的要求不高,能夠儘量做到道路平整,能承擔一定的壓重就足夠了。

反正月球上也沒有雨水什麼的,完全不用擔心這樣的泥巴路下雨後就泥濘不堪,無法通行。

“話說將這些垃圾糞便直接扔在這裡不行麼,還專門修條路將這些東西送回地球幹啥。”

熟練的開着壓路機,鄧意蘊跟在領班劉毅的背後,一邊反覆的將路面碾壓緊實,一邊在通訊頻道中閒聊着。

對於在月球上工作,尤其是幹修路這種枯燥無畏事情的他們來說,聊天打屁幾乎可以說是工作過程中唯一可以緩解情緒的娛樂方式了。

除非是在基地裡,否則就是想偷懶想玩手機也玩不了。

道路前頭,開着推土機拓展道路的劉毅聳了聳肩,道:“不運回去,難不成就這樣丟在這裡讓它一直髮臭嗎?”

從22年正式啓動月華臺科研基地的建造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四年了。

四年的時間,常住在月球上的人口幾乎是以指數級在增長。

第一年可能還只有個位數,但第二年就到了兩位數,第三年三位數,如今月球上的常駐人口更是突破了一千。

如果是算上非常駐人口,比如各國的科研人員,以及一些項目如月面生物圈基地、月面軌道質量投射器等工程的施工人員,月球上活動的人口數量直接突破了一千五百人。

不過月球上活動的人口數量,目前來說並不是沒有極限的。

按照月華臺科研基地中生態系統專家的評估,以華國目前的航天運力,將月球上活動的人口數量保持在兩千以下是最合適的。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安排,倒不完全是人們想象中的維持一名宇航員在太空中生活的成本太高,而是實在是現實條件不允許。

原因很簡單,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是人員活動會帶來的基礎問題。

超過四位數的月面常住人口,對於地月航天的運力載荷可謂要求極大。

除去每一次前往月球執行各種任務的航天飛機會攜帶部分衣食住行方面的基礎物資外,每週都有兩架航天飛機從地球上啓航,攜帶着大量的瓜果蔬菜,肉食米飯麪粉等生活必需品前往月球。

而這還僅僅是物資的供應,還沒有算月球基地產生的各種‘廢物’運輸的。

一千五百人的活動人口,就算是拋開科研活動,光是人員本身每天產生的排泄物,比如尿液、糞便,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理論上來說,一個正常的成年男子,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大概在一公斤左右。

而對於這些生活垃圾,月華臺科研基地幾乎是沒有辦法完全處理的。

哪怕是人體的代謝物,每天都會堆積至少上千斤。

或許有人會說這些東西不是可以通過基地中的種植基地供種植物消化掉嗎?

但事實是,月華臺基地中的種植單元根本無法消化如此之多的代謝物,畢竟有限的植物也只能消耗有限的代謝垃圾。

如果一股腦的全堆給植物,結果只會‘燒死’植物。

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很清楚,畜禽與人類的糞便是不能夠直接澆到種植的菜地或者田裡的。

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是畜禽的排泄物裡面存在非常多的細菌病毒一類的微生物。

另一方面是過量的‘肥料’會直接燒死植物的根莖。

所以即便月華臺基地中的種植農作物能夠消耗掉一部分排泄讓其中的有機質重新進入循環,但也無法消耗掉所有的垃圾。

而且如此之多的排泄物和生活垃圾,目前要想通過航天飛機送回地球來處理也不太現實。

有限的航天飛機運力不應該浪費在這個上面。

所以目前月球那邊的處理方式就是月華臺基地的附近找了個地方專門用來暫時存儲這些垃圾,等待後續有了更先進的解決方式後再來處理。

這種方法,其實和以前世界各國處理核廢料類似。

在徐川完成了可以將核廢料重新利用的技術前,各國的做法幾乎是統一將其存儲起來,安置在地下岩層或者是其他地方。

當然,也不排除某些垃圾國家直接往大海里面丟。

而考慮到這些排泄物和生活垃圾可能會污染月球的是生態環境,裡面的細菌可能會適應月面真空進而演化生存什麼的,將這些生活垃圾運送到正在修建月面軌道質量投射器那邊,然後打回地球處理,算是目前最好的解決方式了。

在火星細菌感染事件發生之前,還有人對這樣大費周章的處理方式提出質疑。

畢竟月球上又沒人,也沒生命,垃圾什麼的暫時先隨便丟着不好麼,未來再來處理就行。

但火星細菌感染事件發生後,各國的專業也對生命的頑強重新有了進一步的認知。

月球的環境雖然惡劣,但如果是厭氧菌,在有充足的營養物質面前也不是沒機會生存下去。

安全起見,也作爲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率先走在太空開發道路上的大國,他們還是有必要處理好太空活動時造成的各種遺留問題的。

而且,處理好在太空和月球活動時造成的各種遺留問題,比如垃圾的處理,也是大規模移民的條件之一。

月球上目前活動的人數被相關領域的專家建議在兩千人以下,不僅僅是因爲衣食住行的物資運輸壓力。

也是因爲活動人員過多會導致大量的生活垃圾堆積如山。

如果未來不想生活在垃圾裡面的話,還是要想辦法解決的。

或許等未來月球上的工業基地形成規模化後,建一座垃圾處理站是個很好的方式。

但現在還不行,他們沒那麼多的精力與航天載荷,也沒那麼多的各種分解處理資源浪費在這些事情上。

相對而言,直接打包送回地球反而更快捷一點。

當然,前提是那個正在修建快要完工的月面質量投射器真有那麼給力,一次性可以將五十噸的物資直接打到太空上。

否則還不如先留在月球上等未來再來處理呢。

第103章 星城一中的演講第243章 最年輕與最年長的諾獎得主(求月票第478章 我們這是收了個什麼怪物當學生?第121章 科研項目啓動第830章 黎曼猜想的研究,《數學新進展》的第604章 吃獨食不是個好習慣第1074章 一分鐘摧毀目標!第972章 充滿無限遐想的未來!第915章 能夠打穿航母的子彈第1158章 在月球上搞土木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第763章 原來答案早就在那第288章 秦安國:“如果是您出手呢?”第571章 刷新所有人眼球的決定!第1097章 連通解析數論與代數幾何的橋樑!第486章 突破性的提升!第1020章 從未見過的硅基蛋白第904章 疑似硫基生命體?第482章 委屈的三星第224章 合適的人選第210章 比諾獎更偉大第317章 NS方程那一抹靈感的光第359章 超導材料的再度突破第676章 來自學姐的靈感第245章 諾貝爾講座--人類的未來(求月票)第863章 登陸火星的窗口期第911章 單兵機甲的構想!第439章 核聚變航母?第185章 攀登珠峰前的工具第1121章 無法解決的難題第715章 衰老是個永遠悲傷的話題第755章 帶着導師拿諾獎第169章 甩你臉上的證據第585章 生產追不上理論應用的發展第792章 完美的數據第82章 卡住的思路第117章 質子半徑之謎(求訂閱月票)第882章 或許他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第1111章 那就,開始吧!第398章 上天都在幫助他們!第516章 來自家鄉的請求第1172章 德利涅的感慨與威騰的壞心思第1109章 費米實驗室的抗議第135章 被學校催着畢業第735章 從天上掉到嘴裡的餡餅!第138章 大學畢業就結婚?第847章 試圖借雞生蛋的魔都第403章 高能級中子輻照實驗第733章 NASA宇航局的到訪第1130章 被撬動的世界第400章 無形裝逼,最爲致命第50章 整理數據,收集線索第715章 衰老是個永遠悲傷的話題第676章 來自學姐的靈感第1185章 無人可以抵達的巔峰!第493章 永遠閃耀於物理學的歷史中第5章 重生的缺陷第580章 提前一年面世的‘遙遙領先’第937章 卡德拉暗物質的驗收報告會第1016章 寄生或共生?第723章 鋰空氣電池第1062章 傭兵上帝武裝第343章 影響國家發展的材料第117章 質子半徑之謎(求訂閱月票)第266章 人類科學界迄今爲止遇到的最大難題第1019章 初顯異常第21章 物競實驗第23章 國決落幕第836章 現在!我現在就要!第455章 戰略目標與戰略忽悠第1168章 吞噬計算力的黑洞第273章 突破性的成果!第589章 新的競爭!第245章 諾貝爾講座--人類的未來(求月票)第453章 太讓人絕望了!第155章 全新的質子半徑數據第146章 德利涅與威騰雙導師第608章 外骨骼與仿生學機器人第812章 早已不在同一個起點華米兩國第528章 報告會都要預定了嗎?第833章 毀滅一座城市沒什麼問題第144章 歐洲原子能實驗室的機遇第501章 小型化聚變堆的探索研究第1144章 一百萬億!67秒!第693章 弱黎曼猜想!第967章 最長兩三年的時間!第840章 中微子通訊技術第446章 這畢業是不是也太難了!第935章 徐川:要不要出去裝個?第936章 Fuck!他怎麼就沒有一個這麼厲害的學生呢?第133章 新聞發佈會第33章 CMO唯一的滿分第310章 威騰帶來的靈感與觀測暗物質的方法第745章 希格斯教授的遺信第900章 給NASA宇航局加把火好了第1095章 陶哲軒的疑惑單章第887章 第三把開啓時代的鑰匙第427章 能有先生您這樣的學者,真是祖國的第1162章 不僅僅是宇宙的索取者,更是文明的第343章 影響國家發展的材料
第103章 星城一中的演講第243章 最年輕與最年長的諾獎得主(求月票第478章 我們這是收了個什麼怪物當學生?第121章 科研項目啓動第830章 黎曼猜想的研究,《數學新進展》的第604章 吃獨食不是個好習慣第1074章 一分鐘摧毀目標!第972章 充滿無限遐想的未來!第915章 能夠打穿航母的子彈第1158章 在月球上搞土木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第763章 原來答案早就在那第288章 秦安國:“如果是您出手呢?”第571章 刷新所有人眼球的決定!第1097章 連通解析數論與代數幾何的橋樑!第486章 突破性的提升!第1020章 從未見過的硅基蛋白第904章 疑似硫基生命體?第482章 委屈的三星第224章 合適的人選第210章 比諾獎更偉大第317章 NS方程那一抹靈感的光第359章 超導材料的再度突破第676章 來自學姐的靈感第245章 諾貝爾講座--人類的未來(求月票)第863章 登陸火星的窗口期第911章 單兵機甲的構想!第439章 核聚變航母?第185章 攀登珠峰前的工具第1121章 無法解決的難題第715章 衰老是個永遠悲傷的話題第755章 帶着導師拿諾獎第169章 甩你臉上的證據第585章 生產追不上理論應用的發展第792章 完美的數據第82章 卡住的思路第117章 質子半徑之謎(求訂閱月票)第882章 或許他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第1111章 那就,開始吧!第398章 上天都在幫助他們!第516章 來自家鄉的請求第1172章 德利涅的感慨與威騰的壞心思第1109章 費米實驗室的抗議第135章 被學校催着畢業第735章 從天上掉到嘴裡的餡餅!第138章 大學畢業就結婚?第847章 試圖借雞生蛋的魔都第403章 高能級中子輻照實驗第733章 NASA宇航局的到訪第1130章 被撬動的世界第400章 無形裝逼,最爲致命第50章 整理數據,收集線索第715章 衰老是個永遠悲傷的話題第676章 來自學姐的靈感第1185章 無人可以抵達的巔峰!第493章 永遠閃耀於物理學的歷史中第5章 重生的缺陷第580章 提前一年面世的‘遙遙領先’第937章 卡德拉暗物質的驗收報告會第1016章 寄生或共生?第723章 鋰空氣電池第1062章 傭兵上帝武裝第343章 影響國家發展的材料第117章 質子半徑之謎(求訂閱月票)第266章 人類科學界迄今爲止遇到的最大難題第1019章 初顯異常第21章 物競實驗第23章 國決落幕第836章 現在!我現在就要!第455章 戰略目標與戰略忽悠第1168章 吞噬計算力的黑洞第273章 突破性的成果!第589章 新的競爭!第245章 諾貝爾講座--人類的未來(求月票)第453章 太讓人絕望了!第155章 全新的質子半徑數據第146章 德利涅與威騰雙導師第608章 外骨骼與仿生學機器人第812章 早已不在同一個起點華米兩國第528章 報告會都要預定了嗎?第833章 毀滅一座城市沒什麼問題第144章 歐洲原子能實驗室的機遇第501章 小型化聚變堆的探索研究第1144章 一百萬億!67秒!第693章 弱黎曼猜想!第967章 最長兩三年的時間!第840章 中微子通訊技術第446章 這畢業是不是也太難了!第935章 徐川:要不要出去裝個?第936章 Fuck!他怎麼就沒有一個這麼厲害的學生呢?第133章 新聞發佈會第33章 CMO唯一的滿分第310章 威騰帶來的靈感與觀測暗物質的方法第745章 希格斯教授的遺信第900章 給NASA宇航局加把火好了第1095章 陶哲軒的疑惑單章第887章 第三把開啓時代的鑰匙第427章 能有先生您這樣的學者,真是祖國的第1162章 不僅僅是宇宙的索取者,更是文明的第343章 影響國家發展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