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景帝血詔

“大帥,我們應該給皇卜報李廣虜目中精米閃閃“對!一定要給皇上報捷。”程不識他們附和起來。

這是漢匈奴數十年戰爭中,漢朝取得最大的勝利,要是不好好報個。捷。那不是太可惜了?

“報捷是一定要報的。”周陽深表贊同。

“大帥,應該派出鴻翎急使。要讓大漢的百姓都知道。”李廣的聲調很高。

報捷是必要的,沒必要派出鴻翎急使,因爲鴻翎急使的動靜很大。會鬧得整個漢朝都知道。把李廣的堅決樣兒看在眼裡,周陽若有所悟,他這是要趁機宣揚一番。即使接下來一戰打敗了,有人發難,指責周陽,有這麼天大一個戰功頂着。他們也沒有辦法。

可以想得到,若接下來一戰大敗。傷亡太大,被治罪的不可能僅僅是周陽一人,就是李廣、程不識他們也是逃不掉。

這的確是一個減輕罪責的辦法。整個漢朝都知道這次大捷,即使接下來大敗,景帝也有話說,可以保全不少將領,這於將來擊破匈奴有莫大的好處。

周陽點頭道:“派出鴻翎急使,向皇上報捷!”

李廣擔心周陽不答應,一聽這話。歡快的應一聲。

周陽站起身道:“軍務就由你們多擔待,我要好好思索一番,接下來這一仗怎麼打,我得想清楚。”

程不識他們已經聽李廣說起過。周陽有把握擊敗匈奴,聞言之下,大喜過望,齊聲道:“大帥放心,我們一定盡力。”

李廣和程不識是名將,這點軍務於他們沒有任何問題,周陽大是放心。去了裡間,拔出漢劍,切削木頭,削出匈奴、騎兵、步兵、車兵、弩,在地上擺弄起來。

時而搖頭,時而思索,時而打亂重來,”

李廣身背大黃弓,腰懸漢劍,親自擔任警戒,不許任何人打擾周陽。

以如今漢軍的實力,與匈奴打野戰,勝率連三成都不到。以如此低的勝率,打敗匈奴,比也不容易,若是打斷周陽的思維,那就是莫大的損失。程不識和李廣他們一商議。決定把軍務交給程不識他們,李廣專心守護周陽。

默默

未央宮,養心殿。

景帝兩道劍眉擰在一起,不時踱來踱去,問道:“春陀,前方可有軍報?”

“回皇上,未有軍報。”春陀扒心翼翼的回答。

自從匈奴大軍到達邊關,景帝是天天催問軍報,巴不得馬上知道戰事結果。

“沒有軍報,說明仍是原先那般,不勝不敗,戰事處於膠着。”景帝擰着眉頭剖析。

“邊關軍報!”

殿外傳來一個高亢的聲音,尖細刺耳,是近身太監。

春陀小跑着過去小跑着回來,手裡多出一捆竹簡。景帝急不可耐的問道:“春陀,是捷報,還是”

後面的話沒有說,那是在問是不是敗報。雖然周陽用兵奇詭,畢竟匈奴勢大小折一陣數陣並不奇怪。誰能保證常勝不敗呢?要景帝不擔心都不行。

“回皇上,沒有說。”春陀把竹簡遞到景帝面前。

景帝手一伸,閃電般奪了過來,急急忙忙展開一瞧,嘴巴變成了一個圓形,神情呆滯。彷彿一尊雕像,竹簡摔在地上,發出“啪”的一聲清響。

“皇上,可是敗報?”春陀追隨景帝這麼多年,很少見到景帝如此驚訝失態,只覺一顆心直往下沉。

“敗報?”景帝給他的話驚醒過來。目光仍是有些呆滯:“比打了敗仗還要可怕,可怕得多!快,去把周亞夫傳來,聯要和他好好議議。”

“皇上,條侯正在長沙。”春陀小心的提醒一句。

“哦!”這種重要軍情,景帝要是第一時間不想到周亞夫就不對了。這才明白過來,他早就把周亞夫派出去對付百越了:“把竇嬰傳來。還有,快把先生請來。一定要快!”

在景帝的催促聲中,春陀飛也似的衝出了養心殿。景帝如此集慮失神,肯定是有天大的事情發生。

景帝彎腰,拾起竹簡,一連看了好幾遍,緩緩跪坐下來,把竹簡重重砸在短案上,雙手不停拍着前額,嘆道:“定是中行說的毒計!當年一時不慎,竟給大漢埋下如此禍根!母后呀,你可是害苦了孩兒!害苦了大漢!”

中行說得罪寰太后,纔給派去匈奴。中行說死活不肯去。還放出風聲,說要是他去了匈奴,會教唆匈奴爲禍。當時,朝中無一人認爲這是真的,不過是他吹牛皮而已。可是,中行說到了匈奴,竟然真的教唆匈奴爲禍。

他知曉漢朝內情,才智不錯。有了他的教唆,匈奴之禍日烈。說到底,這都是簧太后造成的。

身爲人子,景帝又不能指責寰太后。只能暗中埋怨幾句。

“蹬蹬!”

急促的腳步聲響起,那個中年人氣急敗壞的衝了進來,臉色惶急,遠遠就問道:“皇上。可是打了敗仗?”

此人一向冷靜沉着,如此惶急,卻是少有。春陀把景帝的表情一說。他是震驚無比,首先想到的就是邊關打了敗仗,敗得很慘,要不然,景帝不會如此失神。

“聯倒是寧願打了敗仗!”景帝的話讓他一下子糊塗了。

“皇上。這話從何說起?”中年人愣愣的問。

“先生可記得中行說?”景帝眼裡閃過一絲冷芒。

“中行說?那個不願入讀好書盡行澗書曬防0肌姍

“他不是太監,他出息了!”景帝氣憤憤的,把手中竹簡狠狠砸向中年人:“先生自個看。”

中年人手一伸,接住,展開一瞧,手一顫,竹簡差點掉在地上,驚訝得張大了嘴巴,半天說不出話。

“呃!”中年人嘴裡發出一陣磨牙聲,愕然半餉:“在下寧願大漢打個敗仗,死傷三五萬,也比這好啊!”

景帝微一點頭道:“是啊!敗仗固然讓人難受,讓人能以接受,可是。和此訊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呢?匈奴逼周陽打野戰,大漢最不善長的,就是打野戰!打野戰,就需耍大量的精銳騎兵,大漢最缺的就是騎兵!與匈奴打野戰,還不如自己抹脖子!”越說越氣憤。聲調越來越高,到後來,都尖細刺弄了,比起春陀的聲音,毫不遜色。

“周陽剖析得對中年人一臉的黯然:“若是不打,來年匈奴會再次大舉南下。到那時。匈奴就會有攻城器械了,北方的城池能有多少守得住?來年,大漢發五十萬大軍。能不能頂愕住,都是問題。”

景帝氣恨恨的接過話頭:“邊關不寧,大戰不斷,朝廷的錢糧、人力、物力全用光了,拿什麼練騎兵?周陽弄回來那麼多的駿馬,卻空置着,掏錢養着,這不是要人難受嗎?”

漢匈打了數十年,在這以前。匈奴主要是滋擾邊關,還沒有進入漢朝內地的打算。自從中行說到了匈奴。匈奴此心漸長。終於在今年大舉犯邊。

漢軍今年之所以能守住城池。憑藉堅固的城池給匈奴以重大殺傷,原因就在於匈奴沒有攻城器械,不能破城。一旦匈奴擁有大量的攻城器械,將會是一場災難,前所未有的災難。

放到來年打,就是給了匈奴製造災難的機會!

要想打,卻又打不過,這其間的難處,可以想見了。

“皇上,何不問詢於先生?”中年人提醒一句。

¸ тт kán¸ CΟ

景帝點頭道:“請先生來,就是要勞你去問問先生。接下來這一戰,大漢打還是不打?”

“皇上,在下這就趕去!”中年人施禮告退,急急忙忙的去了。

中年人一去。景帝無力的坐了下來。看着竹簡發呆。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景帝怕過、怒過、失措過。就是沒有發過呆,實在是,這事太大了。

不打,後果不堪設想。

打,代價太大,漢朝是付得起這個代價,可是,那是二十萬將士的性命,想想就讓人夠心疼的了。

要別說,一旦打敗了,代價過大,朝中的那班文臣,那些諸侯王,特別是樑王,他會跳得比誰都高。

指責的聲浪會一浪高過一浪,鋪天妾地,景帝他能頂得住嗎?萬一頂不住,就得找人背黑鍋。誰背黑鍋最合適?

周陽,以及邊關諸將,大扛長短正好合適!

要是把周陽和邊關諸將治罪、下獄,誰去守北方?

即使派出周亞夫,沒有一衆將領供奔走,周亞夫再能幹,也是無能爲力。

如此一來,無異於是把北方拱手讓給匈奴。

這班將領,個個都是打出來的。與匈奴作戰,經驗豐富。

尤其是周陽,用兵奇詭。是漢朝數十年來,對付匈奴最有辦法的將領了,把他下獄治罪,那不是自折樑柱麼?更何況,周陽還如此年輕,前途不可限量,豈能以一次敗仗就棄用?

勝敗乃兵家常事,誰個沒有敗仗呢?勝敗就那麼重要麼?

這事牽涉之廣,後果之嚴重,景帝不得不想清楚。

默默

“臣竇嬰,參見皇上!”

竇嬰的聲音把景帝從沉思中驚醒過來。

“哦,是竇嬰啊!”景帝朝面前的矮几一指:“竇嬰,你坐!坐!”

竇嬰應一聲,坐了下來。

“竇嬰,你幼讀兵書,深明韜略,是朝中除周亞夫外,最懂兵法的景帝的話意有些讓人摸不準:“你爲聯算算,這買賣利不戈算?”

把竹簡推到竇嬰面前。

竇嬰接過,展開一瞧。臉色大變,指着竹簡,結結巴巴的道:“這這這這一定是那閹禍的毒計!”

景帝沒有說話,只是微微點頭。

“皇上,是打還是不打?”寄嬰很是無措,努力把話說得平穩些。卻是顫抖。

他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當年七國之亂時。坐鎮洛陽,指揮若定,就沒有如今天這般驚惶失措。

“哎!”景帝嘆息一聲:“這事。聯還沒想好,這不正要聽聽你的看法麼?你說,這筆買賣,劃不划算?”

“利算!非常發算!”竇嬰想也沒有想,脫口而答,話鋒一轉:“可是,就怕皇上下不了這個決心。

景帝張口無言,數次欲言,卻是最終沒有說出來。

二十萬將士的性命,用來買五年時間,算來算去,是很划算。可是。真耍下這決心,就不是一般的難,是很難!

景帝臉色大變,虎目中含着熱淚,滾來滾去,最終沒有忍住,落了

帝王要有穆穆之威,喜怒不形於色,即僂要表露出來,也不能當着臣子的面,得找個沒人的地方,偷着發泄。可是。景帝實在是忍不住了。

竇嬰不僅沒有覺得景帝此舉有失帝王威嚴,反到是感動無已,眼裡滾出淚水:“皇上聖德,邊關將士們一定感泣無已!”

景帝飲泣。衆才擦乾眼淚!,室嬰,就沒有別的辦法了。能轍聯瑰救二十萬將士的性命?只要能救將士們的性命,你要什麼封賞,聯都依你,封你爲王都行。”

劉邦刑白馬而盟“非劉氏不得王”景帝寧願破高祖之誓言,這賞賜比天大。“皇上,臣實是無能。這事。皇上可以問問周亞夫竇嬰忤然而動,卻是嘆口氣道:“哎,若是晃錯在世,或許能有法可想。”

“旯錯?”景帝虎目中精光暴射。盯着竇嬰道:“當年聯誤聽袁盎之言,還不是因爲你竇嬰舉薦袁盎之故?。

“皇上,臣悔之晚矣”。宴嬰忙跪下請罪。

“下去吧!”景帝的語氣冰冷。

錯殺晃錯,是景帝心中的痛,寞嬰一句感慨之語,捨得景帝不快,早已嚇出一身冷汗,忙施禮告退。

望着竇嬰的背影,景帝輕笑一聲:“聯有那麼糊塗嗎?”

“春陀,先生回來了嗎?。景帝大聲問道。

“回皇上,還沒有。”春陀忙稟報。

“哦!”景帝跪坐在矮几上。看着竹簡,又陷入了沉思。

默默

時間在無聲中流逝,景帝端坐不動,好象一尊雕像,要不是他的胸口微微起伏。

“見過皇上”。中年人的聲音響起。

中年人一臉的汗水,身上全是灰塵泥土,不住喘粗氣,看愕出,趕了老長時間的路。

“先生辛苦了!”景帝朝面前的矮几一指:“先生請坐。春陀,給先生來杯茶!”

春陀應一聲,忙去端茶水。

“先生如何說?”景帝迫不及待。身子前傾。

“回皇上,先生要在下轉告兩句話。”中年人接過春陀遞來的茶水。大大的喝了一口。

“哪兩句?”景帝忙問道。

“第一句是:成大事親必有大痛!”中年人轉述先生的話。

“成大事者,必有大痛?。景帝瞳孔一縮,品評起來。

中年人解釋道:“昔年,楚漢相爭。項王得太公,耀於陣前,置於鼎錘上,語於高祖,若高祖不降。便烹太公。高祖言,與項王義結兄弟。高祖之父亦項王之父,若項王烹之,請賜一碗羹。高祖非不願救。勢不能也!”

項羽抓住劉邦的父親太公,在陣前置於鼎鏡上,欲烹殺之,以此要挾劉邦。

劉邦以此語反譏項羽,是楚漢相爭時很有名的故事。

景帝若有所悟,不住點頭。

中年人接着道:“高祖敗於楚軍,乘車而逃,路遇惠帝、魯元公主。挾之一起逃。楚軍相迫過甚,高祖推惠帝、魯元公主於地。此亦非不願救,力所不及也。”

劉邦兵敗,逃跑的路上遇到劉盈和魯元公主,帶着一起逃亡。楚軍很快追來,爲了逃命,劉邦狠心把劉盈和魯元公主推於車下,藤公忙去抱起來,放到車上。劉邦又推下去。藤公又抱起來。

最後,劉邦火了,拔劍要殺藤公,藤公仍是堅持要救劉盈和魯元公主。弄得劉邦沒辦法。

這是劉邦的醜事,爲後人指責。細細一想,並非劉邦不想救,是救不了。正好應了“成大事者,必有大痛。這句話。

景帝點頭道:“先生的意思,是此戰必打?”

“正是”。中年人點頭道:“以二十萬將士的性命,換得五年時間,對大漢很有利。戈算。五年以後,大漢的鐵騎。將會馳騁在大漠上。爲將士們報仇!”

“宴嬰也是這麼說。可是,聯心痛如絞,無法決斷!”景帝一臉的堅毅:“聽了先生之言,那麼,縱然天大的痛,聯都得忍着。二十萬將士之痛,比起太公、惠帝、魯元的性命,不知道疼了多少倍!”

景帝胸口急劇起伏,雙眼通紅,雙手緊握,幾乎是咆哮出來的。

“先生的第二句話:成大事者,必有大過!”中年人轉述完,沒有解釋,只是盯着景,帝。

“成大事者,必有大過?”景帝的瞳孔猛的縮成一條線:“謝先生提醒!二十萬將士,奉旨而戰,爲大漢捨生取義,若是戰敗之後,還要背上罪過,爲後人唾罵,豈不是太過枉冤?所有的罪責,都由聯來承擔!與將士們無涉!”

“皇上!”中年人非常感動,伏在地上,額頭觸地。

帝王最難做的事情,就是認錯,那有損威嚴。景帝能夠把罪過攬在自己身上,任何讚美之詞都不足以讚美。

“先生說了:只有如此,將士們纔會感奮,纔會奮勇衝殺,匈奴的傷亡纔會更大,爲大漢爭取的時間纔會更多!”中年人再次轉述先生的話:“這是用哀兵”。

“哀兵?。景帝雙眉一軒:“春陀,研墨,聯這就給周陽下旨。”

春陀應一聲,開始研墨,中年人幫着展開一卷錦帛。

景帝提筆在手。飽瞧濃墨,微一凝思,提筆就要寫。卻是停了下來。把筆放下,右手一揮,一硯濃墨潑撒得到處都是。

“皇上”春陀嚇了一大跳。還以爲是景帝不滿意,咋嗵一聲跪了下來。

中年人不解的打量着景帝。

“春陀,沒你的事!”景帝拔出漢劍。右手食指在劍刃上一劃”一道傷口出現,在錦帛上寫了起來。

“血詔”。中年人驚訝得嘴巴都合不攏了。

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36章 弩陣第18章 別無選擇第44章 喜得貴子第32章 肩負重任第49章 漢武帝的決斷第21章 由不得你第96章 驕人戰績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19章 中大獎了第44章 景帝佈局第49章 風暴之前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57章 太后逼宮第72章 動手了第26章 悠悠我心第39章 凌辱之恨第47章 絕世之兵第45章 單于的無奈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72章 動手了第20章 大漢軍略第66章 周陽歸來第43章 氣象一新第6章 急風驟雨第69章 踏平睢陽(上)第71章 萬衆矚目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38章 宮中劇變第68章 妙計惑敵第7章 猗蘭殿第32章 衛青從軍(上)第49章 風暴之前第58章 大舉南下第73章 屠殺,開始!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88章 曠世之戰(四)第24章 雨中激戰第36章 調教阿嬌第22章 天遂人願第52章 周陽補天第63章 迎頭痛擊第79章 對陣第32章 衛青從軍(上)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11章 滅東胡(上)第58章 龍城!龍城!第32章 衛青從軍(上)第95章 羅馬帝國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71章 天佑大漢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16章 喜悅無邊第20章 見面禮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8章 破綻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93章 李廣神威第71章 天佑大漢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75章 末日降臨(六)第84章 陣前相遇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22章 天遂人願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51章 災難降臨第47章 少年天子第73章 石破天驚第31章 姐夫!姐夫!第78章 敵變我變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2章 冤家聚頭第15章 樑王的毒計第96章 驕人戰績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117章 羅馬帝國滅亡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84章 陣前相遇第59章 不破匈奴,誓不還!第54章 始皇偉哉第24章 太子第3章 獵殺第58章 大舉南下第2章 衛子夫第35章 千年鼎革第1章 豪門公子第95章 漢家兒郎第11章 初戰告捷第33章 御前對質第75章 漢奸第28章 氣死你第77章 兩難處境第69章 踏平睢陽(上)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69章 信,還是不信?第19章 驚天血戰(四)第1章 秦皇雄風
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36章 弩陣第18章 別無選擇第44章 喜得貴子第32章 肩負重任第49章 漢武帝的決斷第21章 由不得你第96章 驕人戰績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19章 中大獎了第44章 景帝佈局第49章 風暴之前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57章 太后逼宮第72章 動手了第26章 悠悠我心第39章 凌辱之恨第47章 絕世之兵第45章 單于的無奈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72章 動手了第20章 大漢軍略第66章 周陽歸來第43章 氣象一新第6章 急風驟雨第69章 踏平睢陽(上)第71章 萬衆矚目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38章 宮中劇變第68章 妙計惑敵第7章 猗蘭殿第32章 衛青從軍(上)第49章 風暴之前第58章 大舉南下第73章 屠殺,開始!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88章 曠世之戰(四)第24章 雨中激戰第36章 調教阿嬌第22章 天遂人願第52章 周陽補天第63章 迎頭痛擊第79章 對陣第32章 衛青從軍(上)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11章 滅東胡(上)第58章 龍城!龍城!第32章 衛青從軍(上)第95章 羅馬帝國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71章 天佑大漢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16章 喜悅無邊第20章 見面禮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8章 破綻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93章 李廣神威第71章 天佑大漢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75章 末日降臨(六)第84章 陣前相遇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22章 天遂人願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51章 災難降臨第47章 少年天子第73章 石破天驚第31章 姐夫!姐夫!第78章 敵變我變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2章 冤家聚頭第15章 樑王的毒計第96章 驕人戰績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117章 羅馬帝國滅亡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84章 陣前相遇第59章 不破匈奴,誓不還!第54章 始皇偉哉第24章 太子第3章 獵殺第58章 大舉南下第2章 衛子夫第35章 千年鼎革第1章 豪門公子第95章 漢家兒郎第11章 初戰告捷第33章 御前對質第75章 漢奸第28章 氣死你第77章 兩難處境第69章 踏平睢陽(上)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69章 信,還是不信?第19章 驚天血戰(四)第1章 秦皇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