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信,還是不信?

龍城,依然是大雪紛飛。雪花亂舞,天空陰霾,朔風怒卷,刮在身上,猶如刀子在割肉一般,讓人難受。

一座座帳幕相連,一眼望不到頭。軍臣單于的王帳特別顯眼,是所有帳幕中最大,最氣派的帳幕了。

王帳前的王旗高掛旗杆上,冰雪厚厚一層,不再飄揚。

王帳中傳出話聲,其響如雷,驚得守衛王帳的匈奴兵士豎起了耳朵,仔細聆聽。

“這都是怎麼了?飲酒還飲出火氣了,吼得山響,跟打雷似的。”

“大單于的興致也太好了吧,從昨天晚上一直飲到今天早上。”

守衛王帳的兵士低聲議論起來。雖說這議論不應該,可是,他們不得不好奇。他們守衛王帳多時,就從來沒有見過如眼下這般,鬧哄哄的跟鬧市似的。一衆大臣哪裡象大臣了,倒象潑婦似的,不住謾罵。

“周陽?”兵士們驚呼一聲,耳朵豎得更高了,只聽帳幕裡傳出一陣謾罵聲,全是衝着周陽來的。

數年前,周陽打敗匈奴大軍,讓匈奴損失慘重,周陽在匈奴心目中是魔鬼,會吃人的。每當提起周陽,匈奴就會謾罵,這並不奇怪,讓人奇怪的是,上自單于,下至羣臣,個個張口閉口周陽。

如此痛恨之情,那是有過的,那就是在數年前的長城大敗之後,匈奴對周陽是恨得牙癢癢的,無不是大罵周陽。

隨着時間的逝去,匈奴對周陽的痛恨之情雖然沒有消失,卻也不如當初那痛切了,很少出現這種痛罵周陽的事情。

“那個惡魔周陽,他又怎麼了?惹得大單于如此生氣?”兵士們好奇的問道。

對於這個問題,誰也不能回答。只需要進入王帳去聽聽便知道了,可是,他們哪有這資格。只能把這份好奇埋在心頭。

這事得從昨日晚間說起。

自打決心攻漢以來,軍臣單于的心情好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整日裡不是看匈奴訓練,就是與一衆大臣飲宴。

匈奴國事不多,有什麼大事,見了面,三言兩語便說完了,儘管軍臣單于要大舉攻漢,仍是如此。這時間一抓一大把,無法打發,只有靠飲宴來打發這無聊的時光。

昨晚仍是如此,興致高昂的軍臣單于要傭僕擺上酒宴,召集一衆大臣聚飲。席間,他們說得最多的便是此次如何大勝漢朝,個個高聲喧譁,說得口沫橫飛,極盡渲染之能事,彷彿匈奴已經打進長安,迫使漢武帝稱臣似的。

越說越精彩,越說越歡喜,軍臣單于他們是酒到杯乾。興致愈高。

正當他們興致勃勃之際,掃興的消息來了,那就是多落的消息傳到了。

“你們說,本單于打進長安,要不要再娶了南宮公主?”軍臣單于趁着酒興,發起了花癡:“南宮公主是本單于的婦人,卻給周陽奪了,這奪妻之恨,本單于不能忘記。”

“大單于,聽說周陽有一妻兩妾,個個貌美如花,世間絕色,大單于何不一併……”大臣忙着討好,一臉的笑聲,獻起了媚。

殺死敵人,迫使敵人的妻妾痛哭,這是匈奴最喜歡做的事情,真要如此的話,軍臣單于這恥辱就洗雪得非常乾淨,非常徹底,人生之樂事,至此已到極致。

“哈哈!”軍臣單于萬分得意,忍不住大笑起來。

“大單于,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就在軍臣單于大笑之際,只見一個親衛急匆匆進來,一頭的冷汗,晶瑩剔透,嚇得不輕。

“哼!”軍臣單于正在興頭上,給他一叫。掃了興致,極是不高興,臉一沉,沉喝一聲:“說!”

一個說字,宛如焦雷轟鳴,震得這個兵士耳鼓嗡嗡直響。他本就給嚇得不輕,再給軍臣單于這一厲喝,差點一跤跌在地上。

“大單于,大匈奴的牧民給漢軍襲擊了,死傷無數!”這個親衛慌忙稟報,聲音很大,充滿着惶急。

“本單于以爲什麼大不了的事。”軍臣單于濃眉一掀,冷笑道:“誰叫他們跑得那麼快?本單于的大軍還未出發,他們就到了漢界。漢人打不過大匈奴,要殺他們這些牧民還不會有問題。”言來極是輕蔑,不屑一顧。

漢軍襲殺匈奴牧民,又不是頭一遭。數年前的大戰,漢軍一把火燒死了那麼多匈奴,區區趕到漢界的牧民被殺,算屁大的事,軍臣單于根本就不往心裡去。

“大單于,不是在漢界,是在大匈奴的腹地!”

親衛忙着稟報。把多落的血書遞上道:“這是邪落部的首領,多落在臨死前發來的消息。”

“大匈奴腹地?不可能!”軍臣單于先是驚疑,緊接着就有了結論,一口否決。

不僅軍臣單于不信,就是一衆大臣也是不信,齊聲譏嘲起來:“這個多落,就愛張大其詞。用漢人的話來說,自打盤古開天地以來,漢人就沒有來到大匈奴腹地的事兒!”

“要說深入腹地,只有大匈奴深入漢人腹地的事兒。春秋戰國之際,大匈奴不是深入中原。差點把中原給佔了嗎?”

“那次沒有成功,這次一定成功!”

一衆大臣七嘴八舌的說起匈奴的得意事兒,就連數百年前,胡人大舉入侵中原的舊事都翻出來了。

“十萬?”

就在一衆大臣口水亂濺之際,只見軍臣單于猛的跳起來,一雙明亮的眼睛猛的鼓得比牛眼睛還要大,失聲大叫起來,一臉的驚愕之色。

叫聲如雷,震得人耳鼓嗡嗡直響,一衆大臣可是知道軍臣單于的膽子有多大,就是昔年長城大敗,給漢軍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也沒有如眼下這般驚慌措過,無不是詫異得話都說不出來了。

“啪!”

就在一衆大臣驚奇之際,軍臣單于右手重重拍在額頭上,驚慌之色褪去,冷笑道:“這個多落,他一定是想引起本單于的注意,這才故意張大其詞,說什麼十萬漢軍深入大漠之中,把十幾萬牧民屠戮一空。”

“大單于英明!”一衆大臣齊聲贊同,他們打死也不會相信這是真的。

“漢軍能深入大匈奴的腹地麼?他們能禁受得住如此的嚴寒嗎?”

“漢人耐熱不耐寒,冰天雪地會讓他們受不了!”

一衆大臣不僅不信,還找出了不少理由。

“大單于,此事何等之重大,若無此事,多落萬不敢如此報信。”伊稚斜清冷的聲音響起,一雙明亮的眼裡精光閃爍。

伊稚斜素來多智,他的話十有九中,軍臣單于明悟之人,馬上點頭,贊同道:“左賢王說得是!本單于太過震驚,竟然沒有想到此點。可是,漢人真有十萬人嗎?”

“若真有十萬漢軍深入大漠,那可是驚天之事!”

伊稚斜眉頭一挑,目光炯炯:“自從盤古開天地以來。漢人就從來沒有深入過大漠。就是以前的李牧,雖號稱縱橫胡地萬里,那也僅僅是在河西走廊、河套一帶,真正越過長城,進入大漠深處的,只有周陽了。數年前那一戰,周陽只率一萬騎兵,在大漠上襲擊牧民,火燒草原,大匈奴損失慘重。可是,那也僅僅是一萬人,不足爲患。若有十萬漢軍深入,這纔是大匈奴真正堪憂的事!”

十萬大軍,不是一個小數目,若是深入大漠,無異是在向匈奴宣告,漢軍具備直搗匈奴縱深腹的強大實力。十萬漢軍能深入,二十萬,甚至更多的漢軍,都能深入,那麼,匈奴的重地全部暴露在漢軍的打擊之下,這不是隱憂,是危機,亡國滅種的危機!

“有理!”軍臣單于不住點頭,深表贊同,眉頭一挑,問道:“問題是,漢軍是不是十萬?”

通過多落的血書,軍臣單于可以肯定一點,匈奴的牧民確實被漢軍襲擊了。問題是,來的漢軍是多少?一萬漢軍深入大漠,與十萬漢軍深入大漠,其意義是截然不同的,不能不弄個明白。

對於這個問題,軍臣單于君臣一時之間哪裡能弄清楚,目光不由得齊刷刷集中在中行說身上。一遇到難決之事,向中行說問計,不管是看不慣中行說的大臣,還是欣賞他的大臣,早就養成了習慣。

中行說身着皮袍,頭戴頭帽,端坐在矮几上,右手捂着胸口。自從當年給周陽的書信一嚇,這胸口痛的毛病一直不見好,反倒是越來越沉重,時不時就會疼痛。

“大單于,這事奴才也拿捏不準。”中行說微微躬身。

“爲何?”一聽這話,一衆君臣,不由得直搖頭,這什麼話,最需要弄清楚軍情的時候,你竟然拿捏不準了。軍臣單于不由得着惱,語氣有些不善的喝問起來。

“大單于匆惱,容奴才把話說完。”中行說不急不徐:“十萬之數未必是真,可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漢軍真的是深入大漠了。多落數日前得到大單于的首肯,率部南下,這纔不過數日時間,他離龍城不會太遠。估摸着,就三兩日的路程吧。”

“噝!”

一從大臣直抽涼氣。漢軍離龍城不過三兩日路程,這在上千年的戰爭中,就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是頭一遭,他們哪能不心驚的。

就在他們驚訝之際,只聽中行說接着道:“漢軍爲何出現在這裡?要想弄明白,只需要大單于換到漢皇的位置上去思慮,一切便自明曉了。”

“有理!”

軍臣單于絕對聰明之人,給中行說一提醒,馬上就沉思起來:“一旦想不明白,和敵人換個位子,一切便自明曉。漢皇此舉,用意何在?漢朝國喪期間,不得出兵,得遵守那刻板的古禮。想必是本單于要大舉南下的消息,漢皇已經知道了。敵中有我,我中有敵,本單于在漢朝派有不少細作,漢朝想必在大匈奴也有細作,如此大的動靜,要瞞住漢皇很難,很難。”

這話很有道理,六十萬大軍南下,再加上牧民,那就是一百多萬,那是何等的驚人,要想瞞得風雨不透,根本不可能。

然而,軍臣單于接下來的話,卻是大失水準,只見他輕蔑一笑:“就算漢皇知曉了,又能怎樣?本單于還不照樣要打進長安!本單于是想,漢皇爲了牽制本單于,特的派出一支小部隊,深入大漠,徉作大軍之狀,以此來震懾本單于。哼,想得美!”

漢朝要遵守古禮,不能在國喪期間出兵,至少不能大舉出兵。雖說匈奴大軍壓境,情勢逼人,漢武帝也不可能派出大軍前來攻打匈奴,這是可以肯定的。那麼,爲了瓦解匈奴的攻勢,只有緊守城池,預爲部署。

派支小部隊,萬多兩萬人,深入大漠搞些破壞,嚇唬嚇唬匈奴,這完全有可能。

一席話,說得一衆大臣不住點頭,大是贊同。

“邪落部倒黴透頂,竟然撞到漢人的刀刃上了。”軍臣單于把手中的血書放在短案上,不以爲意。一個小小的部族,損失了就損失了,有什麼了不起的?

“大單于所言固然有理,可是,奴才卻以爲,事情不會如此簡單。”中行說的話讓人很是驚訝。

“中行說,那你以爲是怎樣一回事?”伊稚斜清冷的聲音中透着迫不及待。要搞清楚漢軍的意圖,纔能有所措置。

“左賢王,以你的精明,你不覺得很奇怪嗎?”中行說坐直,挺起胸膛,剖析道:“大匈奴六十萬大軍南下,那是何等的危急?即使在國喪期間,漢軍不能大出,漢皇也要想方設法化解此次危機……”

“嗯!”軍臣單于和伊稚斜不住點頭,大是贊同。雖然要遵守古禮,漢朝不能征伐,可是,在如此危急的情勢下,漢朝要是什麼也不做,那不在情理中,雖然軍臣單于一心希望漢武帝什麼也不做。

“大單于手握六十萬大軍,即使漢軍來上十萬,也不夠大單于塞牙縫的!”中行說聲調略高,說到軍臣單于骨子眼裡去了,又是不住點頭贊同:“是以,奴才以爲,漢皇要想化解這場危機,莫過於對河套之地下手!”

“河套?”軍臣單于眼睛猛的瞪大了,對於河套之地的重要性,他不會不知道。一旦河套之地落到漢朝手裡,他就失去了利劍的劍柄,後果不堪設想。

“大單于勿憂!”中行說明白軍臣單于的震驚之情,出聲安慰道:“莫說漢皇此舉意在化解危機,根本不會出兵河套。即使漢皇出兵河套,那又能怎樣?”

“胡說!”中行說的話音剛落,立即就有大臣喝斥起來:“漢狗胡說八道!河套之地是大匈奴最爲肥美的牧場,那裡土肥水美草青,牛羊在那裡,長得特別肥壯!沒有了河套之地,大匈奴哪來的肥壯牛羊?神駿的駿馬?”

河套之地是匈奴最爲心愛的牧場,匈奴大臣哪敢掉以輕心,紛紛出言喝斥。

“河套之地是很肥美,可是,你們知道漢人的地界,有多少地方勝過河套之地?”中行說猛的站起身,眼睛睜得老大,目光陰冷,掃視着羣臣:“你們久處大漠中,只知河套美。要不是河套地處要衝之地,漢皇纔不會放在心上,因爲漢人的土地比起河套之地肥美得多!”

“中行說沒說錯,漢人的地界裡,比河套之地肥美的地方多了去了!”軍臣單于大聲贊同,道:“關中、中原、江南、漢中、巴蜀之地,哪一個不比河套之地好?”

軍臣單于一說話,一衆大臣只好不再喝斥,仍是狠狠瞪視中行說。

中行說見得多了,根本不放在心上,接着道:“在此大軍雲集之時,大單于應當置河套於不顧,率領大軍,直奔北地。如今的大匈奴,已經有了數量不少的攻城機械,只要大單于的大軍一到,雁門、雲中、定襄、右北平,望風而下。沒有了這些城池,整個北方就落到大匈奴的手裡了。”

微一停頓,中行說的聲音陡轉高亢,大聲吼起來:“北地地形複雜,多山川險道,是中原的天然屏障。一旦北地落到大匈奴手裡,中原就沒有了屏障,大匈奴的大軍就可以縱橫在中原大地!”

對於中原,匈奴君臣是如雷貫耳,不會不知道,中原有多肥美,有多重要。春秋戰國之際,匈奴就曾入侵過中原,不少故事至今仍在匈奴中流傳。

中行說短短一席語,爲他們勾勒出了一幅無以倫比的美妙前景,個個振奮異常,激情四射,恨不立即打進中原。

“噌!”

軍臣單于猛的站起來,大笑道:“中原中原,就是漢人的心!奪了北地,本單于就率領大匈奴的勇士,踏平中原,在漢人的心上狠狠捅上一刀!”

“烏特拉!”

一衆君臣揮着拳頭,大吼萬歲,興奮無已,比起跳到房樑上打鳴的公雞,一點也不遜色。

“來吧!來吧!”

軍臣單于手中的黃金權杖,猛的一揮,大吼起來:“讓漢皇得到荒涼的河套之地,本單于得到的是漢人的城池,肥美的土地!哈哈!”

在當時,中原是整個華夏的中心,中原一破,華夏也就衰落了,即使以漢武帝的雄材大略,周陽之明悟,要想挽救危局,亦不可能。

沒有了中原,漢朝也就不是漢朝了,匈奴打進長安只是時間問題。軍臣單于萬分歡喜,大笑起來,眼前冒出一長串美麗的小星星。

“大單于,大事不好了!周陽率領四十萬漢軍殺奔龍城而來!”就在一衆君臣沉浸在喜悅中時,一個親衛驚惶萬分的衝進來,大聲吼起來。

“咣啷!”軍臣單于一個哆嗦,手中的黃金權杖掉落,砸在地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周陽之名如同雷霆,匈奴一提起這個名字,就會心驚膽顫。更別說,還有四十萬大軍,軍臣單于乍聽之下,哪能不心驚肉膽的。(!)

第95章 漢家兒郎第4章 獻上一計第23章 無敵大軍第103 帝國雄風第54章 大軍雲集第5章 萬戶侯第46章 烈烈英風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8章 漢武大帝第62章 艱難的進軍第94章 血染長城第14章 以逸待勞第95章 羅馬帝國第18章 別無選擇第18章 阿嬌第23章 無敵大軍第17章 機會來了第75章 龍城決戰(七)第6章 淑女阿嬌第49章 漢武帝的決斷第4章 漢家盛典(中)第75章 龍城決戰(一)第56章 一網打盡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87章 百越收復第64章 來得好第91章 瘋狂吧第74章 血染龍城(八)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47章 少年天子第2章 射鵰者第46章 烈烈英風第76章 不戰而退第62章 雷霆萬鈞第15章 曹壽逼婚第63章 單于的決斷第94章 留侯兵法第39章 東方朔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20章 待客之道第74章 凱歌不斷第13章 賜爵第104 單于復位第7章 男兒行第51章 災難降臨第1章 豪門公子第33章 陌刀問世第55章 豪言壯語第100 西羌滅亡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30章 幸福時光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51章 迷惑匈奴第18章 主父偃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2章 射鵰者第18章 主父偃第94章 留侯兵法第43章 秦朝遺民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58章 束手無策第7章 惹事精第74章 血染龍城(二)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78章 活捉單于第42章 收百越之議第5章 萬戶侯第27章 雄心壯志第22章 匈奴震恐第14章 寒士風骨第90章 臺灣歸降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84章 趙佗的決定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1章 漢家宮闕第16章 自尋死路第27章 千古偉業第17章 升任校尉第9章 重逢第87章 百越收復第31章 真夠陰損第73章 石破天驚第78章 敵變我變第99章 伊稚斜做單于第69章 處處烽火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76章 血!血!血!(下)第20章 見面禮第25章 徹夜激戰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103章 封狼居胥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9章 家第102 窮途末路第45章 始皇憾事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79章 對陣
第95章 漢家兒郎第4章 獻上一計第23章 無敵大軍第103 帝國雄風第54章 大軍雲集第5章 萬戶侯第46章 烈烈英風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8章 漢武大帝第62章 艱難的進軍第94章 血染長城第14章 以逸待勞第95章 羅馬帝國第18章 別無選擇第18章 阿嬌第23章 無敵大軍第17章 機會來了第75章 龍城決戰(七)第6章 淑女阿嬌第49章 漢武帝的決斷第4章 漢家盛典(中)第75章 龍城決戰(一)第56章 一網打盡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87章 百越收復第64章 來得好第91章 瘋狂吧第74章 血染龍城(八)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47章 少年天子第2章 射鵰者第46章 烈烈英風第76章 不戰而退第62章 雷霆萬鈞第15章 曹壽逼婚第63章 單于的決斷第94章 留侯兵法第39章 東方朔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20章 待客之道第74章 凱歌不斷第13章 賜爵第104 單于復位第7章 男兒行第51章 災難降臨第1章 豪門公子第33章 陌刀問世第55章 豪言壯語第100 西羌滅亡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30章 幸福時光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51章 迷惑匈奴第18章 主父偃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2章 射鵰者第18章 主父偃第94章 留侯兵法第43章 秦朝遺民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58章 束手無策第7章 惹事精第74章 血染龍城(二)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78章 活捉單于第42章 收百越之議第5章 萬戶侯第27章 雄心壯志第22章 匈奴震恐第14章 寒士風骨第90章 臺灣歸降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84章 趙佗的決定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1章 漢家宮闕第16章 自尋死路第27章 千古偉業第17章 升任校尉第9章 重逢第87章 百越收復第31章 真夠陰損第73章 石破天驚第78章 敵變我變第99章 伊稚斜做單于第69章 處處烽火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76章 血!血!血!(下)第20章 見面禮第25章 徹夜激戰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103章 封狼居胥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9章 家第102 窮途末路第45章 始皇憾事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79章 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