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少年天子

帝,中國歷史卜着名的賢君。延續了漢文帝的“燦虹攢四。父子二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着名的“文景之治”文治燦爛,百姓生活富裕,積累了雄厚的國力,出現了“太倉之粟陳陳相因”錢幣朽壞不可用的治世盛景。

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武功鼎盛,文治燦爛,然而能與之相提並論者,其有唐太宗開創的“貞觀之治”

因而,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座豐碑!令後人景仰!

可是,漢景帝在武功上的建樹卻不多。他在武功上最大的建樹便是平定七國之亂,削弱了諸侯,改變了漢初諸侯尾大不調的態勢。

他做皇帝期間,漢朝內憂鬱外患,百越之地、東胡皆屬境外之地,不屬漢朝所有。匈奴更是橫行,滋擾邊關。擄掠百姓子女,邊關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平城之圍,高後之辱皆未雪卻,讓無數志士寒心。

景帝做皇帝期間,他不僅沒有洗雪平城之恥,高後之辱,反而還再添一筆恥辱,那便是“凌辱之恨”匈奴對漢朝的滋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朝野震動,華夏蒙羞!

凌辱之恨時,匈奴奇襲雁門,太守馮敬及兩千多官兵全部陣亡。匈奴奪取了雁門城的攻城機械,縱兵橫掃。北地大城池失守者不在少數。匈奴深入漢朝腹地,百姓罹難者高達數十萬,這是前所未有的恥辱。匈奴的前鋒曾經一度深入潁山腳下的“甘泉宮”一把火燒燬了甘泉宮。是時,年僅數歲的漢武帝正好在甘泉宮,親眼目睹了夜晚匈奴的點點烽火,立志擊破匈奴。

在這之外,漢景革的功業便是大力推行馬政,積累了數量可觀的戰馬,爲漢武帝組建規模龐大的騎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至於軍政,漢景帝的建樹並不多。漢武帝登基之後,改革軍政,花了十幾年時間,方纔把漢朝的軍制、戰略引導到對匈奴的戰爭上。

歷史重來,一切都不同了。如今,漢景帝不僅僅是賢君,更是明君、聖君,他的功業讓人目眩,足以令後人景仰!

長城大捷,漢朝大敗匈奴五十萬之衆,洗雪平城之恥,高後之辱,令漢朝揚眉吐氣,在匈奴面前數十年擡不起頭來的漢朝,用刀和劍鑄就了自己的輝煌!

記練新軍,收復百越之地,平定東胡,一樁樁,一件件,足以留傳千古,成爲後人景仰的偉業!

更重要的是,在景帝的治理下,漢朝的戰略態勢處於極爲有利的地位,曾經強橫的匈奴已經處於劣勢,擊破匈奴可期,不再是歷史上那般前景不明!

這一切,景帝登基之時,根本就沒有想過,興許做夢都沒有夢到過。

成就如此偉業,夫復何憾?景帝足以含笑於九泉之下,他心滿意足,沒有任何遺憾的離開了人世,離開了他爲之嘔心瀝血的大漢王朝,他的臉上帶着滿足的笑容,非常安祥,真的是死而無憾了!

“父皇!”劉徹發出一聲聲嘶力竭的哭聲,撲在景帝的屍身上,死命的搖晃起來。一個勁的道:“父皇,你醒醒!你醒醒!”

“岳父!”周陽想起景帝對自己的好,不由得悲從中來,大叫一聲岳父,哭了起來。周陽這個現代人,皇權對他並沒有多大的威懾之力,內心中更加認可景帝這個岳父。

“嗚嗚!”劉徹和周陽的哭聲匯在一起,傳出房間,遠遠的傳了開去。

“父皇!”南宮公主、平陽公主、隆慮公主,還有一衆皇子,你擠我擁的衝了進來,撲在景帝屍身上,痛哭起來。

景帝雖是貴爲至尊,對一衆皇子不乏親情,皇子們哭得極是傷心,買聲撕心裂肺,痛徹肝腸。

即使劉榮這個廢太子,對景帝也是眷戀多,哭得比誰都傷心,一把鼻海一把淚,眼睛紅通通的,幾欲暈去。

“皇上!”王皇后,張闢強、申公、主父偃、董仲舒他們也衝了進來,個個哭得極是傷心。

景帝是個好皇上,做爲臣子,很少能遇到如此精明過人的皇帝,能遇到景帝這樣的英主,那是人生的幸事。如今,英主已逝,作爲臣子,他們哪能不哭泣的。

王皇后想起與景帝的種種情事,悲從中來,直接哭暈過去。

“各位,請暫抑悲情,處置國事要緊!”周陽真想哭他個三天三夜,可是,漢朝還有那麼多的事務要處理。不得不暫時收起悲痛之心,出聲提醒一衆人。

周陽一說話,張闢強、申公、主父偃、董仲舒他們一邊抹着眼淚,一邊站起身來,抽抽噎噎的開始商議國事了。

“國不可一日無主,皇上駕崩,當立新君,此爲眼下最爲緊急之事。”張闢強抹着眼淚,聲音哽咽,半天才把平時一溜口就能說出來的話說完。

若是不馬上立新君,就會出現權力真空,這是千古大忌,說不定會引發權力動盪。這的確是眼下最爲緊要之事,申公他們點頭贊同:“張承相此言極是,此爲眼下最爲緊急之事。太子,臣等叩請太子即皇帝位!”

張闢強、申公、主父偃、董仲舒他們跪在地上,口頭相請。

“我不想做皇上,只想與父皇在一起!父皇,你怎麼就不管孩兒了呢?”劉徹依然撲在;二廠身上,哭得極是傷心。眼睛象水一樣滲出劉徹是景帝最疼愛的兒子,在諸多皇子中,就他最是聰明,四歲能背誦符錄圖書數萬言,深得景帝歡心,景帝對他的疼愛,讓他打從心裡敬愛景帝。如今,景帝山陵崩,這是他最傷心之事。

“太子,國不可一日無主,皇上駕崩。還請太子即皇帝個!”張闢強馬上相請。

“太子,如今大漢正處在擊破匈奴的緊要關頭,千萬不能出岔子,還請太子早即皇帝位!”申公苦口婆心的相勸。

情勢對漢朝極爲有利,若是出了問題,那就是讓匈奴得利,說不定錯失擊破匈奴的良機。

“我不要做皇帝,不要功業,只要父皇!”他們不說還好,他們一說,劉徹哭得更加傷心了:“父皇就是給累壞的!當皇帝有什麼好?”“這個”一向精明過人的劉徹,竟然說起了胡話,張闢強和申公對望一眼,有些無奈。人若是保持理智,一切好辦,若是沒有理智,那就很不好辦。如今,劉徹痛徹心肺,理智全無,饒是張闢強和申公智計絕世,也是束手無策。

一衆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臉的無奈。

“太子,皇上之所以離我們而去,是因爲匈奴強橫,滋擾邊關,擄掠無度。若是太子能擊破匈奴,足以告慰皇上於九泉之下。”周陽不得不出聲相勸,道:“太子,你可知道,皇上最大的心願,便是擊破匈奴,如今情勢大好,絕不能出差錯。若是一個岔子,皇上的心血不是白費了嗎?”

“嗯!”劉徹擡起頭,凝思一陣,狠狠點頭,牙齒咬得格格響:“匈奴!好奴!”太過用力,嘴脣上滲出了鮮血。

糊夫!”劉徹對周陽幕來甚是依戀。在景帝山陵崩的情形下,對周陽的依戀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撲在周陽懷裡,緊緊擁着周陽,哭成了淚人。

“太子!”周陽忙扶着劉徹,要他站直了:“太子,請即皇帝位!”

“臣參見皇上!”在張闢強的帶領下,申公、主父偃、董仲舒、一衆皇子,一衆公主,衝劉徹叩頭。

而劉徹卻是靠在周陽肩頭,接受羣臣的恭賀。劉徹傷心欲絕,連站立都是乏力,周陽不得不扶着他。

就這般,劉徹登上了皇位,一個名垂千古的明君開始了他的輝煌人生。

他有一個流傳千古的名字,叫“漢武帝”他改變了漢朝的軍事戰略,練了規模龐大的騎兵,舉賢任能,啓用衛青、霍去病這些天才將領,把匈奴給擊破了。

如今,他繼位之時,漢朝的處境不再是歷史上那般艱難,而是形勢一片大好,他只需出動漢軍。就能擊破匈奴!

“父皇駕崩”劉徹努力把話說得平穩,卻是不住顫抖,一句話說得結結巴巴:“聯心已亂,六神無主,國事就賴諸卿之力!”

“臣等領旨!”張闢強、申公、主父偃、董仲舒他們齊聲領旨。

“呼!”劉徹吸口氣,努力平復心神:“申公、張闢強軍政事務纏身,分身乏術,父皇后事,就交給董仲舒來辦吧!”

“諾!”董仲舒領旨。

“尊母后爲皇太后!”劉徹扶着王皇后,要她站在正中間,跪下口頭道:“參見太后!”

“參見太后!”羣臣跪在劉徹身後叩頭。

“平身!”王太后晶瑩的淚珠涌出來。輕聲細語的道,話語中蘊含着無限傷悲。

“撞鐘,報喪!”劉徹下旨。

宮中太監立即撞響喪鐘,洪大而悲慼的喪鐘響起,“咣”遠遠的傳了開去,正式向漢朝百姓報告一代明君就此逝去。

景帝的喪訊一傳出,長安百姓哭成了淚人,人人如喪考批。

帝王駕崩,作爲臣民,漢朝百姓自然是要哭喪的,那不過是依據禮節,不得不哭喪。可是,長安百姓之哭喪,並非出於禮節,不得不哭。而是因爲他發自內心,對景帝萬分愛戴。

在漢朝百姓心目中,景帝是個好皇帝,在他的治理下,百業興盛,漢朝百姓安居樂業,太倉之粟陳陳相因,錢幣朽壞不可用,百姓吃得飽,穿得暖,衣食無憂。

不說別的,光這一條,就足以讓百姓爲景帝痛哭了。

更別說,景帝還洗雪了平城之恥,高後之辱,這可是數十年來,牽動漢朝百姓心神的奇恥大辱。漢朝因此而揚眉吐氣,漢人挺直了腰桿,找回了自己的尊嚴。

以長安爲源頭,喪訊傳得風一般快,景帝的喪訊傳到哪裡,哪裡就有漢朝百姓在哭泣。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舉國哀痛,爲景帝舉辦喪事,漢朝再一次進入了國喪。

景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節儉皇帝,他留下遺旨,他的後事一切從儉,劉徹照辦,不打算鋪張。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個意外的消息,打亂了計劃。

默默聯

北地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一異銀裝素裹。

朔風怒卷,強勁的寒風吹得雪花飛舞,片片騰空,猶如敗鱗殘甲三百萬,極是壯觀。

在如此寒冷的天氣,不會有人出來走動,只要是活物,都會窩在溫暖的家裡抵禦寒冷。

然而,並非所有的人都會下就有人,自着裘衣,頭戴皮帽,揹負弓箭,腦毖。”騎着駿馬,打馬疾馳。馬蹄踏處,雪花飛濺,一溜馬蹄印向北延伸。

此人是匈奴,是匈奴的偵騎。要是在以往,在如此寒冷的日子裡打探軍情,偵騎會怨聲載道,咒罵不已。眼下,此人不僅沒有咒罵,反而是喜慰不禁,彷彿有什麼天大的好事似的,渾身有着使不完的力氣,在寒風中馳騁,就好象沐浴在春天溫暖的陽光裡似的。

“得得!”急促的蹄聲中,此人早已消失在漫天的雪花中,只有一溜深深的馬蹄印。

此時的單于王庭,積雪數尺之厚,飛雪漫空,朔風怒卷,旗幟飄揚。不計其數的匈奴帳幕,一座接一座,一眼望不到頭。

除了巡邏的匈奴外,再無人影。在如此嚴寒之時,匈奴窩在帳幕裡飲馬**,吃羊肉,打發他們那無聊的時間。

軍臣單于的王帳中,軍臣單于與一衆大臣正在飲宴。

軍臣單于高踞王座上,左手握着黃金權技,不時轉動,明亮的虎目中有着淡淡的隱憂。

如今,漢朝勢大,曾經強橫一時的匈奴在漢朝面前,再也沒有強橫的資格。論國勢,匈奴遠遠不如漢朝,論軍隊的戰力,漢軍強悍的戰力更是讓匈奴心膽俱裂。

一有空,軍臣單于就會召集羣臣並來王帳中飲宴,商議匈奴的自保之道。商量來商量去,匈奴根本就沒有自保的辦法。曾經一度以爲中行說提出的放棄龍城的主意是很好的自保之道,可是,等到漢軍擺出一副要進攻河套之地的架勢之後,中行說那一計便無用了。

河套之地對於雙方來說。極其重要,軍臣單于曾經想過,不計一切代價,死保河套之地。可是,中行說一席話,讓他無奈之極。中行說說得沒錯,河套之地雖然富饒,是匈奴夢寐以求的牧場,可是,有陰讓。阻隔,交通南北的就是爲數不多的道口,漢軍完全可以截斷道口。

一旦道口給漢軍截斷,後果難以設想,後果有多嚴重,在數十年前的河套大戰中就驗證過了的。那時,數十萬秦軍在蒙恬的指揮下,守住道口,在道口上擺起弩陣,殺得匈奴血流成河,屍積如山,數十年後,那裡的土地仍是紅色的,就連長出來的草也是紅色的。

如今的漢軍,其戰力比起當年的秦軍更加可怕,要搶佔道口不會有任何懷疑。道口一旦落入漢軍手裡,匈奴還有沒有當年的幸運,誰也說不清。畢竟,漢軍的打法是冷兵器時代最爲兇悍的打法,其戰力已經超過了秦軍。

秦軍防守道口時,頭曼單于還能帶着殘兵敗將逃走。若是漢軍來守的話,軍臣單于自忖他很可能沒有頭曼單于那般幸運,極有可能是有去無回。

前思後想,軍臣單于想得腦瓜仁兒發疼,也是沒有想出好辦法,不得不召集羣臣飲宴。名雖飲宴,卻是商議計策。

沒有人願意束手待斃,軍臣單于這種人更不可能,要他不召集羣臣商議都不行。

可是,每次召集羣臣,羣臣個個束手無策,連以前喜歡的飲宴也沒有了興致。

一衆大臣老老實實的端坐,大氣也不敢出。他們如今最怕的就是給軍臣單于“問計”與其說是問計,還不如說是逼迫。匈奴本來就不善於計策謀劃之道,打仗只管揮着彎刀衝鋒便是,要他們想計策,比登天還要難。

偏偏軍臣單于死盯着他們不放,軍臣單于的目光落在誰身上。誰就低下頭顱,望着自己的腳尖,不敢與軍臣單于的目光碰觸。

“哎”。軍臣單于把羣臣的反應看在眼裡,暗中長嘆一聲,看來今天又不可能得到計策了。軍臣單于的目光轉向中行說,中行說是他最爲依賴的心腹,向以足智多謀着稱。可是,中行說只管看着自己面前的羊肉,肯定無計可施。

軍臣單于曾經以死相迫,中行說也是沒有辦法,再問也是無用。

“要是西方先生能爲大匈奴效力,那該多好!”軍臣單于暗中感嘆一句。

爲了讓東方朔爲匈奴效力,軍臣單于可謂費盡了心機,可是,東方朔一口回絕,讓他惋惜不已。“砰”。軍臣單于手裡的黃金權杖重重砸在短案上,羣臣那感覺就象砸在自己的心坎上,心頭一跳,好象泰山壓在身上似的。軍臣單于虎目中精光四射,打量着羣臣。

羣臣感覺那不是目光,是利劍,目光遊移不定,不與之碰觸,軍臣單于嘆息道:“今日又是無果而終!飲宴吧!本單于不問計了”。

“呼!”羣臣暗鬆一口氣,端起馬**,撕扯着羊肉,就要飲宴。

就在這時,一個渾身雪花的親衛一頭鑽了進來,顧不得不向軍臣單于見禮,裂張着一張嘴,大聲吼起來:“大單于,大喜事!大喜事!天大的喜事!”

“屁的喜事!”軍臣單于臉一沉,沉聲喝斥起來:“本單于苦思數月,一計無出,哪來的喜事?”

“大單于,漢皇駕崩了!漢皇駕崩了呀!”親衛幾乎是唱出來的。杯具中,網絡還沒有弄好,真不方便!

第75章 嚇破你的膽第6章 急風驟雨第34章 阿嬌的請柬第35章 大展拳腳第117章 羅馬帝國滅亡第1章 門庭若市第86章 落荒而逃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43章 一見鍾情第93章 功德圓滿第36章 調教阿嬌第32章 轉機第2章 一鳴驚人第93章 李廣神威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86章 直下南越第96章 太后駕崩第65章 血染大漠第104 單于復位第63章 單于的決斷第44章 碧血丹心第52章 惜別第43章 秦朝遺民第11章 意外驚喜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34章 阿嬌的請柬第43章 氣象一新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32章 轉機第16章 戰力驚人第91章 瘋狂吧第62章 雷霆萬鈞第113章 橫渡地中海第21章 公主上門第77章 一網打盡(中)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2章 射鵰者第17章 機會來了第85章 揚帆出海第18章 各懷鬼胎第34章 先輩遺風第51章 迷惑匈奴第47章 橫插一腳第59章 一把大火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6章 歡喜無邊第79章 戰果多大第53章 一個不留第13章 魔鬼訓練第41章 伊人之心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35章 大展拳腳第11章 滅東胡(上)第72章 龍城到了!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75章 龍城決戰(六)第45章 廢皇后第65章 凱旋歸來第61章 晴天霹靂第20章 漢武帝第118章 中華盛世第6章 殺戮時刻第35章 館陶公主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5章 萬戶侯第86章 直下南越第4章 獻上一計第82章 火燒閩王城第90章 大破匈奴(一)第24章 就此了結第106章 終結馬其頓方陣的神話第85章 奏凱而還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37章 挑戰墨家第10章 東胡王第15章 曹壽逼婚第61章 高歌猛進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96章 驕人戰績第29章 賜婚第5章 漢武軼事第117章 羅馬帝國滅亡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11章 何爲士第8章 亮劍第27章 接納第21章 由不得你第76章 不戰而退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11章 意外驚喜第1章 漢家宮闕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71章 天佑大漢第75章 龍城決戰(九)第75章 龍城決戰(一)第26章 窮追不捨第93章 李廣神威
第75章 嚇破你的膽第6章 急風驟雨第34章 阿嬌的請柬第35章 大展拳腳第117章 羅馬帝國滅亡第1章 門庭若市第86章 落荒而逃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43章 一見鍾情第93章 功德圓滿第36章 調教阿嬌第32章 轉機第2章 一鳴驚人第93章 李廣神威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86章 直下南越第96章 太后駕崩第65章 血染大漠第104 單于復位第63章 單于的決斷第44章 碧血丹心第52章 惜別第43章 秦朝遺民第11章 意外驚喜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34章 阿嬌的請柬第43章 氣象一新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32章 轉機第16章 戰力驚人第91章 瘋狂吧第62章 雷霆萬鈞第113章 橫渡地中海第21章 公主上門第77章 一網打盡(中)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2章 射鵰者第17章 機會來了第85章 揚帆出海第18章 各懷鬼胎第34章 先輩遺風第51章 迷惑匈奴第47章 橫插一腳第59章 一把大火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6章 歡喜無邊第79章 戰果多大第53章 一個不留第13章 魔鬼訓練第41章 伊人之心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35章 大展拳腳第11章 滅東胡(上)第72章 龍城到了!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75章 龍城決戰(六)第45章 廢皇后第65章 凱旋歸來第61章 晴天霹靂第20章 漢武帝第118章 中華盛世第6章 殺戮時刻第35章 館陶公主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5章 萬戶侯第86章 直下南越第4章 獻上一計第82章 火燒閩王城第90章 大破匈奴(一)第24章 就此了結第106章 終結馬其頓方陣的神話第85章 奏凱而還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37章 挑戰墨家第10章 東胡王第15章 曹壽逼婚第61章 高歌猛進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96章 驕人戰績第29章 賜婚第5章 漢武軼事第117章 羅馬帝國滅亡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11章 何爲士第8章 亮劍第27章 接納第21章 由不得你第76章 不戰而退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11章 意外驚喜第1章 漢家宮闕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71章 天佑大漢第75章 龍城決戰(九)第75章 龍城決戰(一)第26章 窮追不捨第93章 李廣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