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奏凱而還

漢武帝的憂慮並非沒有道理,而是在兩千多年後成爲了現實。在西方歷史上,第一個想征服中國的便是亞歷山大。他征戰八年後,兵老師疲,不得不從印度阿三的恆河流域撤軍。三年後,他三十三時便病死了,他的妄想因此而成空。

自他死後一千多年時間裡,沒有西方人再敢妄想打到中國來。可是,到了近代,西方列強不是一個接一個侵略中國麼?英、法、德、意、荷蘭這些西方列強哪一個沒有沾上中國人的鮮血?

若使兩千多年前的漢武帝雄心實現,把這一隱患消除,就不會有中國近現代的屈辱歷史。

若果說在漢武帝時期,要遠征歐洲難度還太大的話,那麼在唐朝就有可能成爲現實,而夢幻般的唐朝差一點征服了中東,要是沒有“安史之『亂』”的話。若唐朝征服了中東,必然要往西打,很可能征服歐洲。

漢武帝目光遠大,看得遠,慮得深,可是,在申公他們心目中,卻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太難以想象了,萬里之外用兵,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了。別的不說,光說這後勤就足以讓漢朝背上沉重的負擔,更有可能漢朝因此而衰落。

“皇上,茲事體大,得謹之又謹呀!”申公驚疑了半天,仍是有一股暈眩之感,忙提醒漢武帝:“皇上,萬里之外用兵,決非易事。兵馬調動,糧草籌集,皆非易事。”

“還有,亞歷山大這個狂人,雖說想打到華夏來,可是他畢竟沒有打過來呀!太遠了,沒那麼容易!”主父偃也是覺得心驚,不是他膽小,相反,他膽子極大之人,見識更是超人一等,可是,萬里之外用兵,自古以來,便沒有過。不要說做到,就是想想就足以讓人頭暈。

“沒打過來?”漢武帝眉頭一軒,聲調有些高,指着主父偃道:“主父偃,你結髮遊學數十載,民間之疾苦,你是體味猶深。可是,你知不知道,亞歷山大打到哪裡來了?他是沒有打到華夏來,可是,他征戰萬里,打到一個和華夏差不多的國度。”

略一停頓,漢武帝的聲調拔高,有些尖細刺耳:“你可知道,這個國度是哪裡?是身毒!亞歷山大的國家離身毒的距離,與到華夏相差不大。若不是西羌的險山惡水阻隔,亞歷山大已經到打過來了。他打錯了方向,並不是他沒有實力做到!”

身毒,就是現在的印度阿三。從馬其頓出發,到印度的距離與到中國的距離相差不大。亞歷山大能打到印度,就說明他有實力打到中國。他當年之所以沒有打到中國,是因爲亞里士多德給他的地圖不夠準確,他打錯了方向,打到南方去了。

漢武帝這話切中了要害。

шωш ●тт kān ●c o

“身毒?”對印度阿三,當時的漢人還有些陌生,不由得一愣。

過了一陣,董仲舒猛然醒悟,大聲道:“就是在春秋時,從西邊過來的僧人所來之處?”

“正是!”漢武帝記憶力極強之人,四歲能背誦數萬字,過目不忘,讀書極多,對軼事極是熟悉:“那個光頭僧人,來到華夏,在南山結廬而居,其遺蹟如今猶存。僧人能從身毒到華夏,若是西方再出一個亞歷山大這樣的狂人,你敢說,到不了華夏?”

佛教傳入中國,並非是東漢明帝時期,而是要早得多。只不過,東漢明帝時期,是佛教在中國正式傳教的開端,影響很大,白馬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寺廟罷了。

早在春秋時期,就有印度僧人來到中國,在南山結廬而居,這是佛教在中國活動的最早記載。

漢武帝一句話,問得主父偃啞口無言,一臉的慚『色』。

“皇上,即使如此,此事體大,亦要再三思慮。”衛綰適時出聲,爲主父偃解圍:“萬里之外用兵,遠非易事。除了軍隊的調用之外,還有糧草,更重要的是,大漢不熟悉那裡的風土人情、物產情形,冒然用兵,爲兵家大忌。”

漢武帝微微點頭,笑道:“師傅所言,朕早已思之。爲此,朕正在尋找熟悉西方情形的人。張騫,朕要你找的人呢?”

“皇上,已經尋到,不日間就會來到長安。”張騫大聲回答。

“太好了!他一到,朕要親自問詢他西方的情形!到時,你們都來聽聽!在大漢以外,西方還有一片天,一方土,值得大漢用兵!”

漢武帝信心十足,右手緊握成拳:“匈奴一破,大漢便無用兵之處,朕的將士們,不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便讓他們來遠征這西方的天,把西方的土踏在馬蹄下!朕要把華夏文明,推廣到天之角,海之涯,凡有人跡之處,都要知道華夏!都要成爲華夏的土地!都要成爲華夏的臣民!”

他說得興奮不已,申公他們聽在耳裡,猶如驚天閃電在耳際轟鳴,讓他們一陣暈眩。開疆拓土,當然是好事,可是,如漢武帝這般雄心勃勃者,古往今來,還沒有一個,就是秦始皇也未生出此等之心吧!

“亞歷山大當年妄圖侵擾華夏,朕就要打到他的國度裡去!讓他在天上好好看看,朕是如何粉碎他的妄想的!”就在衆人心驚膽跳之際,只見漢武帝猛烈的晃着拳頭,信心十足,臉上泛起了紅光,眼裡精光暴『射』。

漢武帝是那種絕不允許有人比他更強的人,若是有人做得比他好,他就要做得更好。有亞歷山大東征之事,讓他心裡極是不舒服,若是不超過亞歷山大,他覺都睡不好。

“……”

漢武帝所言之事,固然讓人歡喜,讓人振奮,可是,也太驚人了,饒是申公他們膽量不小,仍是給漢武帝的話震得一愣一愣的,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龍城大捷!活捉單于!殲敵一百七十餘萬!”

就在此時,一個沙啞的聲音好似洪鐘大呂般傳了進來,震人耳膜。

“龍城大捷!”

“活捉單于!”

“殲敵一百七十餘萬!”

養心殿中,驚呼聲四起,出自申公、主父偃、周亞夫、董仲舒、衛綰、張騫之口。

他們早就在盼望龍城捷報,這種結果是他們意料中事,並不意外。因爲周陽把匈奴重重圍困,匈奴是『插』翅難逃,抓住單于,全殲近兩百萬匈奴也是情理中事。

可是,當這一捷報傳來時,仍是有一股巨大的衝擊力,衝擊着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激動、讓他們振奮、他們歡呼、讓他們……

“嗚嗚!”

就在衆人的歡呼聲中,只見漢武帝卟嗵一聲跪在地上,一個響頭叩了下去,額頭重重撞在地板上,發出“砰”的一聲響,額頭上起了一個青包,他兀自不覺,哭泣不起:“父皇在天之靈有知:匈奴已破!單于被大漢活捉!將士用命,全殲匈奴一百七十餘萬!父皇,你聽見了嗎?你聽見了嗎?匈奴擊破了!”

之所以有龍城決戰,那是因爲軍臣單于要趁景帝駕崩之際大舉南下,攻城掠地,置華夏於死地。如今,匈奴給擊破,單于被活捉,全殲一百七十餘萬匈奴,這是自盤古開天地以來,從未有過的大勝,足以告慰景帝在天之靈!

“先帝啊,你聽見了嗎?”申公、主父偃、周亞夫、董仲舒、衛綰、張騫跪在漢武帝身後,不住叩頭。

一個個跟磕頭蟲似的,額頭重重撞在地板上,發出“砰砰”的響聲,額頭上起了青包,卻是沒有知覺一般,仍是猛叩頭。

尤其是周亞夫,哭得比別人響亮,祈禱之聲也比別人高:“先帝呀,你可以瞑目了!可以瞑目了!”他是景帝最忠心的臣子,要不哭得特別傷心都不成。

聶壹在宮衛的簇擁下,一頭鑽進養心殿,入眼的卻是一羣磕頭蟲,不由得大是驚訝。等得聽了他們的禱詞,不由得激動上心頭,卟嗵一聲跪下來,大聲禱告:“臣聶壹,告知先帝在天之靈:大漢將士用命,已破匈奴!單于、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都尉、左右骨都候、部落王、部族首領,被大漢一網打盡!一百七十餘萬匈奴成了將士們刀下亡魂!先帝呀,這是自盤古開天以來,從未有過之大勝!”

他親身參與龍城決戰,對將士們的浴血衝殺體味最深,此時此刻,說起來,激動不已,雖然聲音沙啞,其悲慟之情卻是感人至深。

漢武帝他們聽了聶壹的話,哭得更傷心了,眼淚跟水一樣涌了出來。

“不孝孫劉徹告慰高祖在天之靈:冒頓困高祖於平城,幾成萬古之恨!賴陳平奇計,高祖脫歸,然,千古之恥已成,華夏蒙羞,大漢蒙塵!”

漢武帝開始祭告漢朝皇帝中恥辱最甚的高祖劉邦了,想起漢朝的恥辱史,不由得越說越是激動:“高祖爲報匈奴,忍辱含垢,行和親之策,爲大漢爭取時機!如今,大漢勢盛,擊破匈奴!高祖在天之靈有知,自當含笑!”

“高祖在天之靈有知,自當含笑!”申公他們跟着齊聲祈禱。這是對劉邦在天之靈的最好告慰。

“高後,你在天之靈有知:你的恥辱,已被雪卻!”漢武帝最後向高後禱告,站起身。

呂太后被冒頓遺書調戲,是漢朝的國恥,讓無數人氣憤不已。可是,呂太后『亂』政,漢朝皇帝視她爲『奸』人,漢武帝只是隨口告知一句罷了。

“聶壹,快拿來!”漢武帝猛的一蹦,躥到聶壹身邊,一把奪過捷報,三兩下打開,展開絹帛讀了起來。

申公、主父偃、周亞夫、董仲舒、衛綰、張騫他們太過激動了,顧不得君臣禮儀,湊到漢武帝身邊,伸長脖子觀瞧起來。

“太好了!太好了!”他們一讀完,又是一片歡呼聲響起,個個跟童子似的,不住蹦跳。

漢武帝臉上泛着紅光,明亮的眼中光芒閃爍,歡喜難言,湊到聶壹身邊,道:“聶壹,快,你講講經過。”

雖然讀過了捷報,可是,筆頭再好,也是比不上親身參與此戰的聶壹親口道來的好,漢武帝、申公他們一臉的期盼。

“皇上,能給臣點水喝麼?”聶壹一路疾奔,最想要的便是一口解渴的水了,尤其是又要大費口舌,這水就更重要了。

“啪!”漢武帝右手拍在額頭上,自嘲一笑:“瞧朕急的!”抓起茶壺,親手斟了杯茶,遞給聶壹。

漢武帝親手斟茶,那是莫大的榮耀,聶壹應該誠惶誠恐纔對。可是,聶壹太渴了,見到茶水,就象渴牛奔泉,顧不得謝恩,一把奪過來,一仰脖子喝得精光,把茶杯一伸:“再來!”

申公忙抓起茶壺,就要給聶壹斟上,漢武帝一把奪過來,給聶壹滿上,聶壹又喝光了。聶壹一口氣喝了七八杯,這才滿足,打着水嗝,向漢武帝謝恩:“謝皇上賜茶!”

“你喝都喝了才謝,不嫌有點晚麼?”漢武帝調侃一句,催促起來:“快講!快快講來!”

“諾!”聶壹應一聲,開始講說此戰的經過。

此次龍城決戰,一波三折,曲曲折折太多,這一講起來,費時良久,直到聶壹講得口乾舌燥纔講完。聽到精彩處,漢武帝他們齊聲喝采,大讚周陽處置得宜。

“若不是姐夫統兵,恐難有人處置得如此圓滿!”漢武帝最後感慨無已。

一個偉大的統帥,真正偉大之處,不是在於他能處處料敵機先,而是能夠很好的處理戰場上的突發情況。處處料敵機先,事事皆在掌握中,那樣的戰爭是不存在的,只存在於想象中,能很好處置突發情況,這纔是一個偉大統帥必須具備的才幹,也是最難的。

周陽就有這種才幹。漢武帝此言,博得衆人一致認同。就是周亞夫也是自嘆費如,裂着一張大嘴,呵呵直樂:“陽兒應變竟然如此之快捷,如此之得宜!”

“咦!怎麼沒有歡呼聲?”漢武帝誇讚了周陽之後,豎起耳朵,凝神靜聽,大是奇怪:“這可是千古未有的大捷呀!怎麼如此平靜?”

在以往,每當有捷報傳來時,長安必然是一片歡騰,可如今,當歷史上最大的捷報傳來說時,長安卻是平靜異常,沒有任何的歡樂動靜,讓人不得不奇。

“皇上,還歡呼,臣都給當成『奸』商,當成騙子了!”一提起這事,聶壹就沒好氣:“明明一個天大的捷報,卻是沒人信!”

“這話如何講?”漢武帝有些不解了。

聶壹略一沉『吟』,把經過說了一番,最後道:“不信大的捷報,卻信小的!”

“聶壹,你不要埋怨了!”漢武帝卻是樂呵呵的,紅光滿面:“越是如此,越是值得歡喜!這說明,我們的勝利已經遠遠超出了百姓的想象!這纔是更難得的!”

這話很有道理,正是因爲龍城大捷超出了百姓的想象,他們纔不相信,才把聶壹當成『奸』商,當成騙子。自古以來,捷報傳來之時,百姓爲之歡呼的事情很多,就沒有如此這次這般不信,數千年曆史上僅此一次!

因爲,龍城大捷只有一次!

獨一無二的,其勝利場面也是獨一無二的!

經漢武帝這一說,聶壹心結解開,又歡喜上了。

“傳旨:把龍城大捷之事詔告天下,要百姓好好慶賀慶賀!”漢武帝臉『色』一肅,提筆在手,微一凝思,寫起了聖旨。

漢武帝這道旨意與其說是聖旨,還不如說是一篇文章,把龍城大戰的起因、經果、結局、戰果都寫進去了。只有如此,百姓纔會相信。

果然,當漢武帝的聖旨傳下之後,長安百姓終於相信漢朝已經擊破匈奴了,無不是歡呼不已,長安再次處於歡騰之中。

這勝利的消息,好象長了翅膀一般,傳遍天下,凡有漢人之處,便有歡呼聲!

漢朝,再一次處於歡騰之中!還是前所未有的歡騰,其程度已經可以說是狂歡了!

龍城,漢軍列成陣勢,陣勢謹嚴,自具一股堅不可摧的氣勢,將士們個個一臉的喜悅。

周陽在軍陣前面,騎在追風駒上,打量着將士們,大聲訓話:“弟兄們:我們要回家了!”

“回家!回家!”將士們齊聲歡呼。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響徹天地。

“弟兄們,我們冒着酷寒,在冰天雪地裡行軍千里,我們來到龍城,與匈奴決戰,取得了龍城大捷……”周陽的話還沒有說完,又給一片歡呼聲打斷了。

“龍城大捷!”

這次勝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必將是華夏曆史上最爲輝煌的一頁,很難有人超越,將士們歡喜之情難以言表。

“我們擊破了匈奴!活捉了單于!殲敵一百七十餘萬!”周陽接着訓話:“這是我們英勇故事的最好證明!回家吧,弟兄們!回到家裡,把我們的英勇故事,告訴父母妻兒,讓他們爲我們自豪!”

“回家!回家!”

家,對於中國人來說,有着特別的感情,那是感情的歸宿。征戰在外的將士們,最想的便是家,一說起回家,將士們再次激動起來,恨不得立時飛到親人身邊,把龍城決戰的英雄故事告訴他們,讓他們歡呼,讓他們自豪!

“弟兄們:我們的故事必將千古流傳!千百年以後,我們的後人提起此戰,必將自豪的說,那是我的先輩完成的!”周陽右手使勁揮動,激動的道:“弟兄們:我們將帶着單于、匈奴的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都尉、左右骨都候、部落王、部族的首領,還有單于的權杖,冒頓老賊的墓碑,榮歸故里!”

周陽猛的轉過身,朝南一指,大吼一聲:“回家!”

“回家!回家!”將士們發出一陣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踏上了凱旋而歸的征程。。

第75章 末日降臨(六)第98章 單于在哪裡第7章 惹事精第30章 意外之喜第58章 龍城!龍城!第79章 完勝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68章 大戰在即第83章 收臺灣第64章 來得好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10章 鐵打的漢軍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58章 大舉南下第33章 陌刀問世第40章 奔赴邊關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13章 魔鬼訓練第95章 漢家兒郎第28章 獻俘之儀第62章 艱難的進軍第21章 公主上門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55章 豪言壯語第12章 豐碩戰果第53章 調兵遣將第75章 龍城決戰(五)第41章 伊人之心第14章 完勝第48 滿載而歸第32章 天威震怒第89章 決戰來臨(三)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2章 一鳴驚人第60章 怒火滔天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45章 廢皇后第5章 機不可失第15章 怒火沖天第90章 大破匈奴(一)第36章 晁錯出山第26章 成人教育第24章 就此了結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13章 剿滅烏桓(中)第4章 要變天了第9章 重逢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33章 御前對質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32章 轉機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118章 中華盛世第17章 又見太子第16章 戰力驚人第45章 廢皇后第11章 滅東胡(中)第31章 姐夫!姐夫!第27章 雄心壯志第6章 急風驟雨第60章 怒火滔天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4章 東胡第70章 一舉成擒第76章 末日降臨(一)第5章 山雨欲來第21章 公主上門第40章 飛騎,出擊!第65章 公主遇刺第24章 雨中激戰第29章 顛倒黑白第94章 血染長城第93章 功德圓滿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24章 周陽的謀劃第90章 臺灣歸降第80章 景帝血詔第84章 趙佗的決定第1章 豪門公子第19章 驚天血戰(二)第90章 景帝下葬第21章 大有收穫第10章 還我清白第79章 對陣第98章 單于在哪裡第1章 豪門公子第54章 始皇偉哉第11章 初戰告捷第22章 華夏聖地第19章 中大獎了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19章 千年大計(中)第6章 殺戮時刻第74章 血染龍城(五)
第75章 末日降臨(六)第98章 單于在哪裡第7章 惹事精第30章 意外之喜第58章 龍城!龍城!第79章 完勝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68章 大戰在即第83章 收臺灣第64章 來得好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10章 鐵打的漢軍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58章 大舉南下第33章 陌刀問世第40章 奔赴邊關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13章 魔鬼訓練第95章 漢家兒郎第28章 獻俘之儀第62章 艱難的進軍第21章 公主上門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55章 豪言壯語第12章 豐碩戰果第53章 調兵遣將第75章 龍城決戰(五)第41章 伊人之心第14章 完勝第48 滿載而歸第32章 天威震怒第89章 決戰來臨(三)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2章 一鳴驚人第60章 怒火滔天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45章 廢皇后第5章 機不可失第15章 怒火沖天第90章 大破匈奴(一)第36章 晁錯出山第26章 成人教育第24章 就此了結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13章 剿滅烏桓(中)第4章 要變天了第9章 重逢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33章 御前對質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32章 轉機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118章 中華盛世第17章 又見太子第16章 戰力驚人第45章 廢皇后第11章 滅東胡(中)第31章 姐夫!姐夫!第27章 雄心壯志第6章 急風驟雨第60章 怒火滔天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4章 東胡第70章 一舉成擒第76章 末日降臨(一)第5章 山雨欲來第21章 公主上門第40章 飛騎,出擊!第65章 公主遇刺第24章 雨中激戰第29章 顛倒黑白第94章 血染長城第93章 功德圓滿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24章 周陽的謀劃第90章 臺灣歸降第80章 景帝血詔第84章 趙佗的決定第1章 豪門公子第19章 驚天血戰(二)第90章 景帝下葬第21章 大有收穫第10章 還我清白第79章 對陣第98章 單于在哪裡第1章 豪門公子第54章 始皇偉哉第11章 初戰告捷第22章 華夏聖地第19章 中大獎了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19章 千年大計(中)第6章 殺戮時刻第74章 血染龍城(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