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單于的臭着

震驚,是軍臣單于君臣的第一反應,個個張大嘴巴,瞪圓眼睛,一臉的驚懼之『色』。驚惶過甚,竟然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自從數年前那一戰,匈奴就把周陽視爲最可怕的敵人,視爲最可恨的敵人!

要是在上千年的戰爭中,選出一個最令匈奴害怕的敵人,並不是大敗匈奴的趙武靈王、不是李牧、不是蒙恬,而是周陽。

趙武靈王、李牧、蒙恬都曾大敗匈奴,他們之所以沒有周陽如此令匈奴害怕,那是因爲他們沒有周陽狠。

周陽之狠,匈奴是親身領教過的,不僅殺得匈奴五十萬大軍灰飛煙滅,還一把火燒死了不計其數的牧民,這種事趙武靈王、李牧、蒙恬他們沒有幹過。

是以,一提周陽之名,匈奴就象聽到惡魔的名字一般驚懼,更別說,周陽還親率四十萬大軍殺奔龍城而來。

數年前那一戰,周陽手中只有二十萬漢軍,裝備、訓練、戰術、戰法上都遠遠不及如今的漢軍,就是憑着這樣一支戰力不及匈奴的弱旅,周陽打得匈奴屍橫遍野,血流如河。

對於周陽這樣用兵奇詭的名將來說,一頂十不是問題,他多出二十萬大軍,還是精銳的漢軍,那會是什樣的後果?後果之嚴重,讓人無法想象,可以說是毀滅『性』的。

王帳中一片寂靜,死一般的寂靜,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人敢說話!

就連一向多智的中行說,也是一臉的驚訝。他與軍臣單于不同的地方是,眉頭緊擰,陷入沉思之中。

“這可信嗎?”

過了半天,軍臣單于率先從震驚中清醒過來,聲音乾澀的問道。

對這個問題,誰也不能回答,一衆大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緊閉嘴巴,不敢發出一點聲響。

“左賢王,你以爲呢?”軍臣單于眉頭擰在一起,成一個淡淡的川字,一臉的凝重。

“大單于,這事雖然讓人震驚,可是,我估『摸』着有些不實。”伊稚斜沉『吟』半餉,用詞極爲審慎。

“爲何?”軍臣單于可沒有一點輕鬆的感覺,忙追問。

“大單于,我還沒想明白。”伊稚斜一邊思索,一邊回答。

如此大事,哪能在短時間內想透的,就是明悟如伊稚斜也不能,軍臣單于微微點頭,念頭電轉,打量起中行說,問道:“中行說,你可想明白了?”

“大單于,奴才想明白了!”中行說站起身,躬身施禮,大聲回答。

“哦!”軍臣單于神情一振,忙催促道:“快快道來!快快道來!”

他的心情太過急切,一連用了兩個“快快道來”。

對於這事,一衆大臣也是想弄明白,無不是睜大眼睛,死盯着中行說,生怕錯過一個細節,儘管他們中有不少人看中行說不順眼。

“大單于勿憂,這是假的!”中行說的聲調略微有些高,原本就尖細的太監特有話音有些淒厲刺耳。

“呼!”軍臣單于聽在耳裡,猶如聆聽天音仙樂似的,歡喜無已,眉『毛』一掀,長舒一口氣,懸着的心終於落地了。

“太好了!”中行說的話纔不過開了個頭,連原委都沒有細說,一衆大臣卻是一副大是放心的模樣,原先的驚懼之『色』『蕩』然無存,代之而起的是歡喜之『色』。

“爲何?”

就在軍臣單于君臣歡喜之際,伊稚斜清冷的聲音響起,問起了原委。如此重大的事情,若不弄明白原委,誰也不會放心。

這個問題,正是軍臣單于要問的,撿起黃金權杖,坐了下來,左手輕輕轉動黃金權杖,舊觀盡復,端起酒盅,品嚐起來。

“大單于請想,四十萬大軍,一旦行動,那得多大的動靜?這怎麼可能瞞得過我們的細作?”中行說的聲音依然尖細,開始剖析起來:“更別說,漢軍與大匈奴最不一樣的地方,便是糧草輜重很多,四十萬漢軍需要的糧草何其之多。四十萬大軍,一天就要吃掉一座山呀!”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漢人的兵法。”軍臣單于美滋滋的喝一口滾燙的馬『奶』子,很是舒坦的點評起來:“四十萬大軍,需要的糧草太多了,漢皇一定要徵發不計其數的民夫,這動靜就大了,我們的細作一定會發現。到眼下爲止,我們的細作,沒有發現這樣的準備,這是假的!”

“大單于英明!”

中行說讚一聲,接着道:“不要說漢軍,就是大匈奴的勇士,四十萬大軍征戰之際,也離不開糧草。雖然我們的糧草與漢軍不一樣,是活着的牛羊,這也需要牧民給我們送牛送羊。”

“嗯!”軍臣單于再次點頭贊同,道:“正是因爲如此,才爲周陽所乘。”

要不是如此,數年前那一戰,周陽就不會火燒草原了,匈奴的牧民就不會損失那般重。

在華夏與匈奴上千年的戰爭中,雖然有人說匈奴來去如風,不可捉『摸』,今日在東,明日在西,宛如影子。可是,真正遇到大舉征伐之際,仍是需要牛羊。要不然,趙武靈王、蒙恬大敗匈奴之時,匈奴就不會死傷那麼多了。

一提起數年前的傷痛,軍臣單于臉頰不同得一抽搐。那可是匈奴有史以來傷亡最爲慘重的一次,他想忘都忘不了。

“四十萬大軍消耗的糧草不計其數,這民夫也得吃,也得喝,還得住,消耗的糧食更多。”中行說扳着手指頭,開始算帳了:“漢軍和民夫所需,加起來,那是何等的龐大,就算以漢朝的殷實,也難以支撐。若漢皇真要如此做的話,必然是北地震動,天下震動,哪會如現在這般風平浪靜。”

這話太有道理了,中行說不愧明智之人,說到要害處了。

“漠北決戰”之時,漢軍出動十萬精銳騎兵,數十萬步兵,還有不計其數的民夫,鬧得是天下震動,朝野不寧。

爲了謀劃漠北決戰,漢武帝是費盡了心思,歷時數年,方纔準備完成,才積累了夠用的錢糧。然後,數十萬漢軍在衛青、霍去病的統率下,橫絕大漠,創造了“單于夜遁逃”和“封狼居胥”的傳奇。

“就算是在正常時節,漢人都承受不起這種消耗,更別說在如此寒冷的冰天雪地了,這消耗就更大了。”中行說依然扳着手指頭,一筆一筆帳的算起來:“在冰天雪地裡,運一斤糧食,就要耗兩倍,甚至更多的糧食,以周陽之善於用兵,不會這麼蠢。即使漢皇要大舉出兵,也不會選在眼下時節,一定會是春暖花開的時節。”

“啪啪!”

清脆的擊掌聲響起,是軍臣單于和伊稚斜二人同時擊掌讚賞。

中行說這席話,是有理有據,絕對可信。他說得沒錯,真要在冰天雪地裡出動四十萬大軍,就是周陽也不敢想象。別的不說,就是這戰馬,就足以把漢朝消耗空了。

四十萬大軍,人手三匹戰馬,就需要一百二十萬匹。漢朝雖然能拿出七十五萬匹戰馬,絕對不可能拿出一百二十萬匹戰馬。若是戰馬少了,馱運的給養不夠,會釀成災難,周陽根本就不敢這麼做。

“四十萬吶,漢軍還真能吹牛的。”

“四十萬,一人吐口口水,就會匯聚成一條大河,一人放個屁,就是一個炸雷……”

“偉大的冒頓單于,也不過控弦之士四十萬嘛!”

一衆大臣倍感輕鬆,不由得大發議論,透着歡喜勁頭。

“中行說,你以爲,襲擊邪落部的漢軍是多少?”軍臣單于把馬『奶』子一口喝乾,盯着中行說問道。

“十萬!”中行說非常肯定的回答。

“十萬?”軍臣單于剛剛放下的心,猛的又提起來了:“不可能?”

十萬漢軍若是直奔龍城而來,軍臣單于手中有六十萬大軍,自是不懼。可是,這十萬大軍的出現,其意義非常大,伊稚斜已經說得很透徹了,要軍臣單于不驚心都不行。

“大單于,是十萬!”中行說再次肯定一句,道:“若是奴才所料不差,周陽也來了!”

“周陽來了?”

對周陽,匈奴君臣着實忌憚,不由得大是緊張,有的大臣更是連喝馬『奶』子都忘了。

“哦!”軍臣單于明悟之人,一撫額頭,恨恨的,道:“這個周陽,他好狡猾!他在長安明目張膽的四處逛悠,原本是『迷』『惑』本單于的,本單于竟然上當了。可恨!可惱!”

“大單于英明!”中行說也是剛剛纔想到此點:“周陽派出車仗在長安大張旗鼓的招搖,而他本人,卻是悄悄來到邊關,準備偷襲河套之地,牽制大單于,化解這場危機。”

“漢皇雖是猛將如雲,有李廣、程不識這樣的猛將,可是,若說到化解這次危機,周陽纔是最合適的,他來邊關,也不必奇怪。”軍臣單于眉頭一挑,開始剖析起來:“要化解這次危機,漢皇可以兩手準備,一是緊守城池,不與本單于大戰,二是偷襲河套之地,牽制本單于。本單于手裡有了攻城軍械,漢人的城池不過絹帛爾,不堪一擊!唯有偷襲河套之地,還稱高明,倒也符合周陽的『性』情。”

河套之地最是重要,漢軍偷襲河套之地,完全有可能瓦解匈奴的行動,如此猜測,合情合理。更別說,他們以前就得到過漢軍要攻擊河套之地的情報,不得不往這方面想。

“哈哈!”軍臣單于得意非凡,大笑起來:“可是,本單于不上當!周陽,你要河套之地,本單于就給你!周陽,你去河套之地吧,本單于去北地,去中原!哈哈!”

笑聲如雷,震得人耳鼓嗡嗡直響,好不快活,好不得意!

河套之地固然重要,卻不如北地,不如中原。這筆帳,太划算了,一衆大臣跟着狂笑,歡喜不已,彷彿他們已經進入了中原似的。

“周陽他先北上,擺出一副大軍壓境的架勢,然後再直取河套之地,真是好算計!以爲本單于識不破?”軍臣單于的歡喜之情溢於言表,不爲其他,只是因爲周陽這個對手讓他太頭疼,太痛恨了,無時無刻不再想着壓周陽一頭。

識破了周陽的用心,也就是壓了周陽一頭,軍臣單于心中那舒暢勁頭,遠非筆墨所能形容,嘴巴裂到耳根了,鼻子眼睛擠作一家人了,一杯接一杯的猛灌馬『奶』子。

舒坦,舒坦到骨子眼裡去了!

不僅軍臣單于舒坦無已,就是一衆大臣,哪一個不舒坦得骨頭髮酥?

壓周陽一頭,那可是這些年來的第一遭,能不舒坦?

“大單于,周陽爲何不直奔河套,而是先北上,擺出一副要進攻龍城的架勢?”就在軍臣單于自鳴得意之際,一個大臣一臉的不解,請教起來了。

這個大臣的話立即提醒了一衆大臣,不由得睜大了眼睛,暗想自己怎麼沒想到這一層?

“進攻龍城?”軍臣單于手中的黃金權杖在短案上重重一敲,一裂嘴角,極是不屑:“就憑周陽手中的十萬大軍,他有這膽嗎?你要是進攻城龍城,本單于是巴不得!本單于的六十萬勇士,正磨刀霍霍呢!”

一句請教的話,竟然引來他一大堆嘮叨,一衆大臣還不得不拍他馬屁:“大單于英武蓋世,周陽不敢捋大單于虎鬚!”

周陽真要率領十萬大軍殺來,無論如何不是匈奴六十萬大軍的對手,這是實情。正是考慮到此點,周陽才率領二十五萬大軍趕來龍城,而不是十萬。

“他這是故弄玄虛!”軍臣單于一裂嘴角,譏嘲起來:“故弄玄虛不正是周陽所長嗎?昔年,他滅閩越之時,明明三萬軍隊,他卻弄成一萬。後來,明明三萬軍隊,他卻紮了一個八萬人馬的大營,把個閩越王唬得一愣一愣的。”

微一停頓,聲音更高,尖細刺耳:“這一次,他想用這辦法來欺瞞本單于,休想!”

休想二字,說得山響,彷彿炸雷似的,震人耳膜。

“大單于,這叫祖傳!”中行說笑呵呵的,開始獻媚了。

“祖傳?”軍臣單于濃眉一挑,有些難解:“中行說,這話什麼意思?”

“大單于有所不知,這是周陽之父,周亞夫的拿手好戲呀!”中行說笑嘻嘻的,開始給軍臣單于講故事了:“昔年,平定七國之『亂』時,周亞夫給吳軍圍在城裡了。這個周亞夫,打仗是很有一手,把城守得跟鐵桶似的,吳軍久攻不下。吳王劉濞就想了一條計策,派兵猛攻東南角,吳軍來勢洶洶,一副不把東南角攻下來不罷休的架勢。一衆漢軍將領,嚷着吼着,要加強東南角的守衛,可是,周亞夫卻是派人守西北角,這讓漢軍將領大是不解……”

“吳軍果然來攻西北角,這就是聲東擊西!”軍臣單于對漢朝的掌故瞭解得不少,一聽中行說提起,就想起來了,大聲作結:“周陽這一次,給本單于來了個聲北擊西,本單于不必效仿周亞夫去守河套之地,而是擊南去,攻擊漢朝城池!”

河套之地在龍城的西南方向,是以,軍臣單于纔有聲北擊西之語。

這不過是一個掌故罷了,卻給一衆君臣拿來當趣事,當得意事兒講,真是讓人無語。可是,有了這事,軍臣單于的心情更好,大笑不已:“不知不覺,本單于不是高了周陽一輩?”

這是佔周陽的便宜,要做周陽的便宜老子,惹得一衆大臣狂笑不已。

他們這一通議論,費時不短,早過了三更天。可是,軍臣單于得知周陽的動向後,特別開心,興致大增,與一衆大臣痛飲不已。

“大單于,大事不好了,發現一隊漢軍正朝西疾馳而去!”

就在軍臣單于君臣痛飲之際,一個親衛急匆匆的衝了進來,大聲稟報。

“知道了,那是周陽去河套了!”軍臣單于擺擺手,不以爲意。

這可是天大的事情,軍臣單于竟然壓根不放在心上,這個親衛一下子傻眼了,驚奇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有什麼奇異之處?”伊稚斜清冷的聲音響起,詢問起來。

“稟左賢王,這支漢軍先是大張旗鼓的西進,然後就銷聲匿跡,再也查不出來。”這個親衛馬上稟報。

“下去吧!”軍臣單于一揮手,喝退親衛,大笑道:“已經證實了,中行說,你說對了,周陽真的朝西,直奔河套而去了!”

沉浸在歡喜之中的軍臣單于根本就想不到,這支軍隊不過是公孫賀率領的漢軍,用來『迷』『惑』他的罷了。

“周陽去了河套之地,我們就不用在北地碰上他了!”

一衆大臣長吁一口氣。周陽這樣的名將,誰都得忌憚,能不對上是最好。

“大單于,那邪落部被襲一事,該當如何處置?”一個大臣試探着問道。

“這個……”軍臣單于壓根就沒把邪落部被襲一事放在心上,那樣的部落,在匈奴多不勝數,有之不多,沒有不少。

略一思索,軍臣單于的語調轉爲沉痛:“邪落部爲漢軍襲殺,這是沉重的損失,是莫大的仇恨,本單于立誓,一定要爲他們報仇雪恨!”

這是作爲單于該作的姿態,姿態一完,軍臣單于的語調轉爲輕快:“他們爲大匈奴探明瞭漢軍的動向,本單于知曉周陽的去向,他們死得其所!”

用十幾萬匈奴牧民換得漢軍的戰略意圖,這絕對是划算的事情。若是可能的話,就是代價再大些,軍臣單于也願意。

“傳令:三日後,大軍到齊,不再歇息,祭奠偉大的冒頓單于後,立即南下,殺奔漢朝!”軍臣單于手中的黃金權杖一揮,彷彿指揮千軍萬馬衝殺在戰場上似的,氣吞山河,威風凜凜。。

第74章 血染龍城(六)一一五章 蘇拉的末日第67章 匈奴的傷痛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75章 龍城決戰(五)第54章 始皇偉哉第87章 百越收復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90章 大破匈奴(五)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50章 威力無窮第19章 驚天血戰(四)第14章 寒士風骨第51章 迷惑匈奴第18章 別無選擇第11章 福兮禍兮第9章 周陽破案第26章 成人教育第89章 單于屈服第83章 刻石勒功第31章 破擊匈奴第34章 阿嬌的請柬第32章 轉機第16章 喜悅無邊第1章 豪門公子第83章 對陣第59章 千古秘事第36章 弩陣第85章 奏凱而還第77章 兩難處境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76章 不戰而退第30章 反陰樑王第13章 賜爵第49章 改弦更張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1章 秦皇雄風第8章 漢武大帝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16章 喜悅無邊第65章 凱旋歸來第8章 始皇遺策第61章 晴天霹靂第93章 功德圓滿第43章 氣象一新第57章 惡有惡報第47章 絕世之兵第60章 漢軍出塞第11章 意外驚喜第10章 兵臨城下第46章 景帝的難題第74章 橫掃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10章 鐵打的漢軍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45章 單于的無奈第2章 大義?親情?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1章 門庭若市第30章 勝利果實第68章 大戰在即第49章 風暴之前第44章 喜得貴子第63章 痛下殺手第5章 營地第24章 就此了結第93章 功德圓滿第14章 完勝第20章 漢武帝第77章 樑王的末日第85章 王對王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20章 待客之道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65章 凱旋歸來第55章 新軍之威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30章 勝利果實第31章 反目成仇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8章 亮劍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35章 中華瑰寶第7章 惹事精第15章 怒火沖天第109章 滅亡羅馬帝國的計劃第81章 破敵之策第49章 風暴之前第83章 對陣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25章 環首刀第9章 家第49章 風暴之前第62章 艱難的進軍第11章 滅東胡(下)第4章 漢家盛典(下)第78章 敵變我變
第74章 血染龍城(六)一一五章 蘇拉的末日第67章 匈奴的傷痛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75章 龍城決戰(五)第54章 始皇偉哉第87章 百越收復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90章 大破匈奴(五)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50章 威力無窮第19章 驚天血戰(四)第14章 寒士風骨第51章 迷惑匈奴第18章 別無選擇第11章 福兮禍兮第9章 周陽破案第26章 成人教育第89章 單于屈服第83章 刻石勒功第31章 破擊匈奴第34章 阿嬌的請柬第32章 轉機第16章 喜悅無邊第1章 豪門公子第83章 對陣第59章 千古秘事第36章 弩陣第85章 奏凱而還第77章 兩難處境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76章 不戰而退第30章 反陰樑王第13章 賜爵第49章 改弦更張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1章 秦皇雄風第8章 漢武大帝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16章 喜悅無邊第65章 凱旋歸來第8章 始皇遺策第61章 晴天霹靂第93章 功德圓滿第43章 氣象一新第57章 惡有惡報第47章 絕世之兵第60章 漢軍出塞第11章 意外驚喜第10章 兵臨城下第46章 景帝的難題第74章 橫掃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10章 鐵打的漢軍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45章 單于的無奈第2章 大義?親情?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1章 門庭若市第30章 勝利果實第68章 大戰在即第49章 風暴之前第44章 喜得貴子第63章 痛下殺手第5章 營地第24章 就此了結第93章 功德圓滿第14章 完勝第20章 漢武帝第77章 樑王的末日第85章 王對王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20章 待客之道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65章 凱旋歸來第55章 新軍之威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30章 勝利果實第31章 反目成仇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8章 亮劍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35章 中華瑰寶第7章 惹事精第15章 怒火沖天第109章 滅亡羅馬帝國的計劃第81章 破敵之策第49章 風暴之前第83章 對陣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25章 環首刀第9章 家第49章 風暴之前第62章 艱難的進軍第11章 滅東胡(下)第4章 漢家盛典(下)第78章 敵變我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