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處處烽火

長城之上,軍臣單于駐馬其上。望着象潮水一樣越過長城的匈奴軍隊,不由得豪氣萬丈,手中的馬鞭虛劈一下,發出清脆的響聲:“哈哈!這就是漢人的長城!漢人的膽兒不大,可這長城修得還真是結實。”

到現在爲止,雖然數次三番給周陽教訓了,數十年積累的傲慢之心還未褪盡,依然是瞧不起漢人。

“大單于,漢人的長城就是漢人的羊圈。”中行說駐馬其旁,忙着討好。

“漢人的羊圈?”軍臣單于細品起來,手中的馬鞭輕輕打在中行說身上,大笑不已:“說得好!大匈奴的牧民養羊,就是關在圈裡的。漢人修了一道長城,把自個關在圈裡,一直不敢越過長城……”

說到此處,想起周陽數次越過長城的事情,不由得臉上一抽搐,再也說不下去了。擡頭前眺,看見城高垣厚的安陶城,想起在此城給周陽氣得吐血的事情,一腔得意之情剎那化爲烏有。臉色鐵青,重重一馬鞭抽在中行說身上,拍馬便走。

“大單于,你這是……謝大單于賜打!”中行說一臉的愕然,根本就不明白軍臣單于爲何心情有如此大的變化。愣怔之後,馬上拍起了馬屁。

可惜的是,軍臣單于早已拍馬去得遠了,中行說只有拍馬跟上的份。

軍臣單于滿打滿算,今年經過周密謀劃,一定能拿下雁門城,攻入漢朝腹地,甚至能夠打進長安,坐在未央宮的御座上,然而,事情的發展卻是遠出他的意料,匈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戰敗。

戰敗不說,還是越敗越大,損失越來越慘重。

這都是從安陶城開始的,氣不打一處來,拍馬趕到安陶城,只見城門洞開,他想也不用想就知道,此時的安陶城是一座空城,沒有人。

手中馬鞭狠狠虛劈一下,軍臣單于大聲道:“來人!把安陶城給我拆了!”

伊稚斜正好趕到,聽聞之後。提醒道:“大單于,大匈奴缺乏攻城器械,要怎麼拆?安陶城高垣厚,不易拆毀。”

漢朝城池修得堅固異常,不是匈奴彎刀所能拆得了的。軍臣單于一愕,頹然道:“把城裡的房屋都燒掉。”

“大單于,漢人已經放火燒掉了。”伊稚斜再提醒一句。

說實話,伊稚斜就是在此城下戰敗的,他的心情相當複雜,不比軍臣單于差,可是,他並沒有象軍臣單于那般,三番數次給周陽氣的,雖然不好受,卻能保持一絲理智。

匈奴所過之處必是殘破不堪,安陶城裡的房屋肯定會給燒燬,與其讓匈奴痛快,不如漢軍自己動手,連一點機會都不留給匈奴。

“走!”

軍臣單于連發泄的機會都沒有,手中馬鞭一連虛劈幾下,恨恨一拍馬背。疾馳而去。

一過了長城,就到了漢境,匈奴士氣高昂,軍心大振,以他們的經驗,只要到了漢人的地界,那就是他們的天堂。他們可以爲所欲爲,燒殺搶掠,一任己意,漢人膽小,不能與之抗衡,他們此次必然是滿載而歸。

根本不需要軍臣單于的軍令,就有不少匈奴去了漢人的村莊,準備好好擄掠一番。然而,讓他們失望的是,空有房屋,卻不見一個人影。

匈奴來到,漢朝百姓整村整村逃走,這種事情沒少遇到過,匈奴也不以爲意。人走了,東西總在吧,把漢人的糧食、絲綢、瓷器、茶葉弄走,也不虛此行了。

匈奴再一次失望了。漢朝百姓連一粒糧食都不留給他們,更別說絲綢、瓷器這些東西了,忙碌了半天,毫無所獲。

漢朝百姓太不配合了,以往他們到來,這些東西要多少有多少,今天卻是一無所獲。別提匈奴有多不爽了。一不做,二不休,放把火,把村莊化爲灰燼。

一時間,邊境上到處都是熊熊燃燒的村莊,烈焰騰空。

對這種結果,周陽早就預料到了。要避免這種結果,只有與匈奴正面硬撼,把匈奴阻擋在長城以北,然而漢軍並不具備這樣的實力,損失會很大,周陽肯定不會這麼做。

只要人在,村莊燒燬了,還可以重建。要是軍隊損失了,後果不堪設想,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代價固然讓人心痛,可是,有些代價不得不付出。只要能讓匈奴痛到最後,也值了。 ωωω.тTk Λn.Сo

軍臣單于望着燃燒的村莊,只覺心頭大快,周陽火燒牧民的憤怒渲泄了不少。可是,他忘了一節,同樣是放火。周陽那把火把數十萬牧民,數百萬牛羊燒死了,收穫是何等的豐厚。而眼下的火,除了發泄,沒有任何的意義,徒勞而已。

“擄獲了多少?”

軍臣單于很是期待的問道。

“稟大單于,村莊裡空無一人,沒有發現糧食,絲綢、茶葉、瓷器也沒有。”右賢王很是不爽的罵道:“漢人膽小,跑得比兔子還要快!”

“一無所獲?”這可是數十年來,很少遇到的事情。軍臣單于不由得一驚,心裡升起一絲不祥之兆。

軍臣單于原本計劃這次南下和漢朝好好打上一段時間,即使打到來年春天也不怕,這才帶了那麼多的牧民和牛羊南下。卻是沒有想到,周陽一把火,讓他的補給成了大問題。

以往的匈奴,打仗只管打仗,根本就不用爲補給發愁,有了這把火,他不得不愁。愁歸愁,他並不懼,以他的設想,只要到了漢境,就能通過擄獲得到補給。

一無所獲,就是他最怕之事了,由不得他不心驚。強忍着心驚,軍臣單于裝作若無其事:“漢人能跑到哪裡去?一定是跑到雁門去了。我們攻破雁門,漢人所有的糧食、絲綢、茶葉、瓷器都是我們的。傳令,加快進軍,直奔雁門!”

村莊裡沒有漢朝百姓,一定是躲到城池裡去了。攻破雁門,收穫一定很豐厚,命令一傳下,匈奴士氣高昂,潑風般朝雁門趕去。

此時此刻,若是從空中望去的話,只見匈奴好象海潮一般,騎着戰馬,揮着彎刀,嗥着“崑崙神”,涌向了雁門城。

軍臣單于騎在馬上,不無得意的道:“雁門太守馮敬,雖是有些才能,可是,本單于手裡有五十大軍,一人一刀,就能把他劈成碎片。傳我號令。一趕到雁門,立即攻城!”

按照兵法,匈奴趕到雁門應該稍事歇息,緩解疲勞,然後再攻城。可是,軍臣單于還不知道雁門守將已經換成了李廣,他根本就不把馮敬放在眼裡,想一鼓作氣拿下雁門。

軍臣單于上次敗於雁門,讓他很委屈,要不是一場暴雨,限制了騎兵的發揮,他豈能敗?他這次是爲雪恥而來,越早拿下雁門越好。

“烏特拉!”

軍臣單于大吼一聲,策馬疾馳。

旗手打着單于旗幟,一面金色狼旗,緊跟着。

金色狼旗在風中獵獵作響,舒捲如畫,好不威風。

“烏特拉!”

軍臣單于金色狼旗所到之處,必是一片驚天動地的吼聲,軍臣單于聽在眼裡,喜在心頭,這雁門戰敗之恥一定能雪卻!

雁門,太守府。

這太守府依然保留了李廣的本色,設在一座尋常院落裡。

正屋中,除了案几,什麼也沒有。李廣跪坐在矮几上,身背硬弓勁矢,腰懸漢劍,正在閉目養神。面前短案上放着一碗清水。

李當戶站在一旁,欲語又止。數次三番,終於忍不住了,問道:“阿父,孩兒有一事不明,爲何不派出哨騎偵探匈奴動向?”

李廣睜開眼,明亮的眸子一轉,笑道:“大帥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城外沒有百姓,沒有一粒糧食,我還用得着再派人去偵探麼?不如讓他們省點力氣。”

李當戶仍是有些不放心:“阿父,不派人去偵探,匈奴到了哪都不知道。這可是你這麼多年來的第一次。”

“那是因爲以前的匈奴來得不多,我得弄清楚他們在哪裡。這一次,五十萬匈奴撲來,雁門必然會來很多,不用偵探也能知道。”李廣哈哈一笑,指着短案上的清水道:“通過這碗水,我就能知道匈奴有沒有來。”

“阿父,你爲何在案頭擺一碗水呢?”李當戶有些不解。

“幾十萬大軍馳騁,那是何等的聲勢,遠在數十里外就能有動靜。當匈奴到來時,這水就會起漣漪。”李廣指着清水解釋,雙目中精光暴射:“來了!走,打匈奴去!”

猛的站起身,大步而出,威風凜凜。

李當戶朝碗裡一瞧,果如李廣所言,水面正盪漾着漣漪,暗讚一聲好,快步跟上李廣。

父子二人來到城頭,李廣朝北一望,好一朵巨大的烏雲,正向雁門城急速飄來。瞧這陣勢,匈奴來的人不少。

軍臣單于不可能把五十萬大軍都壓到雁門城來,他一定會把他最爲精銳的軍隊,最爲勇悍的戰將派到雁門,誰叫雁門的地位那麼重要呢?

“好多!怕不有十幾萬吧!”李當戶有些驚訝。

“沒有二十萬,也差不了多少。”李廣一轉念頭,就能判斷出匈奴的數量:“來得越多越好!我李廣與匈奴打了這麼多年,還沒有與這麼多匈奴大戰過,這回,一定能過足了癮。”

收回目光,虎目在城頭上一掃,只見漢軍頂盔貫甲,眼裡閃着熾烈的光芒,手按在劍柄上,戰意高昂。

連番的勝利,早就讓漢軍士氣高昂,他們能有如此強烈的戰意,李廣大是滿意。

“匈奴,等着瞧吧!”

李廣再次望向北方。此時,那朵烏雲離雁門城更近了,還能聽見如悶雷似的蹄聲。

時間在等待中度過,蹄聲越來越響,到後來,震得地面都在顫抖,彷彿千個萬個焦雷同時轟在地面似的。

一道黑色的水線出現在視野裡,急速朝着雁門城涌來。

再過一會兒,千面萬面狼旗出現,在風中招展,舒捲如畫。

就中有一面旗幟最是醒目,繡着一隻金閃閃的碩大巨狼,仰首長嘯,威猛不凡,正是軍臣單于的王旗。

“單于來了!”

李廣大是振奮,虎目中精光四射:“上次讓你走運,逃掉了,這次,你又送上門來了!”

上次的追逐,要不是李廣的戰馬腳力不夠,不能追上的話,軍臣單于早就成了他的俘虜。一想起這事,李廣就萬分惋惜。

李廣的目力極好,遠遠就看見,不計其數的匈奴,眼裡閃着嗜血的光芒,好象野獸似的。他深知匈奴的脾性,每當匈奴有如此表情,那就是大屠殺的開始。看來,軍臣單于把雁門當成了掌中物,以爲伸手可取。

“可笑!”

李廣不屑的一裂嘴:“我李廣什麼時間不堪一擊了?”

“烏特拉!”

就在李廣轉念頭之際,只聽驚天動地的吼聲響起,匈奴擡着雲梯,潑風般的朝雁門城下衝來。竟然是要立即攻城,不歇息,李廣大是意外。

這麼大規模的用兵,不是擄掠,歇息是必要的。擄掠下手越快越好,歇與不歇沒關係,這可是硬仗,不歇息,能有戰力?

轉念一想,李廣頓時明白過來了,軍臣單于雪恥心切,這纔不顧疲勞,要匈奴攻城。這也好,正好迎頭痛擊,讓他知道我李廣的厲害。

“打進城去!殺光漢人!一個不留!燒了漢人的房屋!擄走漢人的財物!迫使漢人的妻妾痛哭!”

軍臣單于駐馬王旗下,揮弟手中的彎刀,大聲鼓勵士氣,吼得山響。

匈奴瞭解漢朝,知道一座城池裡面財富如山,遠遠超過他們的想象。要是把雁門攻破了,得到的好處,根本無法想象,即使軍臣單于不鼓勵軍心,兵士們也會信心百倍。

匈奴兵士好象發瘋的狼一般,揮着彎刀,吼着“烏特拉”,旋風一樣卷向雁門城。

中行說站在軍臣單于身旁,打量着城裡的動靜。

匈奴已經進入了弩的射程,可是,城上毫無動靜,沒有用弩射擊,這和以往的打法不同。再一瞧,城頭上的帥旗上有一個斗大的“李”字,中行說心頭一跳,提醒道:“大單于,城上有些不對勁。你瞧,帥字旗是李字。”

“李字?”軍臣單于只顧着鼓舞士氣,沒注意這些,聞言一瞧,濃眉一挑:“你以爲是飛將軍?飛將軍在雲中,沒有漢皇的旨意,他不能來雁門。必是馮敬那廝虛張聲勢。左谷蠡王不是給飛將軍的名頭驚嚇了一晚上麼?”

正常情況下,沒有景帝的旨意,李廣不能來守雁門。可是,周陽身爲邊關漢軍的統帥,他有權調動李廣來守雁門。對周陽,軍臣單于是恨到無以復加,卻是不太瞭解,他完全想不到,周陽會臨陣換將,派李廣守雁門。

一說起伊稚斜敗於安陶城下的舊事,中行說就無語了。漢朝兵法推崇的是“兵不厭詐”,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而是很可能。

匈奴軍隊好象海潮一樣,涌到城下,給雁門城這座大堤擋住了。兵士開始架雲梯,準備爬城頭了。

直到此時,雁門城上還是一無動靜。並不是沒有漢軍,而是漢軍站在城頭上,彎弓搭箭,對準了匈奴,卻是不放箭。

這就有些不同尋常了,軍臣單于的瞳孔一縮,卻是沒有說話。

不計其數的匈奴,爬上了雲梯,向城頭上攻去。

“咚咚!”

驚天的戰鼓聲響起。

城頭上的漢軍開弓放箭,箭矢好象一張密集的網,對着城下匈奴當頭罩下。那個箭矢射得之準,讓人咋舌,一箭一個,絕不放空。

如此箭術,就是自詡騎射嫺熟的匈奴也會自嘆不如。

在軍臣單于的記憶中,能有如此精絕箭術的漢軍,只有一支,並不是建章軍,而是飛將軍李廣麾下的弓箭手。因爲李廣不僅箭術獨步天下,而且他很會訓練弓箭手,是以他麾下的弓箭手,箭術之精,就是匈奴也會自嘆弗如。

李廣的弓箭手在雁門,那麼,李廣本人必在雁門。

軍臣單于明白過來,這並非虛張聲勢,而是實實在在的事實。軍臣單于最恨的是周陽,最懼的是李廣,李廣在此,他一舉而下雁門的想法不太可能實現。

不顧疲勞,直接攻城,在李廣面前,那是最愚蠢的舉動,無異於自殺。軍臣單于明悟之人,知道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停止攻城,讓兵士歇息,緩解疲勞,就要下令,卻已經晚了。

就在弓箭手發威的同時,城頭上的滾木擂石沸油齊下,匈奴從雲梯上栽下來,摔死的、砸死的,不計其數。

給沸油澆中的,立時變成火人,在城下亂蹦亂跳,亂喊亂叫,好不駭人。

漢軍的打擊手段遠遠不止這些,弩也發威了。

雁門是重中之重,關係到全局。雖然周陽的弩陣需要很多弩,仍是給雁門留下了不少弩。這一發威,那還得了,無數的弩矢好象蝗蟲一般,直撲匈奴後隊。

一輪弩矢過後,匈奴軍隊好象給憑空一刀斬爲兩截似的,後隊的匈奴死傷無數,奔相逃命,前面的匈奴屁滾尿流的朝後面退去,不是給弓箭射殺,就是給弩射死。

李廣之所以要把匈奴放到城下才動手,就是考慮到一旦打敗匈奴,以匈奴騎兵的速度,會很快逃離弩的射程,是以遲遲不動手。

匈奴從城下開始逃跑,處在弓箭和弩的打擊範圍內的時間就更多了,傷亡就更大。

匈奴攻城的軍隊中,逃出來的不過七成。一次進攻,損失三成,是很高的損失了。

雁門城下的匈奴屍體一具疊一具,不知道有多少。鮮血把城牆、地面都染紅了。空氣中瀰漫着濃裂的血腥氣。

與此同時,雲中郡、代郡、定襄郡,正在發生激戰,城下累累屍體,層層相因。

漢匈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大戰,由此拉開了序幕。

@!!

()

第43章 一見鍾情第47章 絕世之兵第11章 滅東胡(下)第78章 活捉單于第29章 顛倒黑白第51章 迷惑匈奴第10章 鐵打的漢軍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31章 初承重任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74章 血染龍城(四)第1章 漢家宮闕第61章 高歌猛進第36章 正式練兵第35章 中華瑰寶第15章 再戰匈奴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65章 公主遇刺第13章 剿滅烏桓(中)第64章 血染大漠第90章 大破匈奴(九)第75章 龍城決戰(七)第35章 千年鼎革第81章 破敵之策第74章 血染龍城(四)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52章 周陽補天第80章 一個不留第76章 末日降臨(二)第85章 王對王第72章 兵發閩越第30章 意外之喜第20章 待客之道第15章 曹壽逼婚第69章 處處烽火第19章 千年大計(中)第30章 勝利果實第90章 大破匈奴(九)第48章 天賜良機第17章 喜悅無邊第5章 機不可失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62章 雷霆萬鈞第74章 凱歌不斷第80章 戰果輝煌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15章 曹壽逼婚第16章 自尋死路第42章 收百越之議第35章 館陶公主第14章 以逸待勞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102 平定西域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8章 破綻第25章 東方朔來了第43章 秦朝遺民第95章 漢家兒郎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63章 迎頭痛擊第34章 先輩遺風第1章 霍去病第76章 末日降臨(一)第31章 反目成仇第4章 東胡第1章 秦皇雄風第37章 挑戰墨家第85章 奏凱而還第42章 名將風範第31章 初承重任第8章 始皇遺策第45章 廢皇后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76章 不戰而退第50章 一言而決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14章 實力說話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25章 徹夜激戰第39章 景帝的驚喜第3章 李陵第15章 滅門之禍第64章 來得好第26章 自卑否?第18章 歡騰的長安第1章 秦皇雄風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58章 大舉南下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117章 羅馬帝國滅亡第40章 飛騎,出擊!第74章 橫掃第6章 歡喜無邊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30章 意外之喜第19章 飛將軍第59章 千古秘事第44章 碧血丹心
第43章 一見鍾情第47章 絕世之兵第11章 滅東胡(下)第78章 活捉單于第29章 顛倒黑白第51章 迷惑匈奴第10章 鐵打的漢軍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31章 初承重任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74章 血染龍城(四)第1章 漢家宮闕第61章 高歌猛進第36章 正式練兵第35章 中華瑰寶第15章 再戰匈奴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65章 公主遇刺第13章 剿滅烏桓(中)第64章 血染大漠第90章 大破匈奴(九)第75章 龍城決戰(七)第35章 千年鼎革第81章 破敵之策第74章 血染龍城(四)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52章 周陽補天第80章 一個不留第76章 末日降臨(二)第85章 王對王第72章 兵發閩越第30章 意外之喜第20章 待客之道第15章 曹壽逼婚第69章 處處烽火第19章 千年大計(中)第30章 勝利果實第90章 大破匈奴(九)第48章 天賜良機第17章 喜悅無邊第5章 機不可失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62章 雷霆萬鈞第74章 凱歌不斷第80章 戰果輝煌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15章 曹壽逼婚第16章 自尋死路第42章 收百越之議第35章 館陶公主第14章 以逸待勞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102 平定西域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8章 破綻第25章 東方朔來了第43章 秦朝遺民第95章 漢家兒郎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63章 迎頭痛擊第34章 先輩遺風第1章 霍去病第76章 末日降臨(一)第31章 反目成仇第4章 東胡第1章 秦皇雄風第37章 挑戰墨家第85章 奏凱而還第42章 名將風範第31章 初承重任第8章 始皇遺策第45章 廢皇后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76章 不戰而退第50章 一言而決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14章 實力說話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25章 徹夜激戰第39章 景帝的驚喜第3章 李陵第15章 滅門之禍第64章 來得好第26章 自卑否?第18章 歡騰的長安第1章 秦皇雄風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58章 大舉南下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117章 羅馬帝國滅亡第40章 飛騎,出擊!第74章 橫掃第6章 歡喜無邊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30章 意外之喜第19章 飛將軍第59章 千古秘事第44章 碧血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