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第194章 (大章)職業背鍋人

朝堂上的所有人都不會知道。

北極圈發現了新大陸這件事情,並沒有引發劉徹極度的探索北極圈的興趣。

相反,劉徹把目光看向了百越,看向了百越之外的島嶼。

葛三封爲北極侯這件事情,成爲了長安的熱談。

報紙用了一整期,作爲海洋專刊,刊載現在大漢對於大海的前沿研究。

其中船舶,星象航海技術,指南針的運用等,都是最重要的。

報紙中,大談特談北極圈的事情,大談北極圈,大談冰原人,大談羽毛人,大談新大陸。

甚至還把阿拉斯加犬,作爲了專版刊登。

這可是,來自於另一片大陸的狗子,而且身大體壯。

長安貴族中不是流行鬥狗什麼的麼,真不考慮買點?

現貨?現貨沒有,但是可以預定,現在養殖的阿拉斯加要進行繁殖教育,美其名曰漢化,之後再面向市場提供。

當然,如果您實在是等不及了,可以先買一條哈士奇。

但友情提示,作爲在冰天雪地拉車的狗,它們活躍度極高,如果買回來,極有可能因爲過於活躍而毀壞家裡的傢俱等物品。

本新聞由霍氏家居贊助。

的確,哈士奇不是後世那個哈士奇,沒有進過專業訓練,還沒那麼傻。

問題是,後世那個哈士奇,傻歸傻,絕大部分不咬人,一百條只有那麼一兩條返祖的咬人。

猜猜反的哪個祖?

大漢的哈士奇,它又咬傢俱又咬人。

畢竟貴族們恨不得在家裡養老虎,老虎就不咬人咬傢俱了嗎!?養烈犬當然也不在話下,當天還真就有很多人去定狗子。

不過他們想要養到哈士奇和阿拉斯加還得等。

路博德建立的訓狗基地,已經在嘗試用親人的狗子混血產生性格比較溫和的雪橇犬了。

不過這不是說其他性格爆裂的就沒用了。

那些攻擊性強的,都被拿去和各種本土田園犬混血去了,因爲霍海看路博德有這個天賦,所以把培育軍犬的任務給了一部分給路博德。

軍犬雖然需要聽話,但實際上軍犬首先是要身體強能力強攻擊性強,至於令行禁止,是後期訓練需要訓練的東西,而這個犬種務必培訓出來本身就各種基礎素質拉滿,各項屬性加點加滿,纔是好狗。

霍海不知道前世的德國軍犬是按照什麼標準篩選的,但是目前大漢需要的軍犬,就是要這樣培育,訓練。

而葛三在再次出發之前,也成了長安城的紅人。

甚至於以前封侯那些軍人貴族,還有軍人退伍做生意現在發了財的這些大商人,都極力邀請葛三去做客。

北極越發的引人注目了。

而這個時候,劉徹來到了研究院。

霍海本來在新霍府睡大覺的,聽說陛下去研究院,急忙坐車往研究院趕了過去。

劉徹去的是研究院的農科研究室。

目前,劉徹在霸水上游建立了不少研究農業的研究田,但那邊做的都是南方植物種植研究,劉徹要到研究院,和研究員們聊天。

等霍海趕過來時,劉徹已經跟研究員們聊的差不多了。

看霍海到了,劉徹讓左右退下,然後才一邊喝茶,一邊跟霍海講:“世人都往北看,而朕這時候注意到了南方。”

霍海點頭。

劉徹的思維和普通人是不一樣的。

普通人是走一步看一步,甚至有些笨人是看一步走一步。

而劉徹是走一步就想好了後面的結果,想好了有幾種走法需要走的下幾步。

霍海就猜到了劉徹會把目光方向南方,只是沒想到這麼快。

劉徹的想法也很簡單:“北極圈,數千公里的範圍,才養活五萬人。這個區域東西數千公里圍成一個圈,再小,面積也比大漢大得多,大漢統計的沒統計的人口五千萬,而這裡只有五萬。”

千倍差距。

“朕以前一直在想,打下草原怎麼辦。”

“因爲草原不適合種植農作物,種農作物,反而要虧本,根本養不活人。”

“匈奴貴族可以吧普通匈奴騎奴養着給他們不計成本的種小米,還不給騎奴吃,但是大漢不可以,如果是那樣的話,大漢的邊民是要造反的。”

“只是那時候朕還沒想到,北方的北方更苦寒,丁零人住的是匈奴人都不住的地方。”

“更沒想到北方的北方還有更苦寒的地方,是丁零人都不住的地方,還住着冰原人。”

“所以朕就在想一個問題,是不是,其實越往南,糧食產量越高。”

理論上,從大漢往北,越往北,糧食產量越低,直至根本沒有任何投入回報。

按照這個道理反推,應該是越往南,糧食產量越高才對啊。

但劉徹手中有天下所有郡縣甚至幾乎所有封國的數據。

劉徹知道,南方一郡一縣,上供遠不如北方。

仔細一想後,劉徹感覺,這是人口問題,不是產量問題。

於是,劉徹來到了研究院。

這不問不知道,一問才搞清楚,南方種植效率遠高於北方。

別看南方水多似乎不適合種植小麥小米,實際上蜀地的小麥小米產量分明比北方高。

只有淮河區域,和北方似乎持平。

但是研究員告訴劉徹,淮河小麥產量是有問題的,因爲種植的少,經驗缺乏,加上沒有精耕細作,所以只看數據,是和北方持平。

但考慮到北方大量的田精耕細作,而淮河流域的小麥就隨便種種,實際上淮河的小麥產量是高於北方的。

更往南,乃至長江之南,那就更是如此了!

劉徹在確定這一點後,立刻詢問研究員們,瘴氣是什麼。

研究員們也說不清楚,但是彭衣的徒弟告訴劉徹,南方所謂的瘴氣,應該是四種不同的疾病合一的稱謂。

分別是,細菌染病,病毒染病,寄生蟲染病,毒蟲叮咬。

劉徹也是認真的聽,仔細的聽,原原本本的聽完了現在研究院的研究。

這才知道,原來肉眼看不見的黴菌在研究院內部早就達成了共識,被分成了兩種,一種是病毒一種是細菌。

而蟲類叮咬,也被分成了三種,一種是有毒性的蟲類叮咬,一種是無毒性的寄生病蟲寄生,一種是蛇類等有毒動物叮咬。

劉徹聽完後:“也就是說,病毒一旦發病幾乎沒得治,但可以研究疫苗去防禦,而且大部分時候很少有人得這個。而細菌非常多,但絕大部分只需要燒開熱水才喝就能解決問題,而寄生蟲也只需要把食物全部做熟,就沒有?”

“而有毒動物……”

劉徹反應過來了。

現在大漢到處開採煤炭,還缺少煮水用的柴火嗎?不缺啊,也就是說,實際上如今北方的人大規模南下開荒,也不會突然暴斃死於非命了。

一旦開荒完成南方的田土,產的糧食,遠多餘北方,如果完成,未來大漢的人口將會爆炸式增長。

霍海到了,劉徹也就真正的問出了疑惑:“你和青珂常年調查南越國,那邊糧食產量如何?”

霍海:“南越國現在種植一種和我們的水稻極爲相似的植物,目前我們認爲那也是水稻,只不過是種類不同。”

劉徹:“畝產是我們前年的多少倍。”

霍海:“八倍。”

劉徹騰的站了起來:“就他們那個科學水平,種子灑在田地裡坐等收割的水平,畝產是我們前年的八倍?如果不是我們這兩年推出了大量的新耕種技術,和糞肥等東西,連跟他們持平都做不到?”

“南方的土地這麼肥沃?能養活多少人?”

霍海:“實際上要搞清楚一個地方能養活多少人,應該先搞清楚這兒的生態環境,搞清楚當地的生物圈,然後才能搞得懂能養活多少人。”

“比如冰原上,有五萬冰原人,當地是靠海吃海,實際上吃的是海洋中的動物和魚類,別說人了,就連北極熊北極狐北極的狼,吃的大多都是水裡的東西。”

“陛下,如果我們將能夠吃上野兔的,就算是標準的肉食猛獸。那北極這麼大的區域,肉食猛獸合起來應該是超過一萬,加上五萬冰原人,實際上這個區域可以養活六萬肉食猛獸。”

劉徹思索了一下,認同這個說法。

如果這個區域沒有冰原人,那這些區域一定會被動物佔據,那就能多養活五萬動物。

霍海繼續:“肅慎加鮮卑加靈丁這個區域,和北極差不多大,差不多養活了各類肉食猛獸五十萬,人類一百五十萬,那就算能養活兩百萬人類吧。”

“草原上人口最多的時候差不多是兩百萬匈奴,加上那些肉食猛獸狼、犬一類的生物,一共差不多四百萬。”

“咱們大漢,差不多有登記的沒登記的一共五千萬人左右,但是野生動物就少很多了,不過算上家養的豬狗這樣的大型的食肉的動物,實際上應該差不多七千萬。”

劉徹深以爲然:“也就是說,實際上我們這兒的生態環境,能養活千倍北極圈的頂級肉食生動物。”

不只是人口承載能力的問題了,而是生物圈承受的頂級肉食動物極限。

霍海擺頭:“養不了。”

“陛下,我們是吃肉,但是大漢的普通百姓,特別是長安之外的百姓,又有幾個吃肉的?如果是三年以前,全大漢百分之九十五的百姓一輩子都不會吃一次肉。”

“我們人類是脫離生物圈之外的,但是又跟本地生物圈強綁定,我們什麼都吃,老虎只吃大型草食動物,狼只吃中型草食動物,狐狸和貓吃小型動物和小型鳥類。金雕吃大動物,老鷹吃小中型動物。草食動物吃草。”

“而人呢,我們吃草,我們不只是吃草,我們還主動養殖草來吃。”

“我們也跟猴子一樣吃水果,還種植水果來吃。”

“我們跟狐狸和貓一樣吃小型動物和鳥類,我們還養殖兔子和雞吃,我們還吃大型食草動物,我們還養殖牛羊豬狗吃!”

“所以因爲我們的主觀動作,多養活了不少人,如果真正的大漢所在的範圍,全是野獸,並沒有人,那應該能養活一千五百萬到兩千萬之間的野生食肉動物。”

劉徹思索了一下點了點頭:“而且幾乎全是小型食肉動物狐狸和貓,體型超過狗的,不會超過兩百萬,老虎,有兩三萬就出頭了。”

霍海擺了擺頭:“光是咱們目前的南方,就有幾萬頭老虎。”

劉徹:“所以,你舉例這個,是想說什麼?”

霍海:“我是想說,在南越國有一種動物,是一種蜥蜴,就是我們這裡說的四腳蛇。”

劉徹不以爲然。

四腳蛇?老鼠一樣大的東西。

霍海:“其中有一種,非常巨大,體長一米到兩米,咋一看還以爲是鱷魚,是豬婆龍。”

“體重也有四十斤到六十斤,達到了中型犬的上限,大型犬的程度。”

劉徹:“怎麼了?”

霍海:“這種和狗、狼差不多生態位,對人威脅不大,但是對其他小型動物威脅和狼差不多的動物……南越國以及更南方,保守估計,有三億條。”

劉徹騰的站了起來。

什麼玩意兒?

如果沒有人的參與,大漢核心區域的蜀郡關隴中原以及宛城所在的平原,合起來能有兩百萬條狼、狗一類的動物都了不起了,這個生態就只能養這麼多生物。

可是,南方居然有三億條巨蜥?!!!

別說大漢了,霍海知道,前世到了現代,東南亞都有五千萬到八千萬條圓鼻巨蜥。

那還是在人類瘋狂屠殺之下,把它們拿來在市場上賣,扒皮做皮鞋,各種使用之後,還有五千萬條以上。

可想而知這個生態環境下,能養活多少人!

不過,養活人除了糧食和吃的之外,還需要空間,東南亞就不夠多少了,遠不如大漢。

但是,大漢又不需要他們有空間!

劉徹:“在嘗試一下勸說南越國內投,否則就開打吧!”

別人都在關注北方的北極圈。

而看到北極圈的情況後,劉徹反而覺得南下南越國勢在必行。

劉徹:“整個南方,特別是江水……現在說的長江以南,全是山地,很難種植作物,如果開荒,恐怕需要好幾代人持續投入才行,而且這些田土也沒法直接種植,需要燒草木灰改善土壤。”

“可現在南越國還有往南,有更好的田土,既然如此,只要拿下南越國以及更南方的區域,不出三十年,大漢的人口能上漲到兩億以上!”

霍海擺頭:“沒有那麼快,如今吃的東西搞定了,接下來就要讓更多的孩子讀書了,孩子們讀書讀的久,結婚就接的晚,人口一開始膨脹後,慢慢的就要減慢增長速度了。”

劉徹:“所以,你也覺得應該拿下南方作爲產糧基地?”

霍海當然是這麼想的,幾天前霍海就說清楚了一切。

在霍海的計劃中,中央之國之外,所有土地上,每一片土地都只產一種東西,只產原材料和農作物。

而中央之國生產工業化的高科技產品,生產大量的作物以及培養最先進的新式農作物經濟作物和水果。

這麼做的原因,就是人工杜絕任何區域有造反的實力。

當然,倘若中央之國科技發展到了很高的程度,自然是可以外放一點點東西的。

但是這個過程很漫長。

別的地方都好說,南越國,一定是要最早拿下的。

包括南面的海島。

這些地方開發起來不會太難。

劉徹這兒,航海團隊那邊又多了一個任務,繪製南方沿岸海圖。

一定要搞清楚南方到底有哪些地方。

這些地方哪些位置是航海要衝,哪些地方是陸地要衝,哪些是最富裕的地方,必須全部由大漢佔領。

然後其他區域,才讓漢人去指揮當地土人開荒,提升生產規模,最終成爲糧倉。

其實,霍海之所以要拿下東南亞,不只是因爲糧食問題。

其實目前大漢產的糧食,養一億三千萬人,都不少,至少能都吃得飽。

但問題是,吃得飽和吃得好是兩回事。

同時,霍海還需要生產經濟作物的地方。

很明顯,東南亞就是這個地方。

劉徹思索了一下:“這個事情,還有額外的賺頭不?”

霍海瞪眼。

一個養活兩億人,而且是兩億人吃的滿嘴流油的地方,一個生產兩億人需要的所有經濟作物的地方。

搞定還不夠的?還要額外的賺頭?

我準備自己賺的!

霍海只能承認了:“有。”

劉徹隱隱感覺就有。

之前每一次都是,每次明面上搞定什麼目標時暗中還有一次可以賺,在國外賺一次還能再國內賺一次!

霍海:“陛下我們馬上要開始建立安洛鐵路公司,集資修建長安到洛陽的鐵路了,距離洛陽非常近的宛城如何想?”

這一節路,非常近。

但是,也有一個問題。

這個地方陸路是通的,投資鐵路的人,只考慮長安到洛陽就能賺的盆滿鉢滿,誰在乎你宛城啊?

誰讓你宛城這麼倒黴,更好卡在山坳裡。

要說在打仗的時候你是兵家必爭之地,說發展北國經濟,你就是旁枝末節了。

但是霍海提起後,劉徹恍然大悟。

“南方的貨物運上來,如果走鐵路,需要等很多年才能建成,而且運量不大,所以要走水運,準確的說是海運。”

“如果一路運輸到千乘,然後走濟水往上,其實是繞路了。”

“如果海船從會稽直接進入長江,一路進入江夏郡,然後從漢水走到碼頭,送去宛城,宛城鐵路直通洛陽,就能節約幾個月的運輸時間,而且運輸更便宜!”

江夏郡,就是漢水入長江的交匯口,是前年劉徹剛剛建立的郡,這個地方几乎沒有什麼發展空間。

當然了,指的是現在。

如果未來船不停地往這兒走,而且五百噸以上的只能到江夏郡就要停下,那其實這兒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

不過,目前來說長江沿岸人口太少了,而且長江全是山地,中下游沖積平原又還沒有真正的形成,所以未來幾百年人口也不會真的多起來,起碼不會像前世那麼誇張。

所以,真正的九省通衢就不是江夏郡(武漢)而是宛城,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南陽。

南陽,將會變得寸土寸金,征服南方之後,這兒需要建立鐵路,買地就會很貴。

到時候再修建,就麻煩了。

所以,現在都開始經略南方了,就要先去宛城買地。

只需要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錢,就能締造未來的糧食運輸動脈。

最關鍵是,這條動脈,就抓在大漢朝廷手中了。

或者,劉徹不想把這麼多權力給朝廷,那這條動脈可以一直抓在皇帝手裡。

聊明白後,劉徹心滿意足準備回去了。

按規矩,錢劉徹出,地算霍海和劉徹的,未來鐵路建成了,霍海出技術,劉徹安排人,利潤三七開。

別小看這一條路,這條路能保證未來霍海生的第五個兒子,也過上家傳全國首富級別的日子。

劉徹走之前,跟霍海提了一句繼續推進要事。

這個要事,當然是明年官員的選拔的事情。

這個事情從夏天開始到現在,劉徹一直在催。

但霍海一點沒推動。

現在劉徹多提點了一句:“你要是找不到人,你就去找文翁。”

文翁?

霍海記了起來,成都文翁石室創辦者,蜀郡長期管理者,大漢好官排行榜榜一大哥,教育先賢,孔子之後第二齣名教育家。

霍海是聽說過文翁的事情的,畢竟這麼一個老牌封疆大吏,想不認識都不行。

當初大漢建立太學,一共招收五十個學子,成都的有十六個。

不是成都考上了十六個。

是文翁只派了十六個人來長安。

從那之後,太學一屆一屆換了多少人?石室的人依舊保持着這個數量。

直到前年,太學開始擴招,還有舉孝廉停止後,各地讀書人上長安,那時候來了三千多讀書人,七百多個成都的。

在讓後長安讀書人越來越多,現在來了七萬外來讀書人了。

按道理來說,從北方中原還有宛城洛陽一帶過來,反而好走一些,應該是那邊的學生來的多吧?

實際上不是。

實際上因爲成都先坐上了新商改的車,導致很多人直接暴富,他們都搞不清楚這股風怎麼來的,很多人都想到長安來。

於是,成都那邊來了兩萬讀書人!

目前長安七萬外來讀書人中來了兩萬。

而且這兩萬很多不是來當官的,是來見識新商改的。

所以這七萬人中一共就有四萬人讀了新大學,其中成都來的佔據一半。

而四萬人中,已經畢業的有八千,其中成都的佔據四千。

這些畢業的人中,諸如兒寬這樣的在第一次大學考試中選拔過關的,其中幾十個人中,也有一半是成都來的。

當然了,這些都是沒算長安本地的。

簡單來說,除了長安本地的人之外,就屬成都來的讀書人多。

讀書人聲量大,而外來的和尚好唸經。

兩條合起來之後,加上文翁半退休封疆大吏的BUFF,直接讓文翁成了教育界頂流。

而之所以現在文翁這麼出名,是因爲文翁一把年紀了,本來還以爲一入蜀就一輩子都出不來了,結果臨了還費勁千辛萬苦來長安,爲的不是享受,爲的是考察新學。

文翁在這邊根據成都的情況,也搞了很多本地化的東西,政策,送回成都。

長安這邊有什麼變化發展,文翁這邊也是送回給成都。

實際上文翁來長安已經小一年了,這一年中,他活動很少,他帶來的其他弟子和官員多在長安走動,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雖然政治上來說長安一板磚兒下去能撂倒八個比他弟子官職高的人物。

但這些人也都是貴族坐上賓。

畢竟成都是新商改很重要的環節,而他們代表的是新學改革中蜀郡一派的力量。

霍海被劉徹提醒文翁之後,豁然開朗。

這個事情,還真就需要文翁辦!

就算到時候別的人生氣,能怎麼辦?

就算百官和貴族,見到新的考試新的官員選拔制度後,要翻臉,怎麼翻?

把文翁這個小老頭弄死?

文翁無論是賢名還是學名,那都是很高的,同時他還是封疆大吏退休。

整他是什麼意思?別的封疆大吏怎麼想?

你們在長安的大官是大官,我們就給你們整?

肯定整不了。

整文翁的兒子?

你在搞笑嗎,文翁二十歲入蜀,在蜀地經營了半個世紀,人家家裡人在蜀郡,說一不二。

你去蜀郡整他?還是你去蜀郡捱整?

這也就是文翁是個老好人,忠心不二,換個人的話,朝廷早把這個位置的人輪換了十次八次了,哪兒可能讓一個人在這兒經營半個世紀?

但就因爲經營的久,就算再怎麼不刻意培養自己人,那也是滿大街自己人了。

當初文翁石室建立後,學成的人,有抱負的送來長安當太學學生了。

而差一些的,留在蜀郡各地補缺了。

如今這麼多年過去,蜀郡哪個官員不是文翁的學生?

而如今,文翁沒讓他兒子真正的走官路,反而順利退位讓張騫接手。

歷史上張騫只做了兩年蜀郡扛把子,正式郡守稱謂都沒拿到,但是這一世張騫在這兒也幹滿四年馬上五年了,已經順利的從文翁哪兒接班,成了蜀郡郡守。

但如果有外來人要整文翁家裡人,張騫不出力幫忙的話,還能服衆麼?不說張騫,任何人不保護文翁的家裡人,那都沒法服衆。

所以,無論是怎麼辦,都沒人拿文翁有辦法。

人家塑金身成功了!

霍海一拍額頭。

還真是,這個事情,就得找文翁!

霍海找人打聽了一下,才覺得有趣。

要不人家是大漢好官排行榜的榜一呢。

長安來了那麼多外地人買房子,文翁的孫子過來,是貸款借錢外加幫一個學校打廣告,才湊夠了錢,買了一個末流小豪宅。

這個豪宅給文翁他們住,都不太夠。

後來他們來到長安,是劉徹送了一套房子給文翁。

原因嘛,自然是嘉獎文翁常年在蜀郡的貢獻。

如果不是文翁石室,目前大漢朝堂和各地郡縣,要少上百號官員。

而且如果不是文翁把成都治理的好,張騫現在過去哪有那麼容易指使如臂直接發展天竺公司?

要知道劉徹和霍海是集中精力,梳理了長安同關神木雲中五原一線,纔有了匈奴公司的往北發展。

而成都那邊呢?不需要劉徹動一兵一卒。

成都那邊的底子,可見一斑。

這自然是需要嘉獎的。

嘉獎嘛,人家缺什麼獎什麼。

就獎一套房子好了。

劉徹,把以前的公孫府,獎勵給了文翁。

以前的公孫府,說的是公孫弘。

公孫弘可是上一任宰相!他兩年前死了,他家裡人又購買了新城的豪宅,他們家的大宅子就被劉徹買下來了。

劉徹也不知道自己的錢該投資什麼,所以就買了不少院子。

甚至現在很多大臣做生意缺錢,都會主動問劉徹要不要買他們家老房子。

劉徹來者不拒。

這才幾個錢,買了就是了。

整個陵縣區域,好多頂級鉅富多搬到新城去了,陵縣靠長安近的區域,都快被劉徹收購成功了。

所以送一套房子給文翁,輕輕鬆鬆。

而文翁,一口回絕,並且厚着臉問劉徹要一套新城的房子。

劉徹都聽蒙了:哎你個老登!朕賞賜你房子,你還挑三揀四,你還想要新城的豪宅,新城的豪宅可比陵縣巔峰貴得多!

不過文翁說完原因後,劉徹認可。

文翁說自己年紀大了,這次來長安就是考察學習新學,並且把新學傳回成都,如果自己住在陵縣,又整日往長安縣跑往新城跑,在整理出結果之前,就累死了。

那就浪費時間了。

還不如住在自己孫子買的房子裡。

但是陛下賞賜的房子,臣哪兒敢不住?

不住不是不給臉嗎?給臉不要臉,那不是找死?

所以,陛下要麼不給,要麼給個位置好的,方便治學的吧。

劉徹聽完後認可文翁的說法,於是給文翁了一套在新城的房子,而且在運河邊,靠着魯王府邸。

因爲旁邊是橋,過橋就能到長安縣,往北就是新城。

隨時都能考察任何學校。

而且距離研究院也不遠,有需要可以隨時去研究院。

去技術學院也不遠。

去各個大學更是不遠。

而文翁拿到房子後,真就矇頭開始研究新學,並且經常組織成都來的學子,讓他們要虛心學習,學習新學,學習簡體字,學習工學科學。

這一年來,劉徹算是看在眼裡。

以前劉家三代人都信任文翁,是戰報信任。

現在劉徹覺得,文翁可以拉入核心團隊來幹活兒。

霍海得到劉徹的指點後,也是找到了文府來。

開門的不是下人,而是來長安學習但是沒地方住的學生。

他們住在這兒,順便幫文翁辦事兒。

打開門後這學生不像長安本地人,不認識霍海。

“您是?您找誰?”

霍海:“我叫霍海,找文翁老大人。”

學生一驚:“霍武侯?!”

霍海點頭。

學生急忙激動跟旁邊:“同窗們!霍武侯來了,快開正門!”

學生激動着上前:“霍大人,老大人天天唸叨您,想要找您談一談,但是您太忙了,所以老大人一直沒有去拜訪。沒想到您親自來了!”

霍海臉不紅心不跳的,笑着:“是嗎?我早就想要拜訪文翁老大人了,就是最近事情太多了,天南海北的事情,耽擱了。”

從正門進去。

霍海就看到一個老頭正在跟旁邊的人說:“你咳嗽,就吃點巴豆。別耽擱我見客。”

霍海疑惑:“巴豆?巴豆治咳嗽?”

老頭:“是啊,不敢咳啊,咳了竄稀。”

回過頭,文翁看到霍海回頭:“哎呀,可算是見到你了。”

霍海哈哈笑了起來。

文翁還挺幽默。

巴豆治咳嗽?這個時代已經有巴豆了?

對了,巴豆巴豆,就是巴蜀地區產的豆,文翁不知道誰知道?

第3章 委以重任?第35章 包月(加更)第205章 (大章)孝子哭喪第45章 黑白的熊第29章 卜式哥們兒第71章 虧麻了都第259章 (大章)最後一條動脈第46章 農學實驗第205章 (大章)孝子哭喪第222章 (大章)烏托邦崩塌156.第156章 (大章) 蒸汽機問世第259章 (大章)最後一條動脈第115章 營銷的秘訣第32章 公主贈衣第81章 劉徹悟道126.第126章 (超大章合訂)屎裡有毒第217章 (大章)萬炮齊鳴(節日快樂)4.第4章 和賦聖中門對槍158.第158章 (大章) 時代的列車,司機到位!138.第138章 (大章)瓷器與十年平均壽命第247章 死亡戰爭第34章 皇炭廠136.第136章 (大章)物極必反149.第149章 (大章)左輪和燧發槍第50章 長安萬年177.第176章 (大章)打壓一波,拉攏一波第208章 (大章)大漢最大的問題!132.第132章 (大章)伯樂的安排149.第149章 (大章)左輪和燧發槍142.第142章 (大章)壕無人性133.第133章 (大章)開河道時第229章 (大章)重油蒸汽機皮卡第211章 (大章)春闈前第93章 史上第一次相聲第18章 鹽鐵之事第48章 爲了尊嚴第64章 太子奶第262章 (大章)誰的朝堂!第55章 老劉家的發明家們第217章 (大章)萬炮齊鳴(節日快樂)51.第51章 白嫖之魂第62章 人血饅頭第45章 黑白的熊第81章 劉徹悟道147.第147章 (大章)天竺公司第25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200章 (大章)大漢第一臺開腹手術75.第75章 黑心開發商(首日兩萬更)190.第188章 (大章)恐怖的規模第11章 還是入仕了第197章 (大章)啊?我反對!147.第147章 (大章)天竺公司195.12月中獎名單150.第150章 (大章)天下女子皆可第50章 長安萬年172.第172章 (大章)從東殺到西第260章 (大章)劉徹的決心第234章 (大章)大漢警事144.第144章 (大章)天竺外事 西遊記192.第190章 (大章)巫蠱元兇!第9章 萬人空巷!第98章 鋼鐵巨獸(萬字更新)第212章 (大章)春闈 出征第2章 條條大路通長安第108章 滾去讀書第65章 美鍋隊長第203章 (大章)大漢的少男少女們第240章 最擅長的事第254章 (大章)超級大擴張第38章 文氣激盪(加更)124.第124章 (超大章合併)沒道德怎麼綁架?第201章 (大章)不疑(恩師太子)第221章 (大章)賣國封侯?179.第178章 (大章)法第電磁感應,牛董力學定律第239章 (大章)貨幣改革原因第54章 李牛日記第7章 霍海真猛男!第23章 但是白紙它真的好!第199章 (大章)丟雷老X176.第175章 (大章)切斷後患第25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77章 抓偷車賊啊第260章 (大章)劉徹的決心第3章 委以重任?第21章 丞相之姿第62章 人血饅頭190.第188章 (大章)恐怖的規模第61章 長安的靈魂152.第152章 (大章) 霍家有後第265章 (大章)青黴素155.第155章 (大章)請建匈奴公司!第94章 說學逗唱第70章 第一把交椅(求首訂)第221章 (大章)賣國封侯?129.第129章 (大章合一)畝產翻數倍!第237章 禁止圈地的手段第222章 (大章)烏托邦崩塌第80章 經略天竺第100章 小白臉始祖(萬字23)第63章 人人都是生意精
第3章 委以重任?第35章 包月(加更)第205章 (大章)孝子哭喪第45章 黑白的熊第29章 卜式哥們兒第71章 虧麻了都第259章 (大章)最後一條動脈第46章 農學實驗第205章 (大章)孝子哭喪第222章 (大章)烏托邦崩塌156.第156章 (大章) 蒸汽機問世第259章 (大章)最後一條動脈第115章 營銷的秘訣第32章 公主贈衣第81章 劉徹悟道126.第126章 (超大章合訂)屎裡有毒第217章 (大章)萬炮齊鳴(節日快樂)4.第4章 和賦聖中門對槍158.第158章 (大章) 時代的列車,司機到位!138.第138章 (大章)瓷器與十年平均壽命第247章 死亡戰爭第34章 皇炭廠136.第136章 (大章)物極必反149.第149章 (大章)左輪和燧發槍第50章 長安萬年177.第176章 (大章)打壓一波,拉攏一波第208章 (大章)大漢最大的問題!132.第132章 (大章)伯樂的安排149.第149章 (大章)左輪和燧發槍142.第142章 (大章)壕無人性133.第133章 (大章)開河道時第229章 (大章)重油蒸汽機皮卡第211章 (大章)春闈前第93章 史上第一次相聲第18章 鹽鐵之事第48章 爲了尊嚴第64章 太子奶第262章 (大章)誰的朝堂!第55章 老劉家的發明家們第217章 (大章)萬炮齊鳴(節日快樂)51.第51章 白嫖之魂第62章 人血饅頭第45章 黑白的熊第81章 劉徹悟道147.第147章 (大章)天竺公司第25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200章 (大章)大漢第一臺開腹手術75.第75章 黑心開發商(首日兩萬更)190.第188章 (大章)恐怖的規模第11章 還是入仕了第197章 (大章)啊?我反對!147.第147章 (大章)天竺公司195.12月中獎名單150.第150章 (大章)天下女子皆可第50章 長安萬年172.第172章 (大章)從東殺到西第260章 (大章)劉徹的決心第234章 (大章)大漢警事144.第144章 (大章)天竺外事 西遊記192.第190章 (大章)巫蠱元兇!第9章 萬人空巷!第98章 鋼鐵巨獸(萬字更新)第212章 (大章)春闈 出征第2章 條條大路通長安第108章 滾去讀書第65章 美鍋隊長第203章 (大章)大漢的少男少女們第240章 最擅長的事第254章 (大章)超級大擴張第38章 文氣激盪(加更)124.第124章 (超大章合併)沒道德怎麼綁架?第201章 (大章)不疑(恩師太子)第221章 (大章)賣國封侯?179.第178章 (大章)法第電磁感應,牛董力學定律第239章 (大章)貨幣改革原因第54章 李牛日記第7章 霍海真猛男!第23章 但是白紙它真的好!第199章 (大章)丟雷老X176.第175章 (大章)切斷後患第25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77章 抓偷車賊啊第260章 (大章)劉徹的決心第3章 委以重任?第21章 丞相之姿第62章 人血饅頭190.第188章 (大章)恐怖的規模第61章 長安的靈魂152.第152章 (大章) 霍家有後第265章 (大章)青黴素155.第155章 (大章)請建匈奴公司!第94章 說學逗唱第70章 第一把交椅(求首訂)第221章 (大章)賣國封侯?129.第129章 (大章合一)畝產翻數倍!第237章 禁止圈地的手段第222章 (大章)烏托邦崩塌第80章 經略天竺第100章 小白臉始祖(萬字23)第63章 人人都是生意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