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

以陸四的見識,實際也辨不出人家的國書和官印到底是真是假。

是直覺,告訴陸四天上不會掉餡餅。

明朝派了七八撥使臣去幕府求兵,幕府連個鬼都沒派,怎麼到他這邊就主動過來,還不找明朝這個“正統”找他個反賊?

事有反常必有妖。

不過,陸四喜歡作妖的事。

有棗沒棗先敲兩杆子,管他雜賀等人是不是真的幕府使臣,陸四先把大餅給他們攤出去。

朝鮮對日本的吸引力太大,在“割讓”朝鮮這個誘惑面前,幕府弄不好真能出兵。

幕府一旦出兵攻朝,對滿清現在的局面可是個沉重打擊,因爲朝鮮自臣服滿清後便向清軍提供糧草和兵員。

以朝鮮的軍力肯定是打不過幕府的,如此一來朝鮮必向滿清求援,可滿清有兵去救?

就算多爾袞能抽出兵馬來,首先也得對付渡海的淮軍第七鎮。

所以,朝鮮根本不可能得到滿清的救援。

局面就會同明朝時一樣。

沒了朝鮮的糧草,再有第七鎮在遼東的破壞,又不能南下奪取江南的錢糧,陸四倒要看看多爾袞拿什麼同他爭天下。

至於日本是不是真能佔領朝鮮,陸四表示無所謂。

國書啊,條約啊,這些對他而言,是可以隨時撕毀的。

並且,他陸文宗從來沒有給過幕府國書。

是大順給的。

將來,打官司的話,德川家得去找姓李的。

幕府出兵除了可以切斷朝鮮供清糧草外,還可以讓淮軍同日本貿易。

海上貿易,可是陸四一直想幹的,只是幕府真的動了心,怕是還要和鄭家談一談。鄭家不鬆口,以淮軍的海上實力,這生意也做不了。

強龍不壓地頭蛇,況人鄭家纔是強龍。

具體和所謂幕府使臣雜賀的談判,以及相關文書準備,陸四讓賈漢復去辦,只一個要求,不管什麼都要以大順名義。

言辭方面可以熱烈一些,鼓吹一下中日盟友都無所謂。

雜賀不是騙子最好,是騙子也無所謂。

陸四喜歡這種於兩國奔走的騙子。

有的時候,騙子本領夠強,手段夠高明,也是可以化腐朽爲神奇的。

左右不過是個閒棋。

然而讓陸四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最大的敵人滿清此時於北京召開了入關之後的第二次議政王大臣會議,會議的主題竟然是與他淮軍有關。

上一次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召開還是去年七月,會議主題是遷都和八旗將士封賞的相關事項。

召開議政王大臣會議實際是多爾袞並不希望的,因爲那樣意味他這個攝政王的權力會被削弱,畢竟王公大臣會議做出的決定哪怕他是攝政王都不能更改。

多爾袞試圖阻撓這次會議的召開,但形勢的急轉直下卻讓很多滿洲王公大臣一致決定必須要召開大會。

究其原因就是淮軍高傑部的突然北上徹底攪亂了清軍在北直的佈防,並使京畿暴露於淮軍兵鋒之下。

因爲弄不清北上的淮軍到底有多少兵馬,加之各地求援急報如雪片往京師飛,一向老成持重的鄭親王濟爾哈朗找到多爾袞,提出“宜乘我國掠佔中國多地,大肆屠戮,劫掠財富,留一二親郡王以鎮燕都,餘大軍還守盛京,或退保山海關,可無後患。”

濟爾哈朗的意思很明顯,就是不認爲大清真的能夠入主中國,所以有必要召回大軍,將於中國各省掠得財富盡皆運出關外,只確保北京附近及山海關,其餘地方一律放棄。

“前番山東稱淮賊不過土寇,烏合之衆,今這烏合之衆連敗我八旗軍,更斬肅王、恭順二王,使我八旗折損近萬,現英王、豫王統大軍在外,京畿空虛,無有兵馬可以禦敵,倘不及早準備,萬一賊兵臨北京,睿王何以保全這城中的八旗家眷?”

“先帝曾言,若得北京,當以根基,以圖中國!“

阿濟格同多鐸那裡接連奏捷,打得李自成的順軍主力狼狽逃竄,使大清據有晉、陝二省,西北之地用不了多久也可傳檄而定,如此大好局面,豈能因爲一支淮賊北犯就全盤放棄?

多爾袞當然不同意,一面安慰濟爾哈朗他已檄調盛京留守兵馬入關拱衛京畿,一面則急令從陝西回師河南的多鐸趕緊調兵入北直堵截淮軍。

只私下裡,多爾袞對局面也感到憂慮,對何洛會等親信道:“先帝在時常言要一統中國,何謂一統?今日看來,但得寸則寸,得尺則尺耳。”

多爾袞這是擔心多鐸部不能及時回防,真會叫那北犯的淮賊逼近北京城。此時也是後悔,當初不應該讓阿濟格將北直、京畿、山西綠營兵盡數調走,否則大可將這些綠營抽來堵塞抵擋。

但另一方面多爾袞卻又慶幸自己讓阿濟格把綠營兵帶走是正確的決定,洪承疇、張存仁的塘報上說滄州、河間、霸州、順德、大名等地多有綠營兵叛亂,爲淮賊張目攪亂地方,致使情報不明,調御不力。

所以要是那幾萬綠營兵還在京畿附近,未必不會像南邊那些綠營作亂。

這真是自相矛盾的心思。

寧完我、范文程等人這時卻不敢亂說話了,當初他們稱攝政王將大軍盡數外派,造成京畿腹心空虛,外強中乾,易使山東賊趁,如今事實證明他們的看法是對的,卻不敢就此再進言,均是怕會惹攝政王惱怒。

這些大學士,對漢人的經典太過了解。

淮軍高傑部北上後搞出的聲勢太大,兵分兩路,以馬騾爲代步工具,所過之處,根本不攻佔有駐軍把守的城鎮,只在城外鄉野燒搶,破壞,殘酷搜刮,手段比之滿洲人還要惡劣。

更有高傑部下李延宗部千餘人竟剃髮蓄辮,冒充清軍四處活動,詐開多處縣城,弄得人心惶惶,誰也不知是真辮子還是假辮子。

隨着淮軍的深入,各地民衆反清鬥爭也是風起雲涌,這中間除了淮軍對當地清軍統治的摧毀,更有以高進爲首的北地鋤奸隊的鼓動。

幾乎是與高傑部北上同時動作,北地鋤奸隊於北直各處開展對清廷地方官員的刺殺,更是明目張膽的於城牆、道路必經之地張貼淮軍發佈的九品漢奸令,民間兇悍之士,膽大之徒,土匪強盜、綠林好漢、俠義之士紛紛出沒,照榜令刺殺地方降清官員。

不到半個月,竟搞得不少州縣的清廷地方官主動割辮棄印潛逃。

這些棄官不做的地方官又進一步瓦解了清廷於北直的統治,更要命的是,正月十九日,盛京急報,有賊兵數萬自海上犯金州,揚言要盡起大清祖墳。

多爾袞這下真是火燒眉毛了。

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十八章 一把菜刀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弟就不想回家看看?第二百八十一章 誰的兵更強第七百五十章 兩手都要硬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順的軍餉有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清平南王陸文宗第十三章 南船北馬 運河重鎮第四百三十章 要出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民式的戰爭手段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大西皇后改嫁第一百八十四章 陸四的試驗田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想當皇帝?第五百七十四章 漢軍八旗第一千零二章 朕將親祭明太祖第三百五十章 被惹火的陸四第三十八章 紅日第五百八十九章 漢人的福,不太好享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軍抗清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二百二十九章 告訴二郎,我頭疼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一百五十五章 永昌皇帝,大氣!第八百一十三章 監國歸京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親王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九十九章 吃飯砸鍋者,滅門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是史德威第四百零七章 刺殺第四百三十四章 周王府,闊了第六百一十章 陸四爺進京趕考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六百八十二章 聖武天王李自成第六百四十一章 太后英明第九百五十二章 史閣部又犯病了第三百零三章 虎父無犬子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二百零四章外甥李延宗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六百九十五章 大順的未來在海外第九百五十四章 道觀無人矣?!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進遼陽城第二百二十章 悄悄的進寨第四百章 白面書生盡壞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四百八十三章 第三代闖王第一百五十二章 哥幾個,抽兩口?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鎮去其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太后,趕緊回老家第五百九十二章 沾血的事情大傢伙做第七百六十六章 狂風掃落葉第二百二十章 悄悄的進寨第七十二章 造反沒有回頭路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上皇的春天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二百四十六章 刀切豆腐第六十五章 破局之法,唯攻揚州第二百二十二章 刨我祖墳者在哪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一百八十四章 陸四的試驗田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真是咱的蕭何啊第一百四十二章 動手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帝豪邁歌第三百零八章 哪個罪更大第三十三章 殺人何必廢話第八百二十二章 太公好身手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勸登基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七十二章 造反沒有回頭路第十七章 河工苦 豬頭肉(謝盟主趙世極)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冒三丈八大王第三十七章 走投無路當流寇第四百八十五章 光着膀子打北京第五百零六章 先入北京爲天子!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三百六十章 多爾袞害我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六百九十四章 論功行賞 大塊吃肉第六百九十六章 兵強馬壯者,大順也!第一百零三章 揚州三將第六百四十九章 國之根基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滅,聲不停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二百二十四章 讓你看看什麼是反賊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書侍郎 七省巡撫第四百一十四章 翻山鷂子北進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勸登基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二百三十六章 蘇進忠 王進功 李得功
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十八章 一把菜刀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弟就不想回家看看?第二百八十一章 誰的兵更強第七百五十章 兩手都要硬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順的軍餉有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清平南王陸文宗第十三章 南船北馬 運河重鎮第四百三十章 要出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民式的戰爭手段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大西皇后改嫁第一百八十四章 陸四的試驗田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想當皇帝?第五百七十四章 漢軍八旗第一千零二章 朕將親祭明太祖第三百五十章 被惹火的陸四第三十八章 紅日第五百八十九章 漢人的福,不太好享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西軍抗清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二百二十九章 告訴二郎,我頭疼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一百五十五章 永昌皇帝,大氣!第八百一十三章 監國歸京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親王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走不得了第九十九章 吃飯砸鍋者,滅門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是史德威第四百零七章 刺殺第四百三十四章 周王府,闊了第六百一十章 陸四爺進京趕考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六百八十二章 聖武天王李自成第六百四十一章 太后英明第九百五十二章 史閣部又犯病了第三百零三章 虎父無犬子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二百零四章外甥李延宗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六百九十五章 大順的未來在海外第九百五十四章 道觀無人矣?!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進遼陽城第二百二十章 悄悄的進寨第四百章 白面書生盡壞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四百八十三章 第三代闖王第一百五十二章 哥幾個,抽兩口?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鎮去其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太后,趕緊回老家第五百九十二章 沾血的事情大傢伙做第七百六十六章 狂風掃落葉第二百二十章 悄悄的進寨第七十二章 造反沒有回頭路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上皇的春天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二百四十六章 刀切豆腐第六十五章 破局之法,唯攻揚州第二百二十二章 刨我祖墳者在哪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一百八十四章 陸四的試驗田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真是咱的蕭何啊第一百四十二章 動手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帝豪邁歌第三百零八章 哪個罪更大第三十三章 殺人何必廢話第八百二十二章 太公好身手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勸登基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七十二章 造反沒有回頭路第十七章 河工苦 豬頭肉(謝盟主趙世極)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冒三丈八大王第三十七章 走投無路當流寇第四百八十五章 光着膀子打北京第五百零六章 先入北京爲天子!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三百六十章 多爾袞害我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六百九十四章 論功行賞 大塊吃肉第六百九十六章 兵強馬壯者,大順也!第一百零三章 揚州三將第六百四十九章 國之根基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滅,聲不停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二百二十四章 讓你看看什麼是反賊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書侍郎 七省巡撫第四百一十四章 翻山鷂子北進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勸登基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二百三十六章 蘇進忠 王進功 李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