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異心

所有人都看的發呆,傅於亮張着嘴,口水都差點流下來。

袁崇煥對這東西的關注也不小,內心受到的衝擊也很大,畢竟是前所未聞之物,不過以他的城府定力,還是最早鎮定下來,感嘆着道:“和記的出品,總有一種獨特之處,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工匠能做出來的。而且最奇特之處就是不論是一個,還是十個,百個,幾乎是一模一樣,除非特別定製,不然你在開封買一個,同在京師買一個,只要是一樣的東西,便是一模一樣的品質……這就很可怕了。”

程本直斷然道:“這就說明和記控制部下的能力,委實可怕!”

傅於亮沉思道:“怪不得和記能一路攻上草原。見微知著,從細節小處就能看的出來張瀚這個主事當家的人是什麼樣的能耐,他能把工匠調教成這般模樣,練兵的能力又如何?”

程本直點頭道:“傅兄果然是幫着元翁練兵的人,一下子就想到關鍵之處。”

袁崇煥心中突然一陣煩悶,這一次來見高第,他心中原本就有隱隱的不舒服。朝廷還是沒有設立遼東巡撫的打算,這令他相當的失望。

以袁崇煥的資歷和功績,只要是朝廷設立遼東巡撫,這個位子就是手到擒來,沒有任何人夠格與他爭。

此前不設遼東巡撫是老孫頭的主張,督撫於一處很容易產生矛盾和爭執,甚至會因爲此而壞事。

廣寧沙嶺一戰,如果不是熊、王二人一經略一巡撫產生矛盾和爭執,戰守意見不一,彼此掣肘,恐怕也未必會慘敗成那般模樣。

孫承宗上任之後,先奏不設薊遼總督,後又建議不設遼東巡撫,主要原因就是不想要身邊有掣肘之人。

現在老孫頭要走了,袁崇煥最盼望之事就是重設遼東巡撫一事提上議程。

程本直前一陣就是在京師幫着奔走此事。

從程本直的態度來看,希望還是相當的渺茫,基本上看不到什麼指望。

想來也是,孫承宗剛去位,朝廷派了高第過來,緊接着又重設遼東巡撫,豈不是擺明了不信任新任的經略,就算高第資望遠不及孫承宗,朝廷上下未必真心信任,但既然任用了,也是可以挑選的老資歷高官,朝廷又怎麼可能在其剛上任時就做出不信任的姿態出來?

袁崇煥怏怏不樂的想着,還是自己的資歷和聲望不夠!

他此前真正拿的出手的功勞就是在天啓二年時全遼喪失之時,王在晉在內的所有高官和武將都失去了信心,衆議都是撤出關外,只有袁崇煥力主堅守寧遠,並且也確實率部在寧遠城中死守不退。

這個資歷是最響噹噹的拿的出手的東西,別的所謂募兵,匹馬出關,多半是身邊幕僚替他弄錢和博聲望的手段而已。

光憑這個,叫朝廷忽視一切給他遼東巡撫,還不夠!

機會在哪裡?

袁崇煥目光灼灼,一時竟是呆徵住了。

……

“好多大將,威風凜凜啊。”

話是恭敬的話,說的語氣卻是不怎麼恭謹,叫聽到的人感覺心裡有一種怪異的感覺。

說話的是成方,他脣間留着濃密的一字鬍鬚,穿着繭綢長袍,身邊是一身短裝打扮的楊二和幾個跟班,有幾輛大車停在道邊,衆人在關門這裡的茶棚子裡喝茶,看樣子就是從永平一帶辦貨回來的中等實力的商人,意態安閒,一點沒有在十三山時殺伐果決的上位者的氣息。

從當初被和記在山中放出來的土匪,再到現在十三山行軍司副政事官,執掌一方,麾下有數萬人聽從命令調遣……人生際遇,真的是等若一部傳奇。

當然成方比起周耀來還是差的很多,可能是當初經歷的事情太多,從薩爾滸的逃兵到開原城中博殺出一片生機,又一路逃亡到草原,經過長城又到山西當土匪,經歷太多的人,想的會多,考慮事情會周全,而做起事情來又會較少一些顧忌,所以周耀和成方行事,在外人看來,多少都有一些瘋狂和過於狠辣。

聽了成方的話,楊義冷冷的瞟了他一眼,說道:“這一次你又想謀什麼勾當,又想瞞騙我什麼事?”

成方微微一笑,說道:“正常的軍情偵察,趙立德走了之後,情報口子缺乏得力的人才,我不得不多費些心思,就是這樣。”

“你一定有事情隱瞞着我。”楊義相當的不滿,連掩飾的功夫也都是省了。

同樣是副政事官,成方負責後勤,商業,情報等事宜,當然日常的政務運作和與山上各方勢力的協調也是他的事。

楊義則是行軍司軍訓司的司官,當初推他上這個位子,主要是因爲楊義在練兵上還過的去,另外曾經是周耀的隊頭,周耀主持軍訓司,可能會對十三山的軍訓指導更有幫助。

當然更深的層次就是成方不願楊義進入核心,楊義諸般事都好,就是在和記內部的忠誠度也並不差。

但這人和其兄楊二一樣,俠義心太重,而且更致命的就是他們也是山上一羣人的代表,這些人對和記有尊敬和感激的心理,但他們更多的還是認爲自己是大明人,是大明朝廷治下的忠誠百姓。

這個心理,叫成方等核心圈的人感覺彆扭,甚至也有別於普通的和記人馬。

特別是從遼西以外地方調來的和記中人,與山上的人更有格格不入的感覺。

山上的人堅守感覺是爲了大明,而和記的人只是爲了和記自己。

掌握十三山,爲了將來的變局,也是和記在遼西伏下的一顆暗子,這是成方在內的和記中人心裡都明白的事情。

但楊義在內的很多人都不是這樣認爲。

這一次新經略上任,楊二牽頭,包括楊義在內的諸多首領贊同,十三山的人潛越突破防線,前來拜見新經略,並且想詢問一下是否能派出兵馬,打通與十三山的通道。

山上很多人願意跟隨和記,繼續留在山上,駐守,操練,成爲和記核心圈子裡的一部份。而也有很多人願意接受大明朝廷的改編,他們願意繼續當兵,也希望朝廷授給官職,這就與和記的人更有明顯的不同了。

朝廷授官,和記早前的高層幾乎是人人都有了,樑興就掛着大同中衛指揮僉事的官職在身上,只是他從未當一回事,更沒有穿過大明的官袍,也沒有以大明的衛所將職身份行事。可以說,和記得到朝廷授官的人,壓根也沒有把官職當一回事。

在和記興起之初,人們還爲張瀚得到朝廷授官而感覺歡欣鼓舞,到數年之後,哪怕是普通的商團軍軍官得到授官,也都是完全不當回事了。

成方和徐名等人考慮到如果斷然拒絕,就會失去上山的初衷,不僅失去楊二等一部份人的人心,也會使和記自己內部的人充滿顧慮。

現在張瀚雖然已經自立,實力也強到足以威脅大明,但在大義名望上還有根本性的不足。

所謂的大義,更多的就是建築在人內心之中的東西。

可能長期在草原上廝殺和跟隨張瀚的人早就視他爲主,並且願意隨他攻伐大明。

因爲這些人知道和記潛藏的力量,也知道張瀚是一位明主。

但對更多的人來說,張瀚只是一個有實務的大東主,攻上了草原,消滅了土默特部。

僅憑這樣的事,誰就願拋棄故國故主,跟隨他打天下?

造反從來不是容易的事,大明現在只是有麻煩,誰也看不出有亡國的蹤跡。今上據說喜歡打木匠活,可大明的皇帝有幾個是勤政的君主?

現在遼西連續數年無戰事,並且收復了大量失土,安置了不少逃民。

九邊重鎮除了遼鎮有強敵在側,其餘各鎮在這幾年都安然無事,保存着相對完好的力量。

奢安之亂平定,荷蘭紅夷強佔澎湖被趕走,除此之外大明萬里疆土都無事發生。

南方相當富裕,北方災害雖然嚴重,但通州一地儲糧始終在千萬石以上,京師和九邊數十年內都不害怕會缺糧。

陝西和山西有災,朝廷也會發下賑濟,不會弄的災民四處遊蕩,更不必擔心有饑民會造反。

年景雖差,無非也就是京師多了一些逃荒的流民,在京師的城外和大街小巷裡安身,先是每天討飯,接着男子會做一些力氣活,等災荒時間過去,流民自會回鄉,留下來的也是在京師謀生,並不會有什麼亂子。

總體來說,除了一個東虜之外,大明的整體環境不僅不壞,反而比神宗年間要強的多。

這樣的大環境下,能有幾人專心跟着張瀚進行造反的事業?

所以成方並不責怪楊義和楊二等人,自從畢麻子一事之後,山上還是保留了很多小山頭,這是爲了防止朝廷的過於忌憚……遼西上下已經知道十三山上有和記的兵力在,如果成了和記掌握一切,可能朝廷會和後金方面配合,主動切斷十三山和遼西的聯絡,那麻煩可就大的多了。

所以保留了很多小山頭,也保留了楊二這個最大的山頭,雖然對方一心一意想融入和記之內,但成方知道那是因爲楊二對和記的尊重,並不是一心要跟着和記做更大的事業。

這個區別看似不大,內裡的分別關係可是太大了,大到了隨時可能叫山上分崩離析的地步。

(本章完)

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上師第五百八十章 計較第七百三十九章 禁閉第九百六十九章 開閘第一百七十六章 激流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抽打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出路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二百六十八章 放回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變招第二百七十四章 回話第六百零六章 文龍第九十九章 重賞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傷員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罪臣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纏鬥第七十九章 遠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慘事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英雄第九百章 後退第四百五十章 準備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抽打第七百二十六 沉思第一千四十三章 留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族兄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勢均第七十六章 入鐵場第九百七十一章 眺望第一千四百章 天命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貨物第一百八十三章 疲憊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礦兵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效法第二百一十九章 婉拒第八百六十三章 沓來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價第三百八十四章 相會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大勢第七百八十九章 建議第九百二十二章 僵持第三百七十九 子粒第四百五十七章 集寧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退卻第五百九十一章 傳承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底氣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好第九百三十二章 銀至第六百四十四章 謠言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飄搖第九百零二章 提速第五百八十四章 壓力第四百三十一 信任第六百零八章 開銷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韜晦第九百六十五 保險第三百三十七章 解套第四百零八章 流民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搶甲第五百五十七章 鐵騎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困獸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就食第八百九十七章 暴怒第六百四十六章 諜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關說第一千二十二章 投火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榆林第一百二十八章 陰謀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對決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牧民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三寨第二百六十五章 昧功第一百四十四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炊兵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列隊第一千七百一十 流賊第七百三十五章 浮橋第五百五十六章 遇伏第五百零二章 族內第六百八十三章 鴨子第一千三十九 大寫第五百四十四章 再遇第五百一十六章 司禮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突破第一千八十章 深入第一百一十章 韃官第四百三十章 上山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偉業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小刀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告別第七百八十九章 建議第七百五十一章 圍城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抽打第六百二十九章 京債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搶甲第七百六十八章 嚮導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深宮第二百六十八章 放回第九百二十三章 示威第二百二十九 背鍋
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上師第五百八十章 計較第七百三十九章 禁閉第九百六十九章 開閘第一百七十六章 激流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抽打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出路第七百八十四章 雷雨第二百六十八章 放回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變招第二百七十四章 回話第六百零六章 文龍第九十九章 重賞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傷員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罪臣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纏鬥第七十九章 遠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慘事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英雄第九百章 後退第四百五十章 準備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抽打第七百二十六 沉思第一千四十三章 留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族兄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勢均第七十六章 入鐵場第九百七十一章 眺望第一千四百章 天命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貨物第一百八十三章 疲憊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礦兵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效法第二百一十九章 婉拒第八百六十三章 沓來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價第三百八十四章 相會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大勢第七百八十九章 建議第九百二十二章 僵持第三百七十九 子粒第四百五十七章 集寧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退卻第五百九十一章 傳承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底氣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好第九百三十二章 銀至第六百四十四章 謠言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飄搖第九百零二章 提速第五百八十四章 壓力第四百三十一 信任第六百零八章 開銷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韜晦第九百六十五 保險第三百三十七章 解套第四百零八章 流民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搶甲第五百五十七章 鐵騎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困獸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就食第八百九十七章 暴怒第六百四十六章 諜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關說第一千二十二章 投火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榆林第一百二十八章 陰謀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對決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牧民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三寨第二百六十五章 昧功第一百四十四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炊兵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列隊第一千七百一十 流賊第七百三十五章 浮橋第五百五十六章 遇伏第五百零二章 族內第六百八十三章 鴨子第一千三十九 大寫第五百四十四章 再遇第五百一十六章 司禮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突破第一千八十章 深入第一百一十章 韃官第四百三十章 上山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偉業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小刀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告別第七百八十九章 建議第七百五十一章 圍城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抽打第六百二十九章 京債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搶甲第七百六十八章 嚮導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深宮第二百六十八章 放回第九百二十三章 示威第二百二十九 背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