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主憂

由於心緒不安,皇帝決定到奉先殿上香,奉先殿在宮中西南角,殿中供奉着歷代皇帝的神主和畫像,也有配享的后妃,皇帝坐着軟轎趕到殿門外,步行入殿,然後淨手,先替太祖皇帝上香,然後他路過太宗,仁宗,宣宗等神主和畫像,並沒有回顧,只是在憲宗皇帝畫像前看了一眼,憲宗皇帝生得好美須,濃眉大眼,一部黑亮的大鬍子,畫工畫的相當傳神,將憲宗皇帝的愜意與骨子裡的慵懶都畫了幾分出來。

皇帝記得自己看過憲宗皇帝燕居圖,皇帝在殿中坐着,太監們在四周伺候着,眼前是一班雜耍小戲,皇帝不操心宮外的事,只顧在宮中享樂,那時天下太平,世間無事,偶有一些朝政紛爭,憲宗皇帝也只是不理。

天啓用羨慕的眼光看了一眼憲宗皇帝,路過武宗畫像的時候反而不是很在意。

在萬曆皇帝神主前上香之後,最後是光宗皇帝的神主像,而皇帝只是瞟了一眼,轉身就離開了。

對自己的生父,皇帝沒有絲毫的好感。

皇帝赤足坐在殿中,所有人都感覺着壓抑與恐慌。

哪怕是天啓六年元月時,傳來努爾哈赤再度興兵遼西的消息時,宮中也沒有這種壓抑和慌亂的感覺。

“這一次辦的這事,廠臣想左了,他麾下的那幾個智囊之士,簡直是胡鬧。”儘管對魏忠賢相當倚重,可是在這種時候,天啓也不禁大爲搖頭。

皇帝憂心忡忡,他知道大明還沒有做好準備,宣大防線,薊鎮防線都相當薄弱。

特別是新平堡和陽和方向,如果也一樣沒有做好準備,沒有辦法去抓捕張瀚,那麼這一次就虧大了。

到了下午用晚膳前,薊鎮一直沒有什麼象樣的消息,只知道從永平密雲薊州遵化分別調動營兵,各參將遊擊和守備們紛紛帶隊出發,巡撫和總督加上總兵,估計有不到一萬人先期趕赴古北口,從文官到武將都知道古北口十分要緊,如果被敵人破口而入,他們可能都會項上人頭不保,所以從文官到總兵都相當積極,但各處駐軍的速度很慢,最少在閉宮門之前天啓接到的消息都是各處兵馬還在調度之中。

這並不奇怪,在崇禎二年皇太極入關時明軍的反應也相當的弱,各處兵馬都被嚇的固城自守,根本不敢出來。總理薊遼軍務的劉策躲在密雲不出,昌平駐軍不敢接納飛速馳援的趙率教部,導致遠道而來的關寧兵被八旗兵伏擊,在城外被擊潰,趙率教死於陣中,當時的薊鎮的慌亂和無能,在這一次算是提前的預演。

在天啓接到的消息中,到處是一片混亂和哀嚎,其實就算是薊遼總督閻鳴泰等人,天啓也懷疑他們是不是真的趕赴關門,還是派少數兵馬前去,自己在其後慢騰騰向前。

就算畏懼國法,當着強敵在前,駐守的文武大吏們是不是能恪盡職守,也是相當值得懷疑的事情。

“奴婢見過皇爺。”

閉宮門前,一直在內閣和兵部來回等消息的魏忠賢匆忙趕入宮中,天啓已經回到東暖閣,魏忠賢有些掩不住的慌亂,他向天啓叩首行禮,起身之後,發覺皇帝的臉色相當的冷淡。

“內閣和兵部已經諭宣大甘肅山西榆林各鎮戒嚴,各督、撫、總兵、副將、參將、遊擊、守備,俱要率內丁與本部兵小心戒備防守。今日尚未收到宣大等地告急奏報,尚未知和記商團軍是否在宣大地方駐有大量兵馬。”

魏忠賢小心翼翼的稟報着,這一次的事相當的麻煩,有失控的風險。

“知道了。”天啓看看魏忠賢,說道:“現在看來還是薊鎮要緊。京營更加要緊!”

“奴婢一會出宮就親去各城門檢視,京營兵已經開始調動,有不少到城牆上和城門處了。”

“這事萬分要緊!”

“奴婢萬不敢疏忽怠慢!”

以前天啓不會對魏忠賢這麼不客氣,更不會一直叮囑小心再小心,魏忠賢知道是自己這一次事沒辦法,惹了大風波,在朝廷沒有佈置好之前就捅了簍子,他知道此時只能拿態度軟化皇帝……皇帝畢竟是個心軟的人。

果然天啓皇帝面色漸漸和善下來,過了一陣子,皇帝才道:“諭英國公親自去東便門,本兵去廣渠門,協理戎政於城上巡視,御馬監四衛營駐東便門和廣渠門,皇城戒嚴,嚴防細作生事。”

就實際的情形操作來說,京師戒嚴是大事,內外不得通,城中會有相當的慌亂。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和記兵力相當強大,雖然沒有人直面其兵鋒,但降服卜石兔汗,俘林丹汗,力壓白洪大,滅火落赤,威逼科爾沁,迫使漠北三汗會盟……這麼多事做下來,說和記兵不能打,可能市井間有一些笨蛋相信,朝廷百官和天子是肯定不會相信的。

這麼一支強軍猛衝進來,在薊鎮和京師都沒有做好準備的前提下,威脅當然是相當的大。

皇帝問道:“京師軍民士氣如何?”

“可堪一戰。”魏忠賢精神一振,說道:“四衛勇營數萬人陸續出營登城,按皇爺吩咐在各城門處駐守即可。三大營陸續登城,軍士出動時,百姓於路途兩邊鼓勵高呼,還有不少商家自願做吃食勞軍。大戶官紳之家,也是派出僕役做大量飯食勞軍,軍伍之間士氣很高。”

“哦,廠臣說的可是實際情形?”

“句句屬實,皇爺若不信,可令田爾耕來奏對。”

當下皇帝點點頭,沉吟再三,說道:“廠臣可派密使至陽和,詢問盧象升等人是否能制住張瀚,這事要緊,千萬要謹慎小心。”

魏忠賢吃了一驚,說道:“皇爺這是要提前對他動手?”

天啓點點頭,白皙的臉上露出一抹病態的潮紅,也忍不住喘了好一陣子。

皇帝緩緩道:“朕下午時在奉先殿坐了好一陣子,沒想別的,就在想怎麼才能保住祖宗留下來的江山。想來想去,東虜尚不足患,大患就是和記。其在大明內有商行,南有臺灣,對海外有貿易,一旦生事,南北俱亂。朕已經諭內閣將鄭國昌調離,派熊文燦去任福建巡撫,對和記海上舟師來襲也要小心提防。協餉之事,着南京戶部與湖廣各巡撫辦理,一定要叫福建也足兵足糧。北方這裡,這一次的事是危機,也是機遇。現在民氣士氣還在大明一邊,尚可一戰。咱們沒有準備好,和記也一樣沒有準備好。朕一直在想,張瀚握有雄兵十萬,爲什麼還要聽話回新平堡。朕當時一時衝動都想見他一面。後來朕想通了,得天下要的聲望,張瀚差不多夠了,但和記還不夠。我大明還沒有失天下人之望,這纔是最要緊的。和記要打進來,直面的就是九邊,人心尚系皇明,他們需得經過苦戰方能得手。而其養兵,養士,自有一套辦法。得有大義名份,否則將士疑慮,上下不安,張瀚不是不想攻我大明,而是時機未至。再過數年,和記財富更多,控制我大明境內商業更多,人人仰其鼻息而活,到那時,朕調理在九邊的文官武將,又將會如何?是不是又都爲和記所拉攏……”

天啓臉上露出自嘲之色,他道:“朕想來也覺得可悲,大明一年千萬白銀,兩千萬石糧食,這般大的國家,居然不如一個商家有錢。朕的文官武將,朕得時刻提防他們被商家拉攏,不復可信。朕的俸祿,朕的國法,卻遠不如人家拿出來的真金白銀……”

魏忠賢撲騰一聲跪下,泣聲道:“主憂臣辱,奴婢一定要東廠嚴查貪官污吏,嚴查和記的細作!”

“廠臣起來。”天啓溫言道:“這事由來也非一日,和記崛起還是萬曆年間的事,怪不得朕,也怪不得你。”

皇帝又道:“朕想來想去,拖下去,皇明能做多少事,和記又能做多少?或許眼下的事就是一個契機,打起來,敵我之勢已成,不復如此前那般投鼠忌器。對和記商行,對與和記往來的商民百姓,九邊官吏將士,則可以區分敵我,不允其再與和記牽扯。若戰,恐早期會有不利,甚至京師被圍。但朕堅信,天下人心尚在皇明,勤王兵馬會源源不斷的前來,拖的越久,對和記就越不利。朕思之,和記的甲堅兵利,無非是財源充足,若福建禁海,北方禁絕其商行貿易,戰事拖的越久,則大明的機會就越多。對東虜,是一個守字。對和記,則是一個拖字即可!”

若張瀚在此,定要鼓掌叫好。

天啓的頭腦確實是相當的清楚明白,所謂帝王的天賦不過如此。後人說大明亡國於萬曆天啓,對崇禎不乏同情,但其實說白了,亡國的根子是朱元璋的制度不行,其次纔是萬曆的怠政,然後是崇禎的剛愎自用和愚蠢,萬曆的不折騰是怠政,崇禎的胡折騰是搖晃已經枯朽的老樹,一直到使其最後的力量耗盡。

而天啓的帝王心術和手腕,在短短几年間內得到了相當的證明,公平來說,強過其祖父和弟弟,其父在位時間太短,無法評判。

但天啓的綜合評分,肯定在太祖太宗和仁宗宣宗等大明傑出的帝王之下,也不及穆宗英宗和武宗,比孝宗和憲宗強,和世宗相差彷彿,但其吃虧在英年早逝,若其不死,恐怕局面走向會是另外一種結果,而現在局面遠過歷史上的惡劣與危險,使得天啓只能將更多的精力用在軍政事務之上,結果反而促使進大爲進步。

最少以現在的判斷和感覺來看,天啓皇帝確實是抓到了問題的核心。

很多人判斷大事只能從小處看,所謂一葉障目。

而高明的人能透過若干混亂的表象,直抵問題的核心。

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人心第一千六十九章 請戰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方案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大拜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倉皇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衆正第八十八章 農學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誠意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糧價第六百二十六章第五百六十三章 客至第三百一十章 後手第八百六十六章 東門第四十四章 取字第七百七十六 戰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轉舵第八百一十章 營救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城門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訪第九百六十九章 開閘第三百九十章 談判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二百五十一章 治療第二百五十二章 過往第四百六十章 女牆第一千七百四十九 純儒第五十三章 指揮第九百二十四章 津港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不同第三百九十章 談判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見官第六百四十三章 皮影第六百四十二章 玉成第二十三章 嫉妒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全勝第五百八十九章 回家第九百五十三 守理第三百六十三 割喉第一百二十章 繪第一百七十七章 震撼山嶽第一千零四章 皮貨第五百六十七章 銅礦第一千七百一十 流賊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恩人第九百二十三章 示威第二百二十三章 議定第一千一十章 高興第九百一十九章 穿行第三百六十五章 硬貨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自強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山坡第九百六十六章 保費第八百二十七 章 開銷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第三百七十七章 輕忽第七百零一章 濟農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遊歷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會面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人頭第八百二十一 會合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風起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退隱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落水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糜爛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島上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響箭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酒肆第五百四十八章 刺汗第二百四十七章 對衝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離開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詢問第五百九十七章 觀看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自得第九百五十七章 堅持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四第一千六十七章 雨中第七百八十一章 雨地第四百九十九章 退股第一百五十九章 四路第三百三十二章 正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初陽第一千八十七章 擺開第七百九十七章 放飯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擁立第四百五十三章 教士第九百零七章 戰損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編第二百三十二章 戒備第一千一百零一 窒息第一千八十章 深入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蕃部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婦人第九十三章 玉娘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虎賁第二百九十五章 硬貨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內外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接風第一千三十二 河魚
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人心第一千六十九章 請戰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方案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大拜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倉皇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衆正第八十八章 農學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誠意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糧價第六百二十六章第五百六十三章 客至第三百一十章 後手第八百六十六章 東門第四十四章 取字第七百七十六 戰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轉舵第八百一十章 營救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城門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訪第九百六十九章 開閘第三百九十章 談判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二百五十一章 治療第二百五十二章 過往第四百六十章 女牆第一千七百四十九 純儒第五十三章 指揮第九百二十四章 津港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不同第三百九十章 談判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見官第六百四十三章 皮影第六百四十二章 玉成第二十三章 嫉妒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全勝第五百八十九章 回家第九百五十三 守理第三百六十三 割喉第一百二十章 繪第一百七十七章 震撼山嶽第一千零四章 皮貨第五百六十七章 銅礦第一千七百一十 流賊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恩人第九百二十三章 示威第二百二十三章 議定第一千一十章 高興第九百一十九章 穿行第三百六十五章 硬貨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自強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山坡第九百六十六章 保費第八百二十七 章 開銷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第三百七十七章 輕忽第七百零一章 濟農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遊歷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會面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人頭第八百二十一 會合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風起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退隱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落水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糜爛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島上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響箭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酒肆第五百四十八章 刺汗第二百四十七章 對衝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離開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詢問第五百九十七章 觀看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自得第九百五十七章 堅持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四第一千六十七章 雨中第七百八十一章 雨地第四百九十九章 退股第一百五十九章 四路第三百三十二章 正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初陽第一千八十七章 擺開第七百九十七章 放飯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擁立第四百五十三章 教士第九百零七章 戰損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編第二百三十二章 戒備第一千一百零一 窒息第一千八十章 深入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蕃部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婦人第九十三章 玉娘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虎賁第二百九十五章 硬貨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內外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接風第一千三十二 河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