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入京奏對(上)

趕路到晚上,何秋神神秘秘的讓馬和出去到百姓家買了兩隻雞。

朱棣看在眼裡,還沒反應過來。

何秋漫不經心的和他說,“這不是答應過了一線天,給你做一頓叫花雞嗎?總不能言而無信。”

朱棣大發感慨:“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可如今時尚能真正做到這些的又有幾個呢?”

何秋斜覷了他一眼:“想不想吃,想吃就少說點話,過來幫忙!”

朱棣屁顛屁顛的就跑去給何秋打下手了。

等嚐到何秋做的簡版叫花雞,又開始瘋狂嗶嗶:“我感覺這雞沒有先生所言那麼好吃啊,也就一般。”

“倒是取材簡單,很費香料。”

“……”

忍無可忍的何秋沒好氣的說,“你不想吃就自己做,別蹭我的飯。”

終於讓這個問題兒童安靜了下來。

一行人收拾好東西,就又往京城出發,走了幾日,總算到了南京。卻不知藍玉在家左等右等等不來消息是如何着急,偷偷又往一線天派來的人彙報過後,是如何的惱羞成怒。

“這就是京城?”何秋滿滿是嫌棄的看着眼前的城牆,還不如前世象山影視城那的水平,雖然已經在北京呆過一段了,但對大明的南京還是有些期待的。

結果連北京都不如!

馬和在一旁招呼着侍衛避着些百姓,朱棣卻是看着這南京城懷念起了青春。

“想當初父皇還是吳王的時候,我就在南京城,我是親眼看着父皇從吳王平定天下,登臨大寶的,後面又在這南京城過了兩年,纔去了北京的。”

何秋壞壞的笑道:“不止王爺在此處可還有紅顏。”

朱棣不屑的看了他一眼,輕飄飄的丟下一句:“我看上的紅顏自然都被我收入王府,留在北京了。”

何秋一下就被噎住了,這就是時代價值觀的不同啊。

到了王府,收拾了一下就先住了一晚,朱棣還叮囑了何秋,明日要跟着他進宮面聖,且做好準備。

何秋心裡也有些好奇,這位中國歷史上起點最低的開國皇帝,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長相如何,哦,這個到不用多想,肯定不會是韃清專門抹黑畫的那種月牙鏟般的臉,看朱棣這樣相貌堂堂的就知道了。

而且古代那麼注重相貌,要真長這樣,哪來那麼多人投奔他。

安然一覺,睡到天亮。

跟着朱棣往皇城走去,

走到宮裡,很快一個太監過來把何秋引走了,說是陛下有令,先見何秋,讓朱棣先去東宮找太子去。

這下就剩了何秋一人見朱元璋了,一路上何秋東瞧西看的,像是一個好奇寶寶。惹得路上的太監宮女們紛紛側目不已。

心想這又是哪個傻大膽,敢在宮裡這麼囂張。

在奉天殿的朱元璋聽到太監們的彙報,對何秋的評價狠狠的壓了壓,目無君父!

等何秋到了奉天殿,一陣陛見的禮儀之後,何秋忍不住擡頭瞧了幾眼朱元璋,嘖嘖嘖,也是個大帥哥,雖然有了不少白髮,但英武之氣十足,不愧是馬上打天下的。

朱元璋也在打量着何秋,這個人錦衣衛已經給他彙報過很多次了,不管是紅薯還是土豆,都被他偷了一點,試着吃過了。

而且根據彙報,畝產確實奇高,若是當年在元末之時能有此物,自己的家人可能就不會死那麼多了。

每每想起這茬,朱元璋心中就有些傷感,但也有慶幸,若是真的在元末這兩種作物就大爲流行,天下還能不能亂起來又是兩說,可能這皇位就輪不到他老朱坐了。

而現在他當皇帝,有此等“祥瑞”作物,不正是他朱元璋是天命之子的最好佐證嗎?

朱元璋看着何秋有些出了神,在下面的何秋跪的腿軟,眼看老朱還不發話,把心一橫,偷偷把姿勢變成盤坐,終於舒服了。

等朱元璋回過神來,看到的就是何秋盤坐在地,不停捶腰。

“哼。”朱元璋滿肚子的不高興,也懶得和他計較了,又不是他的大臣,開口問道:“何秋,你是何方人士,如何得來的紅薯和土豆的種苗?”

何秋滿嘴跑火車:“草民本是方外之人,自幼跟隨老師雲遊四方,於萬里之外的殷地,得了這些種苗。”

“後來家師仙逝,我就在燕山附近隱居了下來,直到前次燕王入山,草民纔出來的。”

“萬里之外的殷地?”

“對,家師有經世之才,自制大船遠渡重洋,環遊世界,得知世界乃是一個球,西方是白夷,東方有我華夏後裔,據我師所言應爲我華夏殷商先民遷移而去,如今亦有千萬人。”

隨後從懷中掏出一張世界地圖,修改過的版本,就要呈給朱元璋。他這個動作把朱元璋身邊的太監嚇了一跳,忙不迭走過來接住,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揮了揮手,示意把地圖呈上來。

何秋也趁此機會,偷偷站了起來,活動了下筋骨。

朱元璋細細的打量這張地圖,看了半天,才從角落上看到那小小的,熟悉的幾字形黃河。

大吃一驚,“我大明如此之小嗎?”

何秋回到:“天下極大,非我華夏所言天下,反而與鄒子的大九州有些相似。”

隨後忍不住說道:“要不由我來給陛下講解下地圖?”

朱元璋點了點頭道:“可。”

何秋走到朱元璋身邊,手指點着中原,“陛下這片就是我大明,北元在北,此處爲漢唐之西域,早已不復歸我漢家所有,且沙漠頗多,沒有漢唐時的繁華。”

手指下移,“此處即爲安南,山高林密,瘴氣叢生,陛下想來也是知道的。”

“這是身毒,此處稻米可一年三熟,氣候極爲適合耕種,可謂是王興之地,可惜國家貧弱,民衆愚昧無知,有種姓制度,制度森嚴深入人心。”

言語間頗有不屑。

“這是日本,此時正值亂世,這邊有銀礦,儲量極大,年產可達萬斤。”

“這邊是西夷,小國衆多,但商業發達,已有小國乘船經商至我大明廣東,且在火器上有不少可取之處。”

“這裡是非洲,上面全部都是崑崙奴,野獸衆多,礦產豐富。”

……

這一通說下來,何秋講的口乾舌燥,朱元璋聽的野心大動,只恨自己已經老了,還不知道能活多少年。

“唉,天不假年啊。”朱元璋意猶未盡的說了句。

何秋不以爲意,心想你可能活了,太子死了你都還幹了六七年說這還早呢。

朱元璋聽完何秋介紹大明以外的局勢,忍不住又問道:“那以你看來,我大明在這天下能算第一嗎?”

何秋沉吟了一會,搖了搖頭,“以國力看,國家剛剛從亂世恢復,不算最強盛的時候;以科技看,已經有些落後了;商業更是如此,文化上確是第一。”

朱元璋極爲不服氣,商業厲害算什麼,能打嗎?科技,科技又是什麼?

第75章 舉鼎第127章 太子朱標第339章 霸道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186章 事情鬧大了第195章 遷都之心第164章 大婚(上)第116章 一萬隻神雞第10章:殺朱棣賞千金封千戶第360章 貪贓枉法的御史第202章 變故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307章 山中老卒第328章 國富論(下)第6章:徵虜左副將軍藍玉第240章 老實的孟家第185章 北平城內的喧鬧第100章 大明第一IP第139章 紅樓問世第362章 李景隆的打算第285章 侯府夜宴第48章 雷gong(汞)第85章 學生朱高煦拜見老師第308章 交談第115章 肉雞長蛇陣第189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204章 推不掉的職責第56章 歐冶子後人第335章 書生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322章 朱棣繼位第97章攻佔豐臺第84章 管教熊孩子第48章 雷gong(汞)第246章 燙手山芋第245章 狗咬狗第358章 下手整頓第19章:飢餓營銷第315章 遼西苦寒第66章 肯打雞豪華午餐自動製造機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17章:推廣泡麪啤酒第171章 教子第330章 講學第40章 肖景騰第145章 席宴第167章 大軍北伐第140章 影響第92章 順天府十大美女排行榜第97章攻佔豐臺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278章 郢國公第236章 觸目驚心第340章 大航海第70章 煤炭第168章 回到書院第91章 永安公主第293章 百官俸祿第143章 知行書院第219章 行險一搏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276章 朱棣進京第332章 書市火爆第327章 國富論(上)第147章 知行學派(上)第277章 昏暗的東宮第261章 太倉出事第64章 圖窮匕見第4章:mi汁烤野豬腿第259章 着急的朱允炆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58章 二十萬斤生鐵第28章 一株千金第313章 鈍刀子割肉第156章 鹽場已成第46章 煉製不鏽鋼第219章 行險一搏第65章 士農工商第104章 加工廠被圍困第142章 婚事第155章 演練之後第188章 讓方孝孺長長見識第244章 激動的孔思樸第308章 交談第181章 捷報(下)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145章 席宴第335章 書生第20章:殺雞儆猴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84章 管教熊孩子第128章 改革之策第115章 肉雞長蛇陣第125章 入京奏對(下)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第173章 宴請何秋第3章:簽到提取shou雷第20章:殺雞儆猴第53章 真香
第75章 舉鼎第127章 太子朱標第339章 霸道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186章 事情鬧大了第195章 遷都之心第164章 大婚(上)第116章 一萬隻神雞第10章:殺朱棣賞千金封千戶第360章 貪贓枉法的御史第202章 變故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307章 山中老卒第328章 國富論(下)第6章:徵虜左副將軍藍玉第240章 老實的孟家第185章 北平城內的喧鬧第100章 大明第一IP第139章 紅樓問世第362章 李景隆的打算第285章 侯府夜宴第48章 雷gong(汞)第85章 學生朱高煦拜見老師第308章 交談第115章 肉雞長蛇陣第189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204章 推不掉的職責第56章 歐冶子後人第335章 書生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322章 朱棣繼位第97章攻佔豐臺第84章 管教熊孩子第48章 雷gong(汞)第246章 燙手山芋第245章 狗咬狗第358章 下手整頓第19章:飢餓營銷第315章 遼西苦寒第66章 肯打雞豪華午餐自動製造機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17章:推廣泡麪啤酒第171章 教子第330章 講學第40章 肖景騰第145章 席宴第167章 大軍北伐第140章 影響第92章 順天府十大美女排行榜第97章攻佔豐臺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278章 郢國公第236章 觸目驚心第340章 大航海第70章 煤炭第168章 回到書院第91章 永安公主第293章 百官俸祿第143章 知行書院第219章 行險一搏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276章 朱棣進京第332章 書市火爆第327章 國富論(上)第147章 知行學派(上)第277章 昏暗的東宮第261章 太倉出事第64章 圖窮匕見第4章:mi汁烤野豬腿第259章 着急的朱允炆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58章 二十萬斤生鐵第28章 一株千金第313章 鈍刀子割肉第156章 鹽場已成第46章 煉製不鏽鋼第219章 行險一搏第65章 士農工商第104章 加工廠被圍困第142章 婚事第155章 演練之後第188章 讓方孝孺長長見識第244章 激動的孔思樸第308章 交談第181章 捷報(下)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145章 席宴第335章 書生第20章:殺雞儆猴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84章 管教熊孩子第128章 改革之策第115章 肉雞長蛇陣第125章 入京奏對(下)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第173章 宴請何秋第3章:簽到提取shou雷第20章:殺雞儆猴第53章 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