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改革諸策

只是,這裡面還缺少一個關鍵,究竟是誰在幫着呂氏,聯繫外朝的臣子們呢?

呂氏居於深宮之中,常年不露面,必然需要一個能在外奔走的心腹,和百官聯繫,這個人會是誰呢?

何秋心中慢慢猜測着,他覺得大概率會是呂氏的親族,畢竟這麼大的事,若不是親族,恐怕不夠保密。

而且至今沒有聽說呂氏的親族有出來做官的,這樣的平民替她來回奔走也會非常隱秘,沒有人會關注一個平頭百姓的動向。

這背後真的無人指使麼?何秋不敢肯定。

如果說這一切都是呂氏的謀劃,那也太高看這個女人了。

從他教導出來的朱允炆身上就能看出呂氏的淺薄,她是決計想不出這麼老謀深算的東西,編織出這麼一張大網的。

恐怕這背後另外有人在推動這些事情,錦衣衛的吳華被利用了,利用他的權力慾。

晉王更是個蠢貨,從頭到尾被別人牽着鼻子走。

呂氏也可能不過是別人手中高級一點的棋子,最重要的身份也就是朱允炆的母親。

若是這背後確實有文臣推動,他們是不可能推朱允熥上位的,朱允炆對他們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有呂本的關係,又因爲朱允熥的出身,還有朱允炆的年齡,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文官集團正需要的。

是個人都知道,年幼的君王很好操控,就是不直接控制他,也很容易就能左右他的想法。

以朱元璋的年紀,若是太子一死,換成朱允炆當皇帝,這羣從科舉場上殺出來的,宦海沉浮數十年的文臣,玩他就跟糊弄傻子一樣簡單。

不過最後何秋想想,他也沒什麼必要追究到底,畢竟朱標又不是他的岳父,朱棣纔是。

如果按道理來講,何秋其實更應該高興纔對。

如今的這些想法也不過是出於對太子朱標的同情,如果不是他橫插一槓子,可能朱標還會多活幾年,最後病逝,而非像如今這般,被人謀害。

也正是出於這樣的補償心理,何秋纔會在一開始去幫着藍玉和常茂,想要揭開太子之死背後的真相。

可是隨着這個真相越來越近,何秋看到的人越來越多,他有些猶豫了。

這麼多陰私之事,甚至牽扯朝中不少大佬,如果何秋真的把它翻個遍,恐怕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何秋也只能暫且把這些事全部埋在心底,可能等到未來朱棣上臺,纔會一步步揭開。

到了那時,朱棣打着替兄長報仇的名號,應該也能剛好清洗一批不聽話的朝臣們。

太子之死案件的動盪已經慢慢開始平息了,雖然朱元璋還在抓人,但是朝廷的主要目標已經放在了全面推行的改革之上。

這天何秋在教導皇孫們的時候,朱允炆突然站起來問道。

“先生,聽皇祖父說改革已開始還是你和他提的,可是最近這麼多官紳都在反對這些改革,以至於朝廷動盪,你覺得是因爲改革的錯嗎?”

朱允炆的話非常尖銳,就差指着何秋的鼻子罵,你提出來的東西是現在朝政動盪的根源,何秋是一個禍國之臣了。

朱高煦面帶怒容,想要和朱允炆爭論,被黑區用眼神制止了。

何秋看着面帶得色的朱允炆,摸了摸下巴的胡茬說道。

“唔,這個要看殿下你怎麼看了。我當初提出改革,說要推行一條鞭法,官紳一體化納糧,也沒想到會引起陛下的重視,本來還以爲這樣的策略不會得到陛下的欣賞呢。”

“既然現在殿下這麼問了,覺得改革引起了朝中動盪,那我也先問殿下,朝中大臣們是怎麼看待這些改革策略的?”

何秋這麼一問,還真的把朱允炆問倒了,他也沒有真的仔細觀察過羣臣的奏章。

不過是有人一直在他耳邊說改革不好,現在面對何秋的問話,他也不能不懂裝懂,還是老老實實的搖了搖頭。

何秋看到朱允炆的反應,有些覺得好笑,連羣臣們爲何反對,如何反對都不知道,就拿這個話題來問自己,朱允炆有些單純了。

何秋起身看了一眼周圍的皇孫們,招呼着他們一起到院子中去,席地而坐,展開討論。

何秋先拋出一個話題。

“諸位皇孫,你們覺得此前的歷朝歷代都是因爲什麼亡國的?”

皇孫們聽到這個話題,就來勁了,七嘴八舌的討論了起來。

秦亡於峻法,漢亡於外戚,唐亡於藩鎮和宦官,宋亡於政爭等等,零零散散的說了七八條。

何秋笑眯眯的說道。

“你們說的都對,但也都不對。”

“秦亡於峻法的話,漢就不會承秦制了,秦完全是因爲六國人心不定,各國貴族皆有異心,而秦對百姓嚴厲,又再滅六國時對這些貴族實行了優待,導致他們手中還有很多力量。”

“再加上始皇帝一生推行諸多工程,徵發徭役過度,百姓民不聊生。”

“至於後面的諸多王朝可以統一歸納爲亡於土地兼併。”

朱高熾兄弟兩人對何秋的這番話已經是見怪不怪了,之前在北平的時候,何秋就這麼教導過他們。

朱允炆則是極爲好奇的問道。

“爲何如此說呢?”

何秋簡單的分析道。

“西漢亡於王莽,可是王莽上位之時,天下數萬書生一起上書,期待他能變法,一革弊政。”

“當時的弊政到底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漢書裡說的‘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普通百姓已經活不下去了,所以當時的有識之士公推王莽上位,可惜最後王莽也沒能改變這個局面。”

“等到漢世祖平定天下,他一路上對各路豪強妥協甚多,故而之前漢室存在的土地兼併問題並未解決,反而讓這些豪族的實力更爲龐大。”

“只是因爲戰亂,一開始的時候人口比之之前少了很多,百姓也還能過得下去。到了漢末三國之時,縱然朝堂上有黨錮之禍,可是動搖大漢根本的還是黃巾,數百萬百姓活不下去,打出旗號,反了大漢。”

“其後各家王朝之所以滅亡,也大多可以歸咎到土地兼併上,一言以蔽之就是小民生存無望,對王朝心生怨望,王朝的存在根基被動搖了。”

朱允炆聽的有些入迷,“那先生你所講的改革就能杜絕這個現象嗎?”

何秋果斷的搖了搖頭。“當然不能,我這最多是緩解土地兼併,也只是治標的手段,至於治本,我做不到。

甚至說只要人有私心,就一定做不到,畢竟人人都是渴望富貴的,富貴之後,就會想着讓這樣的富貴延綿子孫。”

朱允炆就更爲疑惑了,“既然如此爲何還要大刀闊斧的改革,徐徐圖之不一樣挺好的?”

何秋對朱允炆的這種想法感到十分驚奇,你這水平還是大明的儲君

第2章:你在教我做事?第48章 雷gong(汞)第269章 查案第346章 案情第242章 放火燒廟第250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121章 小王受教第136章 到北平第201章 皇太孫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163章 良鄉候府第253章 朱權上門第153章 考試第127章 太子朱標第116章 一萬隻神雞第303章 議洛陽第254章 太孫的小手段第224章 朱允炆的黯淡表現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312章 大寧第136章 到北平第25章 教育熊孩子第231章 祖孫之間第38章 三五斬邪雌雄劍第223章 朱元璋的擔憂(下)第124章 入京奏對(上)第218章 絕望的吳華第127章 太子朱標第171章 教子105章 藍玉的殺心第231章 祖孫之間第292章 一年第104章 加工廠被圍困第302章 朱元璋的信重第31章 學習管理學第239章 拆毀雕像第83章 瞭解農事第84章 管教熊孩子第209章 書院裡的衝突第245章 狗咬狗第340章 大航海第283章 鼓動第38章 三五斬邪雌雄劍第14章:收購小麥製造泡麪第226章 背後的大魚第79章 拆琉璃窗第51章 酸辣土豆絲第119章 人間至味第318章 宋朝遺毒第148章 知行學派(下)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134章 離京第93章 不服來辯第234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261章 太倉出事第314章 那達慕大會第327章 國富論(上)第295章 朝中議論第4章:mi汁烤野豬腿第229章 太孫舅舅第54章 殺字令第278章 郢國公第247章 南方孔族崛起第217章 御史出京第156章 鹽場已成第94章 限量售賣第199章 另有隱情第334章 微服私訪第286章 土司到來第149章 大動作(上)第157章 地震前兆第254章 太孫的小手段第9章:熱武器和冷兵器的對決第113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190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上)第32章 複式記賬法第331章 舊城改造第233章 削王號第272章 瘋了第325章 一肚子邪火的朱棣第61章 藍玉的請帖第29章 爽快人第151章 修路第327章 國富論(上)第93章 不服來辯第220章 血腥的朝堂第69章 大炮第174章 藍玉的苦心第344章 微服私訪第268章 藍玉的教誨第237章 佃戶相阻第175章 後勤事(上)第255章 朱棣的奪嫡之心第82章 一點微不足道的本事第94章 限量售賣第194章 吾家有兒初長成第352章 告狀第274章 易儲(上)第244章 激動的孔思樸第69章 大炮
第2章:你在教我做事?第48章 雷gong(汞)第269章 查案第346章 案情第242章 放火燒廟第250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121章 小王受教第136章 到北平第201章 皇太孫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163章 良鄉候府第253章 朱權上門第153章 考試第127章 太子朱標第116章 一萬隻神雞第303章 議洛陽第254章 太孫的小手段第224章 朱允炆的黯淡表現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312章 大寧第136章 到北平第25章 教育熊孩子第231章 祖孫之間第38章 三五斬邪雌雄劍第223章 朱元璋的擔憂(下)第124章 入京奏對(上)第218章 絕望的吳華第127章 太子朱標第171章 教子105章 藍玉的殺心第231章 祖孫之間第292章 一年第104章 加工廠被圍困第302章 朱元璋的信重第31章 學習管理學第239章 拆毀雕像第83章 瞭解農事第84章 管教熊孩子第209章 書院裡的衝突第245章 狗咬狗第340章 大航海第283章 鼓動第38章 三五斬邪雌雄劍第14章:收購小麥製造泡麪第226章 背後的大魚第79章 拆琉璃窗第51章 酸辣土豆絲第119章 人間至味第318章 宋朝遺毒第148章 知行學派(下)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134章 離京第93章 不服來辯第234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261章 太倉出事第314章 那達慕大會第327章 國富論(上)第295章 朝中議論第4章:mi汁烤野豬腿第229章 太孫舅舅第54章 殺字令第278章 郢國公第247章 南方孔族崛起第217章 御史出京第156章 鹽場已成第94章 限量售賣第199章 另有隱情第334章 微服私訪第286章 土司到來第149章 大動作(上)第157章 地震前兆第254章 太孫的小手段第9章:熱武器和冷兵器的對決第113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190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上)第32章 複式記賬法第331章 舊城改造第233章 削王號第272章 瘋了第325章 一肚子邪火的朱棣第61章 藍玉的請帖第29章 爽快人第151章 修路第327章 國富論(上)第93章 不服來辯第220章 血腥的朝堂第69章 大炮第174章 藍玉的苦心第344章 微服私訪第268章 藍玉的教誨第237章 佃戶相阻第175章 後勤事(上)第255章 朱棣的奪嫡之心第82章 一點微不足道的本事第94章 限量售賣第194章 吾家有兒初長成第352章 告狀第274章 易儲(上)第244章 激動的孔思樸第69章 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