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第220章 望遠鏡的妙用

第220章 望遠鏡的妙用

海禁之後,弊病還有很多。

比如限制明朝與外界的交流與接觸,使得大明朝在海洋技術和航海技術方面相對滯後。

與之相對應的,世界上其餘國家不遺餘力地通過海上貿易和探索,不斷積累和發展新的科技和知識,反而會推動他們的經濟發展。

當然如今有楊憲這個世界文明科技中心在,這些反而是最次要的。

楊憲在哪,哪就是文明科技起源地。

交不交流問題確實不大。

因此對於這些問題,楊憲只是粗略點了兩句。

相較之下,他先前提的那兩條弊端,才最爲致命。

尤其是第二條,幾乎像是直接洞穿了大明未來的國運。

朱標聽了楊憲的敘說後,額頭上滿是冷汗。

他開始意識到禁海令的解除必要了,尤其是在開眼看過世界之後,對這一點就更加堅定。

而對於楊憲來說,如今明記在吞併沈家後,可以說已經成爲大明第一商會。

海禁一旦放開,整個海貿,楊憲有把握能夠直接掌控在自己手裡。

那些江浙財閥在他面前什麼都算不了,他本人就能成爲那個最大的財閥。

如今這個世界沒有貿易保護,想要佔領各國的經濟市場,對楊憲來說,簡直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配合着朝廷遠征戰略,再加上明記商行的錢財與資源。

到時候,楊憲保證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比後世白頭鷹還要多得多。

要知道現在可沒有什麼國際規則,就是完全的叢林法則,弱肉強食。

也沒有什麼人道主義,哪怕就是種族滅絕這樣的事情,在這個時代,也沒有人會跳出來指責他。

這個時代,他就是自由的,只要他的能力夠強。

朱標並未察覺到楊憲內心的波動,他拿上軍工實驗室最新生產的一批望遠鏡,和楊憲告別後,便準備起身返回京城。

回到京城後。

朱標第一時間進宮和朱元璋商量解除海禁的事情。

太和殿。

朱元璋批閱奏摺,擡頭看了一眼朱標,開口道:“剛從揚州回來?”

“是,父皇。”

“新的望遠鏡怎麼樣?”朱元璋隨口問道。

“比之前的更好,能夠看到的更遠,也更清晰。”朱標如實稟告道。

“拿來給咱瞧瞧。”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摺,臉上露出了笑容。

去年北伐回來後,朱棣和朱元璋稟報望遠鏡的事情後,朱元璋便是記住了這事。

在軍事上,望遠鏡的作用毋庸置疑。

可在朱元璋看來,這望遠鏡的作用遠不止於此。

自從打下漠北草原,蕩平雲南、遼東的北元殘餘勢力,之後又準備出兵海外後,隨着國土面積不斷變大,朱元璋也開始對自己對這個國家的掌控力開始產生了一些焦慮。

他腦海裡已經有一個構想,而這個望遠鏡能夠很好成爲其中一環。 朱標拿出一根製作精良的黃銅望遠鏡遞了過去。

朱元璋接過擺弄了一番,然後笑道:“來老大,跟我去試試。”

片刻後。

朱元璋趴在高高的皇城城門樓上,手持着先前朱標交給他的望遠鏡,眺望着皇城以南的地方。

“父皇這是?”朱標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開口道。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望遠鏡,開口笑道:“老大,來,你來看看。”

朱標帶着疑惑的神情,走上前,接過朱元璋手中的望遠鏡,看去。

畫面中的景象讓他感覺到有些熟悉,朱標皺了皺眉,終於是想了起來。

“這是韓國公府?”

一旁的朱元璋點了點頭,感慨笑道:“楊憲發明的望遠鏡這玩意兒真神,隔着這麼遠的距離,李府巷的韓國公府卻還是看得清清楚楚,就像是咱就在裡頭一樣。”

有了望遠鏡,朱元璋就能清楚知道他手底下這些官員們每天都在家裡幹什麼。

此時的朱標顯然沒有領會到朱元璋的意思,他跟着應和道:“楊卿總是能發明出這些神乎其技的東西。”

對於朱元璋來說,唯一的遺憾,就是望遠鏡只能看到畫面,卻聽不到聲音。

不過這一點瑕疵在他眼中不算什麼,他向來是論跡不論心的人,他只要知道他底下這些臣子要做什麼就行了。

“父皇,高處風大,咱還是回去吧.”

在城門樓上呆了一陣子後,朱標從一旁的內侍官手中接過一件披風,披在朱元璋肩上,開口道。

朱元璋笑着點了點頭。

他看向朱標,看出了對方還有其他話要說,開口問道:“老大,還有其他事情?”

朱標沉默了片刻,直接開口道:“父皇,兒臣請求解除禁海令!”

“你說什麼?”

這話一出,朱元璋臉色頓時變了。

要知道禁海令是他親自制定的國策,如果換了是別人忽然這麼說,他早就大發雷霆了,可提出這個意見的人是朱標。

朱元璋耐着性子,開口問道:“老大,你知道咱當初爲何要禁海嗎?”

朱標點了點頭,開口回答道:“父皇頒佈禁海令,一是爲了防止倭寇,同時還能防張士誠舊部這些反明勢力與海外勢力勾結。同時也有保護大明農業生產的意思在裡頭,父皇擔心萬一沿海的老百姓都順着海上貿易去外面生活發展了,那咱大明的人口豈不是直接流失,也能保護財富不流失海外。”

在朱元璋看來,海上貿易雖然能夠帶來不小的經濟效益,但出於求穩的心理,還是農業經濟更加有保障。

出身於平民家庭的朱元璋,早年生活顛覆流離,對於有田可耕種,有得溫飽的生活方式更加認可。在他看來,農業經濟已足以成爲明朝經濟的根本,只要將農業經濟繼續發展起來,農業的產值便足夠養活大明王朝了。

還是那句話,再偉大的君王也有他的侷限性。

朱元璋受限於他的出身以及經濟,小農以及家天下的思想根深蒂固,他在決策上有時偏向於保守。當初實行海禁,打算以農業爲主,也體現了他的保守性。

朱元璋點了點頭,對於朱標的回答很是滿意,只可惜朱標的話還沒說完。

“可是.”

(本章完)

第308章 開啓認父模式(4k)第346章 黑袍僧人(4k)第22章 雪花酥191.第191章 聖人耶?(4k)第352章第3章 把官府建在百姓的心上207.第206章 失敗與失敗的相遇287.第284章 真是妙啊!李相!(4k)第68章 你懂什麼叫墨菲定律嗎第4章 把這些稻苗給本府拔了第22章 雪花酥第33章 各自滿意第356章 做醫生能救大明(4k)284.第281章 所謂成長,就是讓人變得越來越218.第217章 光與暗176.第176章 朱棣的遠見150.第150章 有興趣做我們的代理商嗎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229.第228章 大明軍隊進村啦!213.第212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203.第202章 中書省的陰謀第81章 達摩克斯之劍第393章 家天下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第141章 現代科學實驗224.第223章 燒鵝第57章 洪武三年冬第22章 雪花酥第74章 大功德155.第155章 心中當有尺241.第239章 滿載而歸!第120章 未開封的考題191.第191章 聖人耶?(4k)207.第206章 失敗與失敗的相遇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294.第290章 自古得位之正,莫過於大明!(第108章 科舉改革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第62章 大明之幸247.第245章 白銀帝國(第三更,求訂閱,求第46章 上京,賣菜!167.第167章 軍器局第一任局長第17章 揚州工人現狀第315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上)第357章 等會兒會有點疼,忍着點(4k)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第38章 醉話成真,無煙竈第4章 把這些稻苗給本府拔了175.第175章 勳貴們的掙扎第6章 我真是天才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第375章 史書上不好寫275.第273章 禮物第6章 我真是天才258.第256章 究竟誰在爲百姓做事第350章 四個女人一臺戲(4k)第25章 畝產1500斤!220.第219章 所謂倭亂264.第262章 讓劉伯溫父子回家養豬第107章 反對的不是科舉第120章 未開封的考題第389章 教教他什麼叫天理倫常285.第282章 楊國公爲國犧“身”(4k)第361章 天下之色,皆男勝女(4k)第8章 製鹽大業278.第276章 揚州烤鴨(4k)第382章 臣不想找死,臣只想進諫240.第238章 大明軍神倒了第129章 官民一則 均田均糧154.第154章 丈量天地289.第286章 狗東西,你們也配說儒學?!(215.第214章 航海王第385章 百官哭,總好過百姓苦第300章 賤籍胥吏,與倡優同籍(4k)178.第178章 洪武步槍266.第264章 從吃的飽到吃的好(4k字)208.第207章 碰撞出了成功173.第173章 新稅的威力178.第178章 洪武步槍173.第173章 新稅的威力264.第262章 讓劉伯溫父子回家養豬246.第244章 我一生別無所好第343章 一日爲師(4k)第355章 各自的戰場(4k)209.第208章 莫名就被大儒記恨上了167.第167章 軍器局第一任局長159.第159章 本宮就在這,聽說你有話要說?227.第226章 少女第一次仰望星空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個親王(4k)295.第291章 權責統一(4k)第312章 高麗新的王(4k)第43章 應對盜版的三倆計第91章 臣舉薦一人,可解災情第349章 完美的軍糧(4k)第124章 老朱的殿試第90章 算計第315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上)第44章 腹黑183.第183章 不想學趙匡胤,更不做劉邦(4k160.第160章 破府抄家
第308章 開啓認父模式(4k)第346章 黑袍僧人(4k)第22章 雪花酥191.第191章 聖人耶?(4k)第352章第3章 把官府建在百姓的心上207.第206章 失敗與失敗的相遇287.第284章 真是妙啊!李相!(4k)第68章 你懂什麼叫墨菲定律嗎第4章 把這些稻苗給本府拔了第22章 雪花酥第33章 各自滿意第356章 做醫生能救大明(4k)284.第281章 所謂成長,就是讓人變得越來越218.第217章 光與暗176.第176章 朱棣的遠見150.第150章 有興趣做我們的代理商嗎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229.第228章 大明軍隊進村啦!213.第212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203.第202章 中書省的陰謀第81章 達摩克斯之劍第393章 家天下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第141章 現代科學實驗224.第223章 燒鵝第57章 洪武三年冬第22章 雪花酥第74章 大功德155.第155章 心中當有尺241.第239章 滿載而歸!第120章 未開封的考題191.第191章 聖人耶?(4k)207.第206章 失敗與失敗的相遇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294.第290章 自古得位之正,莫過於大明!(第108章 科舉改革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第62章 大明之幸247.第245章 白銀帝國(第三更,求訂閱,求第46章 上京,賣菜!167.第167章 軍器局第一任局長第17章 揚州工人現狀第315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上)第357章 等會兒會有點疼,忍着點(4k)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第38章 醉話成真,無煙竈第4章 把這些稻苗給本府拔了175.第175章 勳貴們的掙扎第6章 我真是天才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第375章 史書上不好寫275.第273章 禮物第6章 我真是天才258.第256章 究竟誰在爲百姓做事第350章 四個女人一臺戲(4k)第25章 畝產1500斤!220.第219章 所謂倭亂264.第262章 讓劉伯溫父子回家養豬第107章 反對的不是科舉第120章 未開封的考題第389章 教教他什麼叫天理倫常285.第282章 楊國公爲國犧“身”(4k)第361章 天下之色,皆男勝女(4k)第8章 製鹽大業278.第276章 揚州烤鴨(4k)第382章 臣不想找死,臣只想進諫240.第238章 大明軍神倒了第129章 官民一則 均田均糧154.第154章 丈量天地289.第286章 狗東西,你們也配說儒學?!(215.第214章 航海王第385章 百官哭,總好過百姓苦第300章 賤籍胥吏,與倡優同籍(4k)178.第178章 洪武步槍266.第264章 從吃的飽到吃的好(4k字)208.第207章 碰撞出了成功173.第173章 新稅的威力178.第178章 洪武步槍173.第173章 新稅的威力264.第262章 讓劉伯溫父子回家養豬246.第244章 我一生別無所好第343章 一日爲師(4k)第355章 各自的戰場(4k)209.第208章 莫名就被大儒記恨上了167.第167章 軍器局第一任局長159.第159章 本宮就在這,聽說你有話要說?227.第226章 少女第一次仰望星空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個親王(4k)295.第291章 權責統一(4k)第312章 高麗新的王(4k)第43章 應對盜版的三倆計第91章 臣舉薦一人,可解災情第349章 完美的軍糧(4k)第124章 老朱的殿試第90章 算計第315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上)第44章 腹黑183.第183章 不想學趙匡胤,更不做劉邦(4k160.第160章 破府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