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世界地圖

前幾日朱高煦上值都在御門,今日吃過午飯之後,他便去乾清宮東暖閣了。

進東暖閣,要經過一條有名的斜廊。

它位於乾清門內、已屬於大明天子的後宮起居區域,尋常外廷的文武是絕對不能進來的;士林中人,但凡到過斜廊的人,必做過身居要職的天子近臣,這樣的人不僅能覲見皇帝、還能在這等非正式場合與皇帝談話。所以文人在朋友跟前談一談斜廊,那便是自帶一層光環。

朱高煦也知道斜廊名氣很大,不過走到這裡時,看見的只不過是一條尋常的走廊而已。便如同他在後世去遊覽雷峰塔,真正看到了、覺得也不過爾爾。

這座皇宮已經修建了幾十年了,斜廊上紅褐色的木頭有點陳舊,地上的磚石也有磨成弧形的痕跡。好在建築用料很好,收拾得也非常乾淨。

地面上一層不染,給人整潔的好印象;周圍的木料柱子上,明顯每天都被人仔細擦拭過,此時在陽光下隱隱泛着光澤,質感極好。

朱高煦走進東暖閣,身邊大量宦官宮女便止步了。只有宦官侯顯等幾人入內。他們走過一道隔扇,北面一把大椅子、一張御案,還有幾副書架等傢俱便出現在眼前。

在朱高煦之前,已有四任大明朝皇帝坐過那把椅子。朱高煦走到椅子跟前,並未坐下去,他的目光看向後面的一張地圖。

侯顯悄悄觀察着朱高煦,上前躬身道:“皇爺,奴婢們疏忽了,要不奴婢把這圖取了,再換一張好看的屏風?”

朱高煦搖搖頭道:“我不喜歡這張地圖(看它只有長江南岸的地形,便知道是高熾‘平叛’時用的地圖),不過先讓它在這兒掛着罷。回頭我另外畫一張‘世界地圖’,叫精於此道的官員、完善一下,再掛在這裡。”

“奴婢遵命。”侯顯頓了頓又道,“現在這圖是郭資畫的。先帝在位時,欲遷都北平,修建皇宮的圖紙也出於郭資之手。”

朱高煦聽罷又看了片刻,實話實說地說道:“筆工不錯。”

他接着踱到了那幾副書架旁邊,隨手翻着上面擺放的書冊和卷宗。

就在這時,朱高煦既然在這裡發現了太祖皇帝的筆跡!他的動作立刻加快了不少,翻看着太祖寫的東西,多半都是有關如何治理蒙古地區、如何佈局北面國防的東西,有大臣的奏章、也有太祖自己寫的御批。

不僅有大明太祖的國防構想,還有太宗皇帝的國策謀劃。

東西估計是高熾放在這裡的。朱高煦聽說高熾在執政後期老是“瘋|狂修車”,他更是一個失敗的皇帝;但高熾顯然也不是個傻子、對國家大政也有想法的。

朱高煦如獲至寶!雖然他自有一些想法,但一個王朝的宏偉國策,最好得有延續性;理解前代帝王的戰略,對往後的治國頗有益處。

“這些東西,一定要好生保存!朕隨時要看。”朱高煦轉頭道。

侯顯鞠躬道:“是,皇爺。”

這時又有人進東暖閣了,兩個抱着一疊疊奏章的宦官,還有曹福拿着薛巖的密卷也走了進來。他們向朱高煦鞠躬行禮,然後把東西都堆放在了御案上。

朱高煦在東暖閣裡看了一圈,終於在那把四位大明皇帝坐過的椅子上、正身坐了下去,現在他是第五位了。

他也想要像大哥一樣瘋狂修車,但是想想還是老命重要,先穩一穩等揪出那個隱藏很深的黑手再說!

朱高煦坐在椅子上,面對一大堆奏章和卷宗,他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並不去動御案上的東西。

沉默許久,朱高煦終於擡起頭,語氣乾脆地開口道:“下旨,叫茹瑺、張盛覲見。再傳旨侯海安排人手,給湖廣漢王府下令,命令高賢寧八百里快馬到京。傳旨吏部尚書蹇義,改任薛巖爲刑部尚書。傳旨茹瑺,任命張盛爲錦衣衛指揮使、杜二郎爲北鎮撫使;陳大錘爲羽林左衛指揮使,王彧爲羽林右衛指揮使。”

宦官侯顯面有驚詫之色,可能是因爲朱高煦幹這種大事也太隨意了;不過朱高煦本身就經常打仗,下決定沒那麼多牽扯,都是說幹就幹!

侯顯躬身小心翼翼地說道:“皇爺,任命尚書、侍衛親軍指揮使這等事,奴婢去口頭傳旨是辦不成的。必得皇爺親筆聖旨、或翰林院官員寫聖旨用璽才行。”

“筆墨侍候。”朱高煦道。

朱高煦寫好了聖旨,侯顯告退。朱高煦便一邊繼續琢磨薛巖的密卷,一邊等待要見的人。

先帝駕崩案,薛巖不能繼續查了,他得把大理寺卿的位置騰出來給朱高煦的親信;不過從大理寺卿到刑部尚書是升官了的,六部尚書權力極大,管的事兒也更多。

薛巖目前查實的東西、先帝中毒駕崩於東宮之事實,對朱高煦的皇位合法性沒甚麼影響。但朱高煦直覺謀刺先帝的真正罪魁禍首、應該與太子及東宮官員無關,真相便不能隨便示人了。

等了許久,在千步廊上的茹瑺先到了乾清宮斜廊。朱高煦叫他進來說話。

茹瑺是個文人,卻長得很魁梧,臉很大、臉上的毛孔很粗,大概有五十來歲了。茹瑺近前行大禮時,顯得很緊張。

朱高煦這纔想起,這兩天不止一個人彈劾他:在‘伐罪之役’中,茹瑺經常爲僞帝出謀劃策,堪爲心腹云云。具體的內容朱高煦沒細看,反正知道茹瑺在洪熙僞朝十分賣力。

“平身,賜座。”朱高煦淡然說道。

茹瑺忙道:“臣謝聖上恩。”

朱高煦道:“茹部堂這麼站着,我說話還要仰起頭,脖子累得慌。”

茹瑺:“……”

朱高煦等他在一條凳子上坐下來,他也沒多少廢話,徑直說道:“彈劾茹部堂的奏章,朕也沒怎麼看,已經丟在宮裡當廢紙了,你別管那些事了。”

茹瑺的臉色頓時有點泛紅了。

朱高煦繼續說道:“記得朕做藩王、還沒去雲南就藩的時候,朕去茹部堂府上,是談過話的,你應該記得那件事。朕覺得茹部堂的眼界很寬,你對當時勢力已日漸滲|透至西域的帖木兒論述,頗有見識。”

茹瑺握拳道:“聖上讚譽,臣不敢當。”

朱高煦問道:“朕今日找你談話,想問問,茹部堂對朝|鮮國之事可熟悉?”

茹瑺謙虛地說道:“臣略有涉獵。”

朱高煦聽罷,便又問:“懷安大君是怎麼回事?”

茹瑺沉吟了一會兒,恍然作揖道:“朝|鮮國李氏開國君主乃李成桂;懷安大君是李成桂的第四子、名叫李芳幹(樸氏口中賢惠翁主的爹)。”

朱高煦就是好奇樸氏的政|治目的究竟是甚麼;同時也想了解此時朝|鮮國的情況,這纔想到問問茹瑺。

茹瑺道:“李芳幹原來的爵位是懷安公。洪武三十三年(建文二年),當今朝|鮮國國王李芳遠、李成桂第五子,發動了朝|鮮國第二次政|變之後,做了朝|鮮國國王;並削去了李芳乾的爵位、改封懷安大君,並流放李芳幹於濟州島養馬。”

朱高煦聽到這裡,恍然便大致猜到了樸氏的政治意圖。

樸氏家族與李芳幹一脈,應該是政治同|盟,屬於權力鬥爭中失敗的一方。樸氏家族的女子來到大明朝,是在他們那個政治集|團一敗塗地、毫無翻身機會、隨時可能被連根拔除的情況下,想尋求外援的一種策略!

這些套路,連大明朝太宗皇帝也幹過。最近那兩個滑稽裝作韃靼人的兀良哈部落,不就是“靖難之役”時期燕王府的外援?

朱高煦開口道:“李芳遠發動過兩次政|變?這真是個能人啊。”

茹瑺點頭道:“聖上所言極是。實際上李氏第一次發動政|變、取代前高麗國王氏之時,李芳遠的功勞也是最大的;至今爲止,他已經謀|劃過三次成功的政|變,可謂手段老練。”

朱高煦問道:“李芳遠對我大明朝的態度如何?茹部堂有何見解,但說無妨。”

茹瑺道:“臣以爲,高句麗、高|麗、朝|鮮歷代最想要的地方,是遼東地區;高麗國王氏丟失王位之前,仍在調兵武力強|佔遼東地盤。

到了李氏掌權之後,李氏爲了鞏固王權,遣使向大明稱臣納貢,禮數甚恭。李氏不是不想遼東,而是不能;李氏比前代王氏,更加明智了,他們認識到大明朝的強大,而今無機會奪佔遼東,已然調整了向大明示好的國策。

永樂初,太宗皇帝繼位之後,大明與朝|鮮的君臣關係更好了;乃因李芳遠隨使朝貢大明時,曾在北平燕王府私見過太宗皇帝。而今兩國君臣相待,正在全面修好。”

朱高煦用欣賞的目光看了一眼茹瑺,點頭道:“朕大致明白了。”

……茹瑺告退之後,新任錦衣衛指揮使張盛覲見。朱高煦把薛巖的密卷、全都交給了張盛,叮囑他好生保密保管;並命張盛細看了密卷之後,等高賢寧進京做了大理寺卿、便將密卷交給高賢寧,協助高賢寧密查先帝駕崩案。

第十八章 拒絕第七百六十三章 陳仙真第七百七十二章 美人駿馬第二十章 阿彌陀佛第四百零二章 偶然第四百二十六章 山間的迷霧第二百四十五章 胡濙第八章 試探與猜忌第六百五十六章 地獄輪迴第五百七十八章 忽好忽壞第九十八章 綠林好漢第二百三十四章 空了又沒空第八百五十八章 忠孝信義第八百九十七章 清晰抉擇第四百八十三章 奇恥大辱第二百五十九章 佳節第一百六十章 只是過程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染的橋(1)第四百六十三章 出發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戰天府之國(1)第四百一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四百五十四章 茫然第四章 黃大人的煩惱第六百六十章 真的可以嗎第十七章 扛鼎只兒戲第七百零四章 讒言第六十二章 事與願違第七百一十一章 多慮第七百一十五章 廝守最真第四百五十九章 一家人第三百一十一章 舉國抗敵(4)第四十四章 四面楚歌第六百九十九章 歸途第八百二十四章 夏部堂索錢第五百六十八章 不準高興第五百零四章 漁翁之利第八百四十章 熟悉的話第四百四十一章 謊言第五百五十七章 第二場雪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都是生意第七百三十二章 人亡政息第七百零一章 最美季節第七百三十三章 武德通寶第五百零二章 傳下去第四百八十七章 絕境第七百八十六章 必要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嵐(6)第四百五十五章 從不猶豫第七百九十七章 破罐子破摔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猩猩第八百三十九章 叛首難除第三百一十五章 舉國抗敵(8)第九十一章 誅心第七百六十六章 蹤跡難尋第五百七十九章 一整天時間第三百三十章 亂我心者第三百七十章 和談第五百七十六章 還能搶救第八百三十章 圓月當空第七百五十七章 權變與誠意第四百七十八章 冷雨中的歌謠第四百零二章 偶然第三百六十八章 空蕩的莊嚴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都督的回憶第七百七十一章 戲裡戲外第四十三章 十面埋伏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帝就了不起第三百九十章 決戰天府之國(5)第七百一十一章 多慮第六百一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八十章 德州的消息第五十一章 這是個奸計第一百六十章 只是過程第七百四十五章 人之執念第二百零六章 交酉的季節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頭六臂第二百八十七章 朝朝暮暮第一百三十二章 靈璧的炮聲(1)第五百七十七章 浮腫第一百四十七章 吉時未到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林第三百六十三章 做錯了甚第六百八十八章 荒涼第七百六十一章 小池塘第三百九十九章 勝敗論英雄第七百八十六章 必要第六百三十一章 再逢解解元第三百四十五章 俺是被逼的第四百四十章 官軍未敗第八百三十三章 任性第八百四十三章 絕望第二百一十五章 剎那間第一百八十八章 從送禮談起第五百六十九章 欲發而先忍第五百五十九章 小動作第二百一十八章 惱羞成怒第三百七十七章 討罪伐逆第七十六章 河堤第一百三十三章 靈璧的炮聲(2)
第十八章 拒絕第七百六十三章 陳仙真第七百七十二章 美人駿馬第二十章 阿彌陀佛第四百零二章 偶然第四百二十六章 山間的迷霧第二百四十五章 胡濙第八章 試探與猜忌第六百五十六章 地獄輪迴第五百七十八章 忽好忽壞第九十八章 綠林好漢第二百三十四章 空了又沒空第八百五十八章 忠孝信義第八百九十七章 清晰抉擇第四百八十三章 奇恥大辱第二百五十九章 佳節第一百六十章 只是過程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染的橋(1)第四百六十三章 出發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戰天府之國(1)第四百一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四百五十四章 茫然第四章 黃大人的煩惱第六百六十章 真的可以嗎第十七章 扛鼎只兒戲第七百零四章 讒言第六十二章 事與願違第七百一十一章 多慮第七百一十五章 廝守最真第四百五十九章 一家人第三百一十一章 舉國抗敵(4)第四十四章 四面楚歌第六百九十九章 歸途第八百二十四章 夏部堂索錢第五百六十八章 不準高興第五百零四章 漁翁之利第八百四十章 熟悉的話第四百四十一章 謊言第五百五十七章 第二場雪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都是生意第七百三十二章 人亡政息第七百零一章 最美季節第七百三十三章 武德通寶第五百零二章 傳下去第四百八十七章 絕境第七百八十六章 必要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嵐(6)第四百五十五章 從不猶豫第七百九十七章 破罐子破摔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猩猩第八百三十九章 叛首難除第三百一十五章 舉國抗敵(8)第九十一章 誅心第七百六十六章 蹤跡難尋第五百七十九章 一整天時間第三百三十章 亂我心者第三百七十章 和談第五百七十六章 還能搶救第八百三十章 圓月當空第七百五十七章 權變與誠意第四百七十八章 冷雨中的歌謠第四百零二章 偶然第三百六十八章 空蕩的莊嚴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都督的回憶第七百七十一章 戲裡戲外第四十三章 十面埋伏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帝就了不起第三百九十章 決戰天府之國(5)第七百一十一章 多慮第六百一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八十章 德州的消息第五十一章 這是個奸計第一百六十章 只是過程第七百四十五章 人之執念第二百零六章 交酉的季節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頭六臂第二百八十七章 朝朝暮暮第一百三十二章 靈璧的炮聲(1)第五百七十七章 浮腫第一百四十七章 吉時未到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林第三百六十三章 做錯了甚第六百八十八章 荒涼第七百六十一章 小池塘第三百九十九章 勝敗論英雄第七百八十六章 必要第六百三十一章 再逢解解元第三百四十五章 俺是被逼的第四百四十章 官軍未敗第八百三十三章 任性第八百四十三章 絕望第二百一十五章 剎那間第一百八十八章 從送禮談起第五百六十九章 欲發而先忍第五百五十九章 小動作第二百一十八章 惱羞成怒第三百七十七章 討罪伐逆第七十六章 河堤第一百三十三章 靈璧的炮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