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5章 執政改革

皇帝也不再直接參與政事,只代表國家祭祀天地祖宗,接見外國使者君主,獎賞有功臣民。

從現在開始,國家由大家選舉出來的首輔次鋪治理了。內閣是大明的政策執行機構,內閣的首輔次鋪,必須由元老議政院提名。要求是必須當過地方縣令,走過地方各級,或者從百戶做起的軍人,在地方政務歷練三年,最終去職軍權的軍人,以保證有充分的地方執政經驗。同時年紀必須滿四十週歲,不超過六十週歲。如此,不但保證了沒有年輕人的操切,有不因老邁而保守昏聵年富力強。

保證了這些之後,由皇上認可,皇上的認可是爲了保證皇上的榮耀,又制衡元老議政院。

皇上可有三次反駁,再三次不能反駁成功,就必須遵從元老議政院的決斷,再由大明三品以上的官員投票決定。

閣臣由首輔和次輔推選,再上交元老議政院評定,舉手表決後才能施行。

首輔任期一屆五年,可以連任三屆,這樣可以保證他推行的政策的連續性,不至於出現人亡政息。但三屆候必須下臺不得連任,這又保證了不因個人威信而出現權臣,不出現政久弊生。

他們乾的好,大家讓他幹滿十年。乾的不好,直接將他彈劾下去,元老議政院再提名一個,再選一個就是了。皇上,基本算是一個看客。

但現在沒皇帝不行,大家幾千年的觀念習慣在那裡呢。沒皇帝了,大家心中就感覺不安了,還是有一個在,比較讓人心中踏實不是,雖然那不過是個名義上的。只要大家每年在皇帝的生日的時候,享受三五天假日,享受一個名正言順喝一頓的節日就夠了。

但這樣的改革,就再也沒人紅着眼睛盯着那個皇位了,也就再也沒有野心家行改朝換代的戰亂痛苦,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將不再在中原大地上重複上演了,這纔是根本。

想要執掌這個大明,實現你的野心,行啊,只要你好好的幹,滿足條件了你就能上去過把癮,還幹什麼造反啊。

即便造反,其實也簡單了,只要你有能力發動一場政變,將現任的首輔幹倒就成了。發動政變好啊,成本小,危害小,然後就看你乾的好壞了。乾的不好,對不起,你白折騰了,因爲還有一個皇帝的罷免跟着呢。玩也是白玩。

接着,新皇上的聖旨再次頒了一個讓全天下奔走相告的特殊的條例。讓所有天下皇家血脈的子孫,感激涕零的決斷。再得到一次補償之後,皇家宗室,鳳子龍孫,都徹底變爲庶民,廢除對他們所有的約束,可以參與這個社會上的任何競爭謀生了。你可以考官,你可以帶兵征戰,你可以經商,你更可以務農,反正你和百姓一樣奮鬥,你可以達到除了皇帝以外任何目標。坐上首輔也不是問題。

後來大明的內閣首輔就從皇室中出了五個,而且做的非常好。

天下爵位爲六等,王公候伯子男,但都是虛銜空殼,但非戰功或治政優異者不可得。由元老議政院評定推舉,由皇上賞賜。沒有封地,沒有俸祿,沒有待遇,沒有特權。除了一年一度皇上賞賜宴席之外,你什麼也沒有。

重建京營,但是定額只有一萬,由皇室出資自己豢養,稱爲皇家儀仗隊,由勳貴和朝臣子弟榮任。這支軍隊不參與實戰,只負責保護皇室安全,以及出行儀仗。

皇室內帑與外朝徹底分開,每年國家由國庫撥付二百萬皇室贍養費用,此爲定製,永世不得更改。而皇室的各個股份投資,原先的家產,以及收入,國家也不得再與覬覦。

國庫沒錢,想向皇上內帑伸手,那叫借。皇上借你,那是人情,不借你你也沒轍。皇上收你利息,你也得挺着。

結果就有了後來一次皇上帶着皇后堵着內閣大門撒潑耍賴討債,最終將國家告上三法司法庭的事。沒辦法,最終朝廷不得不從銀行貸款還債的事情出現。

但那時候,已經沒有人指責皇帝的薄情寡義,反倒認爲這樣是理所當然。

官員的任免,由御史臺考覈,六科給事中評定,最終交給吏部舉手表決通過。但三品以上,還必須交給內閣和元老議政院再次審覈,最終舉手表決通過。最終由皇上籤署任免令,當然,這僅僅在說明,你是大明的官員,是大明皇帝的臣子。

而元老議政院和內閣的制度也有所改變。

元老議政院,是大明執政兩駕馬車之一,他是由退休致仕的國朝重臣以及勳貴公侯組成,由公推的德高望重宿老院長主持,第一屆院長是德高望重的孫承宗。他主要的職責是監督內閣的運作。審覈內閣提交新的政策的制定,彈劾罷免內閣成員。記住,這裡只指彈劾罷免內閣成員,而不得干涉朝廷其他官員。其實就是給內閣拴上籠頭,使得內閣不能胡作非爲。

同時,一旦出現戰爭,元老院立刻轉型爲參謀部,讓宿老發揮人老成精的特長,制定戰略計劃,行駛對帶兵大將和兵部的監督,協調工部後勤的調配。

以上都是以精英推選而不是天下普選。這倒不是毛文龍改革不徹底,而是毛文龍依舊當時的國情,和後世的普選弊端,再大家吵架幾天之後決定的。

一旦施行普選,一來民智未開,根本施行不了,二來的確是耽誤功夫浪費精力。一個首輔或者是元老議政院的院長,爲了上任,就要拿出一年的時間來向全國的老百姓宣傳造勢,然後爲了保住位置,還要拿出功夫繼續宣傳自己。等下一屆開始選舉,就又要開始循環這樣的操作。如此這個首輔不用做正事了,就整日爲自己的事情忙吧。

皇上可以封駁提名,但只能有三次這樣特權。皇帝有豁免權,即便是罪大惡極的,也必須執行。但每年只有一次(朱慈育在位其間,沒有一次動用這些權利)

宣佈朝廷以後政令依舊以皇帝聖旨爲正名,但必須通過元老議政院,內閣署理才成爲大明正式的政令,缺一皆爲廢紙。

撤銷大帥總兵官永久帶兵的權利。師以上的將軍隨時輪換絕不專屬。

兵權交還給兵部,只有戰爭出現,由兵部指定任免將帥。

爲了杜絕兵將不知的弊端,兵部分作兩個部門,一個是後勤部門,一個是訓練部門,,全天下的部隊後勤都歸兵部後勤司管理。隊伍的後勤官員不歸本支隊伍主官管轄。

而天下士兵的訓練全部統一,不再各行其是。

兵部尚書不再由文官擔當,必須以武將爲本。

罷免毛文龍原先一切職務,包括東江鎮總兵官,以大明遼王任兵部尚書,掌管天下一切兵馬。

明確規定,爲了監督他主導的國策不在出現反覆,毛文龍的兵部尚書職務爲終身制,以後其他任何人不得執行。

也就是說,毛文龍就是看着大家,好好的貫徹這些政策制度,誰敢搗蛋,毛文龍有權滅了他。

至於他要搗蛋,誰滅了他,這個沒說。

而又一道聖旨明確的規定了毛文龍和他的軍隊的責任:爲了維護新政的穩定,原東江鎮撤銷,原復遼軍已經完成了他的使命而撤銷。

將大明劃分十個軍區,派駐原復遼軍分別組扎。

盧象升,朝鮮總督。轄區朝鮮。

劉興賢,東北總督。轄區遼東外原蒙東,到白令海峽,到北——之極地。

毛承勇,蒙古總督。轄區中蒙西蒙。

毛承祿,西北總督。轄區青海西藏西域。

毛仲明。山陝四川總督。

洪承疇,西南總督,轄區江浙江西福建雲貴。

張盤,中原總督,轄區河南河北安徽山東。

張盤。直隸總督。

劉興基。遼東總督。

張之及。京師戍衛。

毛學禮,大明水師總提督。

鄭宏達,天津府尹,馬維忠,內閣次輔兼任順天府尹。

範文傑,南京府尹。

這些人因功而升,但也明確但告訴天下,毛文龍推行的新政,就在毛文龍集團但掌控之下,誰有意見,誰反對,請你站出來走兩步。

而廣大的中原外收復的和擴展的地區,則設立十個大區,由朝廷派兵駐守,一旦出現叛亂,則兵部可調動全國之兵出征剿滅。

在強勢的毛文龍推動下,五十萬大軍虎視眈眈的看管下,大明的政府架構完善過度之。

天下形勢煥然一新,全天下的百姓看到大明真正的中興,併爲屹立世界而大步前進。

毛文龍在八十高齡的時候,在經過二十年的看守之後,大明再也不會反覆,才辭去所有職務,開始專心致志的帶着一把小鋤頭,到各地掩埋瓷器去了,最終在一次掩埋的時候,不小心閃了老腰,從此一病不起,在留下一句:“我完成了我的使命,我改變了大漢民族的命運。”的自誇樣式的遺言後撒手人寰。

隨着他的離世,按照他的當初的規劃,將全天下的毛家軍,改名護國軍,他的愛將兒子們全部退出歷史舞臺,泯滅了毛文龍在大明的一切痕跡。

第1189章 被軟禁了第026章 大聲邀戰第1285張 陰謀詭計第070章 經撫應對第346章 光復第1336章 靜待第367章 令人髮指第197章 突然發難第484章 越扯越遠第375章 主動出擊第1348章 堅守城牆第241章 繳獲分配第371章 霹靂手段第588章 悲壯的援軍第912章 皇帝的抱怨第1699章 戰爭 沒有結束第235章 互相推諉第721章 準備再戰第1388章 引狼入室第842章 代善救援第904章 混亂的局面第870章 勾連土匪第060章 尋找理由第852章 暗夜突圍第193章 一日成城第744章 擠兌風潮第471章 戰朝堂第1265章 海外軍團回援第1363章 兵進漢城第416章 皮島第罪惡產業第693章 兄弟交心第455章 父子相認第189章 瘋狂屠戮第1431章 朝鮮新附軍第1189章 相互的承諾第1144章 滅亡的瘋狂前兆第1172章 官威無用第140章 獨相的憤怒第257章 區別對待第369章 分田分地第1353章 皮島危機第587章 訣別第1431章 朝鮮新附軍第1009章 敘論戰功第585章 各路援軍第1182章 需要再設個總督第155章 送子爲質第778章 收攏人口第1113章 拖垮敵人第1405章 整治遼西第381章 再卻敵人第909章 抗旨不尊第1689章 決死反擊第921章 又被坑了第093章 搶佔象關第431章 整軍出征第523章 人情的味道(還是爆更)第687章 長袖善舞張繼先第1209章 爆炸總算開始了第738章 百姓之心第1377章 新丁的養成方式第716章 特殊的恩遇第824章 麻煩大了第1028章 逼死國王第1018章 日本人的野望第1298章 懲奸除惡第1298章 懲奸除惡第282章 初露頭角朱由檢第503章 三巨頭的想法(爆更)第574章 慘烈戰陣第726章 不作不死第1218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690章 老成謀國葉向高第1206章 天大的棋局第042章 小民之殤第807章 老虎歸山第1100章 毛可喜到了第604章 說服戚軍第126章 新年伊始第134章 過年最大第705章 回京路上第1187章 京城冷暖第112章 孤注一擲的阿敏第1276章 昏招迭出第720章 皇上內閣的心思第1244章 不詳之感第298章 鼓勵鬥毆第436章 輕鬆平滅第1258章 重重危機第139章 請派監軍第116章 鳩佔鵲巢第545章 拉人入股第1360章 夫人主政第937章 包藏禍心第1027章 火油彈發威第704章 評論三黨第692章 深謀遠慮第1203章 皮島有內奸第1101章 慘烈爭奪第1156章 再整雄兵
第1189章 被軟禁了第026章 大聲邀戰第1285張 陰謀詭計第070章 經撫應對第346章 光復第1336章 靜待第367章 令人髮指第197章 突然發難第484章 越扯越遠第375章 主動出擊第1348章 堅守城牆第241章 繳獲分配第371章 霹靂手段第588章 悲壯的援軍第912章 皇帝的抱怨第1699章 戰爭 沒有結束第235章 互相推諉第721章 準備再戰第1388章 引狼入室第842章 代善救援第904章 混亂的局面第870章 勾連土匪第060章 尋找理由第852章 暗夜突圍第193章 一日成城第744章 擠兌風潮第471章 戰朝堂第1265章 海外軍團回援第1363章 兵進漢城第416章 皮島第罪惡產業第693章 兄弟交心第455章 父子相認第189章 瘋狂屠戮第1431章 朝鮮新附軍第1189章 相互的承諾第1144章 滅亡的瘋狂前兆第1172章 官威無用第140章 獨相的憤怒第257章 區別對待第369章 分田分地第1353章 皮島危機第587章 訣別第1431章 朝鮮新附軍第1009章 敘論戰功第585章 各路援軍第1182章 需要再設個總督第155章 送子爲質第778章 收攏人口第1113章 拖垮敵人第1405章 整治遼西第381章 再卻敵人第909章 抗旨不尊第1689章 決死反擊第921章 又被坑了第093章 搶佔象關第431章 整軍出征第523章 人情的味道(還是爆更)第687章 長袖善舞張繼先第1209章 爆炸總算開始了第738章 百姓之心第1377章 新丁的養成方式第716章 特殊的恩遇第824章 麻煩大了第1028章 逼死國王第1018章 日本人的野望第1298章 懲奸除惡第1298章 懲奸除惡第282章 初露頭角朱由檢第503章 三巨頭的想法(爆更)第574章 慘烈戰陣第726章 不作不死第1218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690章 老成謀國葉向高第1206章 天大的棋局第042章 小民之殤第807章 老虎歸山第1100章 毛可喜到了第604章 說服戚軍第126章 新年伊始第134章 過年最大第705章 回京路上第1187章 京城冷暖第112章 孤注一擲的阿敏第1276章 昏招迭出第720章 皇上內閣的心思第1244章 不詳之感第298章 鼓勵鬥毆第436章 輕鬆平滅第1258章 重重危機第139章 請派監軍第116章 鳩佔鵲巢第545章 拉人入股第1360章 夫人主政第937章 包藏禍心第1027章 火油彈發威第704章 評論三黨第692章 深謀遠慮第1203章 皮島有內奸第1101章 慘烈爭奪第1156章 再整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