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張 寧錦開戰

明天啓七年、後金天聰元年五月初六日,就在毛文龍緊張的祈禱自己的歷史知識不要有偏差的時候。後金大汗皇太極以明朝在錦州、大淩河、小淩河築城屯田,沒有議和誠意爲藉口(袁崇煥時候和皇太極談的)。親率八萬女真蒙古八旗軍隊,十萬包衣奴才,號稱二十萬出瀋陽,舉兵向西,進攻寧(遠)錦(州),皇太極率兵到了廣寧的舊邊,命貝勒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嶽託、薩哈廉、豪格率護軍精騎爲前隊;攻城諸將率綿甲軍等攜帶雲梯、盾牌等器械爲後隊,親自同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率領大軍居中,八旗三隊,魚貫而行。

後金軍行進,分爲前、中、後三隊;作戰,則列爲左、中、右三路。初十日,皇太極至廣寧。後金軍士捉獲明軍哨卒,經訊問得知:右屯衛以百人防守,小淩河、百人駐守。

大淩河,錦州城修繕已畢、錦州有趙率教兩萬,大淩河有吳三桂五千駐守。皇太極命乘夜進軍,輕取右屯衛城,直奔大淩河城。五月十一日,後金軍由縱向的前、中、後三隊,調整爲橫向的左、中、右三路——皇太極自率兩黃旗和兩白旗兵爲中路,直趨大淩河城;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貝勒碩託及總兵官、固山額真等,率兩紅旗和鑲藍旗的兵馬爲右翼,直趨錦州城;三貝勒莽古爾泰率正藍旗的兵馬爲左翼,直取右屯衛。中路皇太極軍逼近大淩河城,但大淩河城防完備,堅固無比,剛剛接近,就得到了劈頭蓋臉的鉛子彈丸歡迎,一時間不能下。

左翼莽古爾泰軍逼近右屯衛,當時城池也還沒有修築完成,守軍逃遁,奔向錦州。後金軍輕而易舉取得了左、右屯衛兩城後,皇太極留下一部包圍大淩河,然後帶着大軍一路向西,三路大軍會師錦州,距城一里,四面紮營,洪承疇命令趙率教,只以火器回擊,不得出城浪戰,在新疆欣然受命,死守不出。

錦州激戰後金軍進抵錦州城外,四面紮營布兵,將錦州城嚴密包圍。時明太監紀用、總兵趙率教駐錦州,負責築城、守城。當後金軍將要到來時,左輔等人撤入錦州,憑城固守,準備抵抗。沿邊小堡也都撤兵,歸併大城,堅壁清野,合力禦敵。

雙方就在這裡困頓不解。

當時,皇太極得報,寧遠內存關寧鑄城所需白銀一百萬,糧草無算,物資可供給關寧全部人馬三年,於是,親帶中軍直奔寧遠,將寧遠包圍,這樣,皇太極就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直長蛇陣。

皇太極雖然看出了這種被地形和沿路城堡所逼迫出來的陣型對自己不利,但他沒有一點擔心,因爲,在絕對的實力面前,自己是有絕對把握同時對三點展開進攻的。

就在遼西排兵佈陣的時候,毛文龍耐心的蟄伏着,他在等待機會,一個最恰當的機會,實現他既定的大戰略。,

毛文龍站在巨大的遼西地圖面前,端着手中的蠟燭,已經兩天兩夜沒有閤眼了,他在等待着一個消息,一個他最想得到的消息。

他想要的第1步,錦州和大淩河城堡的戰鬥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

在毛文龍的水泥和他的火器支援下,在歷史上應該被放棄的大淩河城堡,成了固若金湯的堡壘要塞,就像一根前出的釘子一樣,死死地盯住了皇太極這隻長蛇陣的尾巴。

每一天,皇太極手下的將士如潮水一樣衝向大淩河,但是他們得到的,就是城上密集的炮彈,還有無數的鉛子,讓他們根本沒有辦法接近城牆。

皇太極按照原先固有的辦法,留下一部分人馬,包圍着這小小的釘子,全力進攻錦州。

五月十三日凌晨,後金以騎兵圍攻錦州城,經過試探性進攻之後,他們依舊得到的只有子彈和炮彈,最終只能遠遠的圍困,不敢靠近城垣。

皇太極三次派遣使者到城下說降,都被趙率教拒於城外。皇太極傳令攻城,後金軍攻城,只是增加傷亡,別無所獲。

面對着鋼筋水泥鑄造的城池,皇太極簡直一籌莫展。最終不得不下令,剛剛組建的佟養性的炮兵部隊,還有他指揮的善於攻堅的漢軍,趕奔前線,用大炮展開攻城。

皇太極再發勸降書,用箭射到城裡,連射數封信,城裡無反響。皇太極求和心切,並等待援兵,再遣二人隨明朝使臣回錦州城,但明軍仍閉城不納。皇太極令明使者帶回書信,書信內容意在激監軍紀用和趙率教派軍出城野戰,紀用、趙率教斷然予以拒絕。同日,明遼東巡撫洪承疇派人送給紀用、趙率教的書信被後金軍截獲,此信是洪承疇的誆騙信,目的就是拖延皇太極的時間,皇太極卻信以爲真。

這一天,莽古爾泰、濟爾哈朗、阿濟格、嶽託、薩哈廉、豪格等率軍前往塔山護糧,遇到了明軍滿桂、尤世祿二總鎮的兩萬人,雙方互相戰鬥了一場,滿貴在痛痛快快的廝殺了一場之後,身上的鎧甲扎滿了箭簇,如同刺蝟一樣,然後就大呼小叫的對着手下的兄弟們吼:“我們敗了,我們敗了,然後望風而逃。莽古爾泰、濟爾哈朗、阿濟格、嶽託、薩哈廉、豪格等率軍尾隨着滿貴追擊到了寧遠城下。

皇太極如此就出現了三個戰場,而且這三個戰場全部僵持不下。整個遼西戰役,從現在開始,進入了僵持的階段。

第321章 不可思議第308章 接受兵權第1174章 都是王爺好啊第585章 各路援軍第680章 分化瓦解第1007章 中日海戰-報復第1691章 進攻北京城第262章 舉薦孫承宗第1277章 都是老實人第1296章 窮途末路的感慨第329章 廢除軍戶第744章 擠兌風潮第860章 隱秘潛蹤第1019章 頻繁的海戰第1196章 總結一下第065章 遽然發動第591章 和孫承宗交鋒第1245章 搏殺 搏殺第543章 幹票大的第583章 精疲力盡第744章 擠兌風潮第844章 張盤的霹靂手段第1159章 統治草原的辦法第385章 兄弟對答第1259章 收買計劃第1082章 軍權問題第1055章 朝鮮總督第1026章 必死無疑朝鮮王第267章 全民動員淹沒草原第1330章 一次大會第299章 戰端再起第1248章 我委屈着呢第917章 視察新附軍第1274章 羣策羣力第1341章 爲難第1199章 撫卹分發的誓言第044章 敵情有變第1183章 分兵禦敵第1122章 光復平壤第317章 長山大捷第1335章 發動第153章 找毛帥去第233章 悲壯落幕第832章 混淆視聽第1263章 樹倒猢猻散第158章 跑起來第1121章 烈火焚城第261章 主殺熊廷弼第1204章 相約內應第1302章 漢奸不好當啊第968章 大神來到第1265章 海外軍團回援第1220章 解決廠衛第867章 毛帥 丟了第427章 照顧大局第1036章 賭上一把第1041章 準備迎敵第1269章 條件第308章 接受兵權第1381章 鎮江大捷第373章 默契配合第1110章 解圍第005章 沒有援軍第1270章 能臣的感悟第1229章 破城而入第1359章 死戰卻敵第1236章 皇太極投降第462章 各自的評估第109章 朝鮮拒入第786章 大朝會第567章 安撫第257章 區別對待第743章 謠言四起第1141章 女權的形成道路第1224章 四面合圍244章 宗族安置第1374章 各路出擊第832章 混淆視聽第349章 發錢第643章 屠殺與救贖第184章 死守缺口第425章 將相不和第138章 擴展人脈第586章 向北,進攻第1408章 重新調整第1285章 讓商人從政第323章 大陣崩潰第1285張 陰謀詭計第1271章 首蹬遼西第1395章 滿清建國第869章 遼東土匪第1374章 各路出擊第1196章 清君側第191章 堅守鎮江第585章 各路援軍第700章 皇家兄弟第1326章 老謀深算第947章 天啓有後了第1158章 大裁軍
第321章 不可思議第308章 接受兵權第1174章 都是王爺好啊第585章 各路援軍第680章 分化瓦解第1007章 中日海戰-報復第1691章 進攻北京城第262章 舉薦孫承宗第1277章 都是老實人第1296章 窮途末路的感慨第329章 廢除軍戶第744章 擠兌風潮第860章 隱秘潛蹤第1019章 頻繁的海戰第1196章 總結一下第065章 遽然發動第591章 和孫承宗交鋒第1245章 搏殺 搏殺第543章 幹票大的第583章 精疲力盡第744章 擠兌風潮第844章 張盤的霹靂手段第1159章 統治草原的辦法第385章 兄弟對答第1259章 收買計劃第1082章 軍權問題第1055章 朝鮮總督第1026章 必死無疑朝鮮王第267章 全民動員淹沒草原第1330章 一次大會第299章 戰端再起第1248章 我委屈着呢第917章 視察新附軍第1274章 羣策羣力第1341章 爲難第1199章 撫卹分發的誓言第044章 敵情有變第1183章 分兵禦敵第1122章 光復平壤第317章 長山大捷第1335章 發動第153章 找毛帥去第233章 悲壯落幕第832章 混淆視聽第1263章 樹倒猢猻散第158章 跑起來第1121章 烈火焚城第261章 主殺熊廷弼第1204章 相約內應第1302章 漢奸不好當啊第968章 大神來到第1265章 海外軍團回援第1220章 解決廠衛第867章 毛帥 丟了第427章 照顧大局第1036章 賭上一把第1041章 準備迎敵第1269章 條件第308章 接受兵權第1381章 鎮江大捷第373章 默契配合第1110章 解圍第005章 沒有援軍第1270章 能臣的感悟第1229章 破城而入第1359章 死戰卻敵第1236章 皇太極投降第462章 各自的評估第109章 朝鮮拒入第786章 大朝會第567章 安撫第257章 區別對待第743章 謠言四起第1141章 女權的形成道路第1224章 四面合圍244章 宗族安置第1374章 各路出擊第832章 混淆視聽第349章 發錢第643章 屠殺與救贖第184章 死守缺口第425章 將相不和第138章 擴展人脈第586章 向北,進攻第1408章 重新調整第1285章 讓商人從政第323章 大陣崩潰第1285張 陰謀詭計第1271章 首蹬遼西第1395章 滿清建國第869章 遼東土匪第1374章 各路出擊第1196章 清君側第191章 堅守鎮江第585章 各路援軍第700章 皇家兄弟第1326章 老謀深算第947章 天啓有後了第1158章 大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