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垂簾聽政

面對鎮定的皇嫂,朱由檢施禮:“臣弟已經決定,響應皇上召喚,北上帶兵勤王。”

此話一出,張皇后一皺眉,看了一眼太子,最終還是挽留:“攝政王不可,皇上臨行重託,太子監國,但太子年幼,這個國家還需攝政王拿主意處理大小事務。尤其是在這國難之時,更應該攝政王坐鎮中樞調度四方,若攝政王親自帶兵,一旦——一旦皇上處有不忍言之事發生,大明當靠攝政王支撐。”語氣是平淡的,但眼淚早就如珍珠般滾落。

所有的人都知道皇上皇后龍鳳情深,皇上後宮佳麗無數,但獨獨與皇后恩愛無拆。

更是在這個時候,依舊以國事爲重,不是將未來的國家交給不懂事的兒子,保住他的皇位,而是將國事重託給弟弟攝政王。就這一份爲國之心,就讓所有的重臣拜服於地。

朱由檢再次跪在地上哭泣:“皇后娘娘也知道我們兄弟從小孤苦,在波雲詭異的環境裡相依爲命。皇兄被難,臣弟怎麼能偷生,無論如何臣弟也要去救皇上,救哥哥,請皇后娘娘成全我兄弟之情。”

很久之後,皇后長嘆一聲:“當初萬歲出行,將國事交給攝政王,那麼攝政王再帶兵出戰,國事當委託給誰?”

朱由檢磕頭道:“臣弟已經與諸臣商量,以太子監國,以皇后垂簾聽政。若我兄弟不測,請皇后輔政太子年滿十八,請太子登基,還政皇上。”

這就等於是臨終遺言了,這足以表明,哥哥死難,他也不會活着回來了。

張皇后用衣袖掩住臉面,聲音顫抖的換了稱呼口氣道:“小叔不可如此,你哥哥是皇帝,皇帝爲大明江山社稷付出一切理所當然。而小叔不該做那不明智的事,而應該以祖宗江山爲重,保重有用之身,輔助太子成年親政纔是道理。再說,家有祖訓,後宮不得干政,我不敢僭越。”

朱由檢磕頭懇求:“萬事皆有權變,非常時行非常事,還請皇后答應。”

張皇后還是堅決拒絕。楊嗣昌就爬了上前磕頭道:“非常時期,攝政王一心帶兵勤王全了兄弟之情,同時,各地勤王軍爺的確需要一個統帥調度。但太子年幼,國不可一日無主,但這時候若尋其他親王進京攝政,等到萬歲和攝政王凱旋,當如何處置?到時候會引起朝局人心大亂,還請皇后以大局爲重。”

楊嗣昌說的對。

當然,大明的內閣制度相當完備,大明也不是沒有過登基就不上朝的皇帝,其實,有時候,在這個大明內閣成熟的情況下,有一個不上朝的皇帝,比整日勤政的皇帝運作的更好。

但現在的前提不一樣。

太子年幼不年幼不說,主要是他沒有正式登基做皇帝,這就是名不正言不順。這也不算天啓失誤,誰知道自己風光的去壩上會盟,接受蒙古諸位的歸順,卻鬧出了這麼一出。現在再想推太子登基,在法理上就不行。再加上皇上不還沒死呢嗎,現在即便諸位大臣強行推太子登基,做個名義上的大明之主,然後大家開開心心的執行內閣運作也不行,因爲萬一皇上活着回來了,那將置於這父子何地?

讓有爲的天啓做太上皇,讓尿牀的孩子做皇帝,在法統法理以及道理上,就亂了套了。

而這時候在外地親王裡選一個,先進京當攝政王,那更不行,請神容易送神難啊。一旦這個傢伙進京,不要說他有了什麼樣的野心,就說大臣們也會有那投機取巧燒冷竈的,再來個什麼攝政黨,而真正的正統血脈太子還在,最終會絕對不能避免的骨肉相殘的事情出現。萬一這個攝政王心急,直接殺了太子,然後強行登基,那可真就要了大明的命了。

而同理,皇上凱旋迴來了,那把這個外來的親王怎麼辦?安置在京師?絕對不行,讓人家灰溜溜的回去,更不行,那時候,只能一杯毒酒了。但那會讓天下公認的仁厚君王天啓名聲大損,亂了綱常禮教,後果更嚴重。

也正是基於這許多個道理,最終大臣們才同意了朱由檢的辦法,請皇后垂簾聽政。這樣一來,皇帝出事,大家保這正宗龍脈到十八,然後名正言順的請皇后歸政,這總比其他結局輕鬆些。

而皇上回來,大家就名正言順的各幹個的,就當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天下依舊太平。

張皇后在楊嗣昌等一羣重臣的解釋下,也明白了其中厲害,在一再挽留小叔不成之後,接受了這個決斷。

當她坐在太子的龍椅之後,以太子的名義下的第一道懿旨就是,自己的弟弟張繼先,現在已經是留候的他,因爲善於理財,委任爲攝政王大軍和天下勤王軍後勤總管,隨攝政王出征。

那意思非常明顯,皇上攝政王兄弟死在外面,外戚裡唯一有才幹的弟弟也別活着了,從此就沒有了外戚干政的局面發生了。

可見這個皇后爲了老朱家江山的安危,真的是果斷英明。

這樣幾乎是爲國而大義滅親的舉動,徹底的將羣臣心中最後的一點擔心清除了。一起承認,張皇后真的是女中堯舜。

皇后的第二道懿旨,就是將賦閒在家的勳貴老臣全部啓用,成立參議院,和內閣一起,共同打理朝政。

這個決定讓內閣泛酸的同時,卻也不得不再次承認,皇后做的一手好佈局,着是在避免內閣一家獨大,欺負她孤兒寡母,威脅皇權。

第三懿旨,將皇上被圍壩上,滿清鐵蹄進逼京師的消息,毫不隱瞞的向順天府的臣民公佈,號召百姓入伍,加入禁軍報國。

一時間沒有恐慌混亂,無數青壯百姓,塞滿了已經空虛了的禁軍大營,讓從新出山的張維賢忙的是腳不沾地。

事情安排妥當,朱由檢接受了皇后和內閣決斷,撤銷八賢王朱由檢攝政王的封號,改封天下勤王軍大元帥,帶領京城五萬禁軍中的四萬出征勤王,加封大明留候張繼先,天下勤王軍後勤總管,從銀行內帑賬戶,提現款百萬銀元,從天津購買勤王大軍的軍需,戶部打破原先各地外軍行軍糧草供給慣例,直接給各地勤王軍匯款,讓他們沿途向商賈購買物資糧草,以提高行軍速度。

然後朱由檢浩浩蕩蕩,帶着一絲悲壯,向壩上殺去。

第1140章 裝腔作勢第1008章 中日海戰-屠殺倭寇第409章 巡撫袁可立第670章 接受內附第1427章 大封功臣第1157章 義子相聚第817章 好感頓生第556章 遼西危機第1229章 改革的痛並快樂第1032章 戰神張盤第144章 來至朝鮮的戰報第1230章 賢王進京第1354章 全民動員第1407章 新的戰略第1418章 米價上漲和戰爭的因果第657章 孤臣黨跳出來了第356章 與敵對陣第840章 二老坐鎮第784章 全方位收買第1081章 朝鮮對答第1040章 出兵朝鮮第1280章 商人們的反抗第1241章 有你無我第433章 兩軍對陣第1240章 歇斯底里第921章 又被坑了第059章 突聞噩耗第564章 細心安排第1324章 千里奔波第914章 較勁的師徒第499章 孤臣黨成第987章 世仇的爆發第942章 搶奪功勞的來了第1131章 日本來人第954章 確立君臣名份第1262章 西行漫遊記第201章 瘋狗毛承祿第1005章 中日海戰-暴行第092章 誰願赴死第616章 搶掠的聖人光環第1187章 選將之法第672章 對天啓和崇禎的思考第281章 招商引資第550章 拜見徐光啓第1301章 艱難的局勢第1330章 一次大會第157章 小黨的手段第1445章 可怕的底蘊第385章 兄弟對答第1347章 鐵山失守第1311章 親身誘敵第1271章 頹廢的京師第1277章 乏味的海戰第215章 積極備戰第1232章 一劍的重要第176章 一馬當先第303章 搶灘登陸1329章 四佔鎮江第1284章 奸細的作用第1376章 接收新兵的方法第048章 南轅北轍第441章 君臣初見第1131章 日本來人第904章 混亂的局面第215章 積極備戰第018章 堂堂一戰第1191章 耐心教導第848章 釣魚大法第1190章 暗中佈置第241章 繳獲分配第280章 帝師督師第216章 土地的誘惑第1179章 再建新城第828章 努爾哈赤的應對第1280章 商人們的反抗第902章 敲敲竹槓第1289章第1255章 一團亂的朝局第991章 毛文龍的臭名聲第130章 分贓方案第437章 誅殺叛逆第260章 宴請廠衛第958章 嚇到人啦第555章 出大事了第813章 經濟來源第942章 搶奪功勞的來了第136章 好東西是敲打出來的第1048章 血的總結第1701章 最後一戰第1427章 大封功臣第1204章 相約內應第327章 接收南關第025章 瞬息萬變第430章 衛所點兵第1272章 幫助洪承疇第069章 趕緊跑路第695章 百戰而歸第1187章 京城冷暖第990章 德川幕府第544章 畫個大餅
第1140章 裝腔作勢第1008章 中日海戰-屠殺倭寇第409章 巡撫袁可立第670章 接受內附第1427章 大封功臣第1157章 義子相聚第817章 好感頓生第556章 遼西危機第1229章 改革的痛並快樂第1032章 戰神張盤第144章 來至朝鮮的戰報第1230章 賢王進京第1354章 全民動員第1407章 新的戰略第1418章 米價上漲和戰爭的因果第657章 孤臣黨跳出來了第356章 與敵對陣第840章 二老坐鎮第784章 全方位收買第1081章 朝鮮對答第1040章 出兵朝鮮第1280章 商人們的反抗第1241章 有你無我第433章 兩軍對陣第1240章 歇斯底里第921章 又被坑了第059章 突聞噩耗第564章 細心安排第1324章 千里奔波第914章 較勁的師徒第499章 孤臣黨成第987章 世仇的爆發第942章 搶奪功勞的來了第1131章 日本來人第954章 確立君臣名份第1262章 西行漫遊記第201章 瘋狗毛承祿第1005章 中日海戰-暴行第092章 誰願赴死第616章 搶掠的聖人光環第1187章 選將之法第672章 對天啓和崇禎的思考第281章 招商引資第550章 拜見徐光啓第1301章 艱難的局勢第1330章 一次大會第157章 小黨的手段第1445章 可怕的底蘊第385章 兄弟對答第1347章 鐵山失守第1311章 親身誘敵第1271章 頹廢的京師第1277章 乏味的海戰第215章 積極備戰第1232章 一劍的重要第176章 一馬當先第303章 搶灘登陸1329章 四佔鎮江第1284章 奸細的作用第1376章 接收新兵的方法第048章 南轅北轍第441章 君臣初見第1131章 日本來人第904章 混亂的局面第215章 積極備戰第018章 堂堂一戰第1191章 耐心教導第848章 釣魚大法第1190章 暗中佈置第241章 繳獲分配第280章 帝師督師第216章 土地的誘惑第1179章 再建新城第828章 努爾哈赤的應對第1280章 商人們的反抗第902章 敲敲竹槓第1289章第1255章 一團亂的朝局第991章 毛文龍的臭名聲第130章 分贓方案第437章 誅殺叛逆第260章 宴請廠衛第958章 嚇到人啦第555章 出大事了第813章 經濟來源第942章 搶奪功勞的來了第136章 好東西是敲打出來的第1048章 血的總結第1701章 最後一戰第1427章 大封功臣第1204章 相約內應第327章 接收南關第025章 瞬息萬變第430章 衛所點兵第1272章 幫助洪承疇第069章 趕緊跑路第695章 百戰而歸第1187章 京城冷暖第990章 德川幕府第544章 畫個大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