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辦公地點分家

效果就是使得華夏軍更加效率。

之後各個調動職位的官員赴任,朱大典出去接了南明降將和降官回來,因爲騰出不少職位安排,所以大部分降官都接受了新的職位,並沒有因爲他們投降就閒置了,這極大的安定了這部分降官和降將的心,尤其是朱聿健很是感慨。

雖然以皇帝之尊屈居一個副首相職位在他們看來是很委屈,但在適應了一段時間以後,朱聿健還是擔任了這個職位,周粥很是會來事,將以前的金華府縣衙給了他居住,縣衙的條件比起一般的居所當然要好,更加適合朱聿健居住。

這時候很多華夏軍百姓和官員,士兵,武將其實都已經搬出了城池,在外面購買了華夏軍新建的住房,去哪裡居住了,讓出來很多以前金華府富人的宅邸,宅院給那些南明來的官員和武將居住。

當然這不是白讓的,官員們得掏出真金白銀來購買,華夏元也行,這幫官員在南明國貪了不少,這次貪污的很大一部分錢財都進了華夏軍口袋。

不過也不是華夏軍就貪南明國那點金銀,而是如今華夏軍無論百姓和官員都接受了新思維,加上人口的增長,很多人往郊區遷移買房子。

有些人不想去郊區,就在城裡買房子,華夏軍蓋的房子一般都是那種三層的古式琉璃瓦飛檐的房子,一套房子一家住也行,但如今沒有那種大富貴人,一般都是三家住,一家三層,一家二層,一家底層,買了那層住那層,很多房子都是官府蓋的,爲了緩解越來越多的涌入中樞的人口壓力。

當然這些人都是富貴人家,原先就有家底,後來從小商人變成中型商人,或者在華夏軍裡面擔任一些官職,華夏軍的官不準貪污,但給的俸祿還是很多的,有的官員的俸祿普通百姓就是一輩子也賺不來,小商人也得掂量一下,十來二十年經營才能賺到。

華夏軍的官很金貴的。

住了縣衙的朱聿健一家算是顯貴之家了,這是華夏軍對他曾經是一國之君待遇,但以後他的發展卻要靠他努力了,否則能不能維持住這種顯貴之家還是個問題,華夏軍是得靠能力當官的,不是名氣,而且華夏軍的官員調動頻繁,哪怕今天是中樞閣老,明天就可能是一縣知縣,哪裡需要往哪裡派,不過中樞閣老華夏軍總是在用段時間之後讓其返回中樞,繼續擔任閣老,不過就不是原來的職位了。

內閣的各個尚書其實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天階就是吏部,戶部,國防部,這是最高的職位,之後是地階,兵部和刑部,禮部,外交部,人階就是工部,學政部,工商部,農業部,這些實際關乎民生的部門,以及特級的懲戒營,民情部,監察部,軍情部,守備軍部,總督府衙門。

以朱聿健皇帝的名聲,怎麼也不能跌下副首相這個職位去,所以他就要多操勞,當然如今是個虛職,他不管什麼事情,但時間長了,恐怕他也不會無動於衷的,肯定要負責一些事情的。

實際上副首相是要負責幾個方面的工作協調的,比如米淳原先就負責中樞金華府府城的民生,守備司令部,親衛營的各個將領親衛的分配,吏部,戶部,同時協調國防部,可以說大權在握,後來朱大典加入進來,杜歌退出,朱大典就負責吏部,戶部,協調國防部,米淳負責其餘各部的協調和管理,之後米淳去了江西州,實際上,等於是周粥和朱大典調了一下,周粥負責米淳早先負責的工作,朱大典負責米淳後來負責的工作。

如今米淳沒有被撤掉,但只是偶爾負責工作,主要在江西州的巡撫工作上,因此所有工作就是周粥和朱大典來處理。

以後將有朱聿健,朱大典,米淳三個副首相,協助周粥處理工作,這工作就得分工。

在見過朱聿健之後,張強和周粥討論了一番,暫時不給朱聿健分配工作,他可以在各部走動學習,等熟悉了以後,先分配他操持農業部,禮部兩個部門,畢竟這兩個部門歷朝歷代皇帝都很重視,他也接觸的多,華夏軍雖然改變了很多東西,但本質上無法超越這個時代,所以對於這些身爲皇帝的朱聿健肯定是熟悉的不能熟悉了,只要稍微熟悉,就能上手。

戶部和吏部還是周粥直接負責,米淳負責兵部,懲戒營兩個部門,畢竟他還在外面也能少分配一些工作,朱大典則負責剩下全部部門,周粥協助他,總攬全局,至於張強,他仍然負責歸他管理的外交,國防,監察,民情,軍情五部。

接下來就是新建內閣辦公衙門的事情了。

上次內閣會議上提出了,張強也認爲不好,總督府改爲大都督府,比總督府高一級,所有的行政部門都搬出去,先找房子辦公,等內閣衙門辦起來再說,原先的總督府內留下張強管理的五部辦公,加上本身大都督府的一些部門,比如給張強管理資產的內務府,管理親衛營近衛處,等等其他一些小部門。

這樣的話,內閣就和張強這個大都督分家了。

這次談話以後,各部開始行動起來,幾天以後,大家就分開了,在沒有自己的專門的辦公地點的時候,找了臨時的地點。

兵部直接搬到了城外的東陽鎮駐守大營,那是中樞衛戍部隊的駐地,也符合兵部職責定義。

內閣搬到了原先的府衙辦公,和中樞府城知縣,金華府知府,三方共用一座宅子。

華夏軍越來越正規,完善,從辦公地點到組織完善程度,到規章制度,到各部門建設,在無數次征戰以後,十幾年以後,華夏軍終於像一個正規的官府了。

如今有了善於官府建設的南明國一幫人,這種建設和完善速度就很快了,在保留大明原先的一些制度,同時任用南明國官員填補華夏軍官員空缺之後,華夏軍變成了一個南明國的改善的華夏軍。

本來就和華夏軍互相學習和完善的南明國很好的補充了華夏軍的文官隊伍的不足,使得華夏軍的政體運行效率大大增加,因爲有張強後世人的經驗,還有系統的幫助,使得華夏軍比起原先的大明來更加先進,更加有活力,同時南明國的加入,使得華夏軍的正統合法性正式受到了百姓的認可。

第二百三十六章 讓世界亂起來,和蘇尼特談判第六百九十二章 瓊州戰略第五百八十二章 精神改造文安之2第四十八章 清軍再來第八百九十六章 大量的守備旅兵力第六百九十六章 給你個機會第五十九章 救援金華府第七百一十一章 洪承疇死了第七十四章 炮兵營第三百一十二章 大勝滿達海第五十八章 制衡第四百零六章 戰後第四章 向屬下領主要官第七百八十七章 南洋危機1第六百三十七章 敵人瘋了第五百零二章 高一功的算盤第七百一十五章 華夏王國的應對第三百九十二章 密謀1第四百六十三章 會鰲拜15第八百三十一章 新艦新氣象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明烽火9第一百一十一章 絕地死戰第五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樂第八百七十七章 就留下北海道了第六百八十章 反叛第三百六十章 魯國天生殘疾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清危局第五百章 李過困局第九十八章 騎兵敗北第七百四十三章 慘烈的四國島登陸戰第六十二章 狠辣決絕第五十三章 歷史還是那個歷史第七百七十四章 虧了還是賺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暴風雨過後第七百九十章 新的人員培養第三百六十五章 晉商細作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順軍滅亡第四百九十章 戰略重心轉移第四百四十五章 新的開局第一百一十九章 見君奏對第八百零八章 鄭智反叛?第六百四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八百九十六章 大量的守備旅兵力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有疑慮第七百五十四章 澳洲危急1第四百九十九章 魯國滅亡對局勢的影響2第五百六十九章 南明的窘境第四百六十四章 會鰲拜16第一百六十二章 鐵模築炮法3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末日8第二十七章 出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南明烽火6三百八十四章 香山收復第二十章 再挫敵軍第三百八十八章 真是的戰鬥情況2第五百八十七章 兩個人的不同處境第六百六十七章 放開商業貿易第四百四十二章 南明烽火23-逆轉7第十五章 準備第六百三十三章 噩號連連第一百七十六章 伏擊9第八百七十九章 繼續使用炮灰兵第五百零二章 高一功的算盤第六百一十二章 親自趕赴前線第四百八十八章 暗渡陳倉2第一百四十七章 葡萄牙人的問題1第四百一十三章 君臣奏對第五百二十八章 李過在華夏軍第八百七十四章 將日本變成我們的東瀛州4第六百八十章 反叛第五百六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四百零六章 戰後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明烽火18-逆轉2第五百八十七章 兩個人的不同處境第四十一章 殺俘第三百九十三章 密謀2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洋危機2第二百八十六章 宣佈自立第三十九章 擔憂第四百六十一章 會鰲拜13第三百一十一章 蹣跚行軍的清軍第六百五十一章 攻破第二百七十二章 有才有忠卻無膽耍嘴皮子徒奈何第十七章 金華豪強尤海波第二百五十一章 鄭鴻逵的危局 勒緊絞索第八章 統御技能第四百五十七章 會鰲拜9第一百一十一章 絕地死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佈置進攻山西州腹地的戰役第三十八章 生擒劉良佐第二百三十三章 讓世界亂起來,不要太超強第三百四十五章 隆武南明去向1第一百六十章 鐵模築炮法1第六百八十一章 暗殺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和南明國初戰2第四百八十章 李過的想法第五十八章 制衡第一百四十一章 鄭彩末日7
第二百三十六章 讓世界亂起來,和蘇尼特談判第六百九十二章 瓊州戰略第五百八十二章 精神改造文安之2第四十八章 清軍再來第八百九十六章 大量的守備旅兵力第六百九十六章 給你個機會第五十九章 救援金華府第七百一十一章 洪承疇死了第七十四章 炮兵營第三百一十二章 大勝滿達海第五十八章 制衡第四百零六章 戰後第四章 向屬下領主要官第七百八十七章 南洋危機1第六百三十七章 敵人瘋了第五百零二章 高一功的算盤第七百一十五章 華夏王國的應對第三百九十二章 密謀1第四百六十三章 會鰲拜15第八百三十一章 新艦新氣象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明烽火9第一百一十一章 絕地死戰第五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樂第八百七十七章 就留下北海道了第六百八十章 反叛第三百六十章 魯國天生殘疾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清危局第五百章 李過困局第九十八章 騎兵敗北第七百四十三章 慘烈的四國島登陸戰第六十二章 狠辣決絕第五十三章 歷史還是那個歷史第七百七十四章 虧了還是賺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暴風雨過後第七百九十章 新的人員培養第三百六十五章 晉商細作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順軍滅亡第四百九十章 戰略重心轉移第四百四十五章 新的開局第一百一十九章 見君奏對第八百零八章 鄭智反叛?第六百四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八百九十六章 大量的守備旅兵力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有疑慮第七百五十四章 澳洲危急1第四百九十九章 魯國滅亡對局勢的影響2第五百六十九章 南明的窘境第四百六十四章 會鰲拜16第一百六十二章 鐵模築炮法3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末日8第二十七章 出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南明烽火6三百八十四章 香山收復第二十章 再挫敵軍第三百八十八章 真是的戰鬥情況2第五百八十七章 兩個人的不同處境第六百六十七章 放開商業貿易第四百四十二章 南明烽火23-逆轉7第十五章 準備第六百三十三章 噩號連連第一百七十六章 伏擊9第八百七十九章 繼續使用炮灰兵第五百零二章 高一功的算盤第六百一十二章 親自趕赴前線第四百八十八章 暗渡陳倉2第一百四十七章 葡萄牙人的問題1第四百一十三章 君臣奏對第五百二十八章 李過在華夏軍第八百七十四章 將日本變成我們的東瀛州4第六百八十章 反叛第五百六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四百零六章 戰後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明烽火18-逆轉2第五百八十七章 兩個人的不同處境第四十一章 殺俘第三百九十三章 密謀2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洋危機2第二百八十六章 宣佈自立第三十九章 擔憂第四百六十一章 會鰲拜13第三百一十一章 蹣跚行軍的清軍第六百五十一章 攻破第二百七十二章 有才有忠卻無膽耍嘴皮子徒奈何第十七章 金華豪強尤海波第二百五十一章 鄭鴻逵的危局 勒緊絞索第八章 統御技能第四百五十七章 會鰲拜9第一百一十一章 絕地死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佈置進攻山西州腹地的戰役第三十八章 生擒劉良佐第二百三十三章 讓世界亂起來,不要太超強第三百四十五章 隆武南明去向1第一百六十章 鐵模築炮法1第六百八十一章 暗殺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和南明國初戰2第四百八十章 李過的想法第五十八章 制衡第一百四十一章 鄭彩末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