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陝西州戰事怎麼打?

姚啓聖雖然在明朝崇禎時代不顯,但在清朝卻是前期的能人,可最終結果不好,不如陳延敬會做官,有能耐。

于成龍也是個厲害人物,山西有能人,至少於成龍不像姜鑲那樣耿直或者善變,兩面三刀,搖頭擺尾的投降這家,投降哪家,變化多端,吳三桂這種人就是這種模板。

幾個人一邊籌措錢糧,一邊召集兵馬,同時還吟詩作畫,坐在一起大大的秀了一番文人之氣,很是投心。

隨着兵馬一天一天聚齊,幾個人的心情大好,而那邊,梅林魚的心情卻不是很好,軍情部派遣到山西州和蒙古草原上的探子報告敵人一天一天的增兵,而他們這邊剛好完成了一個旅的後撤休整,剛剛調上來的近衛第一師,雖然是精銳兵馬,也都是老兵,可他們畢竟是從南方打過來的兵馬,還不太適應北方的寒冷乾燥的氣候。

他們甚至連那些山溝都會轉迷路。

這些人還得適應一下這些地方的氣候,他們的營房都沒有準備好,很多人一邊熟悉,一邊練習騎馬行走,因爲很多時候他們必須熟悉怎麼快速的趕到另外一個地方,還得練習爬山,在山地交戰,這些都有兵團的精銳士兵帶着他們熟悉。

相比出戰多一些的近衛第二師,他們第一師有些生疏了,好幾年沒有打戰了,很多人雖然以前都是百戰老兵,但在軍校休養一段日子,逐漸學習了一些禮節,學習多了,考慮的多了,就有些和戰場的殘酷脫節了。

這也是爲什麼張強要儘快把他們放出來投入作戰的原因。

此時一個旅的近衛一師剛和接替軒轅龍飛出任兵團司令的梅林魚屬下的第十野戰旅換防,守衛在古都西京,而新進入的一個來自雲南州的守備旅剛剛接替這裡的民兵大隊編制的守備旅守備西京,那個守備旅被移動到潼關縣城守衛潼關去了。

而這附近的一個民兵精銳大隊編製成的一個守備旅則移動到雨林鄉渡口守備渡口去了。

這些都是打過進攻陝甘州戰役的軒轅龍飛兵團的精銳兵馬,老兵,有一大半是從陝西州招募的一些兵馬,也有一些曾經是大順軍的餘部,很多大順軍李自成的部下老兵都是陝西州人,他們雖然十幾年沒有回來了,但還是在鄉間很是有號召力的。

那些民兵都是他們號召起來的,最遲加入的是最近一年因爲蕭飛兵團和軒轅龍飛兵團幾次進攻陝甘州深入很遠帶回來的願意抵抗大清的漢人士兵。

他們比近衛一師這些純粹南方人的兵馬要更加熟悉鄉間小道,民情,認識的人更多,因此他們的戰鬥力要比剛到這裡的近衛一師要強大的多,近衛一師現在守城或者固定野戰還行,但要運動中同敵人作戰,就會吃大虧,因爲陝甘州並不安寧,很多人都是吳三桂他們籠絡的耳目或者土匪綹子,他們可以在運動中拖死正裝滿員的近衛一師,因爲近衛一師太正規了。

比他們稍好一些的是大半年前調進來的高傑第十三野戰旅,鋒無羽兵團調回廣西州以後,他的主力旅就被拆散調入馬三立兵團,馬三立去職調入寶島州接替巴格雅魯以後,馬漢就接任了馬三立兵團的司令,實際上相當於是守備兵團了,因爲他手下沒有野戰旅,只有民兵大隊,精銳大隊,騎兵旅也被調走一半,雖然能讓守備旅配合作戰,但守備旅卻不歸他管。

這些守備旅有的調入了馬漢兵團,有的調入了軒轅龍飛和蕭飛兵團,高傑他們就是後來調入馬漢兵團,當收復陝甘州的戰役剛剛結束,他們就調入了陝甘州,同民兵精銳大隊一起配合剿滅土匪和惡霸,以及吳三桂他們的殘餘兵馬,追擊尚可喜部清軍,在這裡也算是半熟了,比起剛剛調入的近衛一師還是戰鬥強那麼一點。

他們被移動到甘肅州,配合騎兵旅搜剿這裡的回回兵馬,開始屬於軒轅龍飛兵團,後來劃給蕭飛兵團,此時歸巴格雅魯管轄,巴格雅魯接替蕭飛出任兵團司令。

現在是巴格雅魯和梅林魚配合,梅林魚曾經是張強親衛隊時候的一員士兵,巴格雅魯當時接任胡奎成爲張強的親衛隊長,兩個人還算相識,不過時間有點長了,有十幾年沒有見面了。

巴格雅魯和梅林魚知道了敵人的動向以後開了好幾次會議,多次調兵遣將,將還留守這裡的兩個作戰旅和騎兵旅送入到各個第一線防禦後方的城鎮駐守,渡口和各個關口派駐了民兵精銳大隊和守備旅,同時爲他們派遣了營級規模的野戰營幫助防守和作戰。

之後重新召集民兵普通大隊,負責地方治安和運輸物資。

李定國是一個務實的人,在請示了在東南亞當總督的魏無忌以後,他和總參謀部的蕭飛,以及守備司令部的軒轅龍飛討論了一番,又從大量失業的水師陸戰隊和海戰隊,以及水師炮手,水手中抽調了三萬人馬,組建了一支水師海軍陸戰隊部隊,將他們調往山東州。

魏無忌還是國防部尚書,李定國是副首相兼着國防部侍郎,等於是副尚書,執行着魏無忌在朝廷的職責。

而在張強不斷淘汰舊艦,更換新艦的行動中,自從兩年前就有大量的水師陸戰隊和海戰隊士兵退役,或者只能到新兵營裡面訓練新的水兵。

想想吧,六千艘水師戰船,急劇淘汰掉四千艘,那得有多少水手和炮兵失業,很多人雖然已經到了中年,可還沒有到退役的年紀,他們這幾年可是很辛苦的,有些人已經淪爲漁夫,有些人淪爲商船招募的水手和僱傭炮手,即便是那些每艘船上必備的作戰的海戰隊士兵,人數雖然少,可也有近三萬人,一下淘汰掉四千艘,就有近兩萬人失業,雖然分流,可還是有很多人沒有工作。

水師陸戰隊是登陸作戰和守備海岸線的陸戰部隊,也因爲這些戰船的淘汰,好幾萬人失業,很多人都被轉入了海岸警備隊在岸上當步兵用了,而步兵這幾年沒有戰事,也有很多相當於荒廢了,於是他們連民兵都不如。

現在把他們重新招募起來,集結在山東州後方,在守備旅的營地進行訓練,他們能爲守備旅提供幫助,可以阻擋敵人的突破和進攻,也能幫助抓敵人的奸細和間諜,維護地方治安。

等他們訓練完成,他們可以調入河南州一部分補充哪裡的兵力,因爲河南州的很多兵力,連守備旅都調入了他們攻克的黃河對岸的山西州的邊境土地駐守哪裡。

後方一些野戰旅又調入了陝甘州的黃河沿岸二線陣地,駐守哪裡,實際上等於是把原先的蕭飛兵團和軒轅龍飛兵團幾乎都調入了陝甘州,陝甘州地形險要,複雜,需要大量兵力駐守和清剿敵人,因此河南州就有些空虛了。

所以李定國需要更多的兵源,守備旅執行調防政策以後,好幾支守備旅被調入河南州,四山州等地,山東州因爲是對峙,因此這裡風平浪靜,可誰知道敵人不會佯攻陝甘州,主攻山東州或者河南州。

李定國考慮事情很全面,畢竟他已經在宦海沉浮這麼多年,比起張強手下這些心腹官員更懂得怎麼處理各方面關係,同時處理同以前的朱聿健他們的關係,以及其他的大明士子和官員背景的華夏王國官員的關係,比起金聲,尤海波,張煌言這些人,他既有武將的謀略,也有官員的籌劃,這也是張強讓他出任副首相的原因。

周粥和魏無忌他們相比他來說有些年輕,張煌言則比他有些激進或者偏激,畢竟張煌言要年輕許多,金聲則沒有那麼豐富的閱歷,屬於地方官員的思維,在統籌全局方面,他更有戰略眼光。

雖然他也有一些舊有的大明人的忠君愛國的固執思想,可這並不影響他效忠張強和華夏王國。

張強看後,很滿意他的安排,讓他同蕭飛放心去執行。

張強目前的心思還在如何儘快恢復華夏水師的戰鬥力方面。

在內政上,有米淳和唐殿風幫忙,周粥現在是創新不足,但守城有餘,能堅決的執行張強推行的政策,李定國則軍事和內政兩方面都行,主要是軍事和處理關係上,有他協調,幫助米淳和唐殿風,周粥,張強很是放心,這證明自己看人不錯,可以放心的當甩手掌櫃,把國家交給內閣管理了。

對於陝甘州戰事,他全權交給李定國調配。

他相信巴格雅魯這個跟過自己很久的親衛隊長可以擊敗敵人,胡奎這個第一任親衛隊長可以穩穩的守住山東州,梅林魚這個成長起來的大將可以很好的配合幾人保衛河南州,並且將敵人拒之門外。

兩個兵團現在下轄的部隊現在還稱之爲旅,其實每個旅已經達到了師級規模,人數都在一萬三千到一萬五千左右。

不僅配有大量的作戰部隊,還有至少一個後勤旅,大約三千五百人爲他們提供補給,同時還有民兵精銳大隊,爲野戰旅補充兵源和配合作戰,守備旅駐守城池,民兵普通大隊維護周圍鄉村的治安,同時運輸守備旅和普通大隊的物資補給,這麼完善的作戰部隊,如果打不贏敵人的落後的火槍部隊,那麼華夏王國就危急了。

所以他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沿海,水師,以及叛將杜歌等人身上。

二百八十九章 部門官員配備第一百三十七章 鄭彩末日3第五十九章 救援金華府第三百六十一章 警告第七百七十一章 琉球王國出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時體制解決經濟問題第七百八十章 二王子起義3第七百六十三章 瑣事煩神4第二百六十章 退路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家共同進步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明烽火12—戰鷹第六百一十七章 解決辦法第三百四十六章 隆武南明去向2第三百四十七章 魯國立國第八百九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1第六百零四章 崩潰第六百四十八章 渡江戰役第二百九十五章 圍城-炮戰1第六十三章 偷襲得手第三十三章 追兵第三百零六章 兩軍遭遇第三百七十二章 你給我當什麼官?第四百三十三章 南明烽火14-對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鄭鴻逵的危局第四百七十三章 前沿議事第一百章 我這是跟你學的第一百四十五章 鄭彩末日11第五百章 李過困局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擊1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擊10第六百六十一章 求和?1第二百七十一章 另謀出路(求訂閱,求收藏)第八百零三章 鄭家有些過分第六百九十五章 找事的都打死第六百八十六章 陰謀敗露第九十二章 地盤擴大實力再次提升第五百八十六章 平定雲貴州第七百三十九章 四國島的厄運2第三百六十五章 晉商細作第七百二十一章 糧食產量和人口第七百四十章 四國島的厄運3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工廠2第八百零一章 登陸戈公島第一百四十九章 文武聯席會議第五百四十三章 悲傷的王得仁第八百一十六章 打了老的來了小的第七十七章 快速攻擊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得閒第八十章 急轉直下第七百九十二章 鄭家打敗了荷蘭人第四百三十二章 南明烽火13-敗逃第一百四十九章 文武聯席會議第三百四十章 咱們也學習華夏軍2第六百八十四章 叛軍槍械第一百二十八章 鄭彩壞事2第七百九十七章 新艦艦隊裝備水師第六百九十二章 瓊州戰略第七百一十三章 王位之爭第六百零一章 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鬥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明烽火10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戰記敘2第九章 朱大小姐來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絕不投降第五百六十七章 先打吳三桂第四百九十五章 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第六百五十八章 兵強馬壯第三十六章 野戰1第七百六十二章 瑣事煩神3第一百一十五章 向包圍圈挺進第四百九十七章 軍情緊急第三百五十章 毫無顧忌第三十一章 改編部隊第三百六十二章 金銀幣問題第四百八十七章 暗渡陳倉1第三百四十二章 問責第七十一章 授官布政使第三百九十章 明軍最終還是敗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軍餉2第六百四十三章 勝也憂傷第七百一十九章 這邊不用管了第六十九章 大明亂局第七章 掌旗第三百六十二章 金銀幣問題第七百九十五章 行,賣給你們第三百八十九章 真實的戰鬥情況3第四百七十六章 是個好辦法第六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2第八百零九章 發現第五艦隊被俘船隻第五百九十四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2第六百一十九章 放心打,我支持你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鬥1第九十八章 騎兵敗北第二百五十一章 鄭鴻逵的危局 勒緊絞索第三百三十七章 私產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得閒第三百零三章 親王被俘第六百七十七章 迴歸原位第二百零一章 孩子,這就是命啊!第六十章 生死難兩全四十二章 技能漏洞
二百八十九章 部門官員配備第一百三十七章 鄭彩末日3第五十九章 救援金華府第三百六十一章 警告第七百七十一章 琉球王國出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時體制解決經濟問題第七百八十章 二王子起義3第七百六十三章 瑣事煩神4第二百六十章 退路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家共同進步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明烽火12—戰鷹第六百一十七章 解決辦法第三百四十六章 隆武南明去向2第三百四十七章 魯國立國第八百九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1第六百零四章 崩潰第六百四十八章 渡江戰役第二百九十五章 圍城-炮戰1第六十三章 偷襲得手第三十三章 追兵第三百零六章 兩軍遭遇第三百七十二章 你給我當什麼官?第四百三十三章 南明烽火14-對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鄭鴻逵的危局第四百七十三章 前沿議事第一百章 我這是跟你學的第一百四十五章 鄭彩末日11第五百章 李過困局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擊1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擊10第六百六十一章 求和?1第二百七十一章 另謀出路(求訂閱,求收藏)第八百零三章 鄭家有些過分第六百九十五章 找事的都打死第六百八十六章 陰謀敗露第九十二章 地盤擴大實力再次提升第五百八十六章 平定雲貴州第七百三十九章 四國島的厄運2第三百六十五章 晉商細作第七百二十一章 糧食產量和人口第七百四十章 四國島的厄運3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工廠2第八百零一章 登陸戈公島第一百四十九章 文武聯席會議第五百四十三章 悲傷的王得仁第八百一十六章 打了老的來了小的第七十七章 快速攻擊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得閒第八十章 急轉直下第七百九十二章 鄭家打敗了荷蘭人第四百三十二章 南明烽火13-敗逃第一百四十九章 文武聯席會議第三百四十章 咱們也學習華夏軍2第六百八十四章 叛軍槍械第一百二十八章 鄭彩壞事2第七百九十七章 新艦艦隊裝備水師第六百九十二章 瓊州戰略第七百一十三章 王位之爭第六百零一章 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鬥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明烽火10第一百八十七章 海戰記敘2第九章 朱大小姐來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絕不投降第五百六十七章 先打吳三桂第四百九十五章 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第六百五十八章 兵強馬壯第三十六章 野戰1第七百六十二章 瑣事煩神3第一百一十五章 向包圍圈挺進第四百九十七章 軍情緊急第三百五十章 毫無顧忌第三十一章 改編部隊第三百六十二章 金銀幣問題第四百八十七章 暗渡陳倉1第三百四十二章 問責第七十一章 授官布政使第三百九十章 明軍最終還是敗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軍餉2第六百四十三章 勝也憂傷第七百一十九章 這邊不用管了第六十九章 大明亂局第七章 掌旗第三百六十二章 金銀幣問題第七百九十五章 行,賣給你們第三百八十九章 真實的戰鬥情況3第四百七十六章 是個好辦法第六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2第八百零九章 發現第五艦隊被俘船隻第五百九十四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2第六百一十九章 放心打,我支持你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鬥1第九十八章 騎兵敗北第二百五十一章 鄭鴻逵的危局 勒緊絞索第三百三十七章 私產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得閒第三百零三章 親王被俘第六百七十七章 迴歸原位第二百零一章 孩子,這就是命啊!第六十章 生死難兩全四十二章 技能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