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

王錫爵與林延潮對坐亭中,這時候一陣疾風,吹得竹林沙沙作響。

一片竹葉從竹上凋落,打着旋落在了王錫爵的衣袖上。王錫爵目視竹葉,用手將其從衣袖上撿起放在面前的石桌上。

王錫爵撣了撣衣袖問道:“老夫先問宗海去朝鮮爲經略不答?後問有什麼條件商量也不答?不知宗海是遲疑於前,還是遲疑於後,或者皆有?不妨坦然言之,否則老夫何必親至貴府呢?”

林延潮聞言道:“元輔說笑了,下官不是不答而是忽然想起了一事。”

林延潮頓了頓:“昔年王安石欲行新法,州縣裡不滿的官員很多,時邵康節閒居家中,聞門生故吏紛紛欲自劾而歸不由道,此刻正當賢者爲朝廷盡力的時候,新法固然不美,但我等爲官能夠寬一分,則百姓能夠受用一分,自劾而去又有何益?”

林延潮說完後是滿臉的謙虛。

王錫爵聞言則悠然神往地道:“說得好,邵康節之胸襟真值我等敬佩,比很多避之山林的自詡隱士的人高明多了。”

林延潮一愕心想,王錫爵難道在裝蒜嗎?

但見王錫爵淡淡地笑着道:“老夫在翰院聽得宗海一則故事,當年宗海觸怒張江陵而自請歸省,當時有人問你是否不願再做官?你說大丈夫不可負此有爲之身,只要朝廷願意用你,就算是一名縣令也可爲之。此事當真?”

林延潮笑着道:“元輔言笑了,此事不過戲言爾。下官當時想得是,縣令者親民官也,品位雖卑怯事務繁劇,但勝在於樸實百姓打交道,如此總好過去廟堂看相公的臉色。”

林延潮這相公,沒有特指張居正,言下之意把王錫爵也給帶進去了。

哪知王錫爵聞言,卻是撫須大笑道:“有人說當年宗海你上疏爲張太嶽求情,乃有私也!但今日老夫相信全憑一片公心。”

林延潮佯作赧然:“元輔見笑,見笑。”

王錫爵整了整身上的禪衣,悠然道:“齊高帝蕭道成下詔問隱居陶弘景,問他山中何所有,以至於不肯出山?陶弘景答曰‘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答之,此中真意宗海可否明白?”

林延潮一副‘哪裡會知道’地道:“下官愚鈍,還請元輔明示。”

王錫爵笑道:“宗海非不知也,那老夫自問自答好了,老夫不是張江陵,這一次出山,並非貪圖權位,功名利祿對於老夫而言,不如山間的白雲更值得一顧。”

“說來有些自命清高,但老夫爲宰相不過爲了報答人主的知遇之恩,從沒有想過擅作威福,要真要說威福,那也是聖上的,我等爲人臣者不可竊居,這些年來嚴分宜,張江陵之敗,難道老夫沒有看在眼底。最後再說到功業,老夫好言勸你一句,這功業的事也只能由天子而出,而我們爲人臣職責只在謹守本分,然後仰仗洪福即可。”

林延潮心底‘呵呵’兩聲面上卻道:“元輔這一番話真是至理名言,這令我想起了宋朝名將狄青,有軍功且惜士卒,下面兵將每得衣糧皆曰狄家爺爺所賜。朝廷言官對他十分忌憚,天子卻道狄青乃是忠臣。而宰相文彥博卻對天子奏曰,太祖爲周世宗忠臣,然而得軍心,所以有陳橋之變。”

”所以我們爲人臣又爲何立功?爲何報國?只要不出位即可。如此就能天下太平?這樣將狄青,張江陵這樣救時將相置於何地?”

王錫爵聞言一曬,正要繼續說話。

卻見林延潮起身道:“元輔可否讓林某給你看一物?”

王錫爵點點頭,他要說服林延潮走上正途,自時很有耐心。林延潮將亭邊幾十步的陳濟川喚來,讓他到自己書房立取一物。

不久此物呈來是一畫卷,但見林延潮伸手打開卻是一副大明江山的輿圖。

這幅輿圖畫得卻是十分簡陋,只是大略標明的兩京十三省的城市而已,對於邊界也是十分模糊。

王錫爵不知林延潮拿出輿圖來給自己看什麼?

但見林延潮提起筆在這輿圖上歪斜的畫了一條線,然後對王錫爵道:“元輔可知此線?”

王錫爵見林延潮在大明的疆土上畫了一道,頓時有些不喜,但仔細看去後道:“大致爲萬里之長城,但也不盡然吻合,宗海你與我賣什麼玄機?”

林延潮道:“元輔,下官豈敢賣什麼玄機。但林某所要講的盡在這條線上,元輔說這一條線是萬里之長城,下官深以爲然,長城內可爲華夏,長城外爲狄夷,這是本朝士大夫所共識,但爲何有這一說?”

“那是因爲長城內多是以農耕爲生,長城外則多爲遊牧爲生。”

王錫爵皺眉道:“宗海,你到底要說什麼?”

林延潮道:“元輔容下官將話說完,爲何長城內多農耕,長城外遊牧之蠻夷難以教化?當年秦皇漢武北擊匈奴,何嘗不能教化之,但最後蠻夷仍是蠻夷爲何?這是因爲雨水豐寡之故,這長城以北雨水稀少,長草勝過長莊稼,故而只能遊牧爲生,但咱們長城以內卻不一樣。”

“衆所周知草原荒涼,百里之內未必能見人煙,故而難以管轄,這也是我華夏天然之屏障,而到了江南魚米之鄉,這一畝地裡,甚至還有三戶人家分着耕種。”

王錫爵微微沉吟道:“這說話倒是新奇,以往老夫都沒聽人說過。”

林延潮也只能說這是穿越者的見識而已,長城這一條線大致就是現代的四百毫米等降雨線。秦始皇修長城到明朝重修長城,大致就在這四百毫米等降雨線上。

而這條線也是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分界線。比如秦漢時候,長城在河套以北,但明朝長城卻在河套以南,其中原因總是喜歡拿軍事的強弱,制度的優劣來說事,但恰恰是四百毫米降雨線從秦漢的河套以北移到了以南。

這要說到華夏,就是因爲人口的高度聚集居住,信息密集交流,這才容易誕生更先進的文明。這也就是我們自稱華夏,而稱長城以爲的狄夷的原因。而至今四百毫米等降雨線還居住着中國九成以上的人口。

對於王錫爵而言,當然不明白,他來林延潮府上打玄機玩機鋒,卻沒有料出林延潮卻與他講起了何爲農耕何爲遊牧?

“宗海到底想說什麼?”王錫爵問道。

林延潮道:“元輔,其實宗海要說的也在其中了,自古以來我華夏與狄夷之爭也多在這條線上相互往來,強盛的時候如本朝太祖成祖都曾遠伐漠北,但去得再遠,數代之後都要回到這條線。難道真得是守成之君不如開創之君嗎?未必然也。”

“但弱的時候,也不乏如此如金,遼,元等,雖說狄夷入華夏而華夏之,但是雙宋最後都不免國破家亡。而今元輔你看這陝西,山西,宣大,遼東這些地方,大旱一年連着一年,縱觀天文水志,國初時何嘗有如此景象?今日甚至連山東,河南,四川都出現了大旱。”

“以我觀來,這樣的日子恐怕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十年二十年。陝西,山西都如此,長城以北更不用多說,蒙古左翼右翼,甚至女真三部都會向南遷徙!嘉靖二十六年,蒙古左翼南遷,已經至我遼東岌岌可危,這已是先見。”

“至於如此再過十年二十年,蒙古女真內部必會先自相殘殺,然後再圖南侵,若到時候狄夷之中再出一個成吉思汗,完顏阿骨打,那就是我大明之不幸了!”

王錫爵數度將危言聳聽這句話道出口來,但最後還是沒有說出來。

大明現在正是盛世,雖說小有饑荒,但怎麼會落到如林延潮說得這地步。

但是王錫爵看了一眼輿圖上林延潮所畫的線,再想起這些年山西陝西宣大的處境,也不得不承認林延潮說得確實有他的道理。

但若是真如林延潮所說,陝西山西一直大旱,而蒙古女真迫於生計南移進犯,這就是內外夾攻,這也是天意如此,豈是人力可以挽回的?

但是山西陝西怎麼可能會一直如此乾旱下去,還是十幾年幾十年,在他眼中也是這個時代士大夫的共識,一切災禍都是人事不修所致,只要政治清明瞭,那麼國家也會風調雨順。

要他理解林延潮所言的四百毫米等降雨線以及小冰河期這樣的概念很難。

王錫爵有些譏諷地道:“我還以爲宗海只關心於義學樹人之事,沒料到對於天文地理如此格物之學也有如此研究!”

林延潮正色道:“義學乃百年樹人之事,事乃國家的將來,但是此事濟緩卻不濟急,眼下當務之急還是在陝西山西的大旱之上,這纔是朝廷的根本。”

“那依你之見當如何辦?”

林延潮道:“首先必須在北方各省大力推行番薯,苞谷,可以爲備荒之用!此二物種植於江南無益,栽種於北方卻可以活人。但是朝廷不經過教導,老百姓不知道如何屯種過冬?這在京畿當年的屯田試種中都是有教訓的。不過要渡過難關此二物也只能治標卻不能治本!”

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四百五十五章 道賀第三百八十章 幫朋友一把第一百零一章 競爭激烈六百八十六章 上座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一千一百五十章 修身齊家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任提學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一千零五章 歲初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八百八十四章 衆論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朝鮮之策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第兩百六十八章 進京趕考第十七章 成爲弟子了(第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林學五子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吾來擔之第兩百六十八章 進京趕考五百一十五章 一個小目標七百八十章 進言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兩百八十八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第四百章 不收禮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主持廷議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八百三十八章 通判之爭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五百二十八章 獻殷情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四百八十一章 喜還是不喜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紅顏知己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紅顏知己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頂撞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九百三十三章 是你要將臉湊上來的第三百六十九章 請教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任提學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林府不是後記的後記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九百四十二章 科場弊案(二合一)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七百六十三章 天下歸心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九百五十六章 林青天是好官第兩百一十六章 京報連登黃甲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少二甲前五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一千兩百零一章 下馬威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第三十七章 與先生作對的頑童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第四百零七章 顯擺顯擺六百零九章 報復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林府第兩百零八章 飽暖思考試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第一章 少年和媳婦一千零二章 朝堂就是名利場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八百零七章 公堂之上罵貪官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六百一十八章 我就是林延潮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第一百三十五章 傑出弟子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八百九十六章 龍顏大怒(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二章 龔府壽宴(二更)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七百五十四章 首輔(謝豪豬tyz書友盟主)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魁天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宣麻拜相八百零七章 公堂之上罵貪官
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四百五十五章 道賀第三百八十章 幫朋友一把第一百零一章 競爭激烈六百八十六章 上座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一千一百五十章 修身齊家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任提學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一千零五章 歲初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八百八十四章 衆論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朝鮮之策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第兩百六十八章 進京趕考第十七章 成爲弟子了(第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林學五子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吾來擔之第兩百六十八章 進京趕考五百一十五章 一個小目標七百八十章 進言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兩百八十八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第四百章 不收禮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主持廷議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八百三十八章 通判之爭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五百二十八章 獻殷情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四百八十一章 喜還是不喜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紅顏知己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紅顏知己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頂撞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九百三十三章 是你要將臉湊上來的第三百六十九章 請教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任提學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林府不是後記的後記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九百四十二章 科場弊案(二合一)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七百六十三章 天下歸心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九百五十六章 林青天是好官第兩百一十六章 京報連登黃甲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少二甲前五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一千兩百零一章 下馬威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第三十七章 與先生作對的頑童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第四百零七章 顯擺顯擺六百零九章 報復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林府第兩百零八章 飽暖思考試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第一章 少年和媳婦一千零二章 朝堂就是名利場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八百零七章 公堂之上罵貪官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六百一十八章 我就是林延潮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第一百三十五章 傑出弟子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八百九十六章 龍顏大怒(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二章 龔府壽宴(二更)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七百五十四章 首輔(謝豪豬tyz書友盟主)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魁天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宣麻拜相八百零七章 公堂之上罵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