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

對於勸服正要鬧兵變的劉綎所部,孫鑛是束手無策,他不知道林延潮有什麼這些武夫打交道的手段。

孫鑛道:“經略大人,這些士卒正在鬧事,不可常理說之,你去與他們分說,正如以太牢享野獸,以《九韶》樂飛鳥也。”

林延潮看了孫鑛一眼,孫鑛說得是孔子西行的典故。

當年孔子行至西海,自己的馬不小心吃了農夫的莊稼,農夫大怒將孔子的馬扣下。孔子讓弟子們中最擅長交際的子貢去把馬要回來,但子貢碰了一鼻子灰。

孔子搖了搖頭,讓自己馬伕去說,馬伕對這農夫說,你不在東海耕地,我也不曾到西海來,兩處的莊稼長得一樣,我的馬怎麼知道該不該吃呢?農夫一聽說,話就應該像你這麼說纔是,怎麼能如剛纔那個人如此講。

孔子就感嘆,以太牢享野獸,以《九韶》樂飛鳥也。

意思是子貢是雄辯之士,縱橫於廟堂之上,諸侯之間沒問題,但與一名農夫說道理,就如同把太宰給野獸吃,彈九韶給飛鳥聽。

林延潮道:“中丞的意思是,林某再能言善辯,但與這些武夫又有什麼好說的?”

孫鑛一聽林延潮的意思,即道:“經略大人,你似覺得孫某有些文武自古相輕,但是我們文人與武人打交道,不可以按照文人與文人打交道的來啊。”

林延潮明白孫鑛的意思。

孔子西行典故寫了一段評價,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見敬,愛人而不必見愛,敬愛人者,己也;見敬愛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

這話不解釋而是換一個角度理解,作爲文官,一般是讀書人出身,讀書人平日交際都是以禮字相待,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樣。

而武將呢?都是粗人,他們平日交往就缺乏這樣的分寸感與界限感。而且武將極度講究權威嚴,對於上會服從,但對下會欺凌。待對方讀書人那一套是不行的,你待他客客氣氣,他還以爲你好說話,馬上會欺負到你頭上來。

故而演藝小說常有這樣橋段,領兵大將到軍營第一件事先挑毛病,藉口下面武將遲到頂撞等等,先處斬一名武將,然後一羣將領來說情,常常跪在地上如此,最後再赦免了對方,如此樹立權威了。

當然事實不全然如此,但也是來源於自生活。

歷史上隋朝時名將楊素,每開戰前先借故殺百八十個人,樹立軍威,到了打戰時,先派百人上陣,不能勝者全部斬首軍前!再派百人上陣,如此一直殺到打贏爲止。

楊素已是如此,而從宋朝起文武殊途後,文官掌軍的手段,往往都比武將更嚴厲,如此造成了文武不和,因此文官動則折辱武將。

歸根結底只懷有對軍法畏懼,服從於主將恩威,而不知爲國家民族而戰,這是封建式軍隊的通病。

孫鑛道:“萬曆十年時浙江巡撫張文熙以減三分之一兵餉,結果被官兵擁入巡撫衙門毆之,寧夏之役巡撫黨馨之事,下官又豈是不知,但着實沒有更好的辦法,你若退讓,這些人就會爬到你的頭上來作威作福。”

林延潮對孫鑛笑道:“中丞還少說了一人,前鄖陽巡撫李材改參將府邸爲自己學生的學宮,結果士卒大噪,從巡撫淪爲階下囚,至今仍關在詔獄之中。”

孫鑛點了點頭。

林延潮道:“此人是少有的知兵之人,我已向朝廷請調他到軍前效力,以圖戴罪立功,朝廷讓他戍鎮海,於是我要來到麾下參贊軍機。”

“至於劉綎也請中丞放心!李材之前與劉綎有舊,讓他與劉綎說話。”

林延潮當即對門外的吳幼禮道:“你與李先生去劉綎營中與他說句話,問他還想不要那兩百支魯密銃了?”

吳幼禮稱是一聲,立即離去。

孫鑛在一旁奇道:“這魯密銃是何物?可以讓劉綎聽話?”

林延潮笑着道:“只是本經略對劉綎的一點恩惠而已,現在討個人情。其實我看劉綎不過是要個臺階下而已,只是由撫臺作惡人,我來作個好人罷了!”

“以威馭之,以利接之!下官承教了!”孫鑛沒料到林延潮有這樣手段,居然以恩惠就收了將心。他還以爲林延潮與劉綎雖同船而來,但絲毫沒有瓜葛。

不久後外頭傳來說士兵譁變之勢已是壓下,劉綎入城請罪。

見此一事,孫鑛對林延潮更是佩服,此後也不顧自己年紀一大半了,于山東政務事事都是請教於林延潮。

這與林延潮當初剛到登州時,孫鑛怕林延潮在登州久住,越過他指揮山東軍政大權完全不同,現在他是巴不得林延潮長駐於此。

說來也奇怪,孫鑛手頭很多棘手之事,經過林延潮一點撥,或者向朝廷上封奏疏,無不立即化解!

這一刻孫鑛感到爲官之易莫過於此啊!

不過林延潮還是到了要動身離開山東的一日,原來從太倉出海五十萬石漕糧已是經梅家船隊運輸抵至了登州。

得知此事的一刻,林延潮與陳濟川,吳幼禮一起站在蓬萊閣上,看着無數舟船從遠處的大洋上駛進蓬萊水城中。

林延潮道:“當年吳王伐齊,命大夫徐承率水師渡海伐齊,迄今已有兩千載,但從南至北的海路爲何走得還是如此艱難?”

陳濟川,吳幼禮一時都不知如何接話。

“讓梅家兄弟到蓬萊閣來!”

海船在蓬萊水城停泊,這一次押船來的是梅侃,梅家大爺去歲過世,梅大公子要在揚州坐鎮,維繫梅家以前的關係。

而這一次北上就由梅侃押船而來。

梅侃進了蓬萊閣後即向林延潮行禮,二人自有一番寒暄。

然後林延潮設宴款待梅侃,席間林延潮問道:“從太倉來登州一路都順暢?”

“拖經略大人的福,一路上雖說有些難處,總算是不負所托。”

“哦,有何難處?是船不夠大嗎?吃不住風浪嗎?”

林延潮也想知道這主持第二年的海漕之事。

梅侃道:“那倒不是,這海運之事,船容易找,但最難的還是在能出海的水手和舵夫!”

林延潮夾了塊魚道:“不錯,我聽說江淮至山東最難的是成山之險。”

梅侃放下筷子道:“經略大人所言極是,去歲從太倉至天津,我們也是從五月從劉家港開洋,轉過撐腳沙,至三沙洋子江,東北至扁擔沙大洪,萬里長灘,然後順風沿東北行一千多裡至黑水洋,然後從西北轉過成山與劉島,七月即抵至天津。”

“最後返回江南,當時雖招募了不少老成的水手舵夫,但沿途不時遭逆風淺灘,最難的還是過成山這一地,折了好幾艘船!”

林延潮聞言不由惋惜。

梅侃笑了笑道:“經略大人,但今年我們新開了一條海路已是熟練多了,不僅更快,且一艘未沉!”

林延潮問道:“哦?一艘未沉?”

梅侃見林延潮神色問道:“經略大人可是擔心什麼?”

林延潮道:“我當初提議海漕之法,就是因爲河漕不便利之故。但是海漕的風險在於海上茫然未知!若是你們梅家熟練於此事,不怕有人眼紅嗎?朝廷會將此事收回去去辦!”

梅侃哈哈一笑道:“就是要朝廷辦,朝廷也辦不來啊!”

“何出此言?”

梅侃道:“其實海運並沒什麼艱難的,從南至北從北至南,外人看來路途萬里,十分畏懼海途,但其實要駛萬年船最要緊的還是招募慣熟的梢公,使司其事。”

“如好的船工能針路定船向,夜觀紫薇使海船於大洋之中不迷航,白日能觀天象以卜大風大潮,這些事情熟練的船工無不知曉,除外還要知道選擇何處避風,遇到淺灘之處,要尋熟練船工點篙以免觸礁,再僱傭久於海上的人爲號船作爲船隊的前驅,如此一名水手在我這裡兩個月所得更勝於外頭三年所得。”

“經略大人敢問一聲,這僱役的錢朝廷肯給嗎?就算朝廷肯給,朝廷能知道哪個是熟練船工,哪個是湊數的嗎?”

林延潮聞言點了點頭,這是體制一直的問題,對於人才的不重視啊。但對於梅家這樣的航海商人,卻可以讓人盡其才,老船工老水手都是用高薪留下的,沒有一個吃閒飯的,假以時日這些人都是寶貴的航海人才。

林延潮道:“既然如此,海運的事朝廷介入不了,那麼以後朝廷放開海禁,你們又怎麼辦?”

梅侃笑着道:“那更不擔心了!”

“哦?怎麼說?”

梅侃道:“經略大人,梅家動用這麼多錢買的皇商不是白買。你看這船從太倉來,這一路上沿海行來,除了運載貨物,總要停靠補給吃食淡水,遇到風浪要進港避風吧。我們梅家的船掛着皇商的旗號儘管隨意停泊。但是其他海商停泊之後,難免與河上一樣遭到當地各種刁難盤剝,若是不願停靠嘛,那麼船上吃食淡水就裝得多了,如此貨物就載得少了,反正我們怎麼樣都不吃虧!”

林延潮點了點頭心想,果真是商人家啊,什麼情況都給你想好了,難怪敢攬下皇商這差事。

六百零三章 書生議論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給主人看第一百二十四章 陳知府的心思(一更)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大員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一千三十六章 黨羽五百一十章 恭敬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四百七十二章 京察第十九章 回家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四百九十七章 欽差九百六十五章 運作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一千兩百八十章 試看來日第三百三十章 讀卷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九百五十七章 潘季馴的奏章六百七十六章 朕信你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烽火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驛站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何爲儒?(恭喜joyii書友成爲本書盟主)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解鈴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第六十七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八百零五章 君子小人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一千七十五章 賀客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深宮之夜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第一百九十六章 識破(一更)第兩百四十一章 整合資源(二更)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七百零八章 懸魚(第二更)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五百三十五章 再至相府第三百四十章 御街誇官(第一更)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一千三十三章第三百三十七章 君前奏對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觸動第兩百五十六章 虎狼對弱雞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七百五十八章 陳詞(二合一)第三十七章 與先生作對的頑童六百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千一百章 出山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九百七十八章 京中輿論第二十八章 民意第兩百一十八章 諸生的心情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四百五十章 名揚藩邦第八十章 大伯求官(第二更)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第一百三十章 筵宴(二更)第二十章 蜆子湯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八百八十一章 豎閹休走(謝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成爲本書盟主)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第一百六十一章 入學(二更)九百五十章 價碼七百二十七章 走馬薦良才(第一更,求月票)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一千五十一章 最後一步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第一百四十六章 狂生(一更)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六百八十九章 潘晟被免
六百零三章 書生議論七百九十五章 打狗給主人看第一百二十四章 陳知府的心思(一更)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大員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一千三十六章 黨羽五百一十章 恭敬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四百七十二章 京察第十九章 回家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四百九十七章 欽差九百六十五章 運作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一千兩百八十章 試看來日第三百三十章 讀卷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九百五十七章 潘季馴的奏章六百七十六章 朕信你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烽火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驛站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何爲儒?(恭喜joyii書友成爲本書盟主)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解鈴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第六十七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八百零五章 君子小人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一千七十五章 賀客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深宮之夜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第一百九十六章 識破(一更)第兩百四十一章 整合資源(二更)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七百零八章 懸魚(第二更)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五百三十五章 再至相府第三百四十章 御街誇官(第一更)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一千三十三章第三百三十七章 君前奏對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觸動第兩百五十六章 虎狼對弱雞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七百五十八章 陳詞(二合一)第三十七章 與先生作對的頑童六百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千一百章 出山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第兩百一十章 考後不講卷(第一更)九百七十八章 京中輿論第二十八章 民意第兩百一十八章 諸生的心情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四百五十章 名揚藩邦第八十章 大伯求官(第二更)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第一百三十章 筵宴(二更)第二十章 蜆子湯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八百八十一章 豎閹休走(謝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成爲本書盟主)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第一百六十一章 入學(二更)九百五十章 價碼七百二十七章 走馬薦良才(第一更,求月票)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一千五十一章 最後一步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第一百四十六章 狂生(一更)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六百八十九章 潘晟被免